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器是能發射激光的裝置。 按工作介質分,激光器可分為氣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4大類,還發展了自由電子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脈沖式輸出。 激光的英文laser 這個詞是由最初的首字母縮略詞LASER演變而來,LASER的意思是“受激輻射光放大器”英文的單詞的縮寫簡略。 激光技術中的關鍵概念早在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受激輻射”時已經開始建立起來了,激光這個詞曾經飽受爭議;Gordon Gould是記載中第一個使用這個詞匯的人。 1953年,美國物理學家查爾斯·哈德·湯斯和他的學生阿瑟·肖洛制成了第一臺微波量子放大器,獲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 1958年,C.H.湯斯和A.L.肖洛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廣應用到光頻范圍。 1960年,T.H.西奧多·梅曼制成了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 1961年,伊朗科學家A.賈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 1962年,R.N.霍耳等人創制了砷化鎵半導體激......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6月29日-30日,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辦,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支持,《現代科學儀器》編輯部承辦。來自光譜領域的專家學者2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參加。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研討
高伯龍(1928.6.29~),激光陀螺專家。原籍廣西岑溪市,生于廣西南寧市,195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自1975年起,高伯龍一直從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對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關激光陀螺原理樣機、實驗室樣機等。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勝利召開,上午場大會報告后,下午場分別由東北大學王建華教授,廈門大學杭緯教授,湖南大學張曉兵教授,廣西師范大學趙書林教授等繼續帶來精彩報告。東北大學 王建華教授 &n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也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的光譜技術也已經從跟跑到了在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老中青科學家,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隨著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2020年10月底在成都即將召開,中國光學學會光譜專業委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學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發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類材料,其中包含五個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們非常規的成分和化學結構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組合。這類合金的合理設計取決于對幾乎無
1.超聲譜法可以測量納米顆粒的粒度嗎?高頻率超聲衰減譜法(簡稱超聲譜法)是近年來新出現的納米顆粒粒度測量方法。因超聲具有強穿透力,該方法尤其適用于高濃度納米顆粒的測量。它的基本原理是:不同頻率的超聲在納米顆粒懸浮液中傳播時,受到納米顆粒的吸收和散射會產生衰減。不同大小的納米顆粒對不同頻率超聲的衰減作
9月12日,“創響中國”長春站——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雙創示范基地揭牌儀式暨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在長春光機所舉行。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所長賈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創新創業的基因深深植根于長春光機所的歷史血脈中。” 作為中國光學事業搖籃,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以來,長春光機所始終堅持以科技
“光學大家”高端人物訪談欄目終于在2021年與大家見面了!這里是對大師們高光時刻的致敬,是對當代光學家科學智慧與探索精神的全記載,更是青年學者與光學大家的對話與交鋒。近期,中國光學微結構材料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接受了Advanced Photonics特邀編輯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常國慶研究員的專訪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8月17日,第一屆質譜儀器研發論壇在大連舉辦。會議由分析儀器分會質譜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承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質譜儀器專委會秘書長周志恒主持,匯聚來自全國從事質譜研發的研究單位、質譜整機研發制造企業和質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本次采訪,過程比較特殊,特殊之處在于采訪不斷被打斷,或是有人前來請教技術難點,或是有電話咨詢技術問題。這顯示出被采訪者平時的工作有多么忙碌。 本次,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的是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地分析”)穩定同位素實驗室負責人劉漢彬研究員。 核工業北
——瑞士萬通75年長青之道 今年是瑞士萬通成立75周年,隨著線上線下一系列慶祝活動的展開,“瑞士萬通”這個名字又一次響徹中國分析儀器界。除了專注化學分析,在電化學、色譜、光譜三大分析領域的積淀雄厚、領先世界,吸引我們的還有瑞士萬通拒絕上市卻保持基業長青的獨特發展模式。近日,分析測試百科網有幸采
摘 要:波前傳感器(波前分析儀)是自適應光學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件之一,決定了自適應光學系統最終的調制結果。同時波前探測器在激光、天文、顯微、眼科等復雜自適應光學系統的波前像差檢測,虹膜定位像差引導,大口徑高精度光學元器件檢測,平行光管/望遠鏡系統的檢測與裝調,紅外、近紅外探測,激光光束性能、波前像差
——專訪布魯克.道爾頓亞太區高級副總裁Rohan Thakur 這家創辦于1960年的德國企業一直對科學和極限產品保持激情,從享譽全球的核磁共振到分辨率達到千萬級的FT-ICR離子回旋共振質譜。BCEIA 2015在布魯克公司的新品發布會上,分析測試百科網記者采訪了布魯克.
摘要: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深入,科研設備的不斷更新,國家對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多,植物檢測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流式細胞儀植物檢測技術是近幾年在我國剛剛興起的一項新技術,對許多植物科技工作者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文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介紹了進行流式細胞儀分析所必須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工作原理、知名品牌、常見
摘要: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深入,科研設備的不斷更新,國家對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多,植物檢測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流式細胞儀植物檢測技術是近幾年在我國剛剛興起的一項新技術,對許多植物科技工作者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文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介紹了進行流式細胞儀分析所必須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工作原理、知名品牌、常見
1 流式細胞儀的概念及其發展歷史1.1 流式細胞儀的基本概念 流式細胞儀(flow cytonletry,FCM)是對高速直線流動的細胞或生物微粒進行快速定量測定和分析的儀器,主要包括樣品的液流技術、細胞的計數和分選技術,計算機對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技術等。流式細胞儀以流式細胞術為理論基礎,是流體力學、
摘要:太赫茲雷達具有帶寬大、分辨率高、多普勒敏感、抗干擾等獨特優勢,是目標探測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該文首先回顧和介紹了電子學和光學太赫茲雷達系統歷史、現狀和最新進展,其次對太赫茲雷達目標特性從機理、計算、測量3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和概要介紹,同時闡述了太赫茲ISAR、SAR、陣列和孔徑編碼成像研究狀況,
隨著技術進步,發現的步伐也在加速:每年數以萬計的新結構留下影像。 1914年,德國科學家Max von Laue因發現晶體如何衍射X射線而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這一發現直接推動了X射線晶體學的出現。從那時以來,研究人員利用衍射推算出了越來越多復雜分子的晶體結構,從簡單礦物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亦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今日中國的光譜技術已從國際上“跟跑”躍升到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光譜研究領域的老中青三代科學家,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隨著將在成都召開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亦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今日中國的光譜技術已從國際上“跟跑”躍升到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光譜研究領域的老中青三代科學家,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隨著將在成都召開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0年光譜
2013年4月1日-4月3日,為期三天的第19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在福州西湖賓館召開。繼4月1日張玉奎院士、陳洪淵院士、江桂斌院士、莊乾坤主任、陳義研究員和Jan-Christer博士的特邀報告之后,4月3日下午,第19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又迎來了吳學梯司長、趙宇亮研究員、吳永寧研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環境光學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報告會在普析通用儀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報告廳舉辦,劉文清院士和王橋院士應邀給為大家做了精彩的報告;會議期間,重點介紹了由劉文清院士主編、剛剛付梓出版的學術著作《環境光學與技術》,該書系統詳實的描述了光學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對推動我國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基地,對科技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隨的地方。這些實驗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礎研究的最高水平,誕生了一大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創新成果,是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 新材料小編搜集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實驗室,下面將一一簡單介紹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這是《自然》選出的在今年對于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十個人。“今年的名單突顯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在天文學,生殖生物學和少數族裔在科學領域的權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寫編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