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動靜脈畸形臨床病例分析2
1.4治療結果 12例患者均顯微手術全切畸形血管團,1例患者術后病情危重死亡,未行腦血管復查,其余11例患者術后復查頭顱DSA或CTA檢查,未發現AVM殘留。7例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未遺留神經功能障礙,出院時格拉斯哥預后分級(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評分5分。 1例患者術后顱內感染,感染治愈后出院,GOS評分5分。2例患者平衡功能障礙,GOS評分3分。1例小腦AVM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術后恢復期出現交通性腦積水,腦脊液指標正常后行腦室腹腔分流治療,出院GOS評分4分。1例術后深昏迷伴重癥肺炎,最終呼吸循環衰竭死亡,未評分。 1.5隨訪結果 11例出院患者5例失訪,6例在訪。隨訪3個月至4年,無患者死亡。隨訪期間1例患者GOS評分改善,1例癲癇患者隨訪半年后停用抗癲癇藥物,癲癇未再發作,其余患者未出現新發癥狀。隨訪期間4例患者復查DSA,未見AV......閱讀全文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檢查
臨床表現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引流至皮層靜脈,則出現局灶性神經障礙,隨部位而異,如失語、肢體力弱、一過性缺血發作、癲癇等。這些癥狀與長期被動性充血有關,逆行的靜脈壓增高影響到正常腦組織的靜脈引流。前顱凹及小腦幕的動靜脈畸形總是引流至硬腦膜下的靜脈,常發生出血,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甚至腦內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
病理生理 本病的自然病程變化較大,難以預測。部分病變為偶然發現,可維持多年不變;部分病人有明確癥狀(如耳鳴或顱內雜音),但病變不進行性發展,甚至形成的血栓可自然緩解,特別是海綿竇內DAVM,常發生自行閉塞。但另有部分病灶進行性擴大、破裂,引起顱內致命出血或神經功能損害。各種因素引起DAVM形成
動靜脈畸形出血的相關介紹
動靜脈畸形出血是由于連接動脈和靜脈的異常血管破裂所致。 胃腸內表面動靜脈畸形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已知本病常見于有心臟瓣膜病、腎臟或肝臟病的病人,有結締組織病的病人和經腸道放射治療的病人。這些畸形血管的直徑可從一根魚線到人的小指粗細,容易出血,有時是嚴重出血,尤其在老年人。
關于肺動靜脈畸形的簡介
肺動靜脈畸形(pulmonary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PAVM)是典型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的疾病。約70%PAVM患者合并有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遺傳學認為染色體異常可導致該病發生。也有作者認為PAVM可有創傷、血吸蟲病和腫瘤等原因引起。基本病理改變為動脈經過
治療動靜脈畸形的相關介紹
原發病或促發因素的確切治療(如心臟瓣膜成形術,腎移植)可治愈上消化道血管瘤或結腸發育不良的出血.幽門竇切除術可治療西瓜胃,內鏡下凝固療法(用熱探頭,激光或雙極電凝)僅為姑息治療,因為高危患者在2個月內又可產生新的動靜脈畸形.雌激素和孕酮的聯合療法對某些患者可能有效.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常需補充鐵.大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簡介
因大多數硬腦膜動靜脈畸形是自發的,所以早期認為是先天性。Vidyasagar則認為硬膜竇內先有血栓形成,以后導致橫竇、乙狀竇或海綿竇動靜脈畸形。Houser報告的病例中,80%有靜脈竇狹窄或梗阻,并證實2例先有阻塞,幾年后再出現硬腦膜動靜脈畸形。外傷可致竇內血栓形成,以后發展成硬腦膜動靜脈畸形,
成人小腦腫瘤術后并發小腦性緘默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患者,男,41歲,因行走不穩半年伴嘔吐入院。入院時體格檢查:神志清楚;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射靈敏;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昂伯氏征(±),左側指鼻試驗(±)。頭顱MRI平掃+增強:小腦蚓部可見24 mm×26 mm大小團塊狀稍長T1、長T2信號,邊界欠清,信號均勻,D
慢性根尖周炎伴畸形舌側溝病例分析2
2.?病例討論?2.1 尋找可能的病因?牙冠變色是牙髓壞死的臨床表現之一。本病例中,患牙牙冠變色的時間為6個月,而外傷史為10年前,若患牙是由于外傷導致的牙髓壞死,則牙冠變色的時間應該超過6個月,故可以排除外傷導致牙髓壞死的可能性。從臨床檢查可以看出,該患牙存在畸形舌側溝,并且與對頜牙的咬合關系為對
硬腦膜動靜脈瘺診斷金標準:DSA檢查
【一般資料】男性,27歲,職員【主訴】男性,27歲,職員突發頭痛頭暈行走不穩16小時余。【現病史】患者于16小時前突然出現劇烈頭痛頭暈,無惡心嘔吐,無昏迷史,行走不穩,無肢體抽搐,經休息無好轉。今日上午患者感癥狀漸加重,下午被家人送至我院腦病科查治,頭顱CT示“左小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考慮腦血管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的病因病理分析
對于其發病機制學者們持有不同意見。其中牽引學說是較為最為流行的觀點,該學說認為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的患者,由于脊髓固定在脊柱裂處,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脊柱和脊髓生長速度不同,脊髓不能按正常情況上移造成脊髓及小腦組織向下牽移,而產生小腦扁桃體下疝。也有學者認為脊髓受牽拉的影響主要局限在腰骶部,胸段以
頸髓血管畸形伴肢體癱瘓病例分析
?臨床上,脊髓血管畸形(spin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為先天性病變,可發生在脊髓任何節段,以頸段和腰段部位常見。本研究報道2例頸段脊髓血管畸形,曾被誤診為急性脊髓炎或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通過積極復合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逐漸恢復。?1.
