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蟲囊腫的并發癥有哪些
1.囊液外逸導致過敏 2.過敏性休克 3.頭節進入腹腔形成繼發性包蟲囊腫......閱讀全文
肝包蟲囊腫的檢查
1.包蟲囊液皮內試驗(卡松尼試驗) 為特異性免疫反應。 2.補體結合試驗 陽性率可達70%~80%。 3.血化驗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4.B型超聲檢查 肝區可見液性暗區,并可確定囊腫的部位、大小。對肝泡狀棘球蚴病需結合病史及卡松尼試驗進行診斷。 5.肝核素掃描 直徑>2~3
肝包蟲囊腫的鑒別診斷
①先天性肝囊腫:無牧區居住史,超聲示囊壁極薄而清晰,包蟲皮試陰性。 ②肝膿瘍:無牧區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膿性疾病史,超聲示液性占位邊界不清晰,臨床有炎癥史或表現,包蟲皮試陰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蟲囊腫易與之混淆,包蟲皮試乃主要鑒別依據。
肝包蟲囊腫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不明顯,中青年多見,初期可無癥狀,隨著囊腫增大可捫及上腹塊、腹脹、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癥狀。不少病人曾有過敏反應癥狀。少數可因囊腫壓迫膽道產生黃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膽管出現膽管炎甚或敗血癥。穿入胸腔者可出現呼吸系癥狀或支氣管膽道瘺。體征主要為上腹囊性腫塊,位于腫
肝包蟲囊腫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包蟲囊液皮內試驗(卡松尼試驗) 為特異性免疫反應。 2.補體結合試驗 陽性率可達70%~80%。 3.血化驗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4.B型超聲檢查 肝區可見液性暗區,并可確定囊腫的部位、大小。對肝泡狀棘球蚴病需結合病史及卡松尼試驗進行診斷。 5.肝核素掃描 直徑
肝包蟲囊腫的病因學
人的肝包蟲囊腫是細粒棘球絳蟲以人為中間宿主的無性期階段。此絳蟲主要宿主為犬、狐或狼,中間宿主為羊、牛、馬、豬和人。此蟲寄生于犬小腸絨毛,成蟲不斷排出有殼保護的六勾蚴,此蚴隨糞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間宿主接觸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經胃或上部小腸的消化,六勾蚴即脫殼而出
關于肝包蟲囊腫的病因分析
人的肝包蟲囊腫是細粒棘球絳蟲以人為中間宿主的無性期階段。此絳蟲主要宿主為犬、狐或狼,中間宿主為羊、牛、馬、豬和人。此蟲寄生于犬小腸絨毛,成蟲不斷排出有殼保護的六勾蚴,此蚴隨糞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間宿主接觸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經胃或上部小腸的消化,六勾蚴即脫殼而出
肝包蟲囊腫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1、對小而深藏肝內的肝包蟲囊肝可嚴密隨訪,定期超聲檢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時,可手術治療。 2、內囊摘除為最常用術式,其要點為: ①在暴露包蟲囊腫需認真保護傷口與周圍臟器,避免囊液的污染、頭節種植、與過敏反應。 ②切開囊腔前應逐步減壓,通過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別是否合并感染或膽瘺。
簡述肝包蟲囊腫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不明顯,中青年人多見,初期可無癥狀,隨著囊腫增大可捫及上腹塊、腹脹、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因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癥狀。不少病人曾有過敏反應癥狀。少數可因囊腫壓迫膽道產生黃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膽管出現膽管炎甚或敗血癥。穿入胸腔者可出現呼吸系癥狀或支氣管膽道瘺。體征主要為上腹囊性包塊,位于肝
關于肝包蟲囊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1.先天性肝囊腫 無牧區居住史,超聲示囊壁極薄而清晰,包蟲囊液皮內試驗陰性。 2.肝膿瘍 無牧區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膿性疾病史,超聲示液性占位邊界不清晰,臨床有炎癥史或表現,包蟲皮試陰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蟲囊腫易與之混淆,包蟲囊液皮內試驗乃主要鑒別依據。
