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孤立疣狀斑塊的皮膚鏡檢查及分析
臨床表現一名56歲男性患者,病史2年,訴下背部一孤立的3cm×2cm大小色素性疣狀斑塊,無觸痛,無自覺癥狀(圖1)。圖1.表皮松解性棘皮瘤的臨床圖片。下背部一孤立的3cm×2cm大小非觸痛色素性疣狀斑塊。一部分皮損因患者搔抓形成潰瘍。皮膚鏡表現非極性接觸式皮膚鏡檢查發現斑塊表現為珍珠白樣區域,腦樣圖形(圖2,圓圈),不規則色素沉著凹槽,以及外周放射狀條紋樣著色區(圖2,藍色箭頭)。圖2.非極性接觸式皮膚鏡下表皮松解性棘皮瘤皮膚鏡圖片。斑塊表現為球形、線狀(紅色箭頭)和樹狀排列的珍珠白樣區域,腦樣圖形(圓圈),以及外周放射狀條紋樣著色區(藍色箭頭)。組織病理診斷斑塊組織病理學表現為致密角化過度,顆粒層增厚,大而不規則的透明角質顆粒,顆粒變性,核周嗜伊紅內容物,以及輕度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符合表皮松解性棘皮瘤的診斷(圖3)。圖3.表皮松解性棘皮瘤病理圖片。A,致密角化過度,顆粒層增厚,大而不規則的透明角質顆粒,顆粒變性,以及輕度血......閱讀全文
背部孤立疣狀斑塊的皮膚鏡檢查及分析
臨床表現一名56歲男性患者,病史2年,訴下背部一孤立的3cm×2cm大小色素性疣狀斑塊,無觸痛,無自覺癥狀(圖1)。圖1.表皮松解性棘皮瘤的臨床圖片。下背部一孤立的3cm×2cm大小非觸痛色素性疣狀斑塊。一部分皮損因患者搔抓形成潰瘍。皮膚鏡表現非極性接觸式皮膚鏡檢查發現斑塊表現為珍珠白樣區域,腦樣圖
疣狀皮膚結核的病因分析
當結核桿菌侵入已感染過結核菌患者的破傷皮膚內,約1周左右即在皮膚破傷處發病,故損害常發生在手指、手背等露出部位。如醫務人員為結核患者行手術,或接觸肺結核患者的痰液而被感染,肺結核患者咳嗽時以手掩鼻亦可在手部發生感染,腸結核患者或肺結核患者之含結核桿菌的痰液吞入腸道,大便中之結核桿菌可在臀部造成感
卡波西肉瘤樣疣狀血管瘤病例及皮膚鏡表現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19 歲。小腿結節 19 年,伴疼痛 1 年就 診。家屬訴患者出生時發現右小腿部黑色硬幣大小 結節,質軟,無出血、糜爛,無瘙癢、疼痛等不適,未予 診治,結節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多增大。1 年前無明 顯誘因結節出現疼痛,為偶發輕度壓痛,無關節腫 脹、活動受限,皮疹觸之易出血
檢查疣狀皮膚結核的不同方式介紹
本病為發生在露出部位的疣狀結節,呈環狀排列,四周有紅暈,消退后有萎縮性網狀瘢痕,擠壓之有少量膿液滲出。 1.組織病理檢查 真皮中部常出現數目不多的結核浸潤灶,由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巨細胞和中等度的干酪樣壞死所組成。結核桿菌較尋常狼瘡為多。真皮上部常有急性炎細胞浸潤,中性粒細胞較多,常形成膿
關于疣狀皮膚結核的簡介
疣狀皮膚結核為結核桿菌侵害皮膚而引起的皮膚損害,是一種典型的外源性皮膚結核。疣狀皮膚結核少見,發病多見成人男性。好發部位分別為手、足、臀等暴露部位。多系外傷感染。皮疹特點多為單個暗紅色的丘疹或疣狀結節,質硬,逐漸擴張成片狀,呈乳頭瘤樣增殖,覆以粘著性痂或淺潰瘍。損害中心可見光滑柔軟的萎縮性瘢痕。
疣狀斑塊型汗孔角化癥誤診病例報告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27 歲,左前臂斑塊伴瘙癢1 年。患者1 年前左前臂紋身后1 周于紋身邊緣出現一米粒大小 脫屑斑,逐漸突起于皮面,伴瘙癢,自認為紋身引起 的“色素過敏”,自行外用藥膏( 具體藥名不詳) 抗炎 治療,無好轉,皮疹逐漸擴大形成斑塊,曾到當地醫 院就診,診斷為慢性濕疹,反復給予糠酸莫
疣狀皮膚結核的臨床表現介紹
初發損害為在皮膚受感染部位發生暗紅色小丘疹,數目不定,單側性。以后漸次發展成小結節,基底浸潤發硬,其后結節增大,可由黃豆大至蠶豆大或更大,表面角質增厚,并粗糙不平,有鱗屑或痂皮覆蓋,可互相融合,形成疣狀或乳頭狀外貌。損害表面可有裂隙,由于結節中心可發生干酪樣壞死,所以從側方擠壓,可有少量膿汁從裂
關于疣狀皮膚結核的鑒別診斷介紹
1.疣狀尋常狼瘡 有特殊的狼瘡結節,質軟,有“探針貫通現象”,用玻片壓診有蘋果醬結節。病理改變結核樣浸潤主要位于真皮上部。無疣狀皮膚結核之中性粒細胞浸潤及膿瘍形成。 2.著色真菌病 損害為斑塊疣狀增生,炎癥明顯,作真菌或病理組織學檢查均能查到真菌。 3.北美芽生菌病 損害中心愈合結疤,
口腔疣狀癌的癥狀體征及診斷檢查
癥狀體征 表現為淡白色、菜花樣損害,可侵犯口腔粘膜大片區域,與口腔粘膜疣狀增生難以區別。 診斷檢查 有些病例,特別是口腔可最后出現(肛門生殖器與跖部者僅偶爾出現)相當多的細胞核異形,伴有極性消失,說明已是典型的鱗癌。因此,活檢標本須大而深,這對診斷很重要。極少情況下,三種疣狀癌均可發生鄰近
口腔疣狀癌的診斷檢查
