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藥物刺激試驗
藥物刺激試驗介紹: 在臨床上一些生殖內分泌系統的疾病,例如下丘腦、垂體或睪丸的病變都能引起睪酮水平降低。如何區別性腺軸系的障礙部位是在下丘腦、垂體,還是在睪丸呢?為此,醫學研究者設計了三個實驗:克羅米芬藥物試驗、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LHRH)藥物刺激試驗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藥物刺激試驗。藥物刺激試驗正常值: 垂體、下丘腦、睪丸間質細胞功能正常。藥物刺激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 克羅米芬刺激試驗陰性者可診斷成年垂體幼稚癥。原發性睪丸功能低下者,ICSH值偏高。原發性無精子癥及少精子癥克羅米芬刺激試驗陽性。 (2) 如克羅米芬刺激后ICSH和FSH不增高,而注射GnRH后ICSH和FSH明顯升高,則提示功能障礙在下丘腦。 (3)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試驗反應陽性(注HCG后睪酮上升)提示有功能的睪丸組織確實存在。無睪癥的病人,睪酮基礎值低,HCG試驗陰性(注HCG后睪酮不增加)。隱睪者反應......閱讀全文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藥物刺激試驗
藥物刺激試驗介紹: 在臨床上一些生殖內分泌系統的疾病,例如下丘腦、垂體或睪丸的病變都能引起睪酮水平降低。如何區別性腺軸系的障礙部位是在下丘腦、垂體,還是在睪丸呢?為此,醫學研究者設計了三個實驗:克羅米芬藥物試驗、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LHRH)藥物刺激試驗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藥物刺激試驗。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男性不育HCG刺激試驗
男性不育HCG刺激試驗介紹: 男性不育HCG刺激試驗:HCG為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孕婦胎盤分泌的,具有ICSH的活性,可刺激睪丸間質細胞合成并分泌睪酮。男性不育HCG刺激試驗正常值: 睪酮水平正常。男性不育HCG刺激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試驗反應陽性(注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溶血試驗
溶血試驗介紹: 溶血試驗是對人體內的紅細胞進行紅細胞破裂溶解檢測。主要用于溶血性貧血的病因診斷。溶血是指紅細胞破裂溶解現象。很多理化因素都可以引起溶血。溶血試驗正常值: 24h不加葡萄糖管溶血率小于4.5%;加葡萄糖或加ATP管溶血率小于0.4%。溶血試驗臨床意義: 溶血異常: (1) 性球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血凝試驗
血凝試驗介紹: 血凝試驗又稱為Coombs試驗,是檢測抗紅細胞不完全抗體的一種的方法。它分為直接Coombs試驗和間接Coombs試驗,直接試驗的目的是檢查紅細胞表面的不完全抗體而間接試驗的目的是檢查血清中存在游離的不完全抗體。血凝試驗正常值: 結果呈陰性。血凝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常用于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介紹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介紹: 集落刺激因子(CSF)包括能使粒系集落形成單位(CFU-G)形成中性粒細胞集落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使單核-巨噬系集落形成單位(CFU-GM)形成單核-巨噬細胞集落的巨噬細胞集落因子(M=CSF),以及能使CFU-GM形成單核-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混合集落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異丙醇試驗
異丙醇試驗介紹: 不穩定血紅蛋白在溶劑異丙醇中的穩定性下降,觀察是否出現混濁,可判斷是否存在不穩定血紅蛋白。本試驗用于反映珠蛋白合成是否存在異常。異丙醇試驗正常值: 正常人臍血為陽性,1個月后逐漸轉為陰性;6個月后血紅蛋白液為陰性。異丙醇試驗臨床意義: 陽性:存在不穩定血紅蛋白時常于5min出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精子制動試驗介紹
精子制動試驗介紹: 通過精子制動試驗可檢測血清或精漿中的精子凝集抗體或制動抗體。精子制動試驗正常值: 無精子凝集抗體或制動抗體存在。精子制動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測后存在精子凝集抗體或制動抗體說明不孕。 需要檢查的人群:女性不孕患者。精子制動試驗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暫時未明。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瓊脂擴散試驗介紹
瓊脂擴散試驗介紹: 瓊脂擴散試驗為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在含有電解質的半固體凝膠(瓊脂或瓊脂糖)中進行的一種沉淀試驗。瓊脂在實驗中只起網架作用,含水量為99%,可溶性抗原與抗體在其間可以自由擴散,若抗原與抗體相對應,比例合適,在相遇處可形成白色沉淀線,是為陽性反應。沉淀線在凝膠中可長時間保持固定位置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酸溶血試驗介紹
