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凱氏定氮儀凱氏定氮法的應用相關

    凱氏定氮法的普遍適用性、精確性和可重復性已經得到了國際的廣泛認可。它已經被確定為檢測食品中蛋白質含量的標準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并不能給出真實的蛋白質含量,因為所測定的氮可能不僅僅是由蛋白質轉化來的。這可以從2007年美國寵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被體現:三聚氰胺,一種含氮量較高的物質,被添加到了食品中以偽造較高的含氮量。另外,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序列,這種方法也需要許多不同的校正因子。而且,凱氏定氮法還需要使用濃硫酸和較長時間的加熱(一般來講,大于1小時)。這也造成了在粗略測量蛋白質含量時,杜馬斯法有時更方便些。......閱讀全文

    凱氏定氮法的計算

    X =((V1-V2)*N*0.014)/( m*(10/100)) *F*100%X:樣品中蛋白質的百分含量,g;V1:樣品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液的體積,ml;V2:試劑空白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N: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的當量濃度;0.014:1N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1ml相當于氮克數;m

    凱氏定氮法的計算

    X =((V1-V2)*N*0.014)/( m*(10/100)) *F*100%X:樣品中蛋白質的百分含量,g;V1:樣品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液的體積,ml;V2:試劑空白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N: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的當量濃度;0.014:1N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1ml相當于氮克數;m

    凱氏定氮儀原理及應用范圍

      凱氏定氮儀的原理:  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食品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即為蛋白質含量。  1.有機物中的胺根在強熱和CuSO4,濃H2SO4 作用下,硝

    土壤肥料凱氏定氮儀的特點應用

    土壤肥料凱氏定氮儀儀器特點:外殼整體使用優質的ABS工程塑料,能耐強酸強堿,永不生銹!土壤肥料凱氏定氮儀儀器內部各個消化爐管路的連接均采用耐高溫的硅膠管和耐強酸強堿的氟膠管,提高了儀器的準確性和壽命。1.采用肥料專用定氮管(消煮管)2.采用自動加堿,加酸系統3.隨心所欲的設置蒸餾時間,蒸餾結束自動報

    凱氏定氮儀

    凱氏定氮儀是根據蛋白質中氮的含量恒定的原理,通過測定樣品中氮的含量從而計算蛋白質含量的儀器。因其蛋白質含量測量計算的方法叫做凱氏定氮法,故被稱為凱氏定氮儀,又名定氮儀、蛋白質測定儀、粗蛋白測定儀。

    關于凱氏定氮儀的儀器洗滌相關介紹

      儀器安裝前,各部件需經一般方法洗滌干凈,所用橡皮管、塞須浸在10%NaOH溶液中,煮約10min,水洗、水煮10min,再水洗數次,然后安裝并固定在一只鐵架臺上。儀器使用前,微量全部管道都須經水蒸氣洗滌,以除去管道內可能殘留的氨,正在使用的儀器,每次測樣前,蒸氣洗滌5min即可。較長時間未使用的

    凱氏定氮法是什么

    凱氏定氮法蛋白質測定的國標規定方法——凱氏定氮法介紹【GB/T 5009.5—1985】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1 原理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食品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

    凱氏定氮法是什么

    1、凱氏定氮法是由丹麥化學家凱道爾于1883年建立的,現已發展為常量、微量、平微量凱氏定氮法以及自動定氮儀法等,是分析有機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凱氏定氮法的理論基礎是蛋白質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總質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過測定物質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質中的總蛋白質含量(假設測

    凱氏定氮法是什么

    凱氏定氮法蛋白質測定的國標規定方法——凱氏定氮法介紹【GB/T 5009.5—1985】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1 原理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食品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

    凱氏定氮法是什么

    1、凱氏定氮法是由丹麥化學家凱道爾于1883年建立的,現已發展為常量、微量、平微量凱氏定氮法以及自動定氮儀法等,是分析有機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凱氏定氮法的理論基礎是蛋白質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總質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過測定物質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質中的總蛋白質含量(假設測

