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Ⅳ型膠原蛋白介紹
血清Ⅳ型膠原蛋白介紹: 膠原是一種纖維狀糖蛋白,它是由三股螺旋體形成的α-肽鏈網狀結構。Ⅳ型膠原是構成基底膜的重要成分。肝病時隨炎癥發展,纖維組織增生活躍,生成過程中有大量膠原沉積,各種膠原均有所增加,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構成基底膜的Ⅳ型膠原的增加。目前認為,Ⅳ型膠原的測定可作為檢查肝纖維化的近代指標。血清Ⅳ型膠原蛋白正常值: <140ng/ml。血清Ⅳ型膠原蛋白臨床意義: Ⅳ型膠原是主要用于觀察肝硬化的指標,其濃度與肝纖維化程度相關,可由血清Ⅳ型膠原濃度推測肝硬化的程度。 (1) 急性肝炎時,雖然有大量肝細胞破壞,但因無明顯結締組織增生,故血清Ⅳ型膠原濃度與健康人無顯著差異。 (2)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血清Ⅳ型膠原均明顯增高,其增高程度依此為原發性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遷延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Ⅳ型膠原蛋白注意事項: 當富含血管基底膜成分的組織器官發生病變時,亦可出現Ⅳ型膠原及基降解片段的......閱讀全文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Ⅳ型膠原蛋白介紹
血清Ⅳ型膠原蛋白介紹: 膠原是一種纖維狀糖蛋白,它是由三股螺旋體形成的α-肽鏈網狀結構。Ⅳ型膠原是構成基底膜的重要成分。肝病時隨炎癥發展,纖維組織增生活躍,生成過程中有大量膠原沉積,各種膠原均有所增加,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構成基底膜的Ⅳ型膠原的增加。目前認為,Ⅳ型膠原的測定可作為檢查肝纖維化的近代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Ⅲ型膠原蛋白
血清Ⅲ型膠原蛋白介紹:???????? Ⅲ型膠原,報道最早,至今被臨床廣泛應用的Ⅲ型前膠原肽(PⅢP)。它是Ⅲ型前膠原經氨基端內切肽酶作用切下來的多肽。血清Ⅲ型膠原蛋白正常值:???????? 0.6μg/ml。血清Ⅲ型膠原蛋白臨床意義:???????? 1979年國外已建立測定血清PⅢP的放射免疫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脂蛋白α介紹
血清脂蛋白-α介紹:??????? 脂蛋白α主要功能是阻止血管內血塊溶解,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脂蛋白α水平持續升高與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溢血有密切關系。血清脂蛋白-α正常值:??????? 免疫透射比濁法:0-1g/L。血清脂蛋白-α臨床意義: (1) 降低:見于嚴重肝病。 (2) 升高:見于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免疫蛋白電泳介紹
血清免疫蛋白電泳介紹: 免疫球蛋白是一類有抗體性的球蛋白,是機體特異性體液免疫反應的物質基礎與執行單位。它的主要功能是與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發生免疫反應(調理、中和、制動、促進吞噬或溶細胞反應),保護機體免受病原體的侵害;清除體內自身抗原物質,參與免疫調控,保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在外加直流電源的作用下,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淀粉樣蛋白A介紹
血清淀粉樣蛋白A介紹:???????? SAA是一種急性相蛋白并與血漿高密度脂蛋白(HDL)結合。現在,臨床研究把目光集中在炎性疾病急性反應期間的SAA類型。與已被充分證實的急性相蛋白-CRP比較,SAA被用來檢驗其在急性炎性疾病的診斷中是否有任何優點仍有待確定。血清淀粉樣蛋白A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粘蛋白(SM)介紹
血清粘蛋白(SM)介紹: 粘蛋白是一種由粘多糖和蛋白質結合的復合蛋白。測定血清粘蛋白對肝腎疾病的診斷和某些疾病的動態觀察、病程轉歸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血清粘蛋白(SM)正常值: 以蛋白計: 710-870mg/L (71-87mg/dl)。 以酪氨酸計:33.8±2.7mg/L (3.38±0.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糖化血清蛋白介紹
糖化血清蛋白介紹:???????? 糖化血清蛋白為血清葡萄糖與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上發生非酶促糖化反應,形成高分子酮胺結構。因為血漿蛋白尤以白蛋白半衰期短(19天),因此可反映糖尿病治療的較近期效果,了解糖尿病控制1-2周的血糖水平。據報道糖化血清蛋白與GHb相關性良好。糖化血清蛋白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纖維結合蛋白介紹
血清纖維結合蛋白介紹: Fn是由二個亞基組成的一種α2糖蛋白,可分CFn和PFn兩種形式。主要功能之一是作為巨噬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吞噬作用的一種遞質,促進網狀內皮細胞對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復合物、膠原碎片、受損細胞碎征、細菌及非細菌性毒性物質的調理與清除。CFn為結締組織的基質蛋白質,在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鐵蛋白
