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周期性麻痹?
1.低鉀型周期性麻痹 應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如受冷、飽餐大量碳水化合物等。發作較頻繁者,于間歇期服用乙酰唑胺(每天2~4次),或者安體舒通(每日4次)可預防發病。低鈉高鉀飲食或每日服用氯化鉀也有助于減少發作。對于繼發性周期性癱瘓的患者去除原發病是最好的預防。 2.高鉀型周期性麻痹 發作頻繁者,于間歇期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服用乙酰唑胺(每天2~4次),或氫氯噻嗪(每日2~3次),或二氯苯二磺胺,預防發作。 3.正常血鉀型周期性麻痹 應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如受冷、飽餐大量碳水化合物等。極度嗜鹽的患者如限制食鹽量或者給予鉀鹽后可誘發,應注意避免。部分患者間歇期給予乙酰唑胺(每天2~4次)或者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可預防發作。......閱讀全文
怎樣預防周期性麻痹?
1.低鉀型周期性麻痹 應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如受冷、飽餐大量碳水化合物等。發作較頻繁者,于間歇期服用乙酰唑胺(每天2~4次),或者安體舒通(每日4次)可預防發病。低鈉高鉀飲食或每日服用氯化鉀也有助于減少發作。對于繼發性周期性癱瘓的患者去除原發病是最好的預防。 2.高鉀型周期性麻痹 發作頻繁者
怎樣預防股神經麻痹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本病多由外傷所造成的骨折、關節脫位等引起,因此當患者有腰骶部、骨盆、髖關節的損傷時,應注意檢查股神經支配區的運動和感覺功能。 3.本病嚴重者可出現股四頭肌萎縮,導致屈髖伸膝不能,因此促進肌四頭肌收縮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4.利用康復器械輔助
周期性麻痹的簡介
周期性麻痹也稱為周期性癱瘓,是指一組以反復發作性的骨骼肌弛緩性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發作時大多伴有血清鉀離子濃度水平的異常改變,根據血清鉀濃度的變化分為低鉀型、正常血鉀型和高鉀型三種。臨床上以低鉀型周期性麻痹占絕大多數,正常血鉀型和高鉀型周期性麻痹少見。
關于低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一、預后 本病可反復發作,多數情況下預后良好,嚴重者常死于心力衰竭或因累及呼吸肌發生呼吸肌麻痹窒息而死亡。一般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中年后有發作減少的趨勢,也有發展為永久性疾病的可能。 二、預防 1.若有家族史,可進行遺傳咨詢;妊娠期間可通過基因檢測進行產前診斷。 2.避免暴食、酗酒、高糖
周期性麻痹的疾病概述
周期性麻痹也稱為周期性癱瘓,是以周期性發作的遲緩性癱瘓為特點的肌肉疾病,多伴有鉀離子代謝異常,以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最常見。按發作時血清鉀含量的變化可分為低鉀型、正鉀型和高鉀型三種。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系指發病機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遺傳性者;繼發性則是繼發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鉀改變而致病
周期性麻痹的臨床診斷
一、病史及癥狀: 青壯年男性多見,可有家族史,常因受涼、飽餐、疲勞而誘發;常于半夜、清晨或午睡后急性發病,并可反復發作以四肢軟癱為主要表現。 二、周期性麻痹的體檢發現: 1、四肢程度不一弛緩性癱瘓,常始自下肢、近端較重,嚴重時呼吸肌受累,可有肌肉疼痛,無感覺障礙,多數數小時至一兩天恢復
分析周期性麻痹的病因
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系指發病機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遺傳性者;繼發性則是繼發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鉀改變而致病者,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17α-羥化酶缺乏、鋇劑中毒、攝食甘草酸制劑及濫用甲狀腺激素等。
周期性麻痹的相關檢查
1.血清鉀檢查 低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發病時血清鉀降低,常低于3.5mmol/L;高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發病時血清鉀升高,可達5~6mmol/L;正常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發作期血鉀正常。 2.心電圖檢查 低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發作時,心電圖常有低血鉀改變如P-R間期、QRS叢和Q-T間期延長、S-T段
周期性麻痹的檢查化驗
周期性麻痹可做以下的三種檢查化驗: 1、血清鉀:低血鉀性周期麻痹血清鉀低,可低到1.5mmol/L,但降低水平可與臨床肌無力征象不一致,尿鉀減少,恢復時可大量排鉀。高血鉀性周期麻痹發作時血鉀、尿鉀均升高。血清鉀上升可達7~8mmol/L。正常血鉀性周期麻痹血鉀正常。 2、血清肌酸激酶亞
周期性麻痹的鑒別診斷
