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的病因分析
在病因方面有諸多學說,如先天性發育不良學說、血運障礙學說、病毒學說炎癥學說、胰膽管連接畸形學說、膽汁酸代謝異常學說免疫學說等等。 近年發現:①第一次排出的胎糞常是正常色澤,提示早期的膽道是通暢的。個別病例在出現灰白色糞便之前,大便的正常顏色可以持續2個月或更長時間,肝門區域的肝內膽管亦是開放的。以上現象提示,管腔閉塞過程是在出生之后發生和進展的。②特發性新生兒膽汁郁積的組織學特征具有多核巨細胞性變,有的病例曾作多次肝臟活組織檢查,先為新生兒肝炎,后發展為膽道閉鎖,尤其在早期(2-3個月前)作活檢者。③從肝外膽道閉鎖病例所取得的殘存膽管組織作病理檢查,往往發現有炎性病變,此概念是新生兒肝炎與膽道閉鎖屬于同一范疇,是一種新生兒梗阻性膽道疾病,可能與遺傳、環境和其他因素有關。因而,膽道閉鎖與新生兒肝炎兩者的鑒別非常困難,且可以同時存在或者先為肝巨細胞性變而發展為膽道閉鎖。原發病變最可能是乙型肝炎,它的抗原可在血液中持續存在數年之......閱讀全文
膽道閉鎖的病因分析
在病因方面有諸多學說,如先天性發育不良學說、血運障礙學說、病毒學說炎癥學說、胰膽管連接畸形學說、膽汁酸代謝異常學說免疫學說等等。 近年發現:①第一次排出的胎糞常是正常色澤,提示早期的膽道是通暢的。個別病例在出現灰白色糞便之前,大便的正常顏色可以持續2個月或更長時間,肝門區域的肝內膽管亦是開放的
膽道閉鎖的概述
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BA)是新生兒期一種少見的嚴重黃疸性疾病,但卻是新生兒梗阻性黃疸時需要外科處理的主要問題。膽道閉鎖并非少見疾病,至少占有新生兒長期阻塞性黃疸的半數病例,其發病率約為1∶8000~1∶14000個存活出生嬰兒,但地區和種族有較大差異,以亞洲報道的病例為多,
膽道閉鎖的診斷
漸進性黃疸,鞏膜黃染是最早的體征。黃疸可出現在出生后不久或1個月內,亦有在生理性黃疸消退1~2周后,本應逐漸消退,反而呈進行性加重。隨著黃疸的加重,糞便由正常黃色變淡以至白陶土色。有時由白陶土色又轉為淡黃色,這是由于血液膽色素濃度過高膽色素通過腸壁滲入腸腔,使糞便著色。尿色加深,猶如濃茶色。
膽道閉鎖的概述
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BA)是新生兒期一種少見的嚴重黃疸性疾病,但卻是新生兒梗阻性黃疸時需要外科處理的主要問題。膽道閉鎖并非少見疾病,至少占有新生兒長期阻塞性黃疸的半數病例,其發病率約為1∶8000~1∶14000個存活出生嬰兒,但地區和種族有較大差異,以亞洲報道的病例為多,
膽道閉鎖的診斷
漸進性黃疸,鞏膜黃染是最早的體征。黃疸可出現在出生后不久或1個月內,亦有在生理性黃疸消退1~2周后,本應逐漸消退,反而呈進行性加重。隨著黃疸的加重,糞便由正常黃色變淡以至白陶土色。有時由白陶土色又轉為淡黃色,這是由于血液膽色素濃度過高膽色素通過腸壁滲入腸腔,使糞便著色。尿色加深,猶如濃茶色。
膽道閉鎖的發病機制
本病由于膽道阻塞,膽汁淤積,使肝實質受損。早期肝可輕度腫大,數個月后即可發展為嚴重膽汁性肝硬化,肝臟明顯腫大,質地變硬,表現為褐綠色,呈細顆粒狀或結節狀。切面可見網絡狀灰白色結締組織增生。顯微鏡下,肝小葉被增生的纖維組織條索分隔變形,大小不等,形狀不一,中央靜脈偏位或不清,肝細胞索排列紊亂,肝血
關于膽道閉鎖的介紹
先天性膽道閉鎖,膽道閉鎖占新生兒長期阻塞性黃疸的半數病例,其發病率為1∶8000-1∶14000個存活出生嬰兒,但地區和種族有較大差異。以亞洲報道的病例為多,東方民族的發病率高4-5倍,男女之比為1∶2。先天性膽道閉鎖是一種肝內外膽管出現阻塞,并可導致淤膽性肝硬化先天性膽道閉鎖而最終發生肝功能衰
怎樣治療膽道閉鎖?