血清鐵蛋白介紹: 鐵蛋白是鐵貯存于人體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結合鐵和貯備鐵能力,以維持體內鐵的供應和血紅蛋白的相對穩定。血清鐵蛋白測定是檢查體內鐵缺乏的最靈敏的指標,用于診斷缺鐵性貧血、肝病等,也是惡性腫瘤的標志物之一。血清鐵蛋白正常值: 男 性:15-200μg/L; 女 性:12-150μg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肌紅蛋白
血清肌紅蛋白介紹:???????? 血清肌紅蛋白(M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升高的最早標志物之一,2-4h血中濃度就可以升高,6-10h幾乎所有AMI患者Mb都升高,因此Mb陽性特別有助于早期AMI的診斷。發病24h內可恢復到正常,所以Mb陰性特別有助排除AMI病程中觀察有無梗死擴展。免疫比
生化檢測項目血清Ⅳ型膠原蛋白介紹
血清Ⅳ型膠原蛋白介紹: 膠原是一種纖維狀糖蛋白,它是由三股螺旋體形成的α-肽鏈網狀結構。Ⅳ型膠原是構成基底膜的重要成分。肝病時隨炎癥發展,纖維組織增生活躍,生成過程中有大量膠原沉積,各種膠原均有所增加,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構成基底膜的Ⅳ型膠原的增加。目前認為,Ⅳ型膠原的測定可作為檢查肝纖維化的近代
生化檢測項目血清Ⅲ型膠原蛋白介紹
血清Ⅲ型膠原蛋白介紹:???????? Ⅲ型膠原,報道最早,至今被臨床廣泛應用的Ⅲ型前膠原肽(PⅢP)。它是Ⅲ型前膠原經氨基端內切肽酶作用切下來的多肽。血清Ⅲ型膠原蛋白正常值:???????? 0.6μg/ml。血清Ⅲ型膠原蛋白臨床意義:???????? 1979年國外已建立測定血清PⅢP的放射免疫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糜蛋白酶介紹
血清糜蛋白酶介紹: 胰液內的酶類經過腸道時絕大多數被分解為氨基酸被小腸重吸收,其中僅糜蛋白酶破壞較少。血清糜蛋白酶測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指標之一。血清糜蛋白酶正常值: RI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0.6-3.12nmol/L。血清糜蛋白酶臨床意義: 升高:急性胰腺炎、胰腺癌、胃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結合球蛋白介紹
血清結合球蛋白介紹:????????觸珠蛋白又稱結合珠蛋白,是肝臟合成的一種α2球蛋白,約占血漿總蛋白的1%,能與血漿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當發生溶血時,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增多,與之結合的珠蛋白增多,而血漿觸珠蛋白降低,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血管內溶血的指標。血清結合球蛋白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轉鐵蛋白介紹
血清轉鐵蛋白介紹: 轉鐵蛋白為血清中結合并轉運鐵的β球蛋白。可用免疫比濁法、免疫擴散法、酶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轉鐵蛋白正常值: 免疫比濁法:28.6-51.9μmol/Lv。血清轉鐵蛋白臨床意義: 血清轉鐵蛋白測定可反映缺鐵性貧血等多種疾病。 增多見于缺鐵性貧血、急性肝炎、急性炎癥、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載脂蛋白a測定介紹
血清載脂蛋白a測定介紹: 載脂蛋白A1(apoli popro tein A1,ApoA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結構蛋白。其含量基本可反應HDL顆多少。血清/血漿樣品ApoA1減少提示心血管(冠心病),腦血管(腦血栓)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常被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評價的靈敏指標之一。血清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載脂蛋白測定介紹
血清載脂蛋白測定介紹: 血漿脂蛋白中的蛋白質部分稱為載脂蛋白,主要分A、B、C、D、E五類,主要在肝(部分在小腸)合成,載脂蛋白是構成血漿脂蛋白的重要組分。血清載脂蛋白測定正常值: 最小檢測量為25ng,標準曲線工作范圍是1.5-30.0mg%,板內及板間變異系數分別為6.5-7.8%及6.6-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白蛋白(ALB,A)介紹
血清白蛋白(ALB,A)介紹: 血清白蛋白是血清總蛋白的主要蛋白質成分,由肝臟合成。它在維持血液膠體滲透壓、體內代謝物質運輸、營養等方面均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肝臟疾患時常常檢測血清白蛋白含量來協助診斷,判斷預后。由于白蛋白半衰期約為19天,所以當肝臟病變時,往往要到一定時間和一定的程度才能夠出現白蛋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蛋白電泳(SPE)介紹
血清蛋白電泳(SPE)介紹: 蛋白質在堿性條件下帶不同量的負電荷,在電場中由陰極向陽極泳動。醋酸纖維薄膜和瓊脂糖凝膠是目前最常采用的兩大介質。由于白蛋白等電點的差異,電泳后由正極到負極可分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個區帶,血清蛋白電泳初步了解血清白蛋白中主要組分的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結合珠蛋白介紹
