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其他輔助檢查
1.光鏡系膜細胞的彌漫性增生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理特點,可伴有系膜區的增寬。此病變通常影響80%以上的腎小球,多數腎小球病變程度相似,稱為彌漫性增生。早期以系膜細胞數增多為主,在中等病變中每個系膜區的系膜細胞數為4~5個。而在較嚴重的病變中,每個系膜區的系膜細胞數多在5個以上,系膜區還可見單核細胞浸潤。Masson染色約50%的病例可見系膜區嗜復紅免疫復合物沉積。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正常,毛細管腔開放較好。大多數病例腎小管、間質組織及腎內小動脈正常。 2.電鏡腎活檢可見50%以上的系膜區有電子致密物沉積,成分尚不清楚,可能包含IgM成分。在一些患者中可發現內皮下電子致密物,但很少發現毛細血管壁內有電子致密物。上皮細胞足突可呈彌漫性腫脹或消失,偶見胞質破碎。常見輕微的基底膜改變,如基底膜增厚或不規則。 3.免疫熒光主要有4種表現:①以IgM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或不伴C3沉積,系膜區常有IgM沉積。②58......閱讀全文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其他輔助檢查
1.光鏡系膜細胞的彌漫性增生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理特點,可伴有系膜區的增寬。此病變通常影響80%以上的腎小球,多數腎小球病變程度相似,稱為彌漫性增生。早期以系膜細胞數增多為主,在中等病變中每個系膜區的系膜細胞數為4~5個。而在較嚴重的病變中,每個系膜區的系膜細胞數多在5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常有明顯異常,鏡檢可見腎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紅細胞呈多形性改變,血尿發生率占70%~90%,常為鏡下血尿。尿蛋白常為非選擇性。尿中可出現C3和α2巨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 2.血液檢查腎功能早期大多正常,少數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清IgG水平可輕度下降,極少數病例C4水平降低,部分病例血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特點
1、臨床特點; ①占腎活檢病例的50%,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中占30%; ②男性多于女性,好發于青少年; ③50%有前驅感染史; ④70%患者伴有血尿,多為鏡下血尿,也有為反復發作的肉眼血尿; ⑤病情由輕轉重,腎功能不全及高血壓的發生率逐漸增加。 2、病理特點 ①系膜區細胞增多;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簡介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根據光鏡所見的一種病理形態學診斷的腎炎,是一組以彌漫性腎小球系膜細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質增多為主要特征的腎小球疾病。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其列為一種原發性腎
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可呈正紅細胞性貧血。混合性蛋白尿。C2、CH50下降檢出率20%~80%。Ⅱ型MFGN幾乎全部C3下降,呈持續性低補體血癥。補體的早期成分C1q、C4可正常。C3腎炎因子Ⅱ型60%陽性,I型20%陽性。血循環免疫復合物,冷球蛋白可陽性。80%患者血、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高。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依據
MsPGN臨床表現呈多樣化,如起病隱匿(無前驅感染)或以急性腎炎綜合征(有前驅感染)、腎病綜合征、無癥狀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等方式起病;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常有腎小球源性血尿和非選擇性蛋白尿,伴或不伴高血壓等急性腎炎表現,特別是青少年,有以上情況者,應懷疑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確診仍依賴腎活檢檢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分析
系膜增生性腎炎的病因仍未明確。部分病例起病前有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但病原不明,感染對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確切的作用也不清楚。鑒于免疫熒光檢查有多種表現,推測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致病因素可能存在多種。系膜增生性腎炎患者的腎小球系膜區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C3的沉積,提示為一種免疫介導炎癥性疾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癥狀體征
系膜增生性腎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年發病率較高,高峰年齡為16~30歲。男性病例略高于女性。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多數起病隱匿,常見上呼吸道感染為前驅癥狀,其發生率為30.8%~40.3%。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特點是臨床表現多樣化,幾乎各種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病形式及臨床表現均可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疾病描述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esangial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根據光鏡所見的一種病理形態學診斷的腎炎,是一組以彌漫性腎小球系膜細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質增多為主要特征的腎小球疾病。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其列為一種原發性腎小球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生理介紹
系膜增生性腎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體可分為免疫性發病機制及非免疫性發病機制兩類。免疫性發病機制包括免疫反應導致免疫復合物及補體對系膜細胞的直接作用;炎癥反應引發淋巴細胞激活、細胞因子異常分泌所致系膜細胞及細胞因子相互作用;非免疫性因素如高血壓、高灌注狀態及血小板功能異常,也可導致系膜的病理改變
簡述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方案
治療方法應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病理特點選擇使用,并須通過長期隨訪,調整治療方案。一般治療同其他腎臟疾病。 1、單純血尿病理改變僅有輕度系膜增生,中度以下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5g,病理改變為輕度或中度系膜增生的患者,輕者無須特殊治療。對于尿蛋白定量1~2g/24h的患者,給予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預防預后介紹
預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病例自動緩解。因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不同,故病程相差較大。一般認為,單純血尿患者較少進入腎功能衰竭;長期少量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患者,病程一般較長;大量蛋白尿患者出現腎功能衰竭的時間明顯早于前兩類患者;大量蛋白尿伴高血壓患者,多數在數年內進入腎功能不全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有哪些并發癥?
