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尾蚴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疑似診斷 1、在皮下觸到彈力性硬的圓或橢圓形結節,約0.5—1cm直徑大小。 2、無其他原因可查的癲癇發作,若在本病流行區尤其有償絳蟲史或查體有典型的皮肌囊尾蚴病者,應疑似腦囊尾蚴病。 (二)臨床診斷與實驗診斷 1、凡疑似病例經IHA、ELISA等方法檢查陽性,可臨床診斷。 2、CT或MRI檢查可幫助做出腦囊尾蚴病的臨床診斷。 3、皮下結節活檢或腦手術病理組織檢查證實者,可為確定診斷的依據。 (三)鑒別診斷 腦囊尾蚴病應與原發性癲癇、顱內腫瘤、結核性腦膜炎、隱球菌性腦膜炎等鑒別,影像性檢查和血清免疫學檢查可提供鑒別依據。......閱讀全文
囊尾蚴病的病因
1、傳染源 豬帶絳蟲病人是囊尾蚴病的惟一傳染源。 2、傳播途徑 1異體感染:亦稱外源性感染,系由于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不好而經口感染;2自體感染:因體內有豬帶絳蟲寄生而發生自體感染,即通過不潔的手把自體排出的糞便中的蟲卵代入口內受感染,稱為自體體外重復感染:或因嘔吐反胃,致使腸系內容物返入胃或十
囊尾蚴病的概述
囊尾蚴病是由牛帶絳蟲的幼蟲-牛囊尾蚴寄生于牛的肌肉組織中引起的,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 流行病學:本病世界性流行,特別是在有吃生牛肉習慣的地區或民族中流行。 癥狀:嚴重感染的牛,初期可見體溫升高,虛弱,腹瀉,反芻減少或停止,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可引起死亡。 診斷:生前診斷,可采取血
囊尾蚴病的病理生理
囊尾蚴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為囊尾蚴寄生部位、數目、死活及局部組織的反應程度而不同。寄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囊尾蚴以大腦皮質維多,是臨床上癲癇發作的病理基礎。寄生于第四腦室或側老室帶蒂的囊尾蚴結節可致腦室活瓣性阻塞,引起腦積水。寄生于軟腦膜可引起蛛網膜炎。寄生于顱底的葡萄狀腦為有容易引起囊尾蚴性腦膜
囊尾蚴病的癥狀體征
潛伏期約3個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時間的久暫、是否存活以及人體的反應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一)腦囊尾蚴病臨床復雜多樣可分為以下類型: 1、腦實質型 占腦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位于大腦皮質表面臨近運動中樞區,臨床表現為癲癇最常見,約半數患者表現為單純大發作,且
囊尾蚴病的病原學
豬帶絳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內,成熟后孕節脫落,隨糞便排出宿主體外。其蟲卵為中間宿主豬等動物或人吞食后,經胃液處理后,在小腸上部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鉤蚴自肧膜孵出,并鉆入腸壁,隨淋巴液或血液而至全身各處組織或器官,大部分被宿主防御系統所消滅,僅小部分可在組織或器官內存活,形成囊尾蚴。人既是豬帶絳蟲的終宿
囊尾蚴病的實驗室檢查
1、血象大多在正常范圍,嗜酸粒細胞多無明顯增多。 2、腦脊液 軟腦膜型及彌漫性病變者腦脊液壓力可增高。囊尾蚴性腦膜炎的腦脊液改變為細胞數和蛋白質輕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或略低。 3、免疫學檢查 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或間接凝法(HIA)檢測血清或尿液中的特異性IgG抗體,有較高的特
囊尾蚴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疑似診斷 1、在皮下觸到彈力性硬的圓或橢圓形結節,約0.5—1cm直徑大小。 2、無其他原因可查的癲癇發作,若在本病流行區尤其有償絳蟲史或查體有典型的皮肌囊尾蚴病者,應疑似腦囊尾蚴病。 (二)臨床診斷與實驗診斷 1、凡疑似病例經IHA、ELISA等方法檢查陽性,可臨床診斷。 2、CT或M
囊尾蚴病的癥狀體征及病因
癥狀體征 潛伏期約3個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時間的久暫、是否存活以及人體的反應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一)腦囊尾蚴病臨床復雜多樣可分為以下類型: 1、腦實質型 占腦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位于大腦皮質表面臨近運動中樞區,臨床表現為癲癇最常見,約半數患者表現為單
腦脊液豬囊尾蚴病抗體的測定原理
