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骨髓炎的簡介
化膿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化膿菌引起骨組織的炎癥。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乙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爾為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感染途徑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傷性。血源性者病菌自遠處病灶經血行感染于骨,好發于長管狀骨的干骺端,形成膿腫,經骨皮質擴散形成骨膜下膿腫,又經哈弗氏管進入髓腔,阻斷血運,形成死骨。......閱讀全文
化膿性骨髓炎的簡介
化膿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化膿菌引起骨組織的炎癥。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乙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爾為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感染途徑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傷性。血源性者病菌自遠處病灶經血行感染于骨,好發于長管狀骨的干骺端,形
關于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簡介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時有少數細菌侵入,但由于機體抵抗力而被消滅,如在機體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時,細菌可從病灶進入血液,機體未能將其全部消滅,細菌隨循環可侵入骨骼。是否發生感染,要看當時機體對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條件決定。
關于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簡介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發病較少,致病菌種類多,金黃葡萄菌、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沙門菌屬,非結核分枝桿菌及一些條件致病菌。常見于成年人,以20~40歲年齡段的成年人為常見,男性多于女性。腰椎發病較多,其次為胸椎、頸椎和骶椎。病變主要侵犯椎體,向椎間盤及上下椎體擴散,也有同時侵犯附件或單發于附件的。
急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簡介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是由一般化膿細菌引起,常見于青、壯年,男性比女性多見,約2:1。骨髓炎中以化膿性占多數,且下頜骨遠較上頜骨多見,約5~10:1。且下頜骨病情也比上頜骨嚴重。這是由于下頜骨比上頜骨致密;周圍肌肉及筋膜較厚,因此膿液不易引流;下頜骨血運比上頜骨差。一旦引起感染易使血管發生栓塞,形成大
治療急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簡介
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病程經過,一般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兩個階段。由發病到死骨開始形成以前可統稱為急性期,一般約3~4周。如感染未能在急性期得到徹底控制,則進入慢性期。為了能在急性期控制感染,必須采用足量及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選用藥物多用抗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混合感染的抗生素,另可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選擇
化膿性顱骨骨髓炎的診斷
典型的顱骨骨髓炎診斷并不困難。在被污染的開放性顱腦損傷或顱腦手術傷口的病人,術后體溫升高,外周血象中白細胞增多,傷口紅腫熱痛或裂開流膿經久不愈和有頭面部癤腫或周身其他部位化膿性感染的同時體溫升高,伴有頭部局限性紅腫熱痛,逐漸成為有波動性的頭皮下膿腫,進而破潰并經常向外排出黃色或黃綠色黏稠的膿液及
化膿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1、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乙型鏈球菌占第二位。 2、一般致病菌由位于皮膚或粘膜處的感染灶,在原發灶處理不當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進入血循環。而菌拴受阻于長骨干骺端的毛細血管,在此沉積,引起感染。 3、局部外傷可能是誘因。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
以手術治療為主,原則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組織和消滅死腔,即病灶清除術。 1.手術指征: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竇道流膿者均應手術治療。 2.手術禁忌證: (1)慢性骨髓炎急性發作時不宜作病灶清除術,應以抗生素治療為主,積膿時宜切開引流。 (2)大塊死骨形成而包殼尚未充分生成,過早取掉大塊死骨
化膿性骨髓炎的相關檢查
