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梅毒的治療方法介紹
1.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潛伏梅毒) (1)青霉素療法 芐星青霉素G(長效西林),分兩側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2-3次。普魯卡因青霉素G,肌注,連續10~15天,總量800萬u~1200萬u。 (2)對青霉素過敏者 鹽酸四環素,口服,連服15天。強力霉素,連服15天。 2.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膚、黏膜、骨骼梅毒、晚期潛伏梅毒)及二期復發梅毒 (1)青霉素 芐星青霉素G,1次/周,肌注,共3次。普魯卡因青霉素G,肌注,連續20天。可間隔2周后重復治療1次。 (2)對青霉素過敏者 鹽酸四環素,口服,連服30天。強力霉素,連服30天。 3.神經梅毒 應住院治療,為避免治療中產生吉海氏反應,在注射青霉素前一天口服強的松,1次/日,連續3天。 (1)水劑青霉素G 靜脈點滴,連續14天。 (2)普魯卡因青霉素G 肌肉注射,同時口服丙磺舒,共10~14天。 上述治療后,再接用芐星青霉素G,1次/周,肌注,連......閱讀全文
關于梅毒的治療方法介紹
1.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潛伏梅毒) (1)青霉素療法 芐星青霉素G(長效西林),分兩側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2-3次。普魯卡因青霉素G,肌注,連續10~15天,總量800萬u~1200萬u。 (2)對青霉素過敏者 鹽酸四環素,口服,連服15天。強力霉素,連服15天。 2.晚期
關于神經梅毒的治療介紹
治療應從早期梅毒開始,首選青霉素治療。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腦脊液常規,生化,血和腦脊液特異性梅毒抗體。對于脊髓癆的閃電樣疼痛等癥狀,可用卡馬西平等對癥治療。
治療梅毒性鞏膜炎的方法介紹
1.抗生素治療 以青霉素為首選。青霉素過敏者可改用四環素,孕婦和兒童可應用紅霉素,必要時可用氯霉素及先鋒霉素。 2.抗生素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 三期或先天性梅毒性鞏膜炎,需慎重地在抗生素控制之下,使用糖皮質激素,局部滴0.1%地塞米松或口服潑尼松并緩慢減量對梅毒性鞏膜炎伴發基質性角膜炎、前葡
梅毒的治療原則介紹
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療程規則,劑量足夠。療后定期進行臨床和實驗室隨訪。性伙伴要同查同治。早期梅毒經徹底治療可臨床痊愈,消除傳染性。晚期梅毒治療可消除組織內炎癥,但已破壞的組織難以修復。 青霉素,如水劑青霉素、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為不同分期梅毒的首選藥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四環素、紅霉素
關于梅毒性角膜病變的診斷治療介紹
一、梅毒性角膜病變的診斷: 根據眼部及角膜表現結合全身體征、性亂史患者或患兒父母性病史等初步診斷。 二、梅毒性角膜病變的治療: 1、全身驅梅治療成人后天性梅毒常用青霉素G肌注或靜注,同時口服丙磺舒。治療需持續10~15天。先天性梅毒的常用藥物是芐星青霉素、青霉素G,連續10天 2、糖皮質
關于梅毒血清試驗—梅毒的危害介紹
梅毒血清試驗—梅毒可引發脊髓癆,麻痹性癡呆,視神經萎縮,危害程度增加,致殘致死率上升,損害骨骼系統和危害心血管系統等。 1、螺旋體危害心血管系統。可導致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 2、螺旋體損害骨骼系統。引起組織和器官破壞,功能喪失,導致殘疾或死亡。 3、梅毒螺旋體侵犯中樞神
關于老年人神經梅毒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腦脊液檢查常見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增多,一般在100×106/L以下,蛋白質增高,為0.5~1.5g/L,IgG及IgM可增高。 二、其他輔助檢查: 常用的血清和腦脊液梅毒診斷試驗為: 1.RL(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關于梅毒的診斷相關介紹
1.流行病學病史 有不安全的性接觸史;孕產婦梅毒感染史;輸注血液史。 2.臨床表現 有各期梅毒相應的臨床表現。如為潛伏梅毒則無明顯臨床表現。 3.實驗室檢查 (1)暗視野顯微鏡檢查 取患者的可疑皮損(如硬下疳、扁平濕疣、濕丘疹等),在暗視野顯微鏡下檢查,見到可運動的梅毒螺旋體,可作為梅
