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血漿蛋白的簡介
血漿蛋白的濃度是血漿和組織液的主要區別所在,因為血漿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過毛細血管管壁。在生物化學研究中,曾經用鹽析法將血漿蛋白分為白蛋白、球蛋白與纖維蛋白原三大類。以后,用電泳法又將白蛋白區分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將球蛋白區分為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用其他方法,如免疫電泳,還可以將血漿蛋白作更進一步的區分。這說明血漿蛋白包括了很多分子大小和結構都不相同的蛋白質。......閱讀全文
關于血漿蛋白的簡介
血漿蛋白的濃度是血漿和組織液的主要區別所在,因為血漿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過毛細血管管壁。在生物化學研究中,曾經用鹽析法將血漿蛋白分為白蛋白、球蛋白與纖維蛋白原三大類。以后,用電泳法又將白蛋白區分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將球蛋白區分為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用其他方法,
血漿蛋白的簡介
血漿蛋白的濃度是血漿和組織液的主要區別所在,因為血漿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過毛細血管管壁。在生物化學研究中,曾經用鹽析法將血漿蛋白分為白蛋白、球蛋白與纖維蛋白原三大類。以后,用電泳法又將白蛋白區分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將球蛋白區分為a1-、a2-、a3-、β-、γ-球蛋白等。用其他方法,如免疫電泳
關于血漿硫酸魚精蛋白副凝固試驗的簡介
受檢血漿中加入硫酸魚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漿中存在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sfm)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bdp)復合物,則魚精蛋白使其析出纖維蛋白單體,纖維蛋白單體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見的纖維狀物,此則陽性反應結果。此試驗特異性強,敏感度低。 陽性 見于dic早中期。但是惡性腫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術
血漿纖連蛋白的簡介
為可溶性的二聚體,由兩條肽鏈末端形成二硫鍵交聯組成,整個分子呈“V”形。FN參與凝血、創傷愈合、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等活動。正常人血漿中纖連蛋白的濃度約為0.3mg/mL,男人和老人的水平略高,婦女在行經期及妊娠后升高,分娩時達到高峰。暴發性肝損傷者血漿纖連蛋白急劇下降,某些癌癥患者血漿纖連蛋白升高
關于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的簡介
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一種糖蛋白,在肝臟合成,相對分子量約330000,其分子為一個二聚體,呈長條狀,含有三對多肽鏈,由二硫鍵連接,是凝血系統中的重要凝血因子。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它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
關于血漿蛋白的組成介紹
血液由有形成分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以及無形的液體成分血漿(plasma)組成。血液凝固后析出淡黃色透明液體,稱為血清(serum)。血清與血漿的區別在于血清中沒有纖維蛋白原,但含有一些在凝血過程中生成的分解產物。 生理情況下,血液經血管在全身不斷流動,轉運各種物質與組織之間。血漿,組織間液
血漿游離血紅蛋白的簡介
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指測定血漿中血紅蛋白的量。正常情況下,紅細胞壽命為120天,衰老的紅細胞在脾臟破壞,分解為血紅蛋白,再逐步降解為鐵、珠蛋白、膽紅素。通常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中,當紅細胞破壞,如發生溶血時,血紅蛋白釋放入血,血漿內游離血紅蛋白增多。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可反映溶血性貧血病人血中紅
血漿白蛋白的臨床表現簡介
血液中80%的滲透壓是由白蛋白承擔的。血漿白蛋白又是一個很重要的蛋白質儲備庫,在 機體需要時可分解成氨基酸供組織合成其他各種蛋白質之用。血液中缺乏血漿白蛋白會引起 水腫。使用血漿白蛋白制劑有助于緩解肝、腎疾患以及燒傷造成的 低蛋白血癥。
關于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的簡介
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又稱3P試驗,是檢測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一個較為古老的試驗。硫酸魚精蛋白可使纖維蛋白單體和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可溶性復合物中的纖維蛋白單體再解離,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又自行聚合呈肉眼可見纖維狀、絮狀或膠凍狀物,即反映了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存在,根據發生纖溶類型不同,本試驗可以得出不同的
關于血漿凝結酶實驗的簡介
取肉湯培養物0.3mL同0.5mL凝固酶試驗兔血漿于8mm×100mm試管內充分混合,置36±1℃培養,定時觀察是否有凝塊形成,至少觀察6h,以內容物完全凝固,使試管倒置或傾斜時不流動者為陽性。試驗中需同時做巳知陽性和陰性對照。血漿凝固酶(coagulase):大多數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能產生一
關于血漿脂蛋白的分類介紹
血漿脂蛋白是根據密度來分類的: (1)乳糜微粒(
關于血漿蛋白的共同特征介紹
1、血漿蛋白質絕大部分由肝臟合成。除γ球蛋白由漿細胞合成,內皮細胞合成少量血漿蛋白質外。 2、血漿蛋白質為分泌型蛋白質。在與內質網結合的多核糖體(polyribosome)上合成,分泌入血漿前經歷了剪切信號肽、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譯后修飾加工過程,成為成熟蛋白質。 3、血漿蛋白質幾乎都是糖蛋白
關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簡介
血同(又名同型半胱氨酸、血同型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國際上將之稱為Hcy,簡稱H元素),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異種,在旁鏈部份硫醇基(-SH)前包含一個額外的亞甲基(-CH2-)。作為人體細胞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血同與血壓、膽固醇、血糖等指標一樣,是醫學界控制、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多種慢性
關于血漿皮質醇測定的簡介
血漿皮質醇系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的糖皮質激素,正常人血漿皮質醇的分泌受ACTH調節,具有一定的晝夜節律。一般于午夜或清晨1點左右分泌最少,血漿含量最低,凌晨4時分泌開始增加,至早6~8時分泌最多。8時以后逐漸分泌減少,下午5時左右分泌量較清晨最高值比下降50%或50%以上。分泌入血循環中的皮質醇
關于血漿腎素活性測定的簡介
