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溶出度的實驗操作步驟
肯定是題目印錯了.應該是1.19克/毫升首先計算出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1000×1.19×36%/36.5=11.74mol/L再計算出250毫升0.1摩爾/升鹽酸溶液的物質的量250×0.1/1000=0.025mol再計算出需用濃鹽酸的體積0.025÷11.74/1000=2.129ml取上述濃鹽酸2.129毫升,加水至250毫升即可.......閱讀全文
纖溶活性測定匯總
?? 纖溶活性的測定主要有:血漿魚精蛋白副凝固試驗(3P試驗)、血漿D-二聚體測定、血清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測定、凝血酶時間(TT)及甲苯胺蘭糾正試驗、血漿纖溶酶原、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劑測定、血漿纖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測定、血漿α2纖溶酶抑制物測定等幾種。臨床上較長應用的有3P試驗、FDP測定和
溶出度儀影響溶測定的若干因素
影響溶出度測定試驗結果的因素:試驗樣品、溶出度儀機械性能、實驗人員操作的規范程度和試劑等。 一、攪拌轉動裝置的晃動 不管是籃法還是槳法,介質在攪拌作用下的液流運動形成了通過固體的流體剪切力,槳或籃軸的晃動都會改變介質的流體動力學性質,從而影響溶出速率。因此,籃或槳的晃動會改變制劑的溶出速率
溶出度檢查測定溶出儀的調試
測定前,應對儀器裝置進行必要的調試。①檢查儀器水平及轉動軸的垂直度與偏心度:使用水平儀檢查儀器是否處于水平狀態;轉軸的垂直程度應與容器中心線相吻合,用直角三角板檢查轉動軸與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檢查轉籃旋轉時與溶出杯的垂直軸在任一點的偏離均不得大于2mm,檢查轉籃旋轉時擺動幅度不得偏離軸心的±1.0m
溶出度檢查測定溶出介質的制備
應使用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溶出介質,并應新鮮制備和經脫氣處理(溶解的氣體在試驗過程中可能形成氣泡,從而影響試驗結果,因此溶解的氣體應在試驗之前除去)。可采用的脫氣方法:取溶出介質,在緩慢攪拌下加熱至約41℃,并在真空條件下不斷攪拌5min以上,脫氣放冷后,再按各規定項下溶出度的要求制備溶出介質。或采用煮
影響溶測定的若干因素
藥物溶出度儀是在體外對體內藥物生物利用度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有效的替代方法, 也是保證和衡量固體口服制劑生產工藝及質量是否合理和穩定的一項重要手段。藥物溶出度測定是制藥行業工作者們,實驗測定的重要的工作環節之一。 RT612藥物溶出度儀主要特點: 1.符合《中國藥典》和《美國藥典》及《藥物溶出度儀
為什么測定溶出曲線
溶出度是固體制劑功能性評價參數,溶出首先是經歷崩解(固體制劑轉化成細顆粒過程),在崩解的基礎上,藥物以分子狀態溶解于溶出介質的過程。崩解是早期評價藥物是否有效的方法,后來發現崩解良好的藥物并沒有藥效,問題出在崩解后,藥物沒有溶出過程。為了更好地在體外評價藥物的治療效果,后期開發了溶出度測定方法。溶出
什么是纖溶酶原測定?