關于神經梅毒的預后介紹
大多數神經梅毒經積極治療和監測,均能得到較好轉歸。35-40%的麻痹性癡呆神經梅毒患者不能獨立生活,未進行治療者可于3-4年死亡,脊髓梅毒預后不定,大多數患者可停止進展或改善,但部分病例治療開始后病情仍在進展。
治療一期梅毒的相關介紹
1、常用的驅梅藥物 (1)青霉素類為首選藥物,血清濃度達0.03IU/ml即有殺滅TP的作用,但血清濃度必須穩定維持10天以上方可徹底清除體內的TP。常用芐星青霉素G、普魯卡因水劑青霉素G、水劑青霉素G,心血管梅毒不用芐星青霉素G。 (2)頭孢曲松鈉近年來證實為高效的抗TP藥物,可作為青霉素
治療獲得性梅毒的相關介紹
原則:一經確診應早期、足量、規則用藥治療,療后定期隨訪。 治療期間不應有性生活。 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 治療方案: 1.早期梅毒(一期、二期、早期潛伏梅毒) 1)青毒素 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單位,每日一次肌注,連續10—15天,總量800一1200萬單位 芐星青霉素G(長效西林
梅毒檢測抗體方法介紹
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這種抗體一旦產生,終生是陽性的。還有另一種實驗是梅毒螺旋體非特異性抗體檢測,這種抗體敏感性非常高,他有一個好處,可以按照病情感染的嚴重程度,滴度也會發生變化。通過觀察這種滴度的變化即可診斷是否是活動性梅毒感染?以及治療后療效反應怎么樣? 但是這種方法不是
關于骨與關節梅毒—后天性梅毒的介紹
骨與關節梅毒—后天性梅毒— 骨關節的病理改變發生在梅毒的第二、三期。第二期可累及骨膜,骨皮質,松質骨和滑膜,如關節囊,滑囊和腱鞘等。其中以骨膜炎為多見,約占三分之二。好發于脛骨,尺骨,橈骨,腓骨,股骨,肱骨等。常見于成年人梅毒發疹期發生。第三期表現以骨炎及骨髓炎多見。成年人在梅毒感染后3~7年發
關于厭氧菌治療的治療方法介紹
1、切除 擴創和引流厭氧菌感染常伴有廣泛的組織壞死,必須徹底切除,因壞死組織能降低局部Eh,有利于厭氧菌的繁殖,這是治療厭氧菌感染的先決條件。產氣莢膜桿菌性肌炎(即氣性壞疽)時肌肉廣泛壞死,也必須切除,嚴重的甚至需要截肢。壞死性筋膜炎是較少見的厭氧菌感染,筋膜和皮膚常有廣泛壞死,如不徹底切除,
關于梅毒性骨軟骨炎的臨床表現和治療介紹
一、梅毒性骨軟骨炎的臨床表現: 發病早期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由于疼痛,患兒不愿活動肢體并哭鬧不止。亦可因干骺處出現病理性松弛而致假性癱瘓。此時患兒全身十分虛弱,可因缺少皮下脂肪而形成皺紋。同時,患肢可因局部病變而出現肌肉萎縮征、關節腫脹及壓痛。 二、梅毒性骨軟骨炎的并發癥:可并發嵌頓性
梅毒的表現及治療
梅毒的病原體為蒼白螺旋體,是小而纖細的螺旋狀微生物,一般染色不著色,通常須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其繁殖周期較長,為30h-33h左右。【臨床表現,梅毒癥狀】(1)2周-4周(l天-90天前有不潔性接觸史。(2)主要損害為局限性糜爛或潰瘍,常為單發,但多發的也不少見。直徑lcm-2cm大小,多呈圓形或橢
治療梅毒性心臟病的相關介紹
1.在出現梅毒性心血管病以前,使用抗生素是治療梅毒螺旋體感染和預防長期損害最有效的方法。當發現單純性梅毒性主動脈炎時,更應給予充分治療,以防止病變的進展,預后大多良好,普魯卡因芐星青霉素肌內注射。 2.晚期梅毒驅梅治療的療效不理想,如治療后螺旋體持續陽性,病變不見好轉,則可能表示螺旋體感染仍繼
藥物治療老年人神經梅毒的介紹
神經梅毒的治療首選為青霉素,需大劑量治療。水劑芐星青霉素每天480萬U,10天為1個療程,間隔2周,再重復1療程。普魯卡因青霉素,每天肌注240萬U,連續15天,同時服用丙磺舒0.5g/次,4次/d。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大量螺旋體死亡,可致過敏反應。甚至Herxheimenr反應,可在青霉素治療前
關于神經梅毒的疾病分類介紹
本病有多種臨床類型,主要包括無癥狀神經梅毒,腦膜梅毒( 包括梅毒性腦膜炎、梅毒性脊膜炎),腦膜血管梅毒( 包括腦膜血管梅毒、脊髓血管梅毒),實質性神經梅毒( 包括麻痹性癡呆、脊髓癆、視神經梅毒),梅毒樹膠腫,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等。
關于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梅毒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關于關節梅毒的基本癥狀介紹