1.感染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表現為腎病綜合征時,大量蛋白質丟失、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紊亂及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均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誘發感染性疾病發生,且臨床征象常不明顯,雖有多種抗生素供選擇,若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仍易引起腎病綜合征復發和病情加重,甚至導致病人死亡。 2.血栓、栓塞并發癥由于血液
系膜增生性腎炎的實驗室檢查
除了常規尿檢異常外,血清 IgG不升高,表現為腎病綜合征時IgG 可以降低;血清補體成分正常;部分患者血清IgM 可以升高;血循環免疫復合物陽性;尿紅細胞形態學檢查以變形紅細胞為主。
系膜增生性腎炎的概述
原發性 MsPGN按其免疫病理可分為IgA腎病(系膜區以 IgA沉積為主)以及非 IgA腎病的MsPGN兩大類,前者將于第十章進行專題詳述,本章將詳細敘述非 IgA腎病的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流行病學的介紹
1.發病率MsPGN亞洲多見,是中國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占中國該病的1/3~1/4,占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1/2左右。近幾年中國統計的腎活檢患者,原發性非IgA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炎的發病率為24.7%~41.5%。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病例中,此型腎炎歐美發病率在10%以下,中國約占16%明顯高于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簡介
根據電鏡下電子致密物沉積的部位可將MPGN分為3型:Ⅰ型為內皮下致密物沉積;Ⅱ型為特征性基膜內致密物沉積;Ⅲ型是上皮下和內皮下致密物同時出現;大多認為Ⅱ型是一種獨特的腎小球疾病,Ⅲ型可能是Ⅰ型膜增生性腎炎的一種變異。本病臨床主要特征是大多患者有持續性低補體血癥因而病程較長難以治愈且預后差。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
膜增生性腎炎按其臨床和實驗室特點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病。 原發性膜增生性腎炎病因不明,一般認為Ⅰ型為免疫復合物病;Ⅱ型為免疫復合物及自身抗體性疾病可能與遺傳有關。 繼發性膜增生性腎炎中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癥有3種亞型。Ⅰ型冷球蛋白血癥是單株峰球蛋白,通常為骨髓瘤蛋白。Ⅱ型通常為單株峰IgM球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定義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PGN),是腎小球腎炎中最少見的類型之一,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此病曾用名包括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MCGN)、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小葉性腎炎、低補體血癥性腎炎等。本病是一種具有特定病理形態及免疫學表現的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腎炎、腎病或腎炎腎病同時存在和低補體血癥;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
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病理檢查結果,電鏡和免疫熒光檢查可以區分Ⅰ型和Ⅱ型。持續性的低補體血癥,持續無選擇性的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征)伴有嚴重的多樣畸形的紅細胞尿與腎功能下降不成比例的貧血,常提示該病發生。C3腎炎因子和血補體C3同時降低常提示病情活動。低C3血癥還見于其他繼發性腎小球病如:活動性肝病
Ⅱ型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光鏡檢查介紹
