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
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介紹: 甲胎蛋白異質體對于伴有AFP升高的原發性肝癌與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周后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卻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而且隨著病情惡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會急劇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診斷原發性肝癌的一個特異性臨床指標。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正常值: 常以LCA-R占25%作為鑒別診斷的界線。正常值為每升血內甲胎蛋白含量不超過20微克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LCA-R≥25%者有80%-90%的可能是原發性肝癌,低于此值者為良性肝病 需要檢測的人群: 又原發性肝癌,肝硬化,黃疸,腹水,肝癌等癥狀的人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注意事項: 檢查前:孕婦要分娩......閱讀全文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
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介紹: 甲胎蛋白異質體對于伴有AFP升高的原發性肝癌與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周后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關于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基本介紹
甲胎蛋白異質體對于伴有AFP升高的原發性肝癌與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周后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
簡述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臨床意義
一、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正常值:常以LCA-R占25%作為鑒別診斷的界線。正常值為每升血內甲胎蛋白含量不超過20微克 二、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臨床意義:: 1、異常結果LCA-R≥25%者有80%-90%的可能是原發性肝癌,低于此值者為良性肝病 2、需要檢測的人群:又原發性
簡述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檢查過程
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檢查過程:放射免疫法:在一定的體積中,一定量的抗體和一定量的有放射性的抗原,加入無放射性的抗原愈多,結在抗體上的有放射性的抗原愈少。這樣,若是能夠把結合有抗原的抗體和無結合的抗原分開,然后以測定放射性的方法,測這些抗體的放射性,就可以推算出有多少不具放射性的抗原了。
關于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相關疾病和癥狀介紹
1、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r的相關疾病: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小兒肝硬化,小兒家族性非溶血性黃疸綜合征,小兒黃疸肝臟色素沉著綜合征,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性黃疸,妊娠合并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營養不良性肝硬化,心原性肝硬化 2、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的相關癥狀: 腹痛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羊水甲胎球蛋白
羊水甲胎球蛋白介紹: 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其濃度從妊娠開始后逐漸上升,胎齡16-20周達高峰,可達40mg/L,20-22周以后逐步下降,32周后降至25mg/L左右,并一直維持到足月。羊水甲胎球蛋白正常值: 早期妊娠:20-48mg/L (20-48μg/ml)羊水甲胎球蛋白臨床意義: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甲胎蛋白(AFP)
血清甲胎蛋白(AFP)介紹: 甲胎蛋白是一種酸性糖蛋白,存在胎兒發育的早期肝臟和卵黃囊中,胎兒出生后不久即逐漸消失。正常人含量極低,當含量明顯升高時,有助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目前常用于原發性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診斷,也可用于提示肝癌手術切除的療效(即是否徹底或復發)。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羊水甲胎蛋白測定(AFP)
羊水甲胎蛋白測定(AFP)介紹: 市洛克1972年首次報道開放性神經管畸形胎兒的羊水中甲胎蛋白(AFP)高。羊水甲胎蛋白測定(AFP)正常值: 正常胎兒羊水中AFP值,在妊娠13周已達高峰,均值為26.303μg/L(26303ng/ml);妊娠19周下降最快,至足月妊娠時,均值為1.266μg
甲胎蛋白測定檢查方法
