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年齡及部位:兒童多見,以脛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見。 發病前往往有外傷病史,但很少發現原發感染灶。 起病急驟。 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寒戰,高熱至39º;C以上,有明顯的毒血癥癥狀。 局部癥狀: 1.早期:患區劇痛,局部皮溫增高,有局限性壓痛,腫脹并不明顯。 2.后期:局部水腫,壓痛更為明顯說明此處已形成骨膜下膿腫。往后疼痛減輕,為膿腫穿破后成為軟組織深部膿腫,但局部紅、 腫、熱、壓痛則更加明顯。各關節 可有反應性積液。如向髓腔播散, 則癥狀更嚴重,整個骨干都有骨破 壞后,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3.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維持3~4周。膿腫后形成竇道,疼痛緩解,體溫逐漸下降,病變轉入慢性階段。 4.部分低毒感染,表現不典型,體征較輕,診斷較困難。 臨床檢查可見: 1、白細胞計數增高,在10×10/L以上,中性粒細胞可占90%以上。 2、血培養結果及藥敏實驗。 3、局部膿腫分層穿刺。 4......閱讀全文
急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年齡及部位:兒童多見,以脛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見。 發病前往往有外傷病史,但很少發現原發感染灶。 起病急驟。 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寒戰,高熱至39º;C以上,有明顯的毒血癥癥狀。 局部癥狀: 1.早期:患區劇痛,局部皮溫增高,有局限性壓痛,腫脹并不明顯。 2.后期:局部水腫,壓
簡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1.有明顯的全身中毒癥狀,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高熱(39℃以上)伴寒戰等。 2.肢體局部持續性劇烈疼痛。附近肌肉痙攣、不愿活動患肢、稱之“假性癱”。 3.干骺端明顯壓痛。 4.患肢活動功能受限。由于疼痛而引起保護性肌痙攣肢體活動受限。 5.淺表部位病源、出現皮膚溫度增高。早期局部軟組織
簡述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骨髓炎的好發部位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其次為股骨上端、肱骨和橈骨遠端。但其他各骨均可發生。癥狀和體征隨感染的嚴重程度、部位、炎癥范圍、病程的久暫、患兒年齡以及抵抗力的大小而臨床表現不同,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 1.膿毒血癥型 此型占80%左右。全身癥狀為急性敗血癥的表現,可有高熱、昏迷、譫妄等
簡述急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急性期起病急聚,可出現高燒、白細胞增高,可出現核左移。全身有明顯中毒現象,且伴全身不適、頭疼、食欲下降等癥狀。患者可出現牙疼,并可很快波及鄰牙,且疼痛沿三叉神經分布區放射。短期內可出現多個牙松動,牙周袋流膿,下齒槽神經受到炎癥的損害可出現下唇麻木。由于炎癥向周圍擴散因而可出現頜面腫脹,如感染波及
急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法介紹
目的:中斷骨髓炎由急性期趨向于慢性階段,早期診斷與治療是主要的關鍵。 1.抗生素治療:早期,足量,敏感,聯合應用。發病5天內使用往往可以控制 炎癥。5天后使用或細菌對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時,都會影響療效。應用時選用一廣譜抗生 素和一針對革蘭氏陽性球菌的抗生素聯合應用,待檢出致病菌后再調整。治療后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簡介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以骨質吸收、破壞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為主。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如膿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膚,則骨質破壞較少;但膿腫常在髓腔蔓延,張力大,使骨營養血管閉塞或栓塞。如穿出骨皮質形成骨膜下膿腫后使大片骨膜剝離,使該部骨皮質失去來自骨膜的血液供應,嚴重影響骨的循環,造成
骨髓炎的臨床表現介紹
骨髓炎是指化膿性細菌感染骨髓、骨皮質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癥性疾病,多數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傷或手術感染引起,多由癤癰或其他病灶的化膿菌毒進入血液而達骨組織。四肢骨兩端最易受侵,尤以髖關節為最常見。臨床上常見有反復發作,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時高熱、局部疼痛,轉為慢性骨髓炎時會有
慢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病變不活動階段可以無癥狀,急性感染發作時體溫可升 1~2°C。急性發作約數月、數年一次,由于體質不好或身體抵抗力低下可誘發。 2.局部表現:骨失去原有的形態,骨骼扭曲畸形,增粗,皮膚色素沉著,有多處瘢痕,稍有破損即可引起經久不愈的潰瘍。因肌攣縮出現鄰近關節畸形,局部可有竇道口,長