關于肝包蟲囊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包蟲囊液皮內試驗(卡松尼試驗) 為特異性免疫反應。 2.補體結合試驗 陽性率可達70%~80%。 3.血化驗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4.B型超聲檢查 肝區可見液性暗區,并可確定囊腫的部位、大小。對肝泡狀棘球蚴病需結合病史及卡松尼試驗進行診斷。 5.肝核素掃描 直徑>2~3
肝包蟲囊腫的并發癥有哪些
1.囊液外逸導致過敏 2.過敏性休克 3.頭節進入腹腔形成繼發性包蟲囊腫
肝包蟲囊腫的臨床表現及檢查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不明顯,中青年多見,初期可無癥狀,隨著囊腫增大可捫及上腹塊、腹脹、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癥狀。不少病人曾有過敏反應癥狀。少數可因囊腫壓迫膽道產生黃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膽管出現膽管炎甚或敗血癥。穿入胸腔者可出現呼吸系癥狀或支氣管膽道瘺。體征主要為上腹囊
關于肝包蟲囊腫的治療和預防介紹
一、治療 1.隨訪 對小而深藏肝內的肝包蟲囊肝可嚴密隨訪,定期超聲檢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時,可手術治療。 2.內囊摘除術 為本病最常用手術術式。 3.合并感染者 需做引流術。肝切除術很少應用,僅適于個別病例,如估計囊壁厚、鈣化而內囊不易摘除者,局限于一葉的多個包蟲囊腫,估計引流后殘
關于肝包蟲囊腫的基本信息介紹
肝包蟲囊腫多見于牧區,南美、南歐和澳洲等地人群發病多與牧羊有關,伊朗和伊拉克等與駱駝有關,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則可能與馴鹿有關。我國內蒙古、西北、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區較常見。本病又稱肝棘球蚴病,由細粒棘球絳蟲的蚴侵入肝臟所致。
肝包蟲囊腫的病因學及臨床表現
病因學 人的肝包蟲囊腫是細粒棘球絳蟲以人為中間宿主的無性期階段。此絳蟲主要宿主為犬、狐或狼,中間宿主為羊、牛、馬、豬和人。此蟲寄生于犬小腸絨毛,成蟲不斷排出有殼保護的六勾蚴,此蚴隨糞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間宿主接觸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經胃或上部小腸的消化,六勾
肝包蟲破入膽道診治體會
肝包蟲病又稱肝細粒棘球蚴病,系絳蟲的蚴或包囊感染所致。包蟲病是我國西北牧區常見的寄生蟲病,尤以肝包蟲病最為常見,其次為肺,腦和骨等臟器也偶有發生。肝包蟲破入膽道是包蟲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選取2007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手術治療的肝包蟲囊腫破入膽道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驗、影像學檢查、手術方式及
檢查肝包蟲病的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較大的肝囊型包蟲病或肝泡型包蟲病均顯肝影增大,右膈升高和活動受限。位于肝頂部者見右膈呈半球狀或波浪形隆起,破入腦內顯示右下胸膜炎,液氣胸或肺實質炎征象,可作氣腹造影鑒別膈上或膈下病變。肝囊型包蟲鈣化影呈圓形或橢圓形,泡型包蟲則顯示彌散性叢點狀或小圈形鈣化影。 2.超聲表現 (
概述肝包蟲病的臨床表現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漸進性發展。就診年齡以20~40歲為最多。初期癥狀不明顯,可于偶然中發現上腹包塊開始引起注意。發展至一定階段時,可出現上腹部脹滿感,輕微疼痛或壓迫鄰近器官所引起的相應癥狀。如腫塊壓迫胃腸道時,可有上腹不適、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和腹脹等。位于肝頂部的囊腫可使膈肌向上抬高,
肝包蟲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肝包蟲病是牧區較常見的寄生蟲,也稱肝棘球蚴病。在中國主要流行于畜牧業發達的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內蒙和西藏等省區。病因犬絳蟲寄生在狗的小腸內,隨糞便排出的蟲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蟲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蟲卵經腸內消化液作用,蚴脫殼而出,穿過腸黏膜,進入門靜脈系統,大部分被阻留于肝