甲胎蛋白測定(AFP) 檢查方式:血液生化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是由590個氨基酸組成的一種單肽鏈糖蛋白,屬于胚胎性蛋白,主要由胚胎時期的肝細胞和卵黃囊產生,胃腸道粘膜上皮也可產生少量。出生后AFP濃度即迅速下降,數月至1年內接近成人水平。其氨基酸順序與人血清白蛋白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胎狄克試驗介紹
狄克試驗介紹: 狄克試驗試是利用鏈球菌感染后機體可產生特異性抗體(抗紅疹毒素抗體),抗體一旦產生即具有免疫力,此時如皮下注射紅疹毒素,便不再產生皮疹的原理進行的一種試驗。因此,利用皮下注射紅疹毒素后局部反應,可了解受試者對鏈球菌的免疫能力。狄克試驗正常值: 1.試驗臂出現直徑>10mm的紅斑,對
關于甲胎蛋白增高的檢查介紹
放射免疫法測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檢測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幾種,放射免疫法測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續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續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癥后,需再結合定位檢查,如B超、CT、磁共
甲胎蛋白測定方法
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兒肝中合成,分子量6.9萬,在胎兒13周AFP占血漿蛋白總量的1/3.在妊娠30周達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出生時血漿中濃度為高峰期的1%左右,約40mg/L,在周歲時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臨床意義:在產婦羊
甲胎蛋白的臨床應用特點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它屬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兒血液循環中具有較高的濃度,出生后則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較難檢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極低。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運輸功能、作為生長調節因子的雙向調節功能、免疫抑制
甲胎蛋白的臨床意義
1.兒童期血清AFP含量檢測:肝癌,肝母細胞瘤,性腺畸胎母細胞瘤,肝炎等AFP含量增高。2.成人血清AFP含量檢測:60%~70%原發性肝癌患者AFP含量增高,睪丸癌,卵巢腫瘤,惡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腸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也增高。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有不同程度升
甲胎蛋白的臨床意義
核心提示: 甲胎蛋白是一種特異性的糖蛋白。新生兒出生后甲胎蛋白偏高,隨著年齡逐漸增大,甲胎蛋白的濃度也在逐漸下降,最終恢復到微量的狀態。該指標是預測肝癌的有效指標之一。如果甲胎蛋白的數量達到了四千多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建議進一步篩查。 提到甲胎蛋白,很多人都會和肝病聯系在一起
關于甲胎蛋白增高的緩解方法介紹
患有肝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藥物治療外,往往忽略了飲食療法。其實,日常飲食也是治療肝病的重要輔助方法,以下介紹幾種對肝臟有益的食品。 豆腐:內含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B1、B2等多種營養成分,有益氣和中、清熱解毒、生津潤燥功效,若與泥鰍合用能健脾益氣、降黃除濕。 食醋:有養肝、健胃、殺菌、散
甲胎蛋白檢測步驟介紹
甲胎蛋白檢測步驟介紹:如果要想確定是否患有肝癌,還必須配合做以下檢查:1.肝功能檢查肝癌患者應作肝功能檢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多數正常,伴有肝硬化時可出現肝功能損傷,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轉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損害僅見于晚期病人。2. 甲胎蛋白(AFP)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具有確立診斷
甲胎蛋白檢測步驟介紹
甲胎蛋白檢測步驟介紹: 如果要想確定是否患有肝癌,還必須配合做以下檢查: 1.肝功能檢查 肝癌患者應作肝功能檢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多數正常,伴有肝硬化時可出現肝功能損傷,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轉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損害僅見于晚期病人。 2. 甲胎蛋白(AFP) 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腫瘤標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蛋白C
蛋白C介紹: 蛋白C的抗凝途徑,作為TFPI(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和抗凝血酶的附屬物,是凝血級聯反應中另一重要抑制物。基本組成包括蛋白C和它的輔因子蛋白S,兩者都是依賴維生素K的止血蛋白質,共同水解滅活凝血加速劑(因子Ⅴa和Ⅷa)。蛋白C、蛋白S降低或缺乏或滅活加速劑功能喪失(因子Ⅴ萊頓)使血栓形
甲胎蛋白高=肝癌?你懂甲胎蛋白嗎?