大多數病人將在一年內因為肝功能衰竭而死。手術是治愈的惟一方式。 1.葛西手術 手術方法包括三部分:①肝門纖維塊的剝離,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②空腸回路重建;③肝空腸吻合。葛西手術的基本思路在于即使肝外膽管已經閉鎖,在肝門附近仍可能有殘存的微小膽管。如果能將肝門纖維塊適度的切除,則膽汁有可能順利
膽道閉鎖的發病原因
病因尚無明確結論,早期認為該病為先天性膽管發育異常,與胚胎期第4~10周膽管系統發育停頓或紊亂有關。然而,對大量流產或早產兒膽道系統的解剖卻并未發現過膽道閉鎖,相反近年研究有更多證據支持此病為后天形成。部分病兒出生時有正常黃色大便,數周后才出現灰白色大便及黃疸,也提示這些病兒膽道梗阻出生后才發生
膽道閉鎖的并發癥
起初病嬰吃奶正常精神尚好,以后則隨肝硬化一系列癥狀的出現而出現食欲差,及出血傾向維生素A、D、EK缺乏癥狀、易感染、低血漿蛋白性水腫腹水等。未治的嬰兒,1周歲前或因食道靜脈曲張大出血死亡,或因肝昏迷或膿毒血癥而夭折。 術后并發癥常威脅生命最常見為術后膽管炎,發生率在50%,甚至高達100%其發
簡述膽道閉鎖的臨床表現
膽道閉鎖的典型病例嬰兒為足月產,大多數并無異常,糞便色澤正常,黃疸一般在生后2-3周逐漸顯露,有些病例的黃疸出現于生后最初幾天當時誤診為生理性黃疸。糞便變成棕黃、淡黃米色,以后成為無膽汁的陶土樣灰白色。但在病程較晚期時偶可略現淡黃色。尿色較深將尿布染成黃色。黃疸出現后,通常不消退且日益加深,皮膚
關于膽道閉鎖的檢查內容介紹
現有的實驗方法較多但特異性均差。膽道閉鎖時,血清總膽紅素增高。堿性磷酸酶的異常高值對診斷有參考價值。Υ-谷氨酰轉酶高峰值高于300IU/L呈持續性高水平或迅速增高狀態。5′核苷酸酶在膽管增生越顯著時水平越高,測定值>25IU/L,紅細胞過氧化氫溶血試驗方法較為復雜,若溶血在80%以上者則屬陽性。
診斷膽道閉鎖的依據介紹
1.進行性黃疸加重,糞色變陶土色,尿色加深至紅茶色。 2.腹脹,肝大,腹腔積液。 3.化驗可見結合膽紅素增高,肝功能先為正常,以后轉氨酶逐漸增高。 4.B超示膽道閉鎖。 5.CT示膽道閉鎖。
分析膽道感染的形成病因
1.梗阻因素 結石、膽道寄生蟲、炎癥粘連等都可引起膽道梗阻使膽汁淤滯。高濃度的膽汁酸可引起膽管系統細胞損害,加重黏膜炎癥水腫。膽胰共同通道梗阻,胰液逆流入膽道,被激活的胰酶也會使膽道發生嚴重病變。 2.細菌感染 致病菌多為革蘭陰性桿菌,可由各種途徑侵入膽道,如腸道上行感染、全身或局部感染后
關于宮頸管閉鎖的病因分析
1、后天性宮頸管閉鎖與狹窄多見于人工流產后或宮頸炎電灼、冷凍治療后。主要原因是吸宮時宮頸擴張不充分,或帶著負壓取出吸管,造成宮頸內膜損傷,創面粘連閉鎖。 2、宮頸肌瘤造成不孕原因主要是頸管發生變形、狹窄,影響精子通過。臨床表現主要為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增多,白帶增多或膀胱、直腸癥狀。部分患者無癥
