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一)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缺陷;腸肝循環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后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二)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循環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癥、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循環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維生素E缺乏和低鋅血癥等。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于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綜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缺乏)、Gilbert綜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癥)、Lucey-Driscoll綜合征(家族性暫時性新生兒黃疸)、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閱讀全文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一)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缺陷;腸肝循環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后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二)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
新生兒黃疸的病因分析介紹
(一)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缺陷;腸肝循環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后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二)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基本介紹
病理性黃疸具有以下特點: 1.黃疸出現過早,常在24h內出現; 2.黃疸程度過重,血清膽紅素>205-257umol/L; 3.黃疸進展過快,血清膽紅素每日上升>85umol/L; 4.黃疸持續多久,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5.黃疸褪而復現,或再度進行性加重; 6.血清結合膽紅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基本介紹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病癥,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
簡述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癥狀
黃疸出現過早(24小時內);黃疸過重,手足心發黃,血清膽紅素大于205微摩爾/升;黃疸退而復現或迅速加重,血清膽紅素每日升高大于85.5微摩爾/升等,黃膽持續過久,足月兒大于2周,早產兒大于4周。 ( 以上為法定單位的表示,括號內的是舊單位 )
關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預防介紹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后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相關檢查介紹
1.膽紅素檢測 是新生兒黃疸診斷的重要指標,可采取靜脈血或微量血方法測定血清膽紅素濃度(TSB)。經皮測膽紅素儀為無創的檢測方法,操作便捷,經皮膽紅素值(TcB)與微量血膽紅素值相關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測定部位皮膚厚薄與膚色的影響,可能會誤導黃疸情況,可作為篩查用,一旦達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檢測血
治療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光照療法 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未結合膽紅素經光照后可產生構形異構體、結構異構體和光氧化作用的產物,其中以結構異構體的形成最為重要,它能快速從膽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過肝臟代謝,是光療降低血清總膽紅素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最常用的是藍光照射。將新生兒臥于光療箱中,雙眼
概述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治療方案
1、病因治療 先應明確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除病因。 2、藥物治療 (1)酶誘導劑: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緩慢。 (2)糖皮質激素:可用潑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應根據引起黃疸病因慎重使用。 (3)中藥:以茵陳
關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檢查介紹
(1)血常規,網織紅細胞計數及有核紅細胞計數。 (2)測定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凡血清膽紅素足月兒達205μmol/L(12mg/dl)早產兒256μmol/L(15mg/dl)應警惕發生小兒膽紅素腦病。 (3)尿常規及尿三膽試驗。 (4)注意大小便顏色,必要時行糞膽原檢查。 (5)根據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臨床表現介紹
1.生理性黃疸 輕者呈淺黃色局限于面頸部,或波及軀干,鞏膜亦可黃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后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1)黃疸色澤 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
關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鑒別介紹
新生兒溶血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與各種其它可引起同樣癥狀的疾病相鑒別。 1、全身水腫要與遺傳性珠蛋白肽鏈合成障礙的α—地中海貧血HbBant´;s胎兒水腫型和先天畸形相鑒別,其它還應考慮母患糖尿病、先天性腎病、胎盤功能不足,胎一胎或胎一母輸血、宮內感染等因素,這些都能通過臨床檢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膽紅素,相關實驗室檢查等可進行診斷。重點在于識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尋找致病原因,并早期識別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危險。 鑒別診斷 應與新生兒溶血癥、新生兒敗血癥、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G-6-PD缺乏、新生兒肝炎、完全性肝內梗阻、膽道閉鎖等疾病相鑒別。
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病因復雜,國內外對病因分類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主要可分為肝細胞損害,肝內膽管及肝外膽管疾病三大類,僅就其中一些主要病因分述于下: 1.肝外膽管疾病 膽道閉鎖、膽總管囊腫、膽管狹窄、自發性膽管穿孔、膽汁黏稠、膽石癥、外源性壓迫等。 2.肝內疾病 (1)與感染有關的膽汁淤積 病毒感染(巨細胞