    凱氏定氮法是什么

    蛋白質測定的國標規定方法——凱氏定氮法介紹【GB/T 5009.5—1985】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1 原理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食品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

    凱氏定氮法所需儀器

    定氮蒸餾裝置:1.安全管2.導管3.汽水分離管4.樣品入口5.塞子6.直型冷凝管7.吸收瓶8.隔熱液套9.反應管10.蒸汽發生瓶

    凱氏定氮法-詳細步驟

    根據凱氏定氮原理測定需要三個步驟,即消解、蒸餾、滴定。化學方程式有:[1].(NH4)2SO4+2NaOH高溫蒸氣Na2SO4+2H2O+2NH3↑[2].NH3+H3BO3→NH4H2BO3

    什么是凱氏定氮法?

    簡單地說,凱氏定氮法是一種檢測物質中“氮的含量”的方法。蛋白質是一種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食品中的蛋白質經硫酸和催化劑分解后,產生的氨能夠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氨,再經過堿化蒸餾后,氨即成為游離狀態,游離氨經硼酸吸引,再以硫酸或鹽酸的標準溶液進行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再乘以換算系數,就可以推算出食品中的蛋白

    凱氏定氮法結果偏高

    凱氏定氮法以0.01N硫酸或0.01N鹽酸標準溶液定至灰色或藍紫色為終點。凱氏定氮法過去是將有機氮破壞,轉變為銨鹽,加苛性堿將氨蒸出,用標準酸吸收,再用標準堿回滴。此法手續麻煩,造成誤差機會也多。用標準次溴酸在堿性溶液中破壞有機物不需蒸出氨,但結果偏高,現在介紹用硒為分解有機物的催化劑,并且不用蒸出

    凱氏定氮法常用試劑

    所有試劑均用不含氨的蒸餾水配制。1?硫酸銅。2 硫酸鉀。3 硫酸。4 2%硼酸溶液。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紅乙醇溶液與5份0.1%溴甲酚綠乙醇溶液臨用時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紅乙醇溶液與1份0.1%次甲基藍乙醇溶液臨用時混合。6 30%氫氧化鈉溶液。7 0.025mol/L硫酸標準溶

    凱氏定氮法的操作介紹

      1、樣品處理:精密稱取0.2-2.0g固體樣品或2-5g半固體樣品或吸取10-20ml液體樣品(約相當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銅,6g硫酸鉀及20毫升硫酸,稍搖勻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將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網上,小火加熱,待內容物全部

    凱氏定氮法的實驗原

    凱氏定氮法是通過測出樣品中的總含氮量再乘以相應的蛋白質系數而求出蛋白質的含量,此法的結果稱為粗蛋白質含量。原理:有機含氮化合物與濃硫酸共熱消化,氮轉化為氨,再與硫酸結合成硫酸銨。硫酸銨與強堿反應,放出氨。將氨蒸餾到過量的標準無機溶液中,再用標準堿溶液進行滴定。根據測得的氨量,計算樣品的總氮量。、試劑

    凱氏定氮法的實驗原理

    凱氏定氮法是通過測出樣品中的總含氮量再乘以相應的蛋白質系數而求出蛋白質的含量,此法的結果稱為粗蛋白質含量。原理:有機含氮化合物與濃硫酸共熱消化,氮轉化為氨,再與硫酸結合成硫酸銨。硫酸銨與強堿反應,放出氨。將氨蒸餾到過量的標準無機溶液中,再用標準堿溶液進行滴定。根據測得的氨量,計算樣品的總氮量。、試劑

    凱氏定氮法的原理簡介

      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并換算成蛋白質含量。含氮量*6.25=蛋白含量  1.有機物中的胺根在強熱和CuSO4,濃H2SO4