有些病例,特別是口腔可最后出現(肛門生殖器與跖部者僅偶爾出現)相當多的細胞核異形,伴有極性消失,說明已是典型的鱗癌。因此,活檢標本須大而深,這對診斷很重要。極少情況下,三種疣狀癌均可發生鄰近淋巴結的轉移。有些口腔疣狀癌放射治療后可引起腫瘤進一步間變及廣泛轉移。
疣狀角化不良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男, 66 歲,面部丘疹偶伴瘙癢 1 年。患者 1 年前無誘因面部出現一丘疹,逐漸增大,偶伴瘙 癢,搔抓后出現破潰、溢液,未治療。皮膚科情況: 左側眼瞼下可見一黃豆大小褐色丘疹,疣狀外觀, 中央角化略凹陷,表面粗糙,無明顯滲出( 圖 1) 。 皮損組織病理示: 表皮內見兩處杯狀凹陷,
疣狀癌伴鱗狀細胞癌病例分析
疣狀癌(verrucous?carcinoma)是口腔鱗狀細胞癌的一種低度癌。極少數疣狀癌可同時伴隨常規的鱗狀細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inoma,OSCC)。是一種罕見的發生于口腔的惡性腫瘤。近年我院收治1例疣狀癌伴隨鱗狀細胞癌的患者,現報告如下。?1.病例報告?患者,男
陰囊疣狀血管瘤病例分析
患兒男,10 歲。 主訴:陰囊左側紅色丘疹 10 年。 現病史:患兒自出生起陰囊左側即出現群集紅色丘疹,皮損受輕微創傷后易出血,隨年齡增長皮損逐漸增 多,其他部位無類似皮損,近期丘疹表面角化并呈疣狀改變。于 2014 年 6 月 30 日來我院就診。 既往史:既往體鍵。 家族史: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
丘疹的癥狀診斷
很多皮膚病在發病過程中均可表現為丘疹,但其丘疹有一定的特征性。有的丘疹為疾病的主要癥狀;有的丘疹則演變成水疤膿疤。結節或斑塊;有的丘疹可單獨存在;有的丘疹可伴有其他皮膚損害;有的丘疹據其特點不難作出診斷;有的則須依靠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等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一、病 史
關于疣狀血管瘤的檢查診斷介紹
1、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呈乳頭瘤增生,伴發擴張的血管腔,后者充以紅細胞,疣狀血管瘤的表淺部與血管角化瘤類似,但不同之處為血管擴張延伸至真皮網狀層和皮下組織。 2、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典型皮損,組織病理特征即可診斷。
鼻背部藏毛竇病例及其皮膚鏡表現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14 歲,鼻背長毛伴反復溢膿 5 年。5 年 前無明顯誘因發現鼻背多根毛發長出,毛發處反復 溢膿。外院長期按“毛囊炎”治療,外用多種抗生素 軟膏( 具體不詳) ,效果欠佳。患者既往體健,否認 慢性疾病史,家族中無類似疾病史。體檢: 系統檢查 無明顯異常。皮膚科情況:
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1 病歷摘要患兒女,14 歲。 因左半肢體起紅疹伴瘙癢 2 個 月,于 2016 年 1 月 1 日來我院門診就診。 患兒自述 2 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左側大腿出現數枚米粒至黃豆大紅 疹,伴瘙癢。 患兒曾在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濕疹,予口 服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及地塞米松,聯合外用糖皮質 激素治療 7 d
口腔疣狀癌的概述
口腔疣狀癌也稱為口腔菜花狀乳頭瘤病。表現為淡白色、菜花樣損害,可侵犯口腔粘膜大片區域,與口腔粘膜疣狀增生難以區別。
伴表皮增生的黏蛋白痣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男,18 歲,左側背部皮色丘疹、斑塊 4 年。 患者4 年前無明顯誘因于左側背部出現數個綠豆大 小的皮色丘疹,表面光滑,無自覺癥狀,未予診療。 隨年齡增長,皮損逐漸增多、增大。既往體健,父母 非近親結婚,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體檢:各系統 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 左側背部可見數
嬰兒肛周傳染性軟疣的皮膚鏡表現
患兒男, 1 歲。 主訴:肛周皮疹無痛癢 5 個月。 現病史:患兒 5 個月前無明確誘因肛周出現 3~5 個約米粒大膚色皮損,無明顯自覺癥狀,當地診所考慮濕 疹,給予自配外用藥(具體不詳),皮疹無消退反而逐漸增多增大, 無疼痛及瘙癢, 遂就診于我院皮膚科。 既往史、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 體格檢查