慢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 臨床表現??? 臨床上進入慢性炎癥期時,有局部腫脹,骨質增厚,表面粗糙,有壓痛。如有竇道,傷口長期不愈,偶有小塊死骨排出。有時傷口暫時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癥擴散,可引起急性發作,有全身發冷發熱,局部紅腫,經切開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藥物控制后,全身癥狀消失,局部炎癥也逐漸消退,傷口
急性骨髓炎需鑒別的疾病
從全身來看,應于急性風濕熱、急性白血病鑒別,從局部及X線所見,應與骨肉瘤、Ewing肉瘤、骨組織細胞增多癥鑒別: (1)骨肉瘤 通常好發于10~20歲,在四肢骨,大部分發生在長骨干骨骺部;偶爾發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壞、骨膜反應的范圍比較局限,但有時X線鑒別困難;通過CT、MRI檢查
關于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簡介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時有少數細菌侵入,但由于機體抵抗力而被消滅,如在機體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時,細菌可從病灶進入血液,機體未能將其全部消滅,細菌隨循環可侵入骨骼。是否發生感染,要看當時機體對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條件決定。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本病多發生于兒童及青少年,起始于長骨的干骺端,成團的細菌在此處停滯繁殖。病灶形成膿腫后周圍為骨質,引流不暢,多有嚴重的毒血癥表現,以后膿腫擴大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同方向蔓延。 1.膿腫向長骨兩端蔓延,由于小兒骨骺板抵抗感染力較強,不易通過,所以膿液多流入骨髓腔,而使骨髓腔受累。髓腔內膿液壓力增
跟骨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跟骨骨髓炎,起病急驟,常伴有高燒、跟骨腫脹。由于骨內壓增高,跟骨劇烈痛、壓痛及叩痛。早期斷層攝片或CT掃描可見局灶性密度降低區。由于該處為松質骨,血運豐富,很少有死骨形成。隨病變進展,可有較多鈣質沉著及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
簡述眶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眶骨髓炎急性期可有全身中毒癥狀、發熱、不適、頭痛等。局部眼瞼眶緣皮膚充血、水腫、壓痛、破潰后膿液流出。眼球移位,眼球運動受限。慢性期多無全身癥狀。眶緣處皮膚反復出現充血水腫、破潰、流膿、瘺管。時好時壞,經久不愈,瘺管周圍眼瞼病變區瘢痕收縮,形成眼瞼畸形,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潰瘍,視力下降,嚴重者可
關于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簡介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也稱急性骨髓炎,多數患兒為化膿細菌經血行侵襲骨髓內結締組織所引起的炎癥。少數從鄰近軟組織感染擴散而來或繼發于開放性骨折。若不及時治療,會使骨結構破壞發生殘疾,甚至感染擴散,危及生命。有些病例可轉成慢性病變,病程較長。由于多見于兒童,可能影響小兒營養和生長發育。
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鑒別診斷
1.軟組織蜂窩織炎或深部膿腫 腫脹多限于肢體的一個側面,無軸心叩痛。 2.維生素C缺乏病引起的肢體疼痛,假性癱瘓和骨膜下血腫 有缺乏維生素C的病史及X線干骺端的特殊病變,給維生素C后癥狀很快緩解。 3.嬰兒骨皮質增生癥 主要見于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全身癥狀輕,可有低熱、煩躁、局部腫脹、
檢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相關介紹
1.白細胞計數總數增高,可達(2~4)109/L,中性粒細胞數增高。血培養為陽性。 2.X線拍片早期無明顯改變,發病2周左右方有骨破壞、增生和病理性骨折表現。 3.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一旦懷疑本病,在抗生素應用以前應行血液培養,以確定起病菌及藥物敏感性。 4.疑及本病時,還應行骨髓穿刺、涂片、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蜂窩織炎 全身中毒癥狀較輕,局部炎癥較廣泛,壓痛范圍也較大。 2.急性化膿性關節炎 腫脹、壓痛在關節間隙而不在骨端,關節動幾乎完全消失,關節腔穿刺抽液檢查可明確診斷。 3.風濕性關節炎 一般病情較輕,發熱較低,局部癥狀亦較輕,病變部位在關節,且常有多個關節受累。
簡述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徑
1、血源性:化膿性細菌通過循環在局部骨質發生病變,即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為扁桃腺炎、中耳炎、癤、癰等。患者大多身體衰弱,營養較差,過度疲勞或急性病后發生。外傷常為一誘因,病人有時有輕度外傷史,外傷有時決定發病部位,如局部輕度挫傷后可發生股骨或脛骨骨髓炎。 2、外傷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
急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簡介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是由一般化膿細菌引起,常見于青、壯年,男性比女性多見,約2:1。骨髓炎中以化膿性占多數,且下頜骨遠較上頜骨多見,約5~10:1。且下頜骨病情也比上頜骨嚴重。這是由于下頜骨比上頜骨致密;周圍肌肉及筋膜較厚,因此膿液不易引流;下頜骨血運比上頜骨差。一旦引起感染易使血管發生栓塞,形成大