雙側小腦發育不良性神經節細胞瘤病例分析2
?討論?目前LDD的發病率尚無確切的統計數據,由于LDD極為罕見,許多臨床及影像醫師對其認識不足。新生兒至老年均可發病,高峰發病年齡為10~30歲,無性別差異。小腦半球和中線結構均可發生,多呈散發,與Cowden綜合征伴隨發生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文獻報道,約有40%的LDD與Cowden綜合征相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病理生理
本病的自然病程變化較大,難以預測。部分病變為偶然發現,可維持多年不變;部分病人有明確癥狀(如耳鳴或顱內雜音),但病變不進行性發展,甚至形成的血栓可自然緩解,特別是海綿竇內DAVM,常發生自行閉塞。但另有部分病灶進行性擴大、破裂,引起顱內致命出血或神經功能損害。各種因素引起DAVM形成,由此引起一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鑒別診斷
應注意與腦動靜脈畸形相鑒別。年齡在40歲以下的突發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前有癲癇史或輕偏癱、失語、頭痛史,而無明顯顱內壓增高者,應高度懷疑動靜脈畸形。但明確的鑒別診斷有賴于腦血管造影,CT及MRI檢查。
腦動靜脈畸形的檢查方式介紹
1.頭部CT檢查 見局部不規則低密度區,病變內鈣化、新鮮的出血、血腫,血腫吸收或腦梗死后所遺留的空洞;增強后呈不規則高密度(相當于動靜脈畸形的部位)、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 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最具有特征性:動脈期攝片可見一團不規則扭曲的血管團,有一根或數根粗大、顯影較深的供血動
關于腦動靜脈畸形的病理介紹
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局部腦血管發育異常。在動、靜脈之間存在異常的瘺道,血液即直接由動脈流入靜脈,形成短路。由于沒有正常小動靜脈之間的毛細血管網,故血流阻力減少,流量增大,供應動脈逐漸擴張以適應增加的血流量。遠側靜脈郁滯而曲張形成側支循環,并逐漸擴張加入到病變區來,形成管徑不等的曲張的動脈和靜
簡述腦動靜脈畸形的治療原則
腦動靜脈畸形的主要危害為出血和“盜血”,均可引起嚴重的后果,最合理的治療手術全切除;對低級別的動靜脈畸形只要患者有決心便可考慮全切術;但級別較高者因病變范圍過于廣泛或部位險要而必須權衡手術利弊、慎重對待,抽搐或輕度的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均不是手術指征,病變反復出血才為手術指征。
關于肺動靜脈畸形的病理介紹
PAVMs好發于兩肺的下葉,多為單側病變,僅8-10%為雙側病變。大約50-75%為單發,30%為多發性。單發病變最多見于左肺的下葉,其次為右肺下葉,左肺上葉、右肺中葉、右肺上葉,多發病變多見于雙下肺,雙側同時受累的約占8-20%,瘺口多接受胸膜,在肺實質者少見。 在病理上可分兩型,即囊型和彌
簡述肺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措施
傳統認為不是所有的PAVMs都需要治療。只有那些病變進行性增大的、發生了矛盾性栓塞的以及有癥狀的低氧血癥患者才有必要治療。但近來的研究發現很多無癥狀的或病變很少的患者也可發生嚴重的神經系統并發癥(如中風、腦膿腫等),因此White等人主張所有供血動脈直徑≥3mm的PAVMs患者不論有無癥狀都應治
手術治療腦動靜脈畸形的介紹
(1)動靜脈畸形全切除 為最合理的首選治療方案,術前應明確主要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的數目、部位、來源、大小和對側參與供血的情況;術前腰穿置管以便術中控制顱壓;足夠大的手術切口以便顯露主要的供血動脈;必要時術中臨時阻斷供血動脈并靜點腦保護劑;充分利用動靜脈畸形周圍的腦軟化灶和膠質增生帶;遵循先切斷
關于腦動靜脈畸形的預后介紹
1.出血率 兒童動靜脈畸形趨向于發展增大,出血率也增高;動靜脈畸形初次出血后第1年有6%的再出血率,以后每年有2%的再出血率。 2.癲癇發生率 以癲癇為首發癥狀者占17%~40%;發作以局限性者為多,一般與動靜脈畸形的部位和類型密切相關,位于顳葉和額葉的癲癇發生率高于幕上的其他部位,額葉以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輔助檢查
1.腦血管造影是DAVM診斷和分型的最重要手段,可以清楚地顯示畸形血管自動脈期至靜脈期各階段表現,有利于病變的分型和了解血管造影改變與臨床表現和預后間的關系,特別是觀察累及的靜脈竇有無栓塞和靜脈回流的方向,對治療方案的設計具有決定作用。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項: (1)應做六血管造影,即雙側頸內動脈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癥狀體征