膽道蛔蟲病的病因分析
蛔蟲成蟲寄生于小腸中下段,當人體全身及消化道功能紊亂,如高熱、腹瀉、饑餓、胃酸度降低、飲食不節、驅蟲不當、手術刺激等,均可激惹蟲體異常活動,上竄膽道;加之蛔蟲有喜堿厭酸、有鉆孔習性,在膽管炎、結石及括約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蟲鉆膽。竄入膽道者80%在膽管內,可為1~100余條。蛔蟲進入膽道后,其機械
關于膽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系肝膽疾病、創傷、手術或全身性因素而致的膽道出血。國外所見的膽道出血多繼發于肝外傷,而在國內以膽道感染所引起的膽道出血最為常見。膽道出血的常見原因有:外傷、手術損傷、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肝組織穿刺活檢、經皮膚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肝內炎性病變、膽道炎性病變、急性胰腺炎、膽道蛔蟲癥
關于小兒膽道感染的病因分析介紹
急性膽囊炎與膽管炎的主要病因為膽汁滯留與細菌感染。膽汁滯留多因膽管梗阻造成,常見的梗阻因素有膽道先天性或炎性狹窄、膽腸吻合術后吻合狹窄返流及寄生蟲引起的膽總管括約肌痙攣。細菌可經血液、淋巴、腸道或鄰近器官而侵入膽囊與膽管,引起炎癥的細菌以大腸桿菌為主,約占70%,其他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變
關于三尖瓣閉鎖的病因分析
胚胎在正常發育情況下心內膜墊融合,將房室管平均分成左右兩個管口并參與形成膜部心室間隔和閉合心房間隔第1孔。一般認為胚胎期前后心內膜墊融合部位偏向右側,心室間隔右移造成房室口分隔不均等,右側房室管口閉塞則日后形成三尖瓣閉鎖。
分析先天性后鼻孔閉鎖的病因
1.多數學者認為是胚胎期鼻頰膜或咽頰膜不能吸收穿透和與口腔相通,構成原始后鼻孔而成為閉鎖的間隔,此間隔可能為膜性、骨性或混合性,閉鎖部間隔可以菲薄如紙,也可厚達12毫米,但多在2毫米左右。其間亦可形成小孔,但通氣不足,稱為不完全性閉鎖。閉鎖常位于后鼻孔邊緣軟腭與硬腭交界處,向上后傾斜,附著于蝶骨
食管閉鎖的病因介紹
胚胎初期食管與氣管均由原始前腸發生,二者共同一管。在5~6 周時由中胚層生長一縱嵴,將食管氣管分隔,腹側為氣管,背側為食管。食管經過一個實變階段,由管內上皮細胞繁殖增生,使食管閉塞。以后管內出現空泡,互相融合,將食管再行貫通成空心管。若胚胎在前8 周內發育不正常,分隔、空化不全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畸
面對膽道閉鎖的4道難題,醫生該如何迎戰?
