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特異癥狀 包括頭痛、虛弱、眩暈、疲乏、耳鳴、眼花、健忘等類似神經癥癥狀。重者復視、視力模糊。5%~20%的PV患者可以出現痛風性關節炎。 2.皮膚瘙癢及消化性潰瘍 將近40%的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特別是溫水浴用力搔抓后。PV患者常有消化道不適,主要包括上腹不適,胃鏡提示有胃十二指腸糜爛等,推測可能與血液黏度增高造成胃黏膜供血異常有關。 3.紅斑性肢痛病 表現為四肢末端燒灼樣疼痛、發白或發紺,但動脈搏動正常。 4.血栓形成、栓塞或靜脈炎 與血流顯著緩慢有關,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時,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血栓形成最常見于四肢、腸系膜、腦及冠狀血管,嚴重時出現癱瘓癥狀。 5.出血傾向 由于血管充血、內膜損傷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減少、血塊回縮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傾向。最常見于皮膚淤斑、牙齦出血,有時可見創傷或手術后出血不止。......閱讀全文
1.非特異癥狀 包括頭痛、虛弱、眩暈、疲乏、耳鳴、眼花、健忘等類似神經癥癥狀。重者復視、視力模糊。5%~20%的PV患者可以出現痛風性關節炎。 2.皮膚瘙癢及消化性潰瘍 將近40%的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特別是溫水浴用力搔抓后。PV患者常有消化道不適,主要包括上腹不適,胃鏡提示有胃十二指腸糜
1.非特異癥狀 包括頭痛、虛弱、眩暈、疲乏、耳鳴、眼花、健忘等類似神經癥癥狀。重者復視、視力模糊。5%~20%的PV患者可以出現痛風性關節炎。 2.皮膚瘙癢及消化性潰瘍 將近40%的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特別是溫水浴用力搔抓后。PV患者常有消化道不適,主要包括上腹不適,胃鏡提示有胃十二指腸糜
臨床表現 1.非特異癥狀 包括頭痛、虛弱、眩暈、疲乏、耳鳴、眼花、健忘等類似神經癥癥狀。重者復視、視力模糊。5%~20%的PV患者可以出現痛風性關節炎。 2.皮膚瘙癢及消化性潰瘍 將近40%的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特別是溫水浴用力搔抓后。PV患者常有消化道不適,主要包括上腹不適,胃鏡提示有
1.血象 血紅蛋白≥180g/L(男),≥170g/L(女);紅細胞計數≥6.5×1012/L(男),≥6.0×1012/L(女)。白細胞、血小板計數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2.骨髓象 增生明顯活躍,粒、紅及巨核細胞系均增生,以紅系增生顯著。 紅細胞容量增加:51Cr標記紅細胞法:男>39
1.臨床有多血癥表現。 2.血紅蛋白測定及紅細胞計數明顯增加。 3.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無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細胞計數多次>11.0×109/L。 5.血小板計數多次大于300×1012/L。 6.骨髓象示增生明顯活躍,粒、紅與巨核細胞系均增生,尤以紅系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患者,可以經歷兩個階段或者說分為兩大類。第1類是處于增殖期或者說叫紅細胞增多期的患者,常常表現為紅細胞增多;第2類就是紅細胞增多后期,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髓外出現造血、肝臟出現腫大、脾臟腫大、脾功能亢進以及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兩個主要并發癥,包括有出血以及血栓的形成,
1.概念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原因未明的一種紅系增生的骨髓增生性疾病。2.血象與骨髓象特點(1)血象:血液呈暗紫色,紅細胞數增多[(7.0~10.0)×1012/L],血紅蛋白增高(180~240g/L),紅細胞比容增高(0.54~0.80),網織紅細胞百分率不增多。紅細胞形態正常,可輕度大小不均,嗜
1.臨床有多血癥表現。 2.血紅蛋白測定及紅細胞計數明顯增加。 3.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無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細胞計數多次>11.0×109/L。 5.血小板計數多次大于300×109/L。 6.骨髓象示增生明顯活躍,粒、紅與巨核細胞系均增生,尤以紅系細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臨床上通常簡稱真紅,是骨髓本身的病變引起的一種疾病,屬于骨髓增殖性腫瘤。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紅細胞是血液里為身體各個器官組織運輸氧氣的細胞,而真紅患者的骨髓,生產了過多的紅細胞,并不能為機體帶來更多的氧氣,相反會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患者,可能出現頭痛乏力、眩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是一種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起病隱襲,進展緩慢,通常經歷以下兩個進展階段:①增殖期或紅細胞增多期 常有紅細胞增多;②紅細胞增多后期 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髓外造血、肝脾腫大、脾亢和骨髓纖維化。出血和血栓是PV的兩個主要臨床表現,少數患者可進展為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