由于硬腦膜動靜脈畸形位于腦外,除非硬腦膜動靜脈畸形回流入靜脈竇后伴入竇皮質靜脈逆流、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直接回流入皮質靜脈或硬腦膜動靜脈畸形伴大靜脈池者,很少表現有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硬腦膜動靜脈畸形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有: 1.顱內血管雜音這是硬腦膜動靜脈畸形最常見的臨床表現,67%~79%的病人有
診斷肺動靜脈畸形的標準概述
胸部X線檢查簡便易行、敏感、無創且經濟,作為PAVMS的一線篩選檢查。有報道約98%患者的胸片有異常表現。囊狀PAVMs通常具有典型X線平片征象,表現為孤立或多發的類圓形陰影,陰影直徑通常在1-5cm范圍,大小不等,密度均勻,邊緣清晰,或有淺分葉;擴張增粗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連于陰影,供血動脈與
關于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方式介紹
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時應先結扎切斷與腫瘤交通的動脈,而后在切除病變。有時應病變廣泛,手術時需作一側或雙側頸外動脈結扎,以減少出血。由于介入放射學的發展可以應用經導管動脈栓塞技術,以控制和減少術中出血。其止血效果遠較頸外動脈結扎為好;因為除動脈主干外,動脈的各級分支,直至終末支均可得到栓塞,沒有
Ponte截骨矯正胸腰椎Kümmell病后凸畸形病例分析2
Ponte截骨術? ??多節段Ponte截骨矯形手術方式通過后路廣泛松解,長節段采用椎弓根釘棒系統來完成固定,可有效矯正后胸椎后凸畸形,但也可能引起醫源性平背綜合征。在當前的已有研究當中發現,采用椎弓根釘棒系統能夠讓胸椎的生理性后凸情況得到比較好的維持。有研究學者特意分析了采用Ponte截骨矯正手術
半椎板入路治療硬脊膜動靜脈瘺病例分析2
1.4術后處理?①常規口服抗凝藥3個月。②術后拔除引流管后即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包括下肢肌力鍛練和括約肌功能訓練等。?1.5隨訪?術后6個月進行門診復查和電話隨訪,復查脊髓MRI、脊髓血管造影和胸腰段脊柱CT重建,記錄病人下肢運動、感覺以及括約肌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評估脊
一例疑似顱內血腫的外傷性顱內動靜脈畸形出血病例分析
?患者女,39歲,因“車禍后意識不清伴嘔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診入黔南州人民醫院。入院前1個多小時,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著地,當即意識模糊,頭部傷口出血,被送至當地醫院進行頭部傷口清創縫合。隨后,患者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譫語,頻繁嘔吐,即轉至我院治療。?入院時體格檢查:體溫37.0℃,
兒童期頜骨動靜脈畸形血管復通的再治療病例報告
在頭頸部區域,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多發生于上、下頜骨。頜骨AVM可能導致面部不對稱、牙松動、耳鳴、頭痛及血管雜音等癥狀。由于AVM病情的不斷進展,可能出現病變局部間斷出血和高輸出量型心衰,從而威脅生命。我們以往報道超選擇性動脈內栓塞聯合頜骨骨腔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的簡介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又名阿諾德-奇阿(Arnold–Chiari)畸形,為常見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是由于胚胎發育異常使小腦扁桃體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頸椎管內,嚴重者部分延髓下段、四腦室下部下蚓部也下疝入椎管內。常合并有脊髓空洞,也可引起腦脊液循環受阻引起腦積水。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常伴其他顱頸區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