口腔疣狀癌的癥狀體征
表現為淡白色、菜花樣損害,可侵犯口腔粘膜大片區域,與口腔粘膜疣狀增生難以區別。
一例Bowen病并皮角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82 歲。背部皮疹 3 年 余伴局部角質增生半年。3 年前, 無明顯誘因左側背部出現片狀紅 斑,上覆少量鱗屑或結痂,無明顯自 覺癥狀,未予治療,近半年來皮損逐 漸增大,且左側邊緣出現硬性增生 性腫物,伴疼痛和輕度瘙癢。患者 既往史無特殊。體檢: 各系統檢查 未見異常。皮膚
一例孤立性膠原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34 歲,右手小指掌側腫物4 年余。4 年前患者無誘 因右手小指掌側面出現單發米粒大小正常膚色腫物,無瘙癢、 疼痛等不適,未予特殊診治,腫物體積逐漸增大至黃豆大小,質 軟、無蒂( 圖1) 。患者既往體健,家族成員中無心臟疾病及類似 疾病發生。體檢: 一般情況良好,
具有特殊皮膚鏡表現的脂溢性角化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58 歲。 主訴:陰莖根部黑色斑塊 2 年余。 現病史:患者 2 年前陰莖根部無明顯誘因出現米粒大黑色丘疹,無明顯自覺癥狀,未予特殊治療。皮損逐漸擴大至花生大斑塊, 遂于 2016 年 8 月 19 日來我院就診。 既往史,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
青少年口腔疣狀黃瘤病例報告
1971年Shafer首次報導了15例發生在口腔黏膜的罕見良性疣狀病變,并將其命名為疣狀黃瘤。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疣狀黃瘤定義為顯微鏡下表現類似于口腔鱗狀細胞癌和口腔疣狀癌的良性病變。口腔黏膜常見的發生部位包括:牙齦、硬腭等咀嚼黏膜,其次可見于頰、舌、唇、口底等非角化黏膜;口腔外常見的發生部位
外陰部疣狀黃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例1 男, 61 歲。陰莖斑塊 2 月余,破潰 1 月。 患者2 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龜頭處斑塊,逐漸增大, 無自覺癥狀, 1 月前斑塊自行破潰,否認不潔性接觸 史。體格檢查:系統查體無明顯異常。皮膚科情況: 龜頭、包皮見彌漫性黃白色及紅色斑塊,表面粗糙、 濕潤,部分皮損破潰、結
皮脂腺痣繼發皮脂腺癌的皮膚鏡線索病例分析
致主編: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是一種罕見的皮膚惡性腫瘤,由上皮層分化而來,起源于皮脂腺[1]。因此,皮脂腺痣(Nevus sebaceous)傾向于發展為良性和惡性腫瘤[2]。本文中,我們報道了在罕見的由皮脂腺痣繼發的皮脂腺癌的皮膚鏡下表現,該病例為單發性黃色斑塊
線狀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44 歲。?主訴:左下肢線狀褐色丘疹及斑疹 20 年。 現病史:患者 20 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下肢褐色扁平丘疹及斑疹,初為米粒大,無明顯自覺癥狀。 患者曾于當地醫院就診,擬診 “癬”,給予藥物外用(具體不詳)治療,無明顯好轉,皮損逐漸增大、增多。?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體健康,家族中無類似疾
六種兒童常見丘疹性疾病的鑒別
兒童常見丘疹性疾病大多發生于面部等暴露部位,病理活檢作為一項有創性檢查,患兒及家長接受度較低,使得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和病情進展的隨訪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RCM)是新一代利用反射模式原理,在計算機輔助下對皮膚病變進行掃描成像的設備。通過其對皮膚結構進行在體、實時、動態掃描,根據反射系數
疣狀表皮發育不良伴泛發性脂溢性角化及皮角病例分析
疣狀表皮發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s Verruciformis, EV)臨床上少見,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性皮膚疾病。2018 年 9 月,我科收治 1 例有家族發 病史,并有泛發性脂溢性角化及皮角的疣狀表皮發育 不良的患者,現報告如下。?患者,男,72 歲。因雙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