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信號傳導通路與受體耦聯的G蛋白的結構與分類
G蛋白是一類與GTP或GDP結合的、具有GTP酶活性、位于細胞膜胞漿面的外周蛋白。它由三個亞基組成,分別是α亞基(45kD)、β亞基(35kD)、γ亞基(7kD)。總分子質量為100kD左右。G蛋白有兩種構像,一種是以αβγ三聚體存在并與GDP結合,為非活化型;另一種構象是α亞基與GTP結合并導致βγ二聚體的脫落,此為活化型。不同種類的G蛋白有相應的基因編碼,在各種G蛋白亞基中,α亞基差別最大,常將其作為一個區別不同G蛋白的標志。G蛋白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激動型G蛋白(Gs)、抑制型G蛋白(Gi)和磷脂酶C型G蛋白(Gp)。不同的G蛋白能特異地將受體和與之相適應的效應酶耦聯起來【1】。G蛋白在結構上盡管沒有跨膜蛋白的特點,但它們可以通過其亞基氨基酸殘基的脂化修飾錨定在細胞膜上。已把G蛋白結構、氨基酸序列及進化的相似性與功能等結合起來作為分類的依據,主要包括四類,其中至少含有21種不同的α亞基、5種不同的β亞基和8種γ亞基【6】。......閱讀全文
細胞信號傳導通路與受體耦聯的G蛋白的結構與分類
G蛋白是一類與GTP或GDP結合的、具有GTP酶活性、位于細胞膜胞漿面的外周蛋白。它由三個亞基組成,分別是α亞基(45kD)、β亞基(35kD)、γ亞基(7kD)。總分子質量為100kD左右。G蛋白有兩種構像,一種是以αβγ三聚體存在并與GDP結合,為非活化型;另一種構象是α亞基與GTP結合并導致β
?G蛋白耦聯受體傳導通路的研究展望
近年來,人們在G蛋白耦聯受體傳導通路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機制上不清楚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1)GPCRs顯然不僅僅是簡單的開關裝置,而是高度動態的結構,處于非活性和活性構象的平衡之中,那么GPCRs活化的具體機制是什么,還有對GPCRs的各種調節機制特別是受體的失敏和內吞機
G蛋白耦聯受體的分類
A類(或第一類,視紫紅質樣受體)B類(或第二類,分泌素受體家族)C類(或第三類,代謝型谷氨酸受體)D類(或第四類,真菌交配信息素受體)E類(或第五類,環腺苷酸受體)F類(或第六類,Frizzled/Smoothened家族)其中第一類即視紫紅質樣受體包含了絕大多數種類的G蛋白耦聯受體。它被進一步分為
G蛋白耦聯型受體的組成
受體受體在結構上均為單體蛋白,由約300~40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有一個由30-50個氨基酸組成的細胞外N-末端,接著在肽鏈中出現7個α螺旋的跨膜結構,每個疏水跨膜區段由20~25個氨基酸組成,但各區段之間由數目不等的氨基酸組成的環狀結構連接,其中1-2,3-4,5-6環在胞內側,2-3,4-5,6
G蛋白耦聯型受體簡介
G蛋白耦聯型受體為7次跨膜蛋白,因此亦有人將此類受體稱為七次跨膜受體。受體本身不具備通道結構,也無酶活性,它是通過與脂質雙層中以及膜內側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號蛋白質分子之間級聯式的復雜的相互作用來完成信號跨膜轉導的,因此也稱促代謝型受體。G蛋白耦聯型受體包括多種神經遞質、肽類激素和趨化因子的受
G蛋白耦聯型受體簡介
G蛋白耦聯型受體是指受體和酶或離子通道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一種結合GTP的調節蛋白介導完成的。配體與受體結合后通過G蛋白間接作用于酶或離子通道,從而調節細胞的生理活動。 G蛋白耦聯型受體為7次跨膜蛋白,因此亦有人將此類受體稱為七次跨膜受體。受體本身不具備通道結構,也無酶活性,它是通過與脂質雙層中
G蛋白耦聯型受體的功能簡介
G蛋白耦聯型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可通過不同的通路產生不同的效應,但信號轉導的基本模式大致相同,主要過程包括: (1)配體與受體結合; (2)受體活化G蛋白; (3)G蛋白激活或抑制下游效應分子; (4)效應分子改變細胞內第二信使的含量與分布; (5)第二信使作用于相應的靶分子,使之構象改
G蛋白耦聯型受體的組成介紹
受體 受體在結構上均為單體蛋白,由約300~40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有一個由30-50個氨基酸組成的細胞外N-末端,接著在肽鏈中出現7個α螺旋的跨膜結構,每個疏水跨膜區段由20~25個氨基酸組成,但各區段之間由數目不等的氨基酸組成的環狀結構連接,其中1-2,3-4,5-6環在胞內側,2-3,4
什么是G蛋白耦聯型受體?