X線檢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無明顯變化,發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質脫鈣、破壞,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軟組織腫脹陰影等。 化驗檢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養陽性率較高,局部膿液培養有化膿性細菌,應作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及時選用有效藥物。血化驗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貧血。
化膿性顱骨骨髓炎的疾病檢查
顱骨骨髓炎早期容易忽略,X線照片也只有在感染2~3周之后始能看到明顯的脫鈣和破壞征象。慢性骨髓炎此X線較易顯示蟲蝕狀密度不均的骨質破壞區,其間有時可見密度甚高的片狀死骨影像,為時過久的慢性顱骨骨髓炎,尚可在破壞區周圍出現骨質硬化和增生,故X線平片可以確診。
化膿性顱骨骨髓炎的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顱骨結核、骨肉瘤及顱骨梅毒相鑒別。 (一)顱骨結核 顱骨結核少見,臨床無全身癥狀及局部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臨床表現,起病緩慢, 無具體發病日期。而顱骨化膿性骨髓炎多有典型的化膿性臨床經過。顱骨結核以骨破壞為主,很少有增生現 象,破壞區不規則,在同一部位內外板破壞程度也不相同,常出現
化膿性骨髓炎的注意事項
1、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強調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營養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體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質這三大營養要素都非常豐富,足夠人類機體的合理需要。因骨與軟組織的修復又離不開維生素、微量元素與宏量元素和具有保護作用的植物荷爾蒙、纖維質等。素食中所含
化膿性骨髓炎的預后相關介紹
按照I臨床標準分為4級:A級:創面有豐富的肉芽組織,逐漸愈合。可行創面縫合或者皮瓣覆蓋創面;B級:創面已有肉芽組織生長,創面清潔,但肉芽組織較少,尚不能進行縫合;C級:無新生的肉芽組織,沒有膿性分泌物,創面無法縫合;D級:有大量膿性分泌物。
關于化膿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脊椎骨骨髓炎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綠膿桿菌等。多由菌血癥所引起,其原發化膿病灶多見于生殖泌尿系、皮膚及呼吸道。在骨骼系統中,脊椎感染的發病率較低,椎骨骨髓炎常伴椎間盤炎癥、椎旁軟組織炎癥,甚至椎旁膿腫,易向軟組織蔓延是椎骨骨髓炎的一個顯著特征。
怎樣預防化膿性骨髓炎?
火器傷使軟組織和骨質受到損傷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傷后,要及時進行清創預防感染,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開放性骨折變為閉合性骨折。傷口換藥,保持引流,增強機體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藥預防感染。對炸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必須徹底清創,不縫合傷口,以利引流。 對非火器傷骨折,如能及時進行清創,應縫合
化膿性顱骨骨髓炎的發病原因
外傷性顱骨骨髓炎多因開放性顱腦損傷,尤其是污染嚴重的火器傷或因頭皮缺損、壞死使顱骨長期暴露所造成,偶爾可由血行感染而致。顱骨骨髓炎范圍可以限局在一塊顱骨上,亦可超過骨縫侵及多個顱骨。有時可因逆行性血栓靜脈炎,將感染由骨膜下或硬腦膜外擴散至顱內,形成硬腦膜外積膿、硬腦膜下積膿及/或腦膿腫。
化膿性顱骨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顱骨骨髓炎可發生于顱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顱蓋的額、頂骨最為多見。起病有急有緩,急性期多為毒力較強的致病菌所致,可呈暴發型,起病急驟,病人突然高熱寒戰,體溫可高達40℃左右,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如精神萎靡、周身酸痛、乏力、嗜睡,外周血象中的白細胞增高,其中多形核白細胞占90%以上。與此同時,局部顱骨發
化膿性骨髓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疾病簡介 定義:涉及骨膜,骨密質,骨松質與骨髓組織的化膿性細菌感染。 感染途徑: 1、血源性:化膿性細菌通過循環在局部骨質發生病變,即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為扁桃腺炎、中耳炎、癤、癰等。 2、外傷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傷或其它外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傷口污染,未經及時徹底清創而發生感染
簡述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徑
1、血源性:化膿性細菌通過循環在局部骨質發生病變,即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為扁桃腺炎、中耳炎、癤、癰等。患者大多身體衰弱,營養較差,過度疲勞或急性病后發生。外傷常為一誘因,病人有時有輕度外傷史,外傷有時決定發病部位,如局部輕度挫傷后可發生股骨或脛骨骨髓炎。 2、外傷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
治療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相關介紹