低血鉀性周期性麻痹要與格林-巴利綜合征進行鑒別。本病起病較快,恢復亦較快,四肢呈遲緩性癱瘓,無呼吸肌麻痹及腦神經受損,無感覺障礙及神經跟刺激癥,腦脊液檢查正常,查血鉀低,補鉀治療有效,既往有反復發作史;而格林-巴利綜合征多有病前感染史及自身免疫反應,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進展不超過4周,可有不同程度
周期性麻痹的飲食宜忌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復發生肢體松弛性癱瘓為特征的一種疾病,以男性青壯年多見。其病因雖復雜,但此病發作時,大部分人有血清鉀濃度降低、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寒冷刺激等誘因,而飽食更是常見的重要誘因。 其原因是,飽食后,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進入胃腸,經消化分解,轉變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后使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
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的簡介
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是指動眼神經所支配的眼內肌、眼外肌有規律地出現麻痹,或麻痹與痙攣交替的一種罕見的臨床現象。又被稱為Axenfeld-Schurenberg綜合征。本病在臨床上極為少見。該病多在2歲前發病,絕大多數為單側,且以右眼多見,發病男性多于女性,多不伴其他先天性異常,很少有家庭史。本病先
低血鉀周期性麻痹的概述
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不完全外顯率。致病基因位于1q31~32。家族史明顯,但散發病例也有報告。據報道88%病例首次發病在20-40歲男性多見。發作間歇期患兒多無任何癥狀,無肌萎縮。間歇期可自數日至數年不等。發生麻痹的時間不定,以睡醒及休息時多見。過食碳水化合物、受涼、精神緊張、外傷、感染及
周期性麻痹的診斷和治療介紹
診斷 根據患者間歇性肌無力發作的特點,結合發作時腱反射、血清鉀濃度及心電圖改變,一般不難作出診斷。但需要注意的是,低鉀型周期性麻痹要明確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針對病因治療是關鍵。 治療 1.低鉀型周期性麻痹 發作時成人一次口服或鼻飼氯化鉀。對有呼吸肌麻痹者,應及時給予人工呼吸,吸痰、給氧。
周期性麻痹的病發癥狀是什么
周期性麻痹患者少數發作頻繁者可出現持久性肌無力,甚至肌肉萎縮。個別病人間歇期仍有心律不齊,常可因室性心動過速猝死。 1、低血鉀性周期性麻痹:可因隔肌、呼吸肌、心肌等麻痹而出現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跳變慢、心律不齊、排尿障礙、咀嚼無力、進食嗆咳,吞咽困難、講話不清等。 2、正常血鉀性周期
關于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的簡介
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種嚴重的肌肉疾病,是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發作的弛緩性癱瘓為特點的肌肉疾病。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發作的弛緩性癱瘓為特點的肌肉疾病,多數伴有鉀離子代謝異常,以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為最常見,病人常突然發作,故在內科急診經常遇到。本病通常在青壯年起病,男性多發,4~9月為高發期。發
治療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的概述
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體一旦缺鉀,不僅精力和體力下降,而且耐熱能力也會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酸軟無力,出現程度不同的神經肌肉系統的松弛軟癱,尤以下肢最為明顯,稱為缺鉀軟癱。嚴重時還會導致人體內酸堿平衡失調、代謝紊亂、心律失常,且伴有心血管系統功
周期性麻痹間斷性乏力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32歲,工人【主訴】間斷性乏力2年余,加重1周【現病史】約2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乏力癥狀,嚴重時站立困難,當時無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于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后低鉀,給補鉀治療后好轉。2年來,上訴癥狀反復出現,以勞累后癥狀明顯,口服“氯化鉀緩釋片”后可好轉。1周前
周期性麻痹的臨床診斷及檢查化驗
臨床診斷 一、病史及癥狀: 青壯年男性多見,可有家族史,常因受涼、飽餐、疲勞而誘發;常于半夜、清晨或午睡后急性發病,并可反復發作以四肢軟癱為主要表現。 二、周期性麻痹的體檢發現: 1、四肢程度不一弛緩性癱瘓,常始自下肢、近端較重,嚴重時呼吸肌受累,可有肌肉疼痛,無感覺障礙,多數數小時
家族性低鉀血癥型周期性麻痹的簡介
家族性低鉀血癥型周期性麻痹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編碼二氫吡啶受體的基因發生突變引起。該受體是一個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肌肉癱瘓,血清K+常低于2.5mmol/L,影響內分泌、代謝、神經、肌肉及骨骼系統,出現心電圖異常。
怎樣檢查面神經麻痹?
