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驗證了哪些關鍵技術?
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神舟十三號的返回也標志著空間站在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畫上圓滿句號。那么,這一階段都驗證了哪些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對未來的空間站建設有哪些作用? 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任務首發飛行器——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踏上了探索宇宙的征程。在軌一年間,載人航天工程共完成了5次發射任務,將天和核心艙和2艘載人飛船、2艘貨運飛船送入太空。在軌驗證了7大關鍵技術,包括:空間站推進劑補加、再生生保、柔性太陽電池翼和驅動機構、大型柔性組合體控制、組裝建造、艙外操作、在軌維修。 天和核心艙,是我國迄今為止研制的最大、最復雜的航天器,不僅要搭載航天員長期駐留,還要在軌開展大量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而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電力作為支撐。為此,科技人員為它量身定制了新的太空“翅膀”——柔性太陽電池陣。......閱讀全文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驗證了哪些關鍵技術?
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神舟十三號的返回也標志著空間站在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畫上圓滿句號。那么,這一階段都驗證了哪些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對未來的空間站建設有哪些作用? 2021年4月29日,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驗證了哪些關鍵技術?
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神舟十三號的返回也標志著空間站在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畫上圓滿句號。那么,這一階段都驗證了哪些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對未來的空間站建設有哪些作用? 2021年4月29日,
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美收官
4月17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發布會上介紹,神舟十三號乘組共在軌飛行183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間的最長紀錄,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完美收官。 郝淳稱,昨天,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安全返回東風著陸場,并于
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美收官
4月17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發布會上介紹,神舟十三號乘組共在軌飛行183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間的最長紀錄,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完美收官。? ? 郝淳稱,昨天,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安全返回東風著陸場,并于下午返京。目前3名航天員身
中國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獲全面突破
17日下午,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目標是全面突破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目前看通過六次任務實施,相關關鍵技術已經得到全面突破。
中國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獲全面突破
17日下午,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目標是全面突破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目前看通過六次任務實施,相關關鍵技術已經得到全面突破。
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取得哪些成果?
目前,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任務各系統已經準備就緒。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即將進行的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 此前,工程全線按計劃圓滿完成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核心艙、2艘載人飛船及2艘貨運飛船共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目標全
4月完成關鍵技術驗證-中國空間站將全面建成
“建造空間站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2月9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1年)》(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副部長馬濤表示,2022年,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將實施6次重大發射任務,完成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 2022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
空間站系統總指揮:數字技術推動空間站高效發展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的“T”字構型組合體,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這樣一個近百噸的龐然大物,在設計、制造、測試過程中,完全是數字化制造和驗證。數字技術如何推動中國航天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我們一起跟隨他去看看↓ 空間站投入運營以后,每年還要發
神舟十三號:良好,近日返回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合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于今年4月返回地面,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面驗證,后續任務準備扎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
航天工程“三步走”,完成第五次飛行任務,預計4月返航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合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于今年4月返回地面,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面驗證,后續任務準備扎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
中國空間站今年建成,將支持上千項科學研究
4月17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將于2022年完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鐘紅恩在發布會上介紹:“空間應用系統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高水平科學實驗柜、
中國空間站今年建成,將支持上千項科學研究
4月17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將于2022年完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鐘紅恩在發布會上介紹:“空間應用系統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高水平科學實驗柜、
張柏楠代表:力求獨立掌握空間站推進劑補加技術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代表今天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于2016年前后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后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如果任務圓滿完成,我國將能獨立掌握完整的空間站推進劑補加技術。 張柏楠介紹,推進劑補加技術是完成空間站建設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
兩會簡訊|神舟飛船也可用于太空旅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近日在北京表示,神舟飛船可用于太空旅行,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考驗,飛行環境條件也被證明能讓人們健康地度過太空飛行過程,但是中國空間站現在還處于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現在的目標是把空間站建好,發揮其科學和應用價值。 周建平說,空間站建造完成后,很多工作
神舟十三號乘組后續還將進行艙段轉位試驗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8日1時16分,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此次是空間站階段第三次航天員出艙活動,也是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有女航天員參加的出艙活動。 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最后一次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完成
天舟三號在軌期間它完成了哪些重要任務?