一、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 1、足量廣譜抗生素: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血培養可以幫助檢出致病菌與挑選合適的抗生素。在全身和局部癥狀控制后還需使用口服抗生素至少4~6周。 2、全身療法:全身性支持療法十分重要。 3、制動:臥床休息和制動有助于病變局限和愈合。 4、手術療法:化膿性椎體
關于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徑有三種: 1、通過血液途徑播散:先有皮膚及黏膜化膿性感染病灶,經血液途徑播散。 2、局部蔓延:鄰近脊椎的軟組織感染直接侵犯。 3、損傷或醫源性感染:手術操作和植入物是近年來感染增多的原因。
簡述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案
1.全身支持及對癥治療,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維生素。中毒癥狀明顯者可給予少量多次輸血、降溫、止痛等治療。 2.急性期主張盡早靜脈給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聯合使用,并根據藥敏試驗進行調整。 3.用石膏、夾板、皮牽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動。 4.應用大劑量抗生素48h后高熱仍不退者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發病原因分析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是化膿性骨髓炎的延續,往往全身癥狀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暢時,才有全身癥狀表現,一般癥狀限于局部,往往頑固難治,甚至數年或十數年仍不能痊愈。對大多數病案,通過妥善的計劃治療,短期內可以治愈。
關于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預后預防介紹
一、預防注意 積極控制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對急性骨髓炎的預防首先應增加機體抵抗力,防止機體受到細菌侵襲。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營養,增強對疾病的認識能力。諸如癤、癰、急性扁桃腺炎已經發生,就應及早治療,阻斷細菌進入血液循環。 二、藥物預防 1、外敷藥物用金黃膏或露王膏外敷;也可用太乙膏摻
簡述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與致病菌種類,感染途徑,個體免疫狀態,病理改變有關,因此差異較大。如果是急性血性感染,常有發熱、寒戰、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癥狀。 腰背痛是化膿性脊椎炎普遍存在的局部癥狀和體征,炎癥累及椎間盤,脊柱活動痛性受限更顯著,坐立椎間盤載荷增加,疼痛會劇烈難忍,局部可有壓痛
關于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血培養陽性及血沉增快。 2、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X線檢查 早期X線看不到骨質異常,一般2周后可見在椎體上下緣出現骨質密度減低區,漸發展為邊界模糊的骨質破壞區,椎體同時受累,骨質硬化變白,常有明顯骨橋形成,骨橋較寬而致密。如椎
關于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還必須與脊柱結核相鑒別,部分兒童椎體結核起病時亦可有高熱,椎體破壞成楔形并有椎旁膿腫形成。但結核性病變很少出現骨硬化,X線表現進展亦相應緩慢。本病亦必須與脊柱腫瘤相鑒別。前者大都局限于椎體,很少蔓延至附件;而脊柱腫瘤早期即侵犯椎弓根。 無此類病史者往往與成人椎間盤型脊柱結核混淆
關于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診斷檢查介紹
1、病史 注意有無創傷史及身體其他部位感染如癤腫、扁桃體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無急性全身癥狀如畏寒、高熱、脈速等。 2、體檢 注意有無全身中毒癥狀,患部有無皮膚發紅、腫脹、壓痛、關節功能受限等。 3、分層穿刺及X線 如抽刺液作細菌學檢查、血液細菌培養及抗生素敏感度測定。同時進行X線攝片
關于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手術-方法介紹
1、病灶清除術為治療慢性骨髓炎的基本方法。 (1)切口長度應以能完全顯露死骨及感染骨為度。注意切勿損傷主要神經及血管。 (2)骨膜切開及剝離范圍應按病骨及死骨大小和多少而定,不可剝離過多。 (3)徹底切除壞死組織、肉芽組織、竇道及瘢痕組織,摘除所有死骨,引流不暢的死腔應予打開,但不可過多切
關于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發生條件介紹
骨髓炎的發生必須具備二個條件,即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同時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細菌侵入人體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內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為例說明其發生過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時有少數細菌侵入,但由于機體抵抗力而被消滅,如在機體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時,細菌可從病灶進入血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