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外科治療介紹
有20%~30%重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天治療無改善者;④由于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有結腸癌;⑥難治性潰瘍性結腸炎反復發作惡化,慢性持續性癥狀,營養不良,虛弱,不能工作,不能參加正常社會活動和性生活;⑦當類固醇激素劑量減少后疾病即惡化,以致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能停止激素治療;⑧兒童患慢性結腸炎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時;⑨嚴重的結腸外表現如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病、或膽肝疾病等手術可能對其有效果。 (2)手術選擇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有四種手術可供選用。①結直腸全切除、回腸造口術;②結腸全切除、回直腸吻合術;③控制性回腸造口術;④結直腸全切除、回腸袋肛管吻合術。 目前尚無有效的長期預防或治療的方法,在現有的四類手術中,結直腸全切除、......閱讀全文
潰瘍性結腸炎的外科治療介紹
有20%~30%重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天治療無改善者;④由于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
外科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介紹
有20%~30%重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天治療無改善者;④由于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
外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簡介
有20%~30%重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手術治療 一、潰瘍性結腸炎的手術指征 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 1.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 2.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 3.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天治療無改善者;
潰瘍性結腸炎的外科治療選擇和注意事項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結腸和直腸的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炎癥的復發和緩解反復交替出現。盡管潰瘍性結腸炎主要通過內科保守治療,但對于難以接受藥物治療或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手術適應癥發生一種或多種危及生命的并發癥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要立即手術。這些并發癥包括結腸穿孔,危及生命的胃腸道出血和中
關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外科治療介紹
手術指征 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 1、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 2、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 3、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天治療無改善者; 4、由于狹窄引致梗阻; 5、懷疑或證實有結腸癌; 6、難治性潰瘍
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介紹
對于暴發型及病情嚴重的患者,如內科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例,會考慮手術治療。 一、潰瘍性結腸炎的內科治療 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 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盡量
結腸炎外科治療的簡介
1.對出現腹水或腹膜炎的患兒行腹腔穿刺放液。 2.對極低體重或有腸穿孔的患兒采用腹腔引流結合內科治療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臨時措施。 3.若引流液污濁或腹腔內出現膿腫等需開腹手術。
外科治療潰瘍性直腸炎的介紹
有20%~30%重癥潰瘍性直腸炎患者最終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直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天治療無改善者;④由于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有
內科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介紹
(1)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 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盡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 (2)藥物治療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制劑是主要治療藥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
簡述潰瘍性結腸炎的內科治療
(1)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 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盡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 (2)藥物治療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制劑是主要治療藥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
手術治療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簡介
(1)適應證 長期對癥治療,癥狀不緩解。嚴重影響生長發育者;在對癥治療過程中發生了合并癥,如結腸狹窄、結腸穿孔、大出血及中毒性巨結腸者須急診手術。 (2)手術方式 須根據患兒年齡、病程長短、病變程度、癥狀輕、重、緩、急來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如結腸次全切除、結腸全切,永久性腸造瘺等。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的炎癥性腸病,目前還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通過治療來緩解癥狀和控制疾病進展。以下是常用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包括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這些藥物可以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癥狀和控制疾病進展。 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藥物治療無效或出現并發癥的患者,
非手術治療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簡介
主要是對癥治療減緩癥狀,改善營養狀況。 (1)飲食療法 急性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貧血和低蛋白血癥,必要時可給腸道外營養禁食,使腸道休息,癥狀好轉后可給要素飲食。緩解期應進食易消化少纖維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2)藥物治療 ①磺胺類 適用于輕度或中度患者。對停藥后易復發者,可選
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基本介紹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炎癥性腸病(IBD)的一種。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復發作。本病見于任何年齡,但20~30歲最多見。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
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介紹