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BA)是新生兒期一種少見的嚴重黃疸性疾病,臨床表現比較特殊,病因尚不清楚,BA是需要外科處理的新生兒梗阻性黃疸的疾病。在臨床診斷與治療中,存在諸多難題,給臨床帶來挑戰。下面以筆者遇到的病例為例,就有關問題作一淺析。患兒男,生后15天,因出生后黃疸至今未退**
關于感染性膽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感染是國內所見膽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誘發因素有膽道蛔蟲病、膽管結石和膽管性肝膿腫等。發病機制有3種: ①肝膽管在急性化膿性炎癥時,黏膜面形成潰瘍,有些較深潰瘍,可穿透膽管壁,累及伴行血管壁,從而導致血管壁破潰,血液流入膽管內。 ②感染引起肝內急性彌漫性膽管炎、小膽管炎和
關于膽道寄生蟲病的病因分析
1.正常寄生在小腸的蛔蟲,由于寄生環境發生變化,如饑餓、高熱、胃酸降低、胃腸功能紊亂、驅蟲不當、妊娠等,上行到膽道內引起疾病。 2.中華分支睪吸蟲在南方流行較廣,人進食被中華分支睪吸蟲蟲卵污染的生魚、蝦后,中華分支睪吸蟲囊蚴經胃液作用后于十二指腸脫囊,幼蟲循膽總管至肝內膽小管發育成長引起疾病。
先天性小腸閉鎖和腸狹窄的病因分析
1.胎兒腸道損傷和腸系膜血管意外 任何引起胚胎或胎兒腸道缺血的原因都是腸閉鎖的病因。 2.家族性遺傳因素 Apple-Peel閉鎖和多發性閉鎖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雖然確切的遺傳基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本病明顯的遺傳傾向已受到普遍的重視。 3.腸系膜上動脈發育異常 腸系膜上動脈起始
食管閉鎖的病因及病理生理介紹
病因 胚胎初期食管與氣管均由原始前腸發生,二者共同一管。在5~6 周時由中胚層生長一縱嵴,將食管氣管分隔,腹側為氣管,背側為食管。食管經過一個實變階段,由管內上皮細胞繁殖增生,使食管閉塞。以后管內出現空泡,互相融合,將食管再行貫通成空心管。若胚胎在前8 周內發育不正常,分隔、空化不全可引起不同
關于小兒室間隔完整型肺動脈閉鎖的病因分析
這種先天性畸形多單獨涉及肺動脈瓣閉鎖,應該與肺動脈閉鎖合并圓錐動脈干畸形區別,與伴有主動脈右位和轉位的復雜畸形(比如肺動脈閉鎖合并室間隔缺損,伴或不伴大動脈轉位)不同,圓錐動脈干的不均等分隔,為該類畸形肺動脈通道發育不良的根本原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有可能是出生前炎癥過程或血流動力學改變所致。
膽道梗阻病例分析
? 患者男性,41歲,反復上腹痛痛10余年;因癥狀加重伴皮膚、鞏膜黃染、畏寒、發熱2天入院。體檢示:神志淡漠,體溫39.5℃,脈搏125次/分鐘,血壓80/50mmHg。上腹壓痛,肌緊張。實驗室檢查:WBC25×10^9/L,中性粒細胞0.95。血清總膽紅素209umol/L,谷丙氨酶310U/
十二指腸先天性缺如、閉鎖和狹窄的病因分析
在胚胎第5周起,原腸管腔內上皮細胞過度增殖而將腸腔閉塞,出現暫時性的充實期,至第9~11周,上皮細胞發生空化過程形成許多空泡,以后空泡相互融合即為腔化期,使腸腔再度貫通,至第12周時形成正常的腸管。如空泡形成受阻,保留在充實期,或空泡未完全融合,腸管重新腔化發生障礙,即可形成腸閉鎖或狹窄。此為十
關于膽道蛔蟲病與肝蛔蟲病的病理病因分析
膽道蛔蟲病發生大致有以下因素: ①蛔蟲可做搖擺、迂曲、翻轉、折返等運動,能在腸中游走; ②一般情況下蛔蟲在腸內頭向胃端,吸噬食物渣和腸液,蛔蟲有喜堿厭酸的特性,低胃酸為蛔蟲上行的誘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膽道蛔蟲病人平均胃酸值低。兒童和孕婦發病率較高可能也與其低胃酸有關。 ③蛔蟲有鉆孔習性,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