關節梅毒臨床表現與診斷:按關節受累及輕重可分為四期: 1)關節痛型:多見于早期梅毒患者的膝、踝、肘、腕等關節,多為對稱性關節酸痛,夜間較重,運動后減輕,但無游走性疼痛,小關節很少受累,無關節紅腫及活動受限,X線檢查可有陽性發現。 2)梅毒性滑膜炎型:見于早期梅毒患者,多發生在較大關節,輕微的
關于腎炎的治療方法介紹
治療原則包括去除誘因,一般治療,針對病因和發病機制的治療,合并癥及并發癥的治療和腎臟替代治療。 1.一般治療 包括避免勞累,去除感染等誘因,避免接觸腎毒性藥物或毒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適量運動和控制情緒等)以及合理的飲食。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待臨床癥狀好轉后逐步增加活動量。急性期應給
治療骨與關節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骨與關節梅毒的治療原則為全身治療及局部治療相結合,但以全身療法為主。 常用的驅梅療法: 1.油劑青霉素療法 對患先天性梅毒患者,兩周歲以內,按每公斤體重35萬單位計算為一個療程總量,分10次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14歲以下至2歲者,按每公斤體重25萬單位計算。一般一個療程總量不超過60
關于梅毒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治療方案介紹
一、驅梅治療 使梅毒性炎癥病變不再進展,但對已經產生的組織損害難以組織迄今一不的加重。治療主要用青霉素,其他抗生素療效較差。水劑普魯卡因青霉素60萬-80萬/U,每日肌注一次,共20天;或用芐星青霉素240萬U,肌注,每周一次共3周。青霉素過敏者可用四環素或頭孢菌素類,連續30天。驅梅治療過程
關于神經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神經梅毒(neurosyphilis) 是由蒼白密螺旋體侵犯神經系統出現腦膜、大腦、血管或脊髓等損害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可發生于梅毒病程的各個階段,往往是因為早期梅毒未經徹底治療,常為晚期(Ⅲ期)梅毒全身性損害的重要表現。隨著青霉素的使用,梅毒的發生率一度下降。而自20世紀70年代后發病率有呈上升
關于神經梅毒的病原學介紹
梅毒主要為蒼白密螺旋體感染引起,早期損害皮膚和粘膜,晚期侵犯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大多數通過性接觸傳染,為后天性梅毒。少數病例是病原體由母體血液經胎盤和臍帶進入胎兒體內,為先天性梅毒。約10%未經治療的早期神經梅毒病人最終發展為神經梅毒。在感染HIV的人群中,約15%梅毒血清檢查陽性。
關于楊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是性傳播疾病。分3期: ①一期梅毒。即硬下疳 ,潛伏期2~4周,外生殖器部位發生暗紅色硬腫塊 、淺潰瘍 ,有軟骨樣硬度,周圍淋巴結腫大。 ②二期梅毒。在一期梅毒 1~2 個月之后,全身皮膚、粘膜發生對稱泛發皮疹、斑疹、丘疹、膿皰疹等。粘膜可發生粘膜
關于梅毒性角膜病變的檢查介紹
1、梅毒性角膜病變的快速血漿反應素(RPR)試驗 為VDRL試驗的改良法,可使用血漿。原理是用未經處理的藥用碳顆粒(直徑3~5微米)吸附VDRL抗原。此顆粒若與待檢血清中的反應素結合,便形成黑色凝集塊,肉眼即可識別,不需低倍鏡觀察。試驗在專用紙卡的反應圈(內徑18mm)內進行。此試驗敏感性高,
關于神經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神經梅毒(neurosyphilis)是由蒼白密螺旋體(treponema paliidum)感染人體后出現的腦脊膜、血管或腦脊髓實質損害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晚期(III期)梅毒全身性損害的重要表現。20世紀50年代,神經梅毒在我國幾乎絕跡,但70年代后發病率又有上升的趨勢。梅毒主要通過性傳播,
關于梅毒血清試驗的基本介紹
梅毒血清試驗是用于梅毒疾病的診斷試驗。根據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試驗分為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和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 梅毒血清試驗臨床上是兩種結果均為陽性可以確診為梅毒感染,即為現癥梅毒,需要開始進行梅毒相關治療。 梅毒血清試驗的研究: 1.熒光梅毒螺旋抗體吸收試驗(FTA-AB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