為了給問天實驗艙讓出對接口,在問天發射之前,天舟三號貨運飛船本月17日撤離了空間站組合體。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已于今天(27日)上午11時31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已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在軌期間驗證中長期駐留支持關鍵技術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去
面對“龐然大物”,空間站3位管家使出看家本領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與“T”字構型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此時,空間站組合體首次形成了三艙三船的構型。如此大型的組合體,要實現正常在軌運行,艙段的供電管理十分重要。 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這三個超大型航天器組成,供電方式復雜,用電需求大,采用了單艙獨立
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制階段
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制階段。該型火箭將在我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首飛,并將承擔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 在該集團有關部門當日與一院聯合組織召開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初樣轉試樣階段評審會上,評審委員會在聽取《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初樣研制總結報告》和質量監理報告后認為:長
天宮二號處于備份狀態-我國空間站將達80噸級
在今天召開的中國科協“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第10期活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透露,作為天宮一號的備份,目前天宮二號正在進行測試和出廠前準備。 童旭東介紹,整個交會對接任務由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和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等5個飛行器及運載火箭組成。若天宮一號在發射和在
據說中國空間站要搞事情?看看空間站適合開展哪些實驗
作者:邸鳳萍 張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全國兩會上,委員為我們帶來了不少關于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的新消息: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后發射實驗艙,中國空間站將正式組建并運行。中國的空間站既是為中國科學家、也是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的優秀科學探索平臺,空間站里將涌現出更
中國空間站6名航天員將“會師”,定在這天出發
中國空間站計劃今年建成,6名航天員年底前“會師”太空,捷龍三號火箭9月首飛,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將使中國具備2030年前載人登月的能力……2022中國航天繼續“超級模式”,讓人期待滿滿。資料圖:十三乘組的翟志剛與葉光富作為太空攝影師為王亞平拍攝了高清美圖,帶大家看看空間站生活的小確幸。圖片來源:中國載
空間站建造階段后續飛行任務標識發布
中國空間站首個實驗艙段 問天實驗艙已成功“問天” 隨著夢天實驗艙運抵文昌 空間站在軌建造已進入沖刺階段 夢天實驗艙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 將于今年接續造訪太空 完成空間站建造階段全部飛行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正式發布后續三次飛行任務標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已在軌運行8個多月-新年精彩繼續
2021年是中國空間站的開建之年。從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到今天,中國空間站在軌已經八個多月。在這段時間里,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成了5次發射、4次航天員太空出艙、1次載人返回、1次太空授課等任務。中國空間站的建造振奮人心。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已在軌運行8個多月 大家好
天宮空間站開啟新時代
2022年5月起,中國空間站工程將進入建造階段。建成后的中國空間站由3個艙段、2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構成,總質量近100噸,裝載著空間生命和生物科學、材料科學、燃燒和微重力流體科學、基礎物理等領域的大量先進實驗裝置。 2022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航天員王亞平“被迫”請假。此時,她已在距
中國空間實驗室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
記者在以“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進展”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空間技術論壇上獲悉:我國將于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
中國空間站:“太空,我們來了!”
10年前,有人在網上發帖問:“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下面一條回復霸氣十足:“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間站!” 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2021年4月29日,隨著“天和”核心艙發射,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組建階段。按照計劃,2021年至2022年,我國會通過11次航天發射完成空間站建設,包括4次
空間站再傳喜訊,我國首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235.shtm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的空間站航天技術試驗領域導電環磨屑試驗裝置自2022年10月31日與航天基礎試驗機柜一起隨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后,至今已開展了為期5個多月的導電環磨屑在軌觀
國際空間站添新房
國際空間站將增加一間新房,但在此之前,空間站的飛行員們需要先把它“吹”起來。近日,國際空間站將接收2011年以來的首個添加模塊,但是與空間站其他由笨重的鋁制作的部分不同,畢格羅可充氣活動模塊(BEAM)將被疊起來放在SpaceX貨運飛船上送入軌道。 BEAM由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畢格羅航天公
“海洋空間站”將落戶中國
亞太交流和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和“海洋空間站”計劃發起人、法國建筑設計師雅克·魯熱里1日在巴黎簽署“海洋空間站-中國計劃”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代表世界海洋技術發展先進成果的“海洋空間站”新型海洋科學考察船計劃將首先落戶中國。 據介紹,“海洋空間站”計劃旨在創造一種對海洋探索、觀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