肝包蟲病的其他治療方法介紹
1.肝移植治療 由于肝泡型包蟲病臨床發現多在中晚期,能達到根治性切除病灶的病例不到30%,大部分病人有肝門、下腔靜脈的侵犯無法切除,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數病人在5年內死亡。通過采用“背馱式”原位肝臟移植手術和先轉流后游離肝周同種原位肝移植等技術,可成功治療肝泡型包蟲病,并且晚期肝
內囊摘除術治療肝包蟲病
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適用于無感染的病例。切口一般選擇在上腹包塊隆起較顯著處。手術顯露包蟲囊腫后,用濕紗布墊保護切口與周圍臟器,紗布墊上再鋪一層浸有10%甲醛溶液的紗布。在無膽汁漏情況下,再注入10%甲醛溶液殺滅頭節,5min后吸出,如此反復2~3次,最后將囊內液體盡量吸凈。注入甲醛溶液,濃度不宜
關于肝切除術治療肝包蟲病的介紹
本法能完整切除包蟲,治療效果最佳。從現代肝外科學的角度來看,切除寄生蟲感染的肝臟(標準切除或廣泛切除)是理想的方法,但對因包蟲感染而行肝切除要謹慎,一方面是因為肝包蟲病非惡性病變,且常為多中心性的生物性疾病,另一方面肝切除涉及的術后處理以及術后肝組織的再生能力等問題,因此對肝包蟲病行肝切除術僅適
AI有望助力肝包蟲病的鑒別診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71.shtm肝包蟲病是一種寄生蟲傳染病,據估計,全球感染超過100 萬人,亞洲中部地區有 2.7 億人面臨感染肝包蟲病的風險。據悉,該病分為囊型和泡型兩種類型。其中,泡型包蟲病由于其侵襲性生長的特
簡述腹腔鏡摘除術治療肝包蟲病
腹腔鏡手術治療肝包蟲病是一種微創有效方法,1992年新疆首先在國內開展了腹腔鏡肝包蟲內摘除術。可以肯定的說此術式對病人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但術前應嚴格選擇。手術對象的選擇指征是:肝包蟲囊腔直徑最好小于10cm,若大于10cm則與肝內膽管相通的可能性大,術后易出現膽漏;無腹腔多臟器包蟲病和包蟲腔無
肝包蟲病的外囊敞開術的治療方法介紹
術式,突破肝包蟲病以前治療的一些禁區。外囊敞開術的適應證是: ①完全內囊摘除和穿刺內囊摘除的單純性包蟲病。 ②內囊變性壞死或內囊退化以及囊壁鈣化的肝包蟲病。 ③合并輕度感染壞死而無全身癥狀的肝包蟲病。 ④合并膽漏經縫合修補僅有少量膽汁滲出的肝包蟲病。 此術式適應證廣泛,術后遠、近期療效
離體肝切除聯合自體肝移植治療晚期肝泡型包蟲病病例...
2017年第6期《中國普外臨床與基礎雜志》中,筆者[1]報道了本單位成功實施的21例離體肝切除聯合自體肝移植術(exvivoliverresectionfollowedbyautotransplantation,以下簡稱自體肝移植)治療晚期復雜肝泡型包蟲病(HAE),截止目前這是世界范圍內文獻報道單
怎樣預防包蟲病?
細粒棘球絳蟲本身的生物學特點決定了它的生物學潛能較低,其生活循環容易受到干預措施的影響。 1.強化和普及健康教育。 2.對家犬實行登記管理、嚴格控制無主犬。 3.治療病犬。 4.嚴格管理市場和家庭屠宰,防止家犬接觸包蟲感染的臟器。
包蟲病的病因介紹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人誤食寄生于狗、狼等動物小腸內的棘球絳蟲成蟲排出的蟲卵引起,蟲卵經口在胃及十二指腸內經胃酸作用,六鉤蚴脫殼逸出,鉆入腸壁,進入腸系膜小靜脈而到達門脈系統,并在肝臟形成病灶(棘球蚴)。 中醫學認為本病病因為蟲毒.蟲毒經口侵入,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溫內停,“蠱毒”漫淫,首先犯
包蟲病的診斷依據
1.流行病學資料:本病見于畜牧區,患者大多與狗、羊等有密切接觸史。 2.臨床征象:上述患者如有緩起的腹部無痛性腫塊(堅韌、光滑、囊樣)或咳嗽、咯血等癥狀應疑及本病,并進一步做X線、超聲檢查、CT和放射核素等檢查以確立診斷。 3.實驗室檢查:皮內試驗的靈敏性強而特異性差。血清學檢查中免疫電泳、酶
包蟲病的臨床癥狀
局部壓迫和刺激癥狀: 棘球蚴不斷生長,對寄生的器官及鄰近組織器官產生擠壓,引起組織細胞萎縮、壞死。受累部位有輕微疼痛和墜脹感。如寄生在肝臟可有肝區痛,在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癥狀,累及顱腦可引起癲癇及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升高癥狀,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 過敏和毒性癥狀 : 常見蕁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