某單位女員工體檢發現血清甲胎蛋白高達155ng/mL,懷疑是不是有肝癌。詳細詢問對方的情況,該女工25歲,剛入職半年,肝功無異常。進一步了解情況,該女工對自己的甲胎蛋白升高也很緊張,申明自己沒有得過肝炎,最后得知,該女工已懷孕兩個多月,為了怕影響轉正,對外未敢聲張。一切明了,分析該女工血清甲胎蛋白升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腦脊液蛋白介紹
腦脊液蛋白介紹: 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在各腦室、蛛網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內。腦脊液由腦室中的脈絡叢產生,與血漿和淋巴液的性質相似,略帶粘性。因此,當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時,腦脊液的檢測成為重要的輔助診斷手段之一。腦脊液蛋白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蛋白電泳介紹
蛋白電泳介紹: 血清蛋白質為膠體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帶有電荷并在電場中泳動。蛋白電泳正常值: 白蛋白 0.60-0.71(60%-71%); α1球蛋白 0.03-0.04(3%-4%); α2球蛋白 0.06-0.10(6%-10%); β球蛋白 0.07-0.11(7%-11%); γ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紅細胞鐮變試驗
紅細胞鐮變試驗介紹: 紅細胞鐮變試驗是對血紅細胞進行溫育后,觀察是否出現鐮狀紅細胞。用于檢測鐮狀細胞性貧血。紅細胞鐮變試驗正常值: 無鐮變紅細胞為陰性。紅細胞鐮變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常見于鐮狀細胞性貧血(HbS),純合子患者鐮變紅細胞可達100%,雜合子型可達50%左右。
甲胎蛋白測定方法生化檢驗
甲胎蛋白測定方法: 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兒肝中合成,分子量6.9萬,在胎兒13周AFP占血漿蛋白總量的1/3.在妊娠30周達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出生時血漿中濃度為高峰期的1%左右,約40mg/L,在周歲時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甲胎蛋白測定方法生化檢驗
甲胎蛋白測定方法: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兒肝中合成,分子量6.9萬,在胎兒13周AFP占血漿蛋白總量的1/3.在妊娠30周達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出生時血漿中濃度為高峰期的1%左右,約40mg/L,在周歲時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臨床意義
簡述甲胎蛋白的臨床意義
1.兒童期血清AFP含量檢測:肝癌,肝母細胞瘤,性腺畸胎母細胞瘤,肝炎等AFP含量增高。 2.成人血清AFP含量檢測:60%~70%原發性肝癌患者AFP含量增高,睪丸癌,卵巢腫瘤,惡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腸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也增高。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
甲胎蛋白(AFP)測定及臨床應用
1、概述???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單鏈糖蛋白,分子量約為70,000 道爾頓,它與白蛋白的結構非常相似,AFP和白蛋白是胎兒循環中的兩種主要蛋白。最初產生的AFP是由胎兒的肝臟和卵黃囊產生的,在其它器官中的表達很低,在合子著床后30天的胎兒循環中即可檢測到AFP的存在。胎兒循環中的AFP在12
甲胎蛋白(AFP)
? 甲胎蛋白 (AFP) 是一種分子量約為70000 道爾頓的單鏈結構糖蛋白。 AFP 與白蛋白極其相似,這兩種蛋白構成了胎兒血循環的兩種主要蛋白。AFP 主要產生于胎兒的肝臟和卵黃囊,少量分布于其它器官。大約受孕后的30 天,在胎兒的血循環中首先可檢測到AFP。? ? 妊娠期的12-15周內濃度達
甲胎蛋白(AFP)
?? 甲胎蛋白 (AFP) 是一種分子量約為70000 道爾頓的單鏈結構糖蛋白。 AFP 與白蛋白極其相似,這兩種蛋白構成了胎兒血循環的兩種主要蛋白。AFP 主要產生于胎兒的肝臟和卵黃囊,少量分布于其它器官。大約受孕后的30 天,在胎兒的血循環中首先可檢測到AFP。? ?妊娠期的12-15周內濃度達
羊水甲胎蛋白測定(AFP)檢查作用
羊水甲胎蛋白測定(AFP)可發現神經缺損、Down綜合征、腎臟和肝臟疾病等,是所有孕婦都要進行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