纖溶酶原是血漿纖維蛋白水解酶無活性的前體。由組織激活物t-PA、尿激酶或凝血接觸階段多種酶激活,外源性激活物如鏈激酶也可起激活作用。纖溶酶降解纖 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保持血管和分腺管通暢,進一步研究發現,纖溶酶功能還包括促膠原酶活性及在營養及細胞移動方面起輔助作用。
電位溶出測定鉛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電位溶出法分富集和溶出兩個過程。富集過程:先將待測離子在一定電位下先電解富集在電極上,生成汞齊。溶出過程:電解富集后,斷開恒電流電路。借助氧化劑的氧化作用使電極表面的汞齊化金屬氧化成離子,進入溶液中即為溶出過程。同時記錄工作電極的變化曲線。本實驗中,在-1.0 V 電解富集鉛,富集后,斷
影響溶測定的若干因素
藥物溶出度儀是在體外對體內藥物生物利用度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有效的替代方法, 也是保證和衡量固體口服制劑生產工藝及質量是否合理和穩定的一項重要手段。藥物溶出度測定是制藥行業工作者們,實驗測定的重要的工作環節之一。 RT612藥物溶出度儀主要特點: 1.符合《中國藥典》和《美國藥典》及《藥
電位溶出測定鉛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電位溶出法分富集和溶出兩個過程。富集過程:先將待測離子在一定電位下先電解富集在電極上,生成汞齊。溶出過程:電解富集后,斷開恒電流電路。借助氧化劑的氧化作用使電極表面的汞齊化金屬氧化成離子,進入溶液中即為溶出過程。同時記錄工作電極的變化曲線。本實驗中,在-1.0 V 電解富集鉛,
什么是纖溶酶原測定
纖溶酶原是血漿纖維蛋白水解酶無活性的前體。由組織激活物t-PA、尿激酶或凝血接觸階段多種酶激活,外源性激活物如鏈激酶也可起激活作用。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保持血管和分腺管通暢,進一步研究發現,纖溶酶功能還包括促膠原酶活性及在營養及細胞移動方面起輔助作用。
血漿纖溶酶原活性測定原理
發色底物法,受檢血漿中加鏈激酶(SK)和發色底物(S-2251),受檢血漿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轉變成PL,后者作用于發色底物,釋出對硝基苯胺(PNA)而顯色。顯色的深淺與纖溶酶的水平呈正相關,通過計算求得血漿中PLG:A的含量。
血漿纖溶酶原活性測定原理
發色底物法,受檢血漿中加鏈激酶(SK)和發色底物(S-2251),受檢血漿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轉變成PL,后者作用于發色底物,釋出對硝基苯胺(PNA)而顯色。顯色的深淺與纖溶酶的水平呈正相關,通過計算求得血漿中PLG:A的含量。
簡述溶氧儀的測定原理
常見的溶氧儀多采用隔膜電極作換能器,將溶氧濃度(實際上是氧分壓)轉換成電信號,再經放大、調整(包括鹽度、溫度補償),由模數轉換顯示。 溶氧儀實用的膜電極有兩種類型:極譜型(Polarography)和原電池型(Galvanic Cell)。極譜型(Polarography):電極中,由黃金(A
血漿纖溶酶原活性測定原理
發色底物法,受檢血漿中加鏈激酶(SK)和發色底物(S-2251),受檢血漿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轉變成PL,后者作用于發色底物,釋出對硝基苯胺(PNA)而顯色。顯色的深淺與纖溶酶的水平呈正相關,通過計算求得血漿中PLG:A的含量。
血漿纖溶酶原活性測定原理
發色底物法,受檢血漿中加鏈激酶(SK)和發色底物(S-2251),受檢血漿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轉變成PL,后者作用于發色底物,釋出對硝基苯胺(PNA)而顯色。顯色的深淺與纖溶酶的水平呈正相關,通過計算求得血漿中PLG:A的含量。
溶出度實驗、測定方法驗證
圖1.? 供試品溶液圖譜(上)與對照品溶液圖譜(下)相比,基線被整體“抬高”。 作為2009年度“溶出度專欄”的結束篇,本文介紹了溶出度實驗注意事項、測定方法的驗證,包括實驗操作環節與測定環節。當然,關于溶出度的研究、應用還將一直持續下去。 實驗操作環節注意事項 (1)有研究
溶出度檢查測定取樣位置
①第一法應在轉籃頂端至液面的中點,并距溶出杯內壁不小于10mm處。②第二法應在槳葉頂端至液面的中點,并距溶出杯內壁不小于10mm處。③第三法應在槳葉頂端至液面的中點,并距溶出杯內壁不小于6mm處。
溶出度檢查測定溶出介質溫度及pH的調整
如果溶出介質為緩沖液,當需要調節pH時,一般調節pH至規定pH±0.05之內。將該品種項下所規定的溶出介質經脫氣,并按規定量置于溶出杯中,開啟儀器的預制溫度,一般應根據室溫情況,可稍高于37℃,以使溶出杯中溶出介質的溫度保持在(37±0.5)℃,并應使用0.1℃分度的溫度計,逐一在溶出杯中測量6個溶
藥物溶出儀是如何進行片劑溶出度測定的?