酸溶血試驗介紹: 酸溶血試驗,又稱Ham試驗。指病人紅細胞與酸化后的血清一起置37℃環境中作用,紅細胞發生破壞,即為陽性。酸溶血試驗正常值: 陰性。酸溶血試驗臨床意義: 酸溶血試驗是診斷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的主要確診試驗。 陽性見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自身免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乙醚放散試驗介紹
乙醚放散試驗介紹: 乙醚放散試驗是利用乙醚從紅細胞上溶出抗體的方法,主要用于紅細胞上的各種IgG抗體的放散試驗。乙醚放散試驗正常值: 在分散結果中沒有發現異常抗體。乙醚放散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從實驗中分散出來的抗體,可以輔助診斷紅細胞上的各種IgG抗體的異常。 需要檢查人群:血液病患者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乙醇膠試驗介紹
乙醇膠試驗介紹: 乙醇膠試驗是在人血中加入乙醇膠,此試驗檢查血漿中有無纖維蛋白單體及分解產物(FDP)。乙醇膠試驗正常值: 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時為陰性。乙醇膠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即在1分鐘內出現凝膠,可能患有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凝血和血栓癥狀的人群。乙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束臂試驗
束臂試驗介紹: 束臂試驗是當毛細血管壁的結構和功能、血小板數量和質量存在缺陷,或體內維生素C及P缺乏,或血管受到理化、微生物因素損害時,毛細血管壁的完整性將受到破壞,其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新出血點增加,因而出現束臂試驗陽性。束臂試驗正常值: 檢查呈陰性,即正常新出血點在10個以下。束臂試驗臨床意義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果糖耐量試驗介紹
果糖耐量試驗介紹: 正常人服用(0.25g/kg)果糖2h后恢復正常。服用果糖2h后血液、尿液果糖增高見于果糖尿癥和遺傳性果糖不耐癥,前者因果糖激酶缺陷所致,而后者在果糖升高的同時有低血糖的現象,果糖尿癥血糖是正常的。果糖-1,6二磷酸酯酶缺乏癥果糖測定可增高。果糖耐量試驗正常值: 1h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血凝抑制試驗介紹
血凝抑制試驗介紹: 有血凝素(HA)的病毒能凝集人或動物紅細胞,稱為血凝現象,血凝現象能被相應抗體抑制稱為血凝抑制試驗,一種測定抗原或抗體的技術。即加入特異性抗體或特異性抗原后,使原有的血凝反應被抑制。血凝抑制試驗正常值: 試驗后的結果呈陰性。血凝抑制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相應抗體與病毒結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熱溶血試驗介紹
熱溶血試驗介紹: 利用患者的紅細胞在其自身的血清(含補體)中,于37℃下孵育后,由于葡萄糖分解產酸使血清酸化,從而導致有內在缺陷的紅細胞溶解。熱溶血試驗正常值: 陰性。熱溶血試驗臨床意義: 陽性: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熱溶血試驗注意事項: 本試驗需有健康人標本作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釋放抗體試驗
釋放抗體試驗介紹: 釋放抗體試驗是主要針對“O”型母親,“A”或“B”型的新生兒黃疸病因的檢測,判斷嬰兒是否患有ABO血型系統免疫溶血性疾病。釋放抗體試驗正常值: 釋放抗體試驗顯陰性。釋放抗體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試驗陽性,可以確定新生兒體內存在來自母體的抗體,并導致新生兒發生溶血病。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熱放散試驗
熱放散試驗介紹: 熱放散試驗是利用熱效應從紅細胞上去除抗體的方法,它可用于ABO亞型的鑒定、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紅細胞的抗體特異性的鑒定,以及吸收后把抗體再放散下來進行鑒定或制備單特異性抗體。熱放散試驗正常值: 在分散結果中沒有發現異常抗體。熱放散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血液黏度介紹
血液黏度介紹: 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動時鄰近兩層平行流體層互相位移時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對其測定可為臨床許多疾病,特別為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血液黏度正常值: 切變速率為115(S-1)時,黏度為5.61土0.85 mPa?s。 切變速率為46(S-1)時,黏度為7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半乳糖耐量試驗介紹
半乳糖耐量試驗介紹: 本試驗不能用于診斷先天性半乳糖代謝障礙,只能用于肝病患者。人體組織不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半乳糖,需經肝臟轉變為肝糖原后再加以利用,肝實質損害(急性肝炎、肝硬變、癌轉移至肝臟等)半乳糖轉變障礙,耐量降低。甲狀腺功能低下,耐量能力下降。半乳糖耐量試驗正常值: 血:90min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體外血栓形成試驗介紹