G蛋白耦聯型受體是指受體和酶或離子通道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一種結合GTP的調節蛋白介導完成的。配體與受體結合后通過G蛋白間接作用于酶或離子通道,從而調節細胞的生理活動。
G蛋白耦聯型受體的不同類型
(1)化學感受器中的G蛋白 氣味分子與化學感受器中的G蛋白偶聯型受體結合,可激活腺苷酸環化酶,產生cAMP,開啟cAMP門控陽離子通道(cAMP-gated cation channel),引起鈉離子內流,膜去極化,產生神經沖動,最終形成嗅覺或味覺。 (2)視覺感受器中的G蛋白 黑暗條件下
G蛋白耦聯受體的信號轉導機制
G蛋白通過與受體的耦聯,在信息轉導過程中常發揮著分子開關的作用。其跨膜信號轉導一般分為以下幾步:(1)當外部沒有信號或沒有受外部刺激時,受體不與配體結合,G蛋白處于關閉(失活)狀態,以異源三聚體形式存在,即α亞基與GDP緊密結合,βγ亞基與α亞基、GDP的結合較為疏松;(2)當外部有信號時,G蛋白受
G蛋白偶聯受體的分類
根據對人的基因組進行序列分析所得的結果,人們預測出了近千種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這些G蛋白偶聯受體可以被劃分為六個類型,分屬其中的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序列之間沒有同源關系。A類(或第一類,視紫紅質樣受體)B類(或第二類,分泌素受體家族)C類(或第三類,代謝型谷氨酸受體)D類(或第四類,真菌交配信息素
什么是細胞信號傳導通路?
細胞信號傳導通路,人體細胞之間的信息轉導可通過相鄰細胞的直接接觸來實現,但更重要的也是更為普遍的則是通過細胞分泌各種化學物質來調節自身和其他細胞的代謝和功能,因此在人體中,信息傳導通路通常是由分泌釋放信息物質的特定細胞、信息物質(包含細胞間與細胞內的信息物質和運載體、運輸路徑等)以及靶細胞(包含特異
G蛋白偶聯受體的主要分類
根據對人的基因組進行序列分析所得的結果,人們預測出了近千種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這些G蛋白偶聯受體可以被劃分為六個類型,分屬其中的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序列之間沒有同源關系。A類(或第一類,視紫紅質樣受體)B類(或第二類,分泌素受體家族)C類(或第三類,代謝型谷氨酸受體)D類(或第四類,真菌交配信息素
G蛋白偶聯受體的主要分類
根據對人的基因組進行序列分析所得的結果,人們預測出了近千種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這些G蛋白偶聯受體可以被劃分為六個類型,分屬其中的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序列之間沒有同源關系。A類(或第一類,視紫紅質樣受體)B類(或第二類,分泌素受體家族)C類(或第三類,代謝型谷氨酸受體)D類(或第四類,真菌交配信息素
G蛋白偶聯受體的分類介紹
根據對人的基因組進行序列分析所得的結果,人們預測出了近千種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這些G蛋白偶聯受體可以被劃分為六個類型,分屬其中的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序列之間沒有同源關系。 A類(或第一類,視紫紅質樣受體) B類(或第二類,分泌素受體家族) C類(或第三類,代謝型谷氨酸受體) D類(或第
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特點
G蛋白偶聯受體均是膜內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個受體內包含七個α螺旋組成的跨膜結構域,這些結構域將受體分割為膜外N端(N-terminus),膜內C端(C-terminus),3個膜外環(Loop)和3個膜內環。受體的膜外部分經常帶有糖基化修飾。膜外環上包含有
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特點
G蛋白偶聯受體均是膜內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個受體內包含七個α螺旋組成的跨膜結構域,這些結構域將受體分割為膜外N端(N-terminus),膜內C端(C-terminus),3個膜外環(Loop)和3個膜內環。受體的膜外部分經常帶有糖基化修飾。膜外環上包含有
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簡介
G蛋白偶聯受體均是膜內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個受體內包含七個α螺旋組成的跨膜結構域,這些結構域將受體分割為膜外N端(N-terminus),膜內C端(C-terminus),3個膜外環(Loop)和3個膜內環。受體的膜外部分經常帶有糖基化修飾。膜外環上包
細胞信號通路與癌癥治療
2月16日的SCIENCESIGNALING為細胞信號通路與癌癥治療的專輯,發表了編者案“當細胞生物學遇到癌癥治療”,介紹本期和往期該雜志發表的關于細胞信號通路領域相關癌癥治療方面的內容,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概括。 生長和分化的細胞,包括癌細胞對代謝要求很高,因為它們必須建立新的蛋白質、膜和