溶出度系指藥物從片劑或膠囊劑等固體制劑在規定溶劑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但在實際應用中溶出度僅指一定時間內藥物溶出的程度,一般用標示量的百分率表示,如藥典規定30分鐘內對乙酰氨基酚的溶出限度為標示量的80%。藥物溶出儀是如何進行片劑溶出度測定的?我們以RCY-808T為例,講解一下智能溶出儀測定片劑溶出
纖溶酶原測定的臨床意義
a)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如肝硬化、肝葉切除術、肝移植、門脈高壓分流術、肺葉切除術。 b)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栓塞、嚴重感染、腫瘤擴散、DIC。
測定溶出度的實驗操作步驟
肯定是題目印錯了.應該是1.19克/毫升首先計算出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1000×1.19×36%/36.5=11.74mol/L再計算出250毫升0.1摩爾/升鹽酸溶液的物質的量250×0.1/1000=0.025mol再計算出需用濃鹽酸的體積0.025÷11.74/1000=2.129ml取上述濃
血漿纖溶酶原活性測定的原理
發色底物法,受檢血漿中加鏈激酶(SK)和發色底物(S-2251),受檢血漿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轉變成PL,后者作用于發色底物,釋出對硝基苯胺(PNA)而顯色。顯色的深淺與纖溶酶的水平呈正相關,通過計算求得血漿中PLG:A的含量。
纖溶酶原測定的檢查分析
纖溶酶原缺乏會削弱凝血亢進時機體的反應能力,比如臨床上廣泛血栓形成。這種情況在外科手術或溶栓治療后再栓塞危險會增加。換句話說,纖溶酶原濃度增加一旦激活,可引起出血危險性增加。 纖溶酶原缺乏原因包括:遺傳性缺陷、肝臟合成減少,消耗增加(如DIC、膿毒癥或溶栓治療),同時腫瘤與糖尿病病人纖溶酶原濃
纖溶酶原測定的臨床意義
a)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如肝硬化、肝葉切除術、肝移植、門脈高壓分流術、肺葉切除術。 b)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栓塞、嚴重感染、腫瘤擴散、DIC。 結果偏高可能疾病: 肝硬化
纖溶酶原測定的注意事項
由于纖溶酶原濃度更易波動,對纖溶亢進者來說,纖溶酶原測定比其抑制物α2-抗纖溶酶測定方法敏感性差。這兩個參數都是消耗性指標,只能間接反映實際纖溶活性。測定纖溶酶-α2-抗纖溶酶復合物(PAP)更加合適。發色底物法操作步驟較簡便和快速,與免疫化學法相比更合適。除了少數Ⅱ型缺陷者,活性和抗原檢測相關
纖溶酶原測定的檢查過程
用發色底物法測定活性: 原理:由于鏈激酶的作用,存于血漿樣本中纖溶酶原完全轉變為纖溶酶原激活物(鏈激酶-纖溶酶原復合物)。 隨后復合物使發色底物水解,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增加與纖溶酶原活性成正比。 免疫化學法: 凝膠電泳、免疫比濁法、放射免疫擴散法。
溶出度測定儀清潔規程
1)水平校正:儀器用水平尺校正溶出儀的水槽、槳干規定部位是否水平。 2)水浴溫度校正:溫度平衡后用把中文單機校正每個溶出杯的溫度。 3)轉速校正:用校正過的秒表在50、100、150三個轉速設定條件下校正每個攪拌槳的轉速。 4)同心度校正: 5)槳干擺度校正:用百分表校正槳干擺度。 6
血漿纖溶酶原活性測定的原理
發色底物法,受檢血漿中加鏈激酶(SK)和發色底物(S-2251),受檢血漿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轉變成PL,后者作用于發色底物,釋出對硝基苯胺(PNA)而顯色。顯色的深淺與纖溶酶的水平呈正相關,通過計算求得血漿中PLG:A的含量。
纖溶酶原測定的注意事項
由于纖溶酶原濃度更易波動,對纖溶亢進者來說,纖溶酶原測定比其抑制物α2-抗纖溶酶測定方法敏感性差。這兩個參數都是消耗性指標,只能間接反映實際纖溶活性。測定纖溶酶-α2-抗纖溶酶復合物(PAP)更加合適。發色底物法操作步驟較簡便和快速,與免疫化學法相比更合適。除了少數Ⅱ型缺陷者,活性和抗原檢測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