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垂體的結構組成介紹
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分前葉和后葉兩部分。它分泌多種激素,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素、催產素、催乳素、黑色細胞刺激素等,還能夠貯藏并釋放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這些激素對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1] [2] [3] [4-5] 垂體由外胚葉原始口腔頂部向上突起的顱頰囊與第三腦室底部間腦向下發展的漏斗小泡兩者結合而成。顱頰囊下端形成垂體管(顱咽管),后由于露骨閉合,使得顱咽管與口腔頂部隔開。顱頰囊前壁發育成垂體垂體前葉遠側部及結節部,后壁形成中間部。而漏斗小泡發育成垂體后葉、漏斗柄、正中隆起。因此,垂體前葉和垂體后葉組織學來源是不同的,其功能各自分工也不同。被稱為人體“內分泌腺之首”。 [4-6] 垂體懸垂于腦的底面,通過漏斗柄與下丘腦相連。垂體很小,重量不到1g。女性的垂體較男性稍大。垂體大致可以分為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兩部分。現將垂體的構成部分列表如下: 腺垂體中的前部占腺......閱讀全文
關于垂體的結構組成介紹
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分前葉和后葉兩部分。它分泌多種激素,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素、催產素、催乳素、黑色細胞刺激素等,還能夠貯藏并釋放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這些激素對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1] [2] [3] [4-5] 垂體由外胚葉原始口
關于腦垂體的結構組成介紹
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分前葉和后葉兩部分。它分泌多種激素,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素、催產素、催乳素、黑色細胞刺激素等,還能夠貯藏并釋放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這些激素對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垂體由外胚葉原始口腔頂部向上突起的顱頰囊與第三腦室底部
腦垂體的結構組成
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分前葉和后葉兩部分。它分泌多種激素,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素、催產素、催乳素、黑色細胞刺激素等,還能夠貯藏并釋放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這些激素對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2][3] 垂體由外胚葉原始口腔頂部向上突起的顱頰囊與
關于熱像儀的結構組成介紹
紅外熱像儀通常由光機組件、調焦/變倍組件、內部非均勻性校正組件(以下簡稱內校正組件)、成像電路組件和紅外探測器/制冷機組件組成。光機組件主要由紅外物鏡和結構件組成,紅外物鏡主要實現景物熱輻射的匯聚成像,結構件主要用于支承和保護相關組部件;調焦/變倍組件主要由伺服機構和伺服控制電路組成,實現紅外物
關于肌酸的組成結構介紹
肌酸(Creatine)是由精氨酸(arginine)、甘氨酸(glycine)及甲硫氨酸(methionine)三種氨基酸所合成的物質。可以由人體自行合成,也可以由食物中攝取。 肌酸,是人體內自然產生的一種氨基酸衍生物,它可以快速增加肌肉力量,加速疲勞恢復,提高爆發力。肌酸在人體內儲存越多,
關于組蛋白的結構組成介紹
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體內的與DNA結合的堿性蛋白質,染色體中組蛋白以外的蛋白質成分稱非組蛋白。絕大部分非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稱酸性蛋白質或剩余蛋白質。組蛋白于1884年由德國科學家A.科塞爾發現。組蛋白對染色體的結構起重要的作用。染色體是由重復單位──核小體組成。每一核小體包括一個核心8聚體(由4
關于糖原的組成結構等介紹
糖原是由多個葡萄糖組成的帶分枝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一般在106-107道爾頓,可高達108道爾頓,是體內糖的貯存形式,分子中葡萄糖主要以α-1,4-糖苷鍵相連形成直鏈,其中部分以α-1,6-糖苷鍵相連構成枝鏈,糖原主要貯存在肌肉和肝臟中,肌肉中糖原約占肌肉總重量的1-2%約為400克,肝臟中糖原
關于肽聚糖的結構組成介紹