用豬囊蟲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反應板微孔,檢樣中的抗豬囊蟲抗體與包被抗原結合,依次加入酶標抗人IgG和底物溶液,依據呈色深淺,可判斷腦脊液中抗豬囊蟲抗體的存在。
囊尾蚴病的病原學及癥狀體征
病原學 豬帶絳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內,成熟后孕節脫落,隨糞便排出宿主體外。其蟲卵為中間宿主豬等動物或人吞食后,經胃液處理后,在小腸上部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鉤蚴自肧膜孵出,并鉆入腸壁,隨淋巴液或血液而至全身各處組織或器官,大部分被宿主防御系統所消滅,僅小部分可在組織或器官內存活,形成囊尾蚴。人既是豬帶
囊尾蚴病的病理生理及實驗室檢查
病理生理 囊尾蚴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為囊尾蚴寄生部位、數目、死活及局部組織的反應程度而不同。寄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囊尾蚴以大腦皮質維多,是臨床上癲癇發作的病理基礎。寄生于第四腦室或側老室帶蒂的囊尾蚴結節可致腦室活瓣性阻塞,引起腦積水。寄生于軟腦膜可引起蛛網膜炎。寄生于顱底的葡萄狀腦為有容易引起
多囊病的概述
多囊病(polycystic kidney)又名Potter(Ⅰ)綜合征、Perlmann綜合征、先天性腎囊腫瘤病、囊胞腎、雙側腎發育不全綜合征、腎臟良性多房性囊瘤、多囊腎,為遺傳性疾病,是腎臟一種先天性異常。雙側腎臟披髓質均可累及,但在程度上可不同。我國1941年朱憲彝首先報道,本征臨床并不少
多囊病的病因
多囊病的病因是基因缺失。其中90%成年型多囊病患者的異常基因位于16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ADPKD1基因,基因產物尚不清楚。該區域的許多編碼基因已被闡明并被克隆,可望在不久的將來,ADPKD1可被確認。另有10%不到患者的異常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ADPKD2基因,其編碼產物也不清楚。兩
多囊病的診斷
臨床表現兩側腎臟大、尿異常、高血壓等應懷疑有本病的可能,如有家族史則更能提示本病。B型超聲、CT及磁共振成像檢查能發現特征性雙腎囊腫,診斷即可確立。本病早期腎囊腫數不多,可為單側性,數年內復查如腎囊腫數量增多或出現腎外囊腫,ADPKD的診斷也可肯定。近年,應用3′HVR、PGP及24-1等DNA
帶絳蟲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帶絳蟲是屬于扁形動物門的絳蟲綱,都是營寄生生活的,背、腹扁左右對稱。體長,分節,沒有體腔而充以類似海綿狀的實質細胞,內臟器官分布其它們是雌雄同體,每節中均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沒有口和消化道。生活史需1個中間宿主。鏈狀帶絳蟲(Taenia solium)也稱豬肉絳蟲、豬帶絳蟲或有鉤絳蟲,
帶絳蟲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帶絳蟲是屬于扁形動物門的絳蟲綱,都是營寄生生活的,背、腹扁左右對稱。體長,分節,沒有體腔而充以類似海綿狀的實質細胞,內臟器官分布其它們是雌雄同體,每節中均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沒有口和消化道。生活史需1個中間宿主。鏈狀帶絳蟲(Taenia solium)也稱豬肉絳蟲、豬帶絳蟲或有鉤絳蟲,
肥胖帶吻絳蟲簡介
肥胖帶絳蟲:成蟲較豬帶絳蟲為長,孕卵節片也較之為長。人是其唯 一終宿主,孕卵節片隨糞便排出后,為中間宿主黃牛、水牛等吞食后,在其體內形成囊尾蚴,人們進食不熟的帶囊尾蚴的牛肉后受感染。牛帶絳蟲病的臨床癥狀與豬帶絳蟲病相似,僅在鑒定患者糞便中節片后才能區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檳榔加南瓜子驅蟲有效。它與豬
免疫學實驗并殖吸蟲后尾蚴膜反應介紹
并殖吸蟲后尾蚴膜反應介紹: 并殖吸蟲病(又稱肺吸蟲病)是由吸蟲綱的并殖吸蟲引起。并殖吸蟲的種類較多,在我國致病蟲種主要有衛氏并殖吸蟲和斯氏貍殖吸蟲。人分別是衛氏并殖吸蟲和斯氏并殖吸蟲的適宜宿主和非適宜宿主,囊蚴感染人體后,衛氏并殖吸蟲經童蟲發育為成蟲;而斯氏并殖吸蟲則發育滯留于童蟲階段,因而前
多囊病的鑒別診斷
多囊病須與單純性腎囊腫、孤立性多房囊腫等多發性單純囊腫、腎結核、肝或腎棘球蚴病、腎腫瘤、腎盂積水、慢性腎炎、腎盂腎炎以及腹腔內其他器官囊腫等鑒別。發生血尿者須與新生物、腎結石等引起血尿的其他疾病進行鑒別。 腎積水 腎積水也可表現為腰部脹痛及腰腹部囊性腫塊。但尿路造影顯示腎盂腎盞擴張,其間沒有
多囊病的病理改變
ADPKD患者早期腎臟大小正常,后期則增大,并出現形態異常,如腎盂腎盞的異形,明乳頭及腎錐體的完整結構受到破壞等。囊腫呈球形,大小不一。初起時腎內可僅有少數囊腫,隨病程進展而漸增多,最終令腎均由囊腫所占,腎臟可達足球大小。在光鏡下,囊腫間尚可見到完整腎結構,從正常表現到腎小球硬化,小管萎縮、間質
如何診斷囊性纖維病?