Ⅱ型的光鏡改變比Ⅰ型變化更多,不只是膜增殖的改變,這使一些腎臟病理學家認為稱之為致密物沉積病比Ⅱ型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更準確。1995年WH0將其分類為繼發性代謝性疾病中。在組織學上,表現為腎小球系膜細胞和基質增生,增生明顯時,可以形成明顯的分葉結構以及毛細血管壁增厚。有些毛細血管因系膜間位
關于Ⅱ型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電鏡檢查介紹
Ⅱ型又叫做致密物沉積病,強調對本病具有診斷性的特征是腎小球基底膜上不連續的電子致密帶形成,并伴有系膜球狀或不規則狀致密物沉積,有時內皮下和上皮下也有沉積,一些改變與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的“駝峰”樣相似。基底膜明顯增寬和有極度電子致密結構,這有很大的診斷意義。但在每一個腎小球中,有些毛細血管壁可
系膜增生性腎炎的病理表現
(1) 光鏡檢查:呈彌漫性系膜細胞增生伴基質增多。早期以系膜細胞增生為主,晚期系膜基質增多。根據增生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級。系膜內可有少數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嚴重者可引起系膜硬化。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及基底膜正常。腎小管及間質基本正常,隨病變進展,可出現腎小管萎縮、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及
系膜增生性腎炎的診斷要點
青少年患者,隱匿起病或存在前驅上呼吸道感染后起病。臨床表現為單純血尿和/或中度以下蛋白尿、腎炎綜合征或腎病綜合征,伴或不伴血壓增高。確診需要依靠腎活檢病理檢查。 MsPGN在進行免疫病理檢查除外IgA腎病后,還需要與一些以系膜增殖性腎炎為病理表現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如急性感染后腎小球腎炎、微小
其他類型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的簡介
目前尚不能確定它們是Ⅰ型病損的變異類型,還是獨立的病變。這些類型幾乎都以電鏡觀察為基礎加以識別。Burkholder提出了Ⅲ型病損,它的特征是除了與Ⅰ型的共同病理改變之外,尚有較突出的上皮下免疫復合物沉著,并有細血管壁伴有孤立的膜外沉積物,被基膜物質突起所隔離(類似膜性腎小球腎炎基底膜的釘狀突起
關于系膜增生性腎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除了常規尿檢異常外,血清 IgG不升高,表現為腎病綜合征時IgG 可以降低;血清補體成分正常;部分患者血清IgM 可以升高;血循環免疫復合物陽性;尿紅細胞形態學檢查以變形紅細胞為主。
關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腎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光鏡下檢查 可見彌漫性系膜細胞增多,早期以系膜細胞增多為主,每個系膜區4~5個,重者可超過5個;內皮細胞也可有增生,常較輕;增生的細胞中可能還有浸潤的單核細胞;后期系膜基質增多,雖然有時可有節段性加重,但通常是彌漫均一的表現;masson染色有時可見系膜區及副系膜區見到稀疏的嗜復紅沉積物,
如何診斷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病理檢查結果,電鏡和免疫熒光檢查可以區分Ⅰ型和Ⅱ型。持續性的低補體血癥,持續無選擇性的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征)伴有嚴重的多樣畸形的紅細胞尿與腎功能下降不成比例的貧血,常提示該病發生。C3腎炎因子和血補體C3同時降低常提示病情活動。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鑒別診斷
診斷MPGN需要排除所有繼發性因素,如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艾滋病其他感染或結締組織病。MPGN的診斷主要通過組織病理學的檢查,隨著丙型肝炎相關性MPGNHIV相關MPGNC的日趨流行,對表面上看似原發性MPGN的患者必須做相應的血清學檢查。常見需要鑒別的疾病有: 1.糖尿病腎病 MPGN的結節
治療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介紹
本病所致腎病綜合征的治療常常比較困難。小劑量、隔天潑尼松治療可能有利于改善腎功能。West等使用隔天口服激素長期治療,在治療前后比較腎活檢,結果證明此法有利于腎臟的存活。大部分腎病學家僅做對癥治療。 Ⅰ型的治療,除糖皮質激素外,還可用其他藥物如免疫抑制藥和抗凝劑。 對于各年齡段MPGN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