肽聚糖又稱粘肽、胞壁質或粘肽復合物,是細菌細胞壁中特有成分,是一種雜多糖的衍生物。 每一個肽聚糖單體是由3部分組成: 1、雙糖單位 由N-乙酰葡萄糖胺(以G表示)和N-乙酰胞壁酸(以M表示其中是細菌中特有的一種糖類)。以β-1,4糖苷鍵交替連接起來,構成肽聚糖骨架。溶菌酶是一種可以作用于肽
關于蛋白質結構的組成介紹
一、化學組成: (1)單純蛋白質:僅含有AAs; (2)結合蛋白質:由AAs和其他非蛋白質化合物所組成; (3)衍生蛋白質:用化學或酶學方法得到的化合物。 二、分子組成: 基本單位:氨基酸 有不同的AAs通過肽鍵相互連接而成; 蛋白質→眎→胨→多肽→二肽→多肽→氨基酸。 三、元素組
關于血紅素的結構組成介紹
人體內的每一個血紅蛋白由4個血紅素(又稱亞鐵原卟啉)和中間的1個珠蛋白組成,每個血紅素又由四個吡咯類亞基組成一個環,環中心為一個亞鐵離子。每個珠蛋白則有四條多肽鏈,每條多肽鏈與一個血紅素連接,構成血紅蛋白的一個單體,或者說亞單位(即亞基)。在與人體內環境相似的電解質溶液中血紅蛋白的四個亞基可以自
關于角質形成細胞的結構組成介紹
根據分化階段和特點可分為五層,由內至外分別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 1.基底層 位于表皮底層,由一層立方形或圓柱狀細胞構成。其長軸與表皮和真皮之間的交界線垂直。胞質內含有較豐富的游離核糖體,蘇木紫伊紅染色切片中呈嗜堿性。核偏下,卵圓形,核仁明顯,核分裂相常見。基底細胞常含有黑
關于聚氯乙烯的組成結構介紹
聚氯乙烯是一種使用一個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個氫原子的高分子材料,是含有少量結晶結構的無定形聚合物。這種材料的結構如下:-(CH2-CHCl)n-。PVC是VCM單體多數以頭-尾結構相聯的線形聚合物。碳原子為鋸齒形排列,所有原子均以σ鍵相連。所有碳原子均為sp3雜化。 在PVC分子鏈上存在短的
關于垂體實驗的方法介紹
腦垂體:53號切片,小牛垂體,甲基藍伊紅染色 被膜:結締組織構成,染成天藍色。 實質部:漏斗,漏斗腔(垂體腔),結節部,神經部(染成淡藍色),中間部(染成粉紅色),垂體裂和遠側部(染成紫色和紅色)的位置關系。 與丘腦下部相連的部分稱為漏斗柄,向下為正中隆起,正中隆起兩側為結節部。垂體的前部
關于腦垂體的分類介紹
垂體是體內最重要、最復雜的內分泌腺。垂體呈橢圓形,位于顱中窩,交叉前溝后方的垂體窩內,借漏斗連于下丘腦。根據其發生和結構特點可分為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兩大部分。腺垂體包括垂體前葉和中間部,是腺組織,具有制造貯存和分泌多種多肽激素的功能,對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性的功能等均有調節作用,并能影響其他分泌腺
關于淋巴細胞性垂體炎的垂體活檢介紹
經鼻經蝶內視鏡下垂體活檢((endoscopic transnasal pituitary biopsy))是經鼻竇直接進到蝶鞍部和顱底針刺獲得垂體、下丘腦或其附近顱底病變的組織再做出細胞學病理診斷。雖然垂體活檢術是一種有創檢查但由于不是以切除病變組織為目的僅僅通過針刺獲取組織所以對下丘腦-垂體
關于elisa試劑盒的組成結構介紹
1、 血清:操作過程中避免任何細胞刺激。使用不含熱原和內毒素的試管。收集血液后,1000×g離心10分鐘將血紅細胞迅速小心地分離。 2、 血漿:EDTA、檸檬酸鹽、肝素血漿可用于檢測。1000×g離心30分鐘去除顆粒。 3、 細胞上清液:1000×g離心10分鐘去除顆粒和聚合物。 4、 組
關于植物細胞壁的組成結構介紹
植物細胞壁是植物細胞區別于動物細胞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由三部分組成: (1)胞間層。又稱中膠層。位于兩個相鄰細胞之間,為兩相鄰細胞所共有的一層膜,主要成分為果膠質。有助于將相鄰細胞粘連在一起,并可緩沖細胞間的擠壓。 (2)初生壁。細胞分裂后,最初由原生質體分泌形成的細
肌苷酸的結構組成介紹
肌苷酸(inosincacid,inosinemonphosphate,IMP)又名次黃嘌呤核苷酸或次黃苷酸,英文簡稱IMP,是一種在核糖核酸(RNA)中發現的核苷酸。在酶的作用下,由肌苷酸可以分解得到次黃嘌呤。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肌苷酸具有風味特性。
關于腦垂體腫瘤的基本介紹
垂體瘤可以按照腫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來分類。根據腫瘤大小的不同,垂體瘤分為垂體微腺瘤(腫瘤的直徑小于1cm)和垂體腺瘤(腫瘤直徑大于等于1cm)。根據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激素分泌性垂體瘤和無功能腺瘤。垂體腫瘤的大小與治療預后關系密切。大約70%以上的垂體無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療的,若沒
關于垂體腺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確診有垂體瘤; 2、明確垂體腺瘤類型; 3、了解垂體功能和周圍組織受損情況。 根據臨床表現、X線檢查發現(根據需要選擇頭顱正側位片及斷層攝影、CT、氣腦造影、腦血管造影等)和內分泌檢查確診。有內分泌功能的腺瘤則有各自的臨床表現和內分泌特點;無功能者,需注意與鞍旁腫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