關于G蛋白偶聯受體的分類介紹
根據對人的基因組進行序列分析所得的結果,人們預測出至少831種不同的G蛋白耦聯受體基因(或整個蛋白質編碼基因組的 4%會編碼它們)。這些G蛋白偶聯受體可以被劃分為六個類型,分屬其中的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序列之間沒有同源關系。 A類(或第一類,視紫紅質樣受體) B類(或第二類,分泌素受體家族)
關于G蛋白偶聯受體的分類介紹
根據對人的基因組進行序列分析所得的結果,人們預測出了近千種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這些G蛋白偶聯受體可以被劃分為六個類型,分屬其中的G蛋白耦聯受體的基因序列之間沒有同源關系。 A類(或第一類,視紫紅質樣受體) B類(或第二類,分泌素受體家族) C類(或第三類,代謝型谷氨酸受體) D類(或第
G蛋白偶聯受體結構介紹
G蛋白偶聯受體均是膜內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個受體內包含七個α螺旋組成的跨膜結構域,這些結構域將受體分割為膜外N端(N-terminus),膜內C端(C-terminus),3個膜外環(Loop)和3個膜內環。受體的膜外部分經常帶有糖基化修飾。膜外環上包含有
G蛋白偶聯受體結構介紹
G蛋白偶聯受體均是膜內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個受體內包含七個α螺旋組成的跨膜結構域,這些結構域將受體分割為膜外N端(N-terminus),膜內C端(C-terminus),3個膜外環(Loop)和3個膜內環。受體的膜外部分經常帶有糖基化修飾。膜外環上包含有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相關GNAS
GNAS作為一個重要的信號轉導蛋白,主要功能是在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途徑中,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導致cAMP水平的升高,參與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相關AXL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UFO是一種人類由AXL基因編碼的酶。 該基因最初被命名為UFO,因為這種蛋白質的功能不明。 然而,自其發現以來的幾年中,對AXL表達譜和機制的研究使其成為一個越來越有吸引力的目標,特別是對于癌癥治療。 近年來,AXL已成為癌癥細胞免疫逃逸和耐藥性的關鍵促進因素,導致侵襲性和轉移性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相關SNCAIP
該基因編碼一種含有多個蛋白質相互作用域的蛋白質,包括錨蛋白樣重復序列、卷曲螺旋結構域和atp/gtp結合基序。編碼蛋白與神經元組織中的α-突觸核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在胞漿內含物的形成和神經變性中起作用。這個基因的突變與帕金森氏癥有關。選擇性剪接導致多個轉錄變體。[由RefSeq提供,2015年4月]T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相關TSHR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是一種膜蛋白,是甲狀腺細胞代謝的主要調控因子。編碼蛋白是甲狀腺素和甲狀腺素的受體,其活性由腺苷酸環化酶介導。這個基因的缺陷是幾種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的原因。已經發現了三個編碼不同亞型的轉錄變體。[由RefSeq提供,2008年12月]The protein encoded by this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相關SRC
SRC基因編碼的蛋白屬于SRC家族激酶(SFKs),該家族由9個成員組成,分別是SCR、LYN、FYN、LCK、HCK、FGR、BLK、YRK和YES,其中SRC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成員,也是與人類疾病聯系最為密切的蛋白。SRC蛋白是非受體酪氨酸激酶,可被多條信號轉導途徑所激活,而激活后的SRC激酶又通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相關GNAS
GNAS作為一個重要的信號轉導蛋白,主要功能是在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途徑中,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導致cAMP水平的升高,參與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