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偉張新榮團隊合作開創分析單細胞空間代謝組新方法
2021年10月4日,清華大學北京信息國家研究中心/醫學院張奇偉教授(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客座教授)與清華大學化學系張新榮教授團隊合作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在線發表論文:SEAM is a spatial single nuclear metabolomics method for dissecting tissue microenvironment ,提出一種在單細胞分辨率下進行空間代謝異質性分析的新方法。 SEAM方法采用高空間分辨質譜成像結合大數據算法,實現了組織原位代謝異質性可視化、單細胞核圖像識別、代謝特征信息提取以及單細胞的聚類、差異化分析,從而能夠讓研究者系統的解析組織中單細胞的“代謝指紋圖譜(metabolic fingerprint)”(下圖)。由于器官或組織中的單個細胞的代謝物圖譜存在明顯的空間分布的異質性,因此,定位單個細胞在組織網絡中的位置、區分相關代謝物的指紋圖譜差異、確定重要代謝......閱讀全文
張奇偉張新榮團隊合作開創分析單細胞空間代謝組新方法
2021年10月4日,清華大學北京信息國家研究中心/醫學院張奇偉教授(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客座教授)與清華大學化學系張新榮教授團隊合作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在線發表論文:SEAM is a spatial single nuclear metabolomics method fo
Nature-Methods發表張新榮教授單細胞分析領域合作研究成果
——提出一種在單核分辨率下進行單細胞空間代謝異質性分析的新方法 近日,清華大學化學系張新榮教授課題組與清華大學北京信息國家研究中心/醫學院張奇偉教授合作,在Nature Methods上發表論文:SEAM is a spatial single nuclear metabolomics met
嘉賓主持人:張新榮
張新榮 張新榮,1956年生,本科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化學系,在比利時根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一直從事分析化學的光譜、質譜分析的方法與儀器研究。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目前兼任美國分析化學雜志(Analytical Chemistry)
杭州質譜大會系列專訪——張新榮教授
——張新榮:生命科學應用驅動質譜創新 【導讀】 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大會是中國質譜界的一次盛會,旨在促進學界團結進步、和諧發展、共贏未來,提高學術交流水平,推動質譜技術在各大科技領域的廣泛應用。大會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聯合中國化學會質譜
張新榮教授:單細胞質譜分析
清華大學化學系 張新榮教授 2014年4月26日,首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西郊賓館盛大開幕。來自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張新榮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單細胞質譜分析》的報告。據張新榮教授介紹,2013年12月Science雜志專門出了一個專刊“Single-
張新榮:免標記質譜流式細胞分析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9月14日,由中國質譜學會(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質譜學會網承辦的2020年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2020 CMSS)正式開幕。本屆質譜網絡研討會正值中國質譜學會成立40周年,按報告內容涉及領域包括生命科學與組學、藥物藥理毒理分析、元素
清華大學張新榮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
????? 日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接到英國皇家化學會主席的通知,獲悉其入選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這是繼張希和帥志剛入選后,清華大學化學系第三位教授入選。 英國皇家化學會成立于1841年,是歐洲最大的化學科學團體。
河北核發282張新版排污許可證
記者從河北省環保廳獲悉,河北省日前完成了轄區內火電、造紙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全省共核發排污許可證282張,其中火電行業109家,造紙行業173家。 在已核發的排污許可證中,河北省級核發30萬千瓦以上火電企業40家,各市共核發許可證242家。在全省13個市中,保定市核發許可證數量最多,為67
張新榮:ICPMS在生命科學分析中的應用潛力
2013年11月23日-25日,2013年全國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學術會議在江蘇昆山召開,23日下午清華大學教授張新榮教授做題為《ICP-MS在生命科學分析中的應用潛力》的報告,為從事ICP-MS原子光譜分析的與會者打開了廣闊的創新應用思路。 清華大學教授張新榮 作為重要的元素分析手段,ICP
CCS擬推選2019年兩院院士候選人公示!張新榮教授入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2月21日,中國化學會公示了2019年兩院院士候選人。中國化學會擬推薦13名院士候選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2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清華大學教授張新榮入選了院士候選人。具體如下: 中國化學會擬向中國科協推
張新榮借天時地利人和勢-創中國質譜新時代
——訪中國質譜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張新榮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聯合主辦的“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18年11月23-26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 據分析測試百科網了解,為了促進中國質譜的發展,快速提升中國質譜在國
專訪柴之芳、張新榮:金屬組學將使原子光譜迎來第二春
分析測試作為新興學科,即使對于很多原子光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來說,“金屬組學”都是一個新名詞。金屬組學是一門旨在研究生物體系內金屬元素的分布、化學種態、含量、結構特征、功能及其應用的新興學科,與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緊密相
張榮橋:為人類認知宇宙貢獻中國力量
中新網7月15日電 張榮橋永遠忘不掉一年前的那個清晨。 2021年5月15日凌晨,在距地球3.2億公里外的火星軌道,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后,按照預定的軌跡,進入火星大氣層。著陸巡視器展開配平翼,彈出降落傘,分離防熱大底和背罩,著陸平臺伸開著陸腿,一系列的動作之后,在距離火星表面100米
清華大學張新榮近年來單細胞質譜分析領域工作進展概覽
張新榮,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北京質譜學會理事長,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Analytical Chemistry(ACS)執行主編。張新榮教授課題組近年來致力于單細胞質譜分析研究,與同行學者和企業合作,研制了液滴微萃取-皮升電噴霧質譜單細胞分析儀、免標記質譜流式細
張榮: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高校應怎樣發揮作用?