關于垂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垂體,位于丘腦下部的腹側,為一卵圓形小體。是身體內最復雜的內分泌腺,所產生的激素不但與身體骨骼和軟組織的生長有關,且可影響內分泌腺的活動。垂體可分為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兩大部分。神經垂體由神經部和漏斗部組成。垂體借漏斗連于下丘腦,呈橢圓形,位于顱中窩、蝶骨體上面的垂體窩內,外包堅韌的硬腦膜。位于前方
關于垂體后葉激素的基本介紹
縮宮素能選擇性興奮子宮,加強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其興奮子宮平滑肌作用因劑量大小、體內激素水平而不同。小劑量能增加妊娠末期子宮肌的節律性收縮,收縮舒張均勻;大劑量則引起子宮平滑肌強制性收縮,使子宮肌層內的血管受壓迫而起止血作用。此外,縮宮素能促進乳腺腺泡和腺導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收縮,促進排乳。加壓素
關于垂體瘤的預后介紹
根據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最終使患者的腫瘤得以切除,在終身隨診中,避免腫瘤的復發,盡量保全患者的垂體功能,使升高的分泌激素降至正常范圍,使降低的垂體激素替代至與年齡相匹配的正常范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壽命。
關于垂體性侏儒的基本介紹
垂體性侏儒癥(pituitary dwarfism)是指垂體前葉功能障礙或下丘腦病變,使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GH)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生長發育緩慢,為身材矮小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以下,生長速度在4歲以前小于每年6cm,4~8歲小于每年5cm,青春發育期前小于每年4
關于腦垂體腫瘤的分類介紹
垂體瘤可以按照腫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來分類。根據腫瘤大小的不同,垂體瘤分為垂體微腺瘤(腫瘤的直徑小于1cm)和垂體腺瘤(腫瘤直徑大于等于1cm)。根據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激素分泌性垂體瘤和無功能腺瘤。垂體腫瘤的大小與治療預后關系密切。大約70%以上的垂體無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療的,若沒
關于垂體性侏儒的分類介紹
1 內分泌系統疾病 2 垂體性侏儒癥是在性發育成熟以前,由于垂體受損害,垂體前葉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所致。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2.1 原發性垂體性侏儒癥:也稱特發性垂體性侏儒癥。發生的原因尚不明了。本癥在垂體性侏儒癥中較多見,約占70%,男女比例為2~4:1。袖珍姑娘大多是患了垂體性侏
關于生物傳感器的組成結構介紹
生物傳感器由分子識別部分(敏感元件)和轉換部分(換能器)構成: 1、以分子識別部分去識別被測目標,是可以引起某種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的主要功能元件。分子識別部分是生物傳感器選擇性測定的基礎。 2、把生物活性表達的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物理或化學換能器(傳感器)。 各種生物傳感器有以下共同的結構:
關于腦動脈瘤夾的結構組成介紹
1.工作夾緊部分 為防止夾緊血管后夾子滑動,夾子兩葉片應很好地嚙合,瘤夾葉片內側做成正方形花紋起到各個方向防止滑移的功能。同時圓弧形邊緣保證光滑無毛刺,不會對血管和周圍組織造成創傷。 [2] 2.鉗口部分 兩鉗口交錯,以便葉片張開時移動,為避免磨損留下微粒,鉗口接觸表面要求粗糙度較高。
關于熱機械分析儀的結構組成介紹
主要由機架、壓頭、加荷裝置、加熱裝置、致冷裝置、形變測量裝置、記錄裝置、溫度程序控制裝置等組成。 1、機架:剛形結構,在測試溫度范圍內軸線方向不發生變形; 2、壓頭:直徑4.0mm,長度10mm;; 3、加荷裝置:可通過壓桿、壓頭對試樣施加壓強0.4MPa; 4、加熱裝置:為程序控制系統
關于冷凍高速離心機的結構組成介紹
離心機由外殼、離心室、轉頭、冷凍裝置和控制電路等部分組成。 1. 外殼 外殼部分有前后面板、左右面板及上面板、底板及腳輪等零部件組成。通常上面板表面為離心室蓋板,在蓋板的后部設有控制箱和顯示面板。顯示面板上裝有各種控制開關、按鈕以及轉速、溫度調節等指示表。 2. 離心室 離心室(轉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