1、靜止檢查 (1)莖乳突 檢查莖乳突是否疼痛或一側顳部、面部是否疼痛。 (2)額部 檢查額部皮膚皺紋是否相同、變淺或消失,眉目外側是否對稱、下垂。 (3)眼 檢查眼裂的大小,兩側是否對稱、變小或變大,上眼瞼是否下垂,下眼瞼是否外翻,眼瞼是否抽搐、腫脹,眼結膜是否充血,是否有流淚、干澀、酸
治療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的相關介紹
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的治療主要為施行手術矯正其麻痹相的外觀,但無法改變周期性變化。手術包括眼位矯正和上瞼下垂矯正兩部分。眼位矯正多采用麻痹眼的外直肌后徙和內直肌截除術,合并垂直斜視者以減弱高位眼直肌為主,可分次手術或應用眼肌顯微血管分離技術一次矯正。對于上瞼下垂的矯正術多采用額肌懸吊術、提上瞼肌縮
關于低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的簡介
低鉀血癥型周期性麻痹是以骨骼肌周期性發作弛緩性麻痹及發作時血清鉀降低為特征的肌肉疾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不完全外顯率,可見散發病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20~40歲多見,男性多于女性。臨床表現為四肢無力、癱瘓,伴麻木、酸痛等,以藥物治療為主。
診斷低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的簡介
1.有突發于睡眠中的骨骼肌弛緩性麻痹,無腦神經損害、感覺障礙和錐體束征。 2.發作時血清鉀低于3.5mmol/L,予以鉀鹽治療有效。 3.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繼發性低鉀血癥型麻痹。 4.心電圖出現T波倒置、ST段變化及U波出現可幫助診斷。
家族性低鉀血癥型周期性麻痹的檢查介紹
1.電解質檢查 血液中鉀離子濃度異常低下,常低于2.5mmol/L。 2.心電圖 心電圖常見異常有T波變平或倒置,PR間期和QT間期延長,ST段降低,出現U波等現象。
治療家族性低鉀血癥型周期性麻痹的簡介
急性發病期應緊急補充鉀離子,防止患者出現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呼吸衰竭。大部分患者產生低血鉀是由于鉀離子暫時性從細胞外轉移至細胞內的分布異常,但實際全身總鉀離子量正常,因此補充鉀離子需適量,及時監測血鉀濃度。
小兒周期性高血鉀性麻痹的簡介
周期性癱瘓(periodic paralysis)是一組與鉀離子代謝有關的代謝性疾病,以反復性、自限性發作的骨骼肌弛緩性癱瘓或無力,持續數小時至數周,發作間歇期完全正常為臨床特征的疾病。根據其發作時血鉀的改變,可將其分為低血鉀型、高血鉀型及正常血鉀型三種類型。本病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正常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的基本介紹
又稱鈉反應性正常血鉀型周期性麻痹,很少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與高鉀型周期性麻痹有相同的基因突變。在10歲以前發病,誘因與低鉀周期性麻痹相似。發作前常有極度嗜鹽,煩渴等表現。主要癥狀是發作性肌無力,嚴重者發音不清和呼吸困難。其癥狀表現類似低血鉀周期性麻痹,但持續時間大都在10天以上;又類似高血鉀
高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的相關介紹
較少見,主要見于北歐國家,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嬰幼兒期至童年期(10歲前)起病,常因饑餓、寒冷、感染、妊娠、劇烈運動或服鉀鹽誘發,白天發病。發作期鉀離子自肌肉進入血漿,因而血鉀升高,可達5~6mmol/L。無力癥狀也以下肢近端較重,部分患者發作時可伴有強直體征,如累及顏面和手部,出現面部“強直
治療低血鉀型周期性麻痹的簡介
1.氯化鉀 發作時可鼻飼或口服氯化鉀。病情嚴重,出現心律不齊或呼吸肌麻痹者,應在心電監護下緩慢靜脈滴入含鉀溶液,同時注意尿量。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氯化鉀也可預防發作。 2.乙酰唑胺 在有誘因存在的情況下,乙酰唑胺可預防癥狀發作。 3.其他 采用低糖飲食,限制鈉鹽攝入,盡量避免誘因,如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