簡述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案
1.全身支持及對癥治療,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維生素。中毒癥狀明顯者可給予少量多次輸血、降溫、止痛等治療。 2.急性期主張盡早靜脈給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聯合使用,并根據藥敏試驗進行調整。 3.用石膏、夾板、皮牽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動。 4.應用大劑量抗生素48h后高熱仍不退者
治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方法介紹
1.全身支持療法 包括充分休息與良好護理,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少量多次輸血,預防發生壓瘡及口腔感染等,給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使用鎮痛劑,使患者得到較好的休息。 2.藥物治療 及時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生素藥物,開始可選用廣譜抗生素,常兩種以上藥物聯合應用,以后再依據細菌培養和藥
概述頜骨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1.急性頜骨骨髓炎 發病急劇,全身癥狀明顯。局部先感病源牙疼痛,迅速延及鄰牙,導致整個患側疼痛并放散至顳部。面部相應部位腫脹,牙齦及前庭溝紅腫,患區多個牙齒松動。常有膿液自牙周溢出。下頜骨骨髓炎,因咀嚼肌受侵、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下牙槽神經受累時,可有患側下唇麻木。上頜骨骨髓炎多見于新生
簡述傷寒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多發生于男性,常在傷寒病或其它腸道疾病的恢復期,或在痊愈后緩慢地或突然地發生。全身癥狀與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相似,如發熱、寒戰、脈速、全身不適,甚至可有虛脫和神志不清等。白細胞計數一般不增多,但如有化膿性細菌混合感染時,可達10×109/L以上,可是癥狀不如化膿性骨髓炎劇烈,急性癥狀常可自行消退,轉
如何診斷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在診斷方面應解決兩個問題,即疾病診斷與病因診斷。診斷宜早。因X線表現出現甚遲,所以不能以X線檢查結果作為診斷依據,對有條件者可爭取行MRI檢查。急性骨髓炎的診斷為綜合性診斷,凡有下列表現者均應想到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 1.急驟的高熱與毒血癥表現。 2.長骨干骺端疼痛劇烈而不愿活動肢體。 3
急性骨髓炎出院帶藥--口服療效不遜PICC
? 急性骨髓炎是由化膿性細菌經血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癥,多見于小兒。在住院治療消除急性癥狀(如發熱、疼痛、活動障礙等)后,多數患兒會出院回家完成后續為期 4-6 周的抗生素治療,而出院后抗生素治療選擇哪種用藥方式最安全面有效呢???? 現家庭抗生素治療多通過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方式給
關于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40%的病例并發于敗血癥或軟組織化膿感染。致病菌常為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近年來也有毒性較強的溶血性白色葡萄球菌,偶爾可見沙門桿菌、肺炎球菌或其他化膿菌,大部分對青、鏈霉素有抗藥性。常見的原發病灶有膿皰、齒齦膿腫及上呼吸道感染。 1.間接因素 臨床上,扭傷和挫傷等所致局部組織損傷,常為骨髓炎
治療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相關介紹
必須盡早治療。取標本送細菌培養后,立即給予抗生素,切不可等待培養結果。近年來均采用大劑量抗生素靜脈滴入。目前首選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苯唑青霉素鈉)、氨芐西林(氨芐青霉素)或紅霉素,兼用氯霉素、頭孢菌素或慶大霉素等。當明確致病菌和敏感的抗生素后,立即更換有效的藥物。靜脈給藥2~3周,感染控制后可
關于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預后介紹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無抗生素的情況下,死亡率很高。在有抗生素后死亡率下降為2%~3%,但治療效果仍然并不理想,療程長,常按月計算,嚴重影響健康。對成人患者癥狀重,痛苦大。對1歲以下的嬰兒的骨髓炎,由于全身癥狀不明顯,因此不能早期診斷,一旦發現,骨骺已遭嚴重破壞,引起肢體發育障礙,造成終身殘廢,若能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并發癥介紹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過去死亡率很高。但近年來對此病有進一步的認識,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適當抗菌藥物與綜合療法的應用,死亡率已大為降低。常見的并發癥為: 1.化膿性關節炎。 2.病理骨折。 3.肢體生長障礙 如骨骺破壞,肢體生長長度受影響,患肢變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癥,血液供給豐富,使骨骺生長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