關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不同類型介紹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不同,根據其特點可以相互鑒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常見的幾種黃疸原因是: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黃疸其黃疸的特點又各不相同。 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
關于黃疸的病因分析
黃疸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機制而言可以分為五類: 1.膽紅素生成過多 這是由于紅細胞大量破壞(溶血)后,非結合膽紅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運輸至肝臟,必然使肝臟(肝細胞)的負擔增加,當超過肝臟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與結合能力時,則引起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導致的貧
關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并發癥的介紹
新生兒黃疸的嚴重并發癥為膽紅素腦病。當血清膽紅素重度升高或同時存在高危因素時,可使未結合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入腦,導致膽紅素腦病。多見于出生后1周內,最早可于出生后l~2天內出現神經系統癥狀。溶血性黃疸出現較早,多發生于出生后3~5天。早產兒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見于出生后6~10天。當存在早產、窒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分析介紹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謝酶和紅細胞遺傳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體內紅細胞破壞過多,發生貧血、溶血,使血內膽紅素原料過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黃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等。 2、由于結石和肝、膽、胰腫瘤以及其他炎癥,致使膽道梗阻,膽汁不能排入小
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病因
病毒性肝炎(30%): 至今尚無甲肝病毒(HAV)經胎盤引起嬰兒宮內感染的報道,我國是肝炎高發地區,孕母多數具有甲肝IgG抗體,使嬰兒獲得被動免疫,因此3個月以下嬰兒發生甲肝的機會甚小。 乙型肝炎(HBV)及HBsAg攜帶者可通過產時,宮內及產后發生母嬰傳播,以產時感染為主要途徑,母嬰感染率
關于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母乳性黃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現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早發性和晚發性兩類。前者發生時間與生理性黃疸相近,認為主要與母乳喂養不當,攝入不足有關;晚發性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常發生于生后1~2周,可持續至8~12周。一般認為,新生兒小腸內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經過檢測確認),
溶血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可產生溶血性黃疸,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和后天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前者有海洋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后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溶血病、不同血型輸血后的溶血及蠶豆病、伯氨喹啉、蛇毒、毒蕈、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概述病理性黃疸的特征
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 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后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
關于阻塞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任何原因,只要使膽管受到阻塞,就會產生阻塞性黃疸 一是良性的病因,像是最常見的 (1)膽管結石或膽囊結石(Mirrizzi’ syndrome)石頭阻塞了膽管,造成膽汁無法排入十二指腸。 (2)慢性胰臟炎病人形成胰頭部假性腫瘤,從外而內壓迫膽管。 (3) 膽管因發炎或手術后造成之狹窄。
急性黃疸型肝炎的病因分析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各種原因導致的以膽紅素代謝和排泄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肝臟損傷臨床類型,病因包括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肝炎,生物因素(如細菌性、病毒性)引起的各類肝炎,物理因素引起的放射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關于嬰幼兒黃疸的病因分析
嬰幼兒黃疸是體內膽紅素濃度高的結果而膽紅素主要是紅血球的代謝產物,當紅血球老化破壞時,血紅素就會游離出來,經代謝后產生膽紅素。膽紅素通過血液運送到肝臟,經肝臟的代謝后,由膽管排泄于腸子內。當上述的代謝路徑發生問題,造成血中膽紅素的堆積,就會形成黃疸。 新生兒黃疸,有真有假,真黃疸是指病理性黃疸
關于梗阻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膽管因多種原因發生梗阻后,梗阻上部的膽管內則有大量膽汁淤積,膽管擴張,壓力升高,膽汁通過破裂的小膽管和毛細膽管流入組織間隙和血竇,引起血內膽紅素增多(膽汁酸鹽也進入血液循環),產生黃疸。 1.肝外膽管梗阻 包括肝外膽管阻塞,如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病、術后膽道狹窄、膽管癌及先天性膽道閉鎖等;肝
關于生理性黃疸的基本介紹
是嬰幼兒出生24小時后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黃疸而無其它癥狀,1~2周內消退。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 /L(15mg/dl)
怎樣識別新生兒黃疸?
仔細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區別孩子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對于治療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據以下的特點來識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其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 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后逐漸減輕。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
關于病理性近視的病因分析
病理性近視的發生與遺傳關系密切。遺傳方式主要為單基因遺傳,具有遺傳異質性,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連鎖隱性遺傳等各種遺傳方式。 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根據我國較大規模的家系調查和流行病學研究,病理性近視眼最常見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病理性近
新生兒窒息的病因分析
1.出生前的原因 (1)母體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先兆子癇、子癇、急性失血、嚴重貧血、心臟病、急性傳染病、肺結核等。 (2)子宮因素如子宮過度膨脹、痙攣和出血,影響胎盤血液循環。 (3)胎盤因素如胎盤功能不全、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 (4)臍帶因素如臍帶扭轉、打結、繞頸、脫垂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