血漿腎素活性測定,是指對血漿腎素活性的測定。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主要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原、血管緊張素、醛固酮。腎素主要由腎臟近小球細胞產生、貯存、分泌。血管緊張素原主要來源于肝臟。循環中的血管緊張素原在腎素作用下,生成血管緊張素Ⅰ,血管緊張素Ⅰ在肺循環中經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緊張
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的簡介
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一種糖蛋白,在肝臟合成,相對分子量約330000,其分子為一個二聚體,呈長條狀,含有三對多肽鏈,由二硫鍵連接,是凝血系統中的重要凝血因子。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它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有重要的意義。
關于血漿蛋白的化驗單的介紹
肝臟是機體蛋白代謝的主要器官。如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和纖溶因子以及各種轉運蛋白等均系肝細胞合成,當肝功能受損時這些蛋白質便減少;γ-球蛋白雖非肝臟細胞合成,但肝臟功能受損時,如有炎癥時,γ-球蛋白可增多。測定血漿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臟對蛋白質的代謝功能。 脂肪肝最常見的異常變化是血漿蛋白總量
血漿醛固酮的簡介
血漿醛固酮(aldosterone,Ald)是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的一種重要的鹽皮質激素,具有調節鈉、鉀代謝和細胞外液容量的生理作用。Ald主要受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調節,體內鈉、鉀水平,ACTH、腎上腺能和多巴胺能系統以及血容量等因素對醛固酮的分泌都有調節作用。Ald在血循環中30%-40%
血漿蛋白的組成
血液由有形成分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以及無形的液體成分血漿(plasma)組成。血液凝固后析出淡黃色透明液體,稱為血清(serum)。血清與血漿的區別在于血清中沒有纖維蛋白原,但含有一些在凝血過程中生成的分解產物。 生理情況下,血液經血管在全身不斷流動,轉運各種物質與組織之間。血漿,組織間液
血漿蛋白的分類
分類方法 血漿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固體成分,含量為60~80g/L,血漿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用不同的分離方法可將血漿蛋白質分為不同的種類。 最初用鹽析法只是將血漿蛋白分為白蛋白和球蛋白,后來用分段鹽析法可細分為白蛋白、擬球蛋白、優球蛋白和纖維蛋白等組分。 用醋酸纖維薄膜電泳法可分為白
關于血漿脂蛋白的相關內容
u 脂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慢性病,在此過程中,粥樣物質逐漸沉積在動脈的內壁上,這些沉積物稱為Plaque(蝕斑),在plaque形成過程中,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和各種細胞殘渣逐漸聚集。當巨噬細胞中吞食了大量脂類物質(主要是膽固醇和膽固醇脂)
關于血漿蛋白成分輸注的基本介紹
血漿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成分,白蛋白是血漿蛋白中占比最多的蛋白質,其他還有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漿蛋白成分輸注在治療不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常用的有血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輸注。 不良反應: 1.白蛋白一般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過敏發生概率很低。 2.免疫球蛋白輸注
關于血漿蛋白成分輸注的方法介紹
1.血漿蛋白成分輸注— 白蛋白輸注方法 血漿白蛋白輸注不能與引起蛋白沉淀的藥物混合輸注,不得與紅細胞制品混合輸用,一般采用靜脈滴注。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采用稀釋后輸注或選用不同濃度的白蛋白制劑,治療期間應依據中心靜脈壓等調整滴速。 2.血漿蛋白成分輸注—?免疫球蛋白輸注方法 血漿免疫
關于血漿白蛋白的生物學特性
血漿白蛋白(Plasmaalbumin)存在于血漿中的水溶性很高的球狀蛋白質,可以制備成濃度達30%的溶液;也稱血清白蛋白。它占血液中總蛋白質含量的50~60%,分子量66000,不含糖,但制劑中常含長鏈脂肪酸的脂質,可用硫酸銨沉淀或乙醇沉淀的方法生產。 人血漿白蛋白基因位于第4號染色體上,其
關于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的簡介
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漿凝血因子X,即自體凝血酶原C進行活性測定,主要用于肝臟受損的檢查。 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的正常值:檢查結果呈陰性。 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的注意事項:不合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
關于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的簡介
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是一種梅毒血清學檢測的非特異性反應。用于檢測病人血清中有無抗類脂抗原的反應素,常用于梅毒病人篩選和流行病學調查。 一、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的正常值: (1)、定性試驗:陰性反應。 (2)、定量試驗:試驗效價:1:4以下。 二、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的臨
關于血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的簡介
血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是檢測下丘腦功能的指標。 臨床意義:TRH是檢測下丘腦功能的指標。 增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藥可促進TRH釋放使血中TRH升高。 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時,TRH及TSH都增高,重癥時血漿TRH可達970皮摩/升。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如席漢綜合征,TRH升
血漿凝固酶的簡介
血漿凝固酶:是多數致病菌株能產生凝固酶,能使含有肝素等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發生凝固的酶類物質,致病株大多數能產生,是鑒別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指標.
關于血漿纖維蛋白原的介紹
在人的血漿中含有0.2—0.3g/dl左右。是一種球蛋白.含有3%的碳水化合物,在對血漿進行Tiselius電泳、濾紙電泳、醋酸纖維素膜電泳中存在于4分段中。用25—50%飽和度的硫酸銨、半飽和的氯化鈉和1.1—1.2M磷酸鹽可沉淀。含于Cohn的第一分段中.人的血纖維蛋白等電點而為pH5.2—
血漿脂蛋白的分類
血漿脂蛋白是根據密度來分類的: (1)乳糜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