1、除少數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起病急驟外,一般起病緩慢,病情輕重不一。癥狀以腹瀉為主,排出含有血、膿和黏液的糞便,常伴有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獲緩解。 2、輕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癥狀較輕微,每日腹瀉不足5次。 3、重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每日腹瀉在5次以上,為水瀉或血便,腹痛較重,
關于潰瘍性結腸炎性關節炎常用治療方法介紹
①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在中醫應屬于“泄瀉”,“腸澼”,“休息痢”等范疇,其治療則為中醫辨證和西醫辨病相結合的“整體觀念”為指導,因此,治宜攻補兼施,祛邪為主,兼顧培土扶正,以健運脾胃,利濕熱為主,祛邪應清熱消炎,可選用黃連,黃芩,白頭翁,馬齒莧,蒲公英,敗醬草等;扶正健脾,利濕,可選用黨參,黃
治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介紹
UC一旦確診,應盡快接受系統治療。 1.一般療法 輕中度:進食高營養、易消化食物。注意休息,防止過勞。 重度:禁食,靜脈給以營養要素,糾正水電解質失衡、貧血、低蛋白血癥等癥狀。臥床休息。 2.藥物治療 (1)氨基水楊酸類常用的藥物有柳氮磺吡啶(SASP)、奧沙拉嗪和美沙拉嗪。 (2)
關于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基本介紹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UC),簡稱潰結,是一種原因尚不清楚的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癥。常始自左半結腸,可向結腸近端乃至全結腸以連續方式逐漸進展,少數累及回腸末端。小兒發病率較低,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及學齡期兒童。臨床癥狀輕重不一,可有緩解與發作相交替,患者僅有結腸癥狀,也可伴發全身癥狀。
潰瘍性結腸炎的并發癥介紹
1、中毒性結腸擴張 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2%。是由于炎癥波及結腸肌層及肌間神經叢,以至腸壁張力低下,呈階段性麻痹,腸內容物和氣體大量積聚,從而引起急性結腸擴張,腸壁變薄,病變多見于乙狀結腸或橫結腸。誘因有低血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堿能藥物或阿片類藥物等。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癥狀明
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潰瘍性結腸炎診斷上主要依靠纖維結腸鏡檢,因為90%~95%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因此事實上通過纖維乙狀結腸鏡檢已能明確診斷。鏡檢中可看到充血、水腫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進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潰瘍,周圍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黏膜,貌似息肉樣,或可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性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腔可
關于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檢查介紹
1.鋇灌腸檢查 主要是用來診斷結腸病變的一種方法,即從肛門插進一個肛管、灌入鋇劑再通過X線檢查,診斷結腸腫瘤、息肉、炎癥、結核、腸梗阻等病變。 2.電子結腸鏡檢查 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可發現直腸指檢無法摸到的位置較高的腫塊,同時對可疑病變取組織活檢,明確性質。常用于檢查腸道炎癥、潰瘍
潰瘍性結腸炎的常用藥物介紹
①柳氮磺吡啶類: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已多年,口服4~6g/d,64%~77%患者療效好,癥狀緩解后以2g/d維持,至少1年,89%的患者可保持無癥狀,柳氮磺吡啶用量大時療效提高,但副作用亦增加,柳氮磺吡啶到結腸后被腸內細菌偶氮還原酶裂解為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前者為有效治療
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感染性腸炎:很多感染性腸炎如沙門菌、志賀菌、大腸埃希菌、耶爾森菌、阿米巴原蟲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所致腸炎表現為急性起病的黏液膿血便、血便,結腸鏡下所見及組織學改變,如黏膜血管紋理模糊、紊亂,充血、水腫、易脆、出血、糜爛、潰瘍,急性或慢性炎癥細胞浸潤,與早期或不典型UC相似。因此,UC應與上述
潰瘍性結腸炎的簡介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復發作。本病見于任何年齡,但20~30歲最多見。
新研究揭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藥物的候選分子
7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天然藥物研發中心研究員郭躍偉/李序文團隊聯合代謝疾病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佳團隊,對海洋軟珊瑚中典型西松烷二萜類分子進行了定向挖掘和系統構效關系分析,并對抗炎機制和體內抗潰瘍性結腸炎(UC)藥效評價做了深入研究,充分展示了海洋天然產物—西松烷內酯可作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藥
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AGA指南這樣建議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腸病,多于青年時期發病,多數UC患者的病程為輕度-中度,以活動期或緩解期為特征。超過90%的UC患者在疾病診斷后不久即接受5-氨基水楊酸鹽(5-ASA)治療,多數患者可獲得臨床緩解并繼續服用這些藥物維持緩解。少數UC患者則需要接受免疫調節劑或生物療法來控制疾病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診斷上主要依靠纖維結腸鏡檢,因為90%~95%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因此事實上通過纖維乙狀結腸鏡檢已能明確診斷。鏡檢中可看到充血、水腫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進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潰瘍,周圍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黏膜,貌似息肉樣,或可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性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腔可明顯縮小,為
關于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慢性細菌性痢疾 常有急性細菌性痢疾病史,抗菌治療有效,糞便培養可分離出痢疾桿菌,結腸鏡檢查時取黏液膿血培養,陽性率較高。 2.慢性阿米巴痢疾 病變主要侵犯右側結腸,也可累及左側結腸,結腸潰瘍較深,邊緣潛行,潰瘍間的黏膜多屬正常,糞便檢查可找到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療有效。
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潰瘍性結腸炎往往有長期腹瀉史,嚴重者每天可有十多次水樣便,少數急性起病者發病急驟,可有全身嚴重的毒血癥狀,廣泛的結腸病變可有中毒性巨結腸表現,直至發生腸穿孔和彌漫性腹膜炎。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以結腸、直腸為主,缺少假膜性腸炎的致病原因,有反復發作的趨勢,糞便檢查沒有假膜和相關病原體,黏膜所見為多發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分析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惡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來存在的病態精神如抑郁或社會距離在結腸切除術后明顯改善。有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認為炎性腸病的發病是外源物質引起宿主反應、基因和免疫影響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