    凱氏定氮法的實驗原理

      一、實驗原理 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 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蛋白質含量。含氮量*6.25=蛋白含量  1.有機物中的胺根在強熱和CuSO4,濃H2

    凱氏定氮法的換算系數

    蛋白質中的氮含量一般為15~17.6%,按16%計算乘以6.25即為蛋白質。乳制品6.38面粉5.70玉米、高粱6.24花生5.46米5.95大豆及其制品5.71肉與肉制品6.25大麥、小米、燕麥、裸麥5.83芝麻、向日葵5.30

    凱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驟

    1、樣品處理:精密稱取0.2-2.0g固體樣品或2-5g半固體樣品或吸取10-20ml液體樣品(約相當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銅,6g硫酸鉀及20毫升硫酸,稍搖勻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將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網上,小火加熱,待內容物全部炭化

    凱氏定氮法的實驗原理

      一、實驗原理 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 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蛋白質含量。含氮量*6.25=蛋白含量  1.有機物中的胺根在強熱和CuSO4,濃H2

    凱氏定氮法的實驗原理

    凱氏定氮法是通過測出樣品中的總含氮量再乘以相應的蛋白質系數而求出蛋白質的含量,此法的結果稱為粗蛋白質含量。原理:有機含氮化合物與濃硫酸共熱消化,氮轉化為氨,再與硫酸結合成硫酸銨。硫酸銨與強堿反應,放出氨。將氨蒸餾到過量的標準無機溶液中,再用標準堿溶液進行滴定。根據測得的氨量,計算樣品的總氮量。、試劑

    凱氏定氮儀樣品測定的相關內容

      1稱樣  牛乳樣品需要混合均勻后取樣,因為牛乳樣品容易脂肪上浮,不事先混合而直接從上層取樣的話,測定結果將偏低。乳粉樣品混合均勻后用稱量紙稱量,并用鑷子送如消化管底部。因操作不當殘留在管壁上的樣品,在加入硫酸的時候用硫酸沖入消化管底部。如果殘留在管壁上而不用硫酸沖入的話,將會使測定結果偏低。  

    凱氏定氮儀缺陷

    從凱氏定氮原理可以知道:凱氏定氮法是將含氮有機物轉變為無機氮硫酸銨來進行檢測,以得到含氮量的測定值乘以一定系數得出蛋白質含量。而含氮有機物不僅僅是蛋白質,還有三聚氰胺等等。在加上食品中蛋白質含量的現行國家標準和國際通行測定方法是經典凱氏定氮法,這就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蛋白質中的含氮量不超過30%

    凱氏定氮儀原理

    將有機化合物與硫酸共熱使其中的氮轉化為硫酸銨。在這一步中,經常會向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鉀來提高中間產物的沸點。樣本的分析過程的終點很好判斷,因為這時混合物會變得無色且透明(開始時很暗)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然后蒸餾。這一步會將銨鹽轉化成氨。而總氨量(由樣本的含氮量直接決定)會由反滴定法確定:冷

    凱氏定氮儀原理

    ? 凱氏定氮儀(蛋白質測定儀),是根據凱氏定氮法設計的自動化測氮蒸餾系統,適用于糧油檢測、飼料分析、植物養分測試、土肥檢測、環保、醫藥、化工等行業的分析、教學及研究中主要用來檢測糧食、食品、乳制品、飲料、飼料、土壤、水、藥物、沉淀物和化學品等中的氨氮、蛋白質氮等含量。???? 凱氏定氮法是測定化合物

    凱氏定氮儀的缺陷

    從凱氏定氮原理可以知道:凱氏定氮法是將含氮有機物轉變為無機氮硫酸銨來進行檢測,以得到含氮量的測定值乘以一定系數得出蛋白質含量。而含氮有機物不僅僅是蛋白質,還有三聚氰胺等等。在加上食品中蛋白質含量的現行國家標準和國際通行測定方法是經典凱氏定氮法,這就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蛋白質中的含氮量不超過30%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