由于CF基因突變變化多端,因而目前尚不能依賴于基因診斷,而根據臨床癥狀可以擬診,結合實驗室檢查可做出診斷。必要時做腸黏膜活組織檢查。若能提高警惕,注意診斷要點,則與其他小兒腹腔疾病或成人慢性支氣管炎等的鑒別并不困難。
多囊病的發病機制
多囊病發病機制未明。Hilde-brand等認為多囊病可能是由Bowman囊擴張而來,也可能是由腎曲小管擴張而成,系由后腎胚芽發育而成的腎小球、腎曲小管與Wolffian管發育而成的集合管之間的溝通受到障礙的緣故;Bialestack提出,有些囊腫則是異常增大的腎單位,稱為巨腎單位。亦有認為有些
鏈狀帶絳蟲的實驗診斷方式
1.豬帶絳蟲病的診斷 詢問有無吃生豬肉和排節片史有重要的價值。糞便檢查可能查獲蟲卵或孕節,對可疑的患者應連續數天進行糞便檢查,必要時還可試驗性驅蟲。收集患者的全部糞便,用水淘洗檢查頭節和孕節可以確定蟲種和明確療效。將檢獲的頭節或孕節夾在兩張載玻片之間輕壓后,觀察頭節上的吸盤和頂突小鉤或孕節的子宮分支
鏈狀帶絳蟲的實驗診斷要點
1.豬帶絳蟲病的診斷?詢問有無吃生豬肉和排節片史有重要的價值。糞便檢查可能查獲蟲卵或孕節,對可疑的患者應連續數天進行糞便檢查,必要時還可試驗性驅蟲。收集患者的全部糞便,用水淘洗檢查頭節和孕節可以確定蟲種和明確療效。將檢獲的頭節或孕節夾在兩張載玻片之間輕壓后,觀察頭節上的吸盤和頂突小鉤或孕節的子宮分支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并殖吸蟲后尾蚴膜反應介紹
并殖吸蟲后尾蚴膜反應介紹: 并殖吸蟲病(又稱肺吸蟲病)是由吸蟲綱的并殖吸蟲引起。并殖吸蟲的種類較多,在我國致病蟲種主要有衛氏并殖吸蟲和斯氏貍殖吸蟲。人分別是衛氏并殖吸蟲和斯氏并殖吸蟲的適宜宿主和非適宜宿主,囊蚴感染人體后,衛氏并殖吸蟲經童蟲發育為成蟲;而斯氏并殖吸蟲則發育滯留于童蟲階段,因而前者主
多囊病的流行病學
多囊病無明顯的年齡和性別差異。囊腫可出現在任何年齡,但常常出現于青春期或成年的早期。發病率約為1/1000。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囊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據歐美統計200~1000人中有1人患此病,為人類發病率最高
一例小兒罕見陰囊絳蟲病病例分析
患兒,男,5個月。因發現左側陰囊壁腫塊3個月入院,患兒家屬3個月前發現其左陰囊壁一米粒大小腫塊,且腫塊逐漸增大,無壓痛,表面皮膚無紅腫破潰。否認疫區居住史,其父親述有排絳蟲節片史。檢查:左陰囊壁腫塊5 mm×5 mm大小,無觸痛,質中。血常規:HB 97 g/L,嗜酸性粒細胞比0.60,計數0.56
關于并殖吸蟲病的病因分析
肺吸蟲病的病原體為并殖吸蟲囊蚴,并殖吸蟲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臟,其蟲卵隨痰液或糞便排出后先在水中發育成毛蚴,繼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發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殼類動物)發育成囊蚴,人在進食未經煮熟的帶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蝦,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動物肉,或生飲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即
肺吸蟲病的病因分析
肺吸蟲病的病原體為并殖吸蟲囊蚴,并殖吸蟲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臟,其蟲卵隨痰液或糞便排出后先在水中發育成毛蚴,繼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發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殼類動物)發育成囊蚴,人在進食未經煮熟的帶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蝦,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動物肉,或生飲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即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流行病學
據有關資料,胰腺囊性腫瘤約占全部胰腺囊腫的10%~15%,囊腺瘤約占胰腺良性囊性病變的10%,囊腺癌僅占胰腺原發性惡性腫瘤的1%。 胰腺囊腺瘤好發于中年婦女。男女比例為1∶(4~8) 其中漿液性囊腺瘤的好發年齡為55~73歲;而黏液性囊腺瘤則較年輕,為49~63歲。本病亦見于12歲的兒童,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