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乳桿菌(L.casei)為短桿狀或長桿狀的多形性桿菌,長短不一,一般寬度均小于1.5μm。菌兩端平齊呈方形,排列方式多為短鏈或呈長鏈。有時亦可見到球形茵。革蘭氏染色陽性,無運動性,不產生芽胞。......閱讀全文
干酪乳桿菌(L.casei)為短桿狀或長桿狀的多形性桿菌,長短不一,一般寬度均小于1.5μm。菌兩端平齊呈方形,排列方式多為短鏈或呈長鏈。有時亦可見到球形茵。革蘭氏染色陽性,無運動性,不產生芽胞。
在LC、LBS平板上培養48~72h形成直徑0.5~2mm,白色,圓形,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凸起的菌落。革蘭氏染色陽性,無芽孢、細長有彎曲的桿菌,有時成球桿狀或桿狀,排列成柵狀或鏈狀,無動力,有些有雙極染色。能發酵果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不能利用蜜二糖、棉籽糖和木糖,不能分解精氨酸產氨,所產乳酸旋
干酪乳桿菌作為益生菌之一被用作牛奶、酸乳、豆奶、奶油和干酪等乳制品的發酵劑及輔助發酵劑,尤其在干酪中的應用較多,適應干酪中的高含量鹽及低PH值,通過一些重要氨基酸的代謝以增加風味并促進干酪的成熟。無糖酸奶醇和益生菌結合生產得到的功能性酸奶,其特殊之處在于:一方面,原料中未添加蔗糖和單糖,而是選用作為
干酪乳桿菌作為益生菌的一種,能夠耐受有機體的防御機制,其中包括口腔中的酶、胃液中低PH值和小腸的膽汁酸等。所以干酪乳桿菌進入人體后可以在腸道內大量存活,起到調節腸內菌群平衡、促進人體消化吸收等作用。同時,干酪乳桿菌具有高效降血壓、降膽固醇,促進細胞分裂,產生抗體免疫,增強人體免疫及預防癌癥和
干酪乳桿菌作為益生菌的一種,能夠耐受有機體的防御機制,其中包括口腔中的酶、胃液中低PH值和小腸的膽汁酸等。所以干酪乳桿菌進入人體后可以在腸道內大量存活,起到調節腸內菌群平衡、促進人體消化吸收等作用。同時,干酪乳桿菌具有高效降血壓、降膽固醇,促進細胞分裂,產生抗體免疫,增強人體免疫及預防癌癥和抑制腫瘤
2020年,國內期刊《中國調味品》在線發表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輕工食品學院研究人員題為"干酪乳桿菌和植物乳桿菌對廣式臘腸品質的影響"的研究論文。在該論文中,研究人員用上海騰拔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的Rapid TA實用型國產質構儀測定臘腸的硬度、彈性、咀嚼性和內聚性等指標。 ? ? 摘要:將不同添加
大小為1.5~3.0×0.5~0.8um,G-桿菌。菌體一端一般有一根鞭毛,運動活潑。無芽胞,米液型菌株有多糖莢膜或糖萼,具有抗吞噬作用。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專性需氧。菌落形態不一,多數直徑2~3mm,邊緣不劑齊,扁平濕潤。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環。液體培養呈混濁生長,并有菌膜形成。綠膿桿菌
痢疾桿菌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 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 (二)培養特性 為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無色菌落。 (三)生化反應 分解葡萄糖,產酸
(一)形態與染色 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 (二)培養特性 為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無色菌落。 (三)生化反應 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VP試驗陰性,不
(一)形態與染色 大小0.4~0.7×1~3um,無芽胞,大多數菌株有動力。有普通菌毛與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類包膜,革蘭氏陰性桿菌。 (二)培養特性 在血瓊脂平板上,有些菌株產生β型溶血。在鑒別性或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有顏色、直徑2~3mm的光滑型菌落。 生化反應:大部分菌株發酵乳糖產酸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