血清結合珠蛋白介紹: 結合珠蛋白是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能與血漿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血清結合珠蛋白正常值: 火箭電泳法:1.0-2.7g/L; 放射免疫擴散法: 0.8-2.7g/L; 血紅蛋白結合法:0.3-2.0g/L。血清結合珠蛋白臨床意義: 本測定主要用于反映是否發生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化學檢查介紹
血清化學檢查介紹: 血清化學檢查是以血清為檢查的材料(檢體)做化學分析,調查健康狀態或疾病歷度的檢查。常規檢查血清仲離子濃度,總膽紅素,甘油三酯等。血清化學檢查正常值: 異常結果: (1) 總膽紅素小于17.1μmol/L(1-10mg/L)。 (2) 甘油三酯檢查值小于500mg/dL(5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脂蛋白和血清脂蛋白電泳
血清脂蛋白和血清脂蛋白電泳介紹:???????? 脂蛋白電泳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癥分型,也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血脂狀態,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工作。血清脂蛋白和血清脂蛋白電泳正常值: 醋酸纖維薄膜電泳法: 乳糜微粒: 0g/L (0mg/dl) 極低密度脂蛋白:0.06-0.3g/L (6-30mg/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甲胎蛋白(AFP)
血清甲胎蛋白(AFP)介紹: 甲胎蛋白是一種酸性糖蛋白,存在胎兒發育的早期肝臟和卵黃囊中,胎兒出生后不久即逐漸消失。正常人含量極低,當含量明顯升高時,有助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目前常用于原發性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診斷,也可用于提示肝癌手術切除的療效(即是否徹底或復發)。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蛋白結合碘
血清蛋白結合碘介紹: 按照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調節、分泌和外周作用將各種甲狀腺功能測定分為五類:① 甲狀腺激素合成功能及有關碘代謝動力學試驗;② 血中甲狀腺激素濃度測定;③ 甲狀腺激素的外周組織代謝效應;④ 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調節關系;⑤有關自身免疫檢查。血清蛋白結合碘正常值: 0.32-0.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觸珠蛋白(Hp)
血清觸珠蛋白(Hp)介紹: 觸珠蛋白又稱結合珠蛋白,是肝臟合成的一種α2球蛋白,約占血漿總蛋白的1%,能與學江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一定的復合物。 當發生溶血時,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增多,與之結合的珠蛋白增多,而血漿觸珠蛋白降低,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血管內溶血指標。血清觸珠蛋白(Hp)正常值: 火箭電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冷球蛋白
血清冷球蛋白介紹: 冷球蛋白(cryoglobulin,CG)是指血清中在4℃時不溶解,30℃易于聚合,而在37℃時溶解的一種病理性蛋白質。冷球蛋白可存在于許多臨床疾病中。它能結合補體產生炎癥反應。而類似免疫復合物引起的疾病。血清冷球蛋白正常值: Folin-Lowry法:<14mg/L (<1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前白蛋白(PA)
血清前白蛋白(PA)介紹: 血清前白蛋白是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由4個相同的亞基組成,半衰期為0.5天,其參與T3、T4、維生素和視黃醇蛋白的合成。血清前白蛋白測定可反映肝臟合成和分泌蛋白質的功能,可作為肝功能損害的早期指標以及提示一些疾病的變化及預后。血清前白蛋白(PA)正常值: (1) 醋酸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銫介紹
血清銫介紹: 從嚴格意義上說,金屬銫等不是一種微量元素,但由于電介質與微量元素的分界不是很明確,所以習慣上將其放在微量元素中一起討論。血清銫正常值: 血清:4.5-10.5nmol/L; 血漿:4.7-8.1nmol/L。血清銫臨床意義: 升高:銫中毒。血清銫注意事項: 暫無相關信息血清銫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鎂介紹
血清鎂介紹: 鎂是體內含量最多的陽離子之一。成人體內含鎂0.823-1.234mol,其中50%存在于骨骼,45%在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占5%。肝、腎和肌肉含鎂較多,在細胞內液鎂的含量僅次于鉀而居第二位,其濃度約為細胞外液的10倍。在細胞外液,鎂的含量僅次于鈉、鉀、鈣而居第四位。在許多生理化學過程中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鉀介紹
血清鉀介紹: 人體內的鉀主要來源于食物,食物中的鉀90%以上短時間內在腸道被吸收,吸收入血液的鉀在4h內即有90%從腎排出體外。鉀離子大部分(98%)存在于細胞內,少量存在于細胞外液,且濃度恒定。組織細胞中平均含K+150mmol/L,紅細胞內含K+約105mmol/L,血清中含K+約4-5m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