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國家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國家戰略體系中的關鍵一環。近幾年,廈門大學走上了發展快車道,順利入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廈門大學在爭創‘雙一流’的過程當中,是怎樣做出自身
張榮:把破“五唯”作為高校綜合改革突破口
?張榮?圖片來源:廈門大學■本報記者 溫才妃教師選了一篇影響因子高的論文作為代表作。它真的能被稱為“代表作”嗎?多人發表一篇論文,誰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權重是多少,把科研中的合作關系變為了競爭關系,該怎么破?有“帽子”人才與無“帽子”人才共同競爭,有創新的非共識性想法該怎么保護?……這些問題都是破
張榮代表:支持一批高校海外辦學先試先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583.shtm“我國高校的海外辦學仍面臨著辦學規模和質量存在差異、區域發展不平衡、辦學功能不協調等挑戰。”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建議,支持高校海外辦學大膽探索教育、
廈大校長張榮:以學為中心個性化培養學生
? 廈門大學長期以來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從建校之初,就提出要培養世界之英才。2021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校長張榮接受新華網專訪,圍繞“高素質人才培養”“論文抽檢重要性”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觀點。以學為中心個性化培養學生 廈門大學擁有培養人才優秀傳統 “培養人才是廈門大學從建校
張壽榮院士逝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澎湃新聞記者從張壽榮院士親友處獲悉,著名鋼鐵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壽榮,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7月14日上午在武漢逝世,享年97歲。公開資料顯示,張壽榮,祖籍河北定縣,1928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1949年自天津北洋大學冶金工程系畢業后,即投入鞍山鋼鐵公司的恢復生產與重建工作,曾
張榮院士:把破“五唯”作為高校綜合改革突破口
教師選了一篇影響因子高的論文作為代表作。它真的能被稱為“代表作”嗎?多人發表一篇論文,誰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權重是多少,把科研中的合作關系變為了競爭關系,該怎么破?有“帽子”人才與無“帽子”人才共同競爭,有創新的非共識性想法該怎么保護?……這些問題都是破“五唯”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廈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專訪
今年5月15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如今,祝融號火星車已運行超過210個火星日,環繞器在軌510多個火星日……從發射、環繞到著陸、巡視,天問一號的一舉一動,備受世界關注。 近日,英國《自然》雜志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人物榜單,聚焦在今年的重大科學事件中占有一席之
張沁榮:著力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和質量供給水平
1月29日,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會議在京召開,質檢總局副局長張沁榮出席會議并將話。質檢總局監督司司長梅建華作工作報告。 張沁榮在講話中首先對過去五年產品質量監督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她表示,五年來,全系統牢固樹立監管為民理念,充分發揚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良作風,在轉變監管理念中實現新發展、在
張沁榮: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社會團體運行模式
7月27日,中國檢驗檢疫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京召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張沁榮出席并講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作總結講話。質檢總局總檢驗師項玉章主持會議。 張沁榮對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成立以來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她說,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按照“學術化、技術化、國際化、社會化
張榮橋:天問一號全球探測使我們更全面認知火星
國家航天局6月29日宣布,“天問一號”環繞器已完成火星全球遙感探測,獲取了覆蓋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數據。至此,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的環繞器和“祝融號”火星車均完成既定科學探測任務。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環繞器已經正常飛行706天,環繞火星1344圈,實現了火星全球探測。其中,中分
2023光譜年會精彩繼續:大咖搶先看第二彈
2023年7月15日,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以及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云南師范大學承辦的“第22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3年光譜年會”在美麗的春城昆明召開。(相關鏈接:共享學術盛會 光譜領域學術大咖相聚春城結碩果) 15日下午,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湖南大學張曉兵教授、南京大學
四川大學教授張志榮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35.shtm 近日,俄羅斯工程院院長B.V.Gusev院士發來賀信,祝賀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教授張志榮因在分子藥劑學尤其是藥物靶向遞釋系統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當選俄羅斯工程院(Russian Ac
唯一的中國人!張榮橋入選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英國《自然》雜志12月15日公布了影響2021年科學事件的十位人物評選結果,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入選,成為今年該榜單上唯一的中國人。 《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榜單旨在選出十位在這一年重大科學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自然》雜志特寫部主編理查德·蒙納斯特斯基
煤城困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鄂爾多斯”來源于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 經過飛速的發展之后,鄂爾多斯確實建造了很多的“宮殿”,但隨著人口的流失,“宮殿”沒人住了。 來到鄂爾多斯,你會發現這里街道異常寬闊整潔,路面干凈,不時有清潔工在清掃街道,但路上行人稀少。當地人告訴記者,鄂爾多斯人口還在流失。 鄂爾多
人才“三問”,張新民給出解答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去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出了人才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大幅增長,科技創新主力軍隊伍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頂尖科學家集聚水平明顯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不斷增強,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
BCEIA2019科學儀器發展國際高峰論壇——日程安排
BCEIA2019科學儀器發展國際高峰論壇會議日程會議時間:??? 2019年10月23日下午 14:00-17:45會議地點:??? 北京北辰洲際酒店嘉賓主持人: 張新榮 BCEIA2019大會組委會主席???????????????????????????????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