體外血栓形成試驗介紹: 體外血栓形成試驗是檢測血液的流動性、粘滯性及凝固性等多種血液流變學因素的體現。研究血栓形成的機理及其血栓形成與動力學因素之間的關系 ,對輔助與血栓形成有關的某些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藥物研究有重要意義。體外血栓形成試驗正常值: 長度:12.02--22.48; 濕重: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去鐵胺試驗
去鐵胺試驗介紹: 去鐵胺試驗是在人體血樣中加入去鐵胺反應,用于檢測貧血類疾病的排查。去鐵胺試驗正常值: 檢查結果為陰性。去鐵胺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為陽性,結合貧血癥狀,可初步確診患有貧血,需作更進一步檢查。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軟弱無力疲乏、困倦,皮膚、黏膜蒼白,心悸,頭暈、頭痛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交叉配血試驗介紹
交叉配血試驗介紹: 交叉配血試驗是指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紅細胞懸液;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紅細胞懸液,同時進行凝集試驗。前者稱主試驗,后者稱副試驗。其目的是驗證供者與受者ABO血型鑒定是否正確,防范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此外,也可檢出ABO血型系統的不規則凝集素以及發現ABO系統以外的其他血型抗體。交叉配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血小板黏附試驗介紹
血小板黏附試驗介紹: 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黏附于異物表面,是血小板的一項重要的止血功能。血小板黏附試驗正常值: (1) 玻璃球法:男性34.9%±6.0%;女性39.4%±5.2%; (2) 玻璃珠柱法:62.5%±86%; (3) 玻璃濾器法:31.9%±10.9%。血小板黏附試驗臨床意義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介紹外裴氏試驗
外裴氏試驗介紹: 外裴氏試驗是利用已知的變形桿菌(Proteus)菌體抗原,來偵測病人血清中相對應抗體的效價(Titer),以輔助立克次體感染引起的的熱性疾病之診斷。利用對OX-2,OX-19,OX-K三種非特異性血清抗體效價的升高變化,可輔助恙蟲病、斑疹傷寒、叢林傷寒和熱病之診斷。外裴氏試驗正常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阿司匹林耐量試驗介紹
阿司匹林耐量試驗介紹: 阿司匹林耐量試驗是對在服用一定量的阿司匹林后,檢測出血時間延長。用于診斷血管性假性血友病。阿司匹林耐量試驗正常值: 服藥后2小時及4小時的出血時間與服藥前對照延長2分鐘以下為陰性。阿司匹林耐量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現陽性,表示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血蔗糖溶血試驗介紹
蔗糖溶血試驗介紹: 蔗糖溶血試驗,是指將紅細胞置于低離子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在37℃條件下,可促進補體和紅細胞結合,觀察紅細胞是否破壞發生溶血。本試驗常與酸溶試驗一起使用,作為陣法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的簡易過篩試驗。蔗糖溶血試驗正常值: 定性:陰性;定量:溶血率低于5%。蔗糖溶血試驗臨床意義: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葡萄糖耐量試驗介紹
葡萄糖耐量試驗介紹: 葡萄糖耐量試驗(GTT)是一種葡萄糖負荷試驗,用以了解機體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胰島β-細胞反應正常時,升高的葡萄糖濃度可在2-3h調整到正常范圍。當空腹血漿葡萄糖濃度在6-7mmol/L之間而懷疑為糖尿病時,需以此試驗明確診斷。葡萄糖耐量試驗正常值: 正常人葡萄糖耐量在口服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紅細胞滾動試驗介紹
紅細胞滾動試驗介紹: 紅細胞滾動試驗是對紅細胞進行檢測,觀察可見球形紅細胞滾動,估計球形紅細胞大致百分比,用于過篩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HS)。紅細胞滾動試驗正常值: 滾動紅細胞小于0.20(20%)。紅細胞滾動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滾動紅細胞大于0.20(20%),球形紅細胞異常增多,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蛇毒因子溶血試驗介紹
蛇毒因子溶血試驗介紹: 蛇毒因子溶血試驗是蛇毒因子能通過補體交替途徑,使補體敏感的紅細胞發生溶血。用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的確診檢查。蛇毒因子溶血試驗正常值: 檢查結果為陰性。蛇毒因子溶血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蛇毒因子溶血試驗呈陽性,可以確診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需要檢查的人群: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酸化甘油溶血試驗介紹
酸化甘油溶血試驗介紹: 酸化甘油溶血試驗是檢查當紅細胞在甘油存在于低滲溶液氯化鈉磷酸緩沖液時,紅細胞懸液的吸光度降至50%的時間(AGLT50)的時間。酸化甘油溶血試驗正常值: 正常人A GLT50 >290s。酸化甘油溶血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酸化甘油溶血試驗結果呈陽性,即AGLT50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