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研究表明:意大利新冠病毒出現早于武漢
“在2019年的生物樣本中,一些國家報告了新冠病毒的蹤跡。”世界衛生組織在不久前發表的聲明中表示,下一階段研究應包括對2019年各國潛在病例的排查,比如世衛組織已經與意大利開展合作。 世衛組織為什么會呼吁各國努力在2019年的病例里“翻故紙堆”呢? 因為不少國家在這些病例中都檢出了新冠病毒,而且都早于武漢!比如世衛組織在聲明中特別提到的意大利,實錘就不止一個! 意大利:在2019年10月前后已有一波感染高峰 2020年初意大利新冠病毒傳播之快、確診病例增長速度之快、本土病例出現之早,都讓當地的科學家懷疑新冠病毒至少幾個月前就形成了當地的傳播,只是未被發現。 例如,意大利2020年1月底就進入緊急狀態、并采取防控措施,可20天后,意大利北部的疫情仍舊突然開始快速擴散。 可見,新冠病毒早前隱秘流行,被當成其他病診治了。最開始感染艾滋病病毒被當作患上卡波西氏肉瘤,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被視作先天殘疾…… 學者們從其他類型......閱讀全文
新冠病毒“自然起源”說新佐證?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報告稱,在老撾北部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為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具有共同關鍵特征,可能與新冠病毒存在進化關系。這項研究為新冠病毒溯源提供了線索,也讓科學家們更接近于確定新冠病毒的起源。相關研究于9月18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預印本平臺“研究廣場”。
Science:新冠病毒的動物起源!
近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對新冠病毒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新發現證實了早期結論,指出新冠病毒引入人類可能存在“中間動物宿主”。論文認為,新冠病毒的出現具有與自然溢出性一致的特征,由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人為操作情況的可能性極小。 果子貍或充當了非典病毒從馬蹄蝠傳向人類的渠道
新研究指出追蹤新冠病毒起源應以史為鑒
“追蹤新冠病毒的起源,應該從與病原體無休止的戰斗中吸取教訓。”7月30日,在發表于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的一項新研究中,中科院院士高福、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王奇慧等寫道。 他們表示,了解新冠病毒如何、何時以及在何處從其天然宿主或者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對于預防未來由冠狀
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于武漢
4月8日,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文章“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論文由來自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共同撰寫,第一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 日前,
新冠病毒冷鏈傳播與疫情溯源
據世界衛生組織周報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已波及全球223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病例2億多例,死亡病例400多萬例。截至8月24日,全球累計接種新冠疫苗超過46億劑次,但日新增平均病例數仍在60萬例左右,日病亡平均病例數在1萬例左右。可見,新冠病毒傳播威力之大、影響面之廣,與我們每個人
新冠病毒是否起源于武漢?劍橋新冠變種報告作者這樣說
4月8日,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文章“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論文由來自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共同撰寫,第一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 日前
解密新冠病毒起源!華農大的論文這么說。。。
摘要:2020年5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肖立華,沈永義及廣州動物園陳武共同通訊在Nature 發表題為“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從馬來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一種冠狀病毒在E,
中國駐意大利使館發布緊急新冠病毒疫情提示
據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網站10月16日消息,近期,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多個國家單日確診人數連續攀升,其猛烈程度已超第一波疫情。意大利近來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屢創新高,過去一周患者死亡人數較前增加近40%。專家表示,第二波疫情尚未見頂,何時好轉仍無定數。意大利政府已就此緊急出臺嚴格的防控舉措。目前,
北京分院積極應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批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精神,落實中國科學院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中科院科創中心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北京分院分黨組高度重視、主動謀劃,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并充分發
通過突變特征分析發現新冠病毒的起源與自然過程相符
目前,與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最相似是從菊頭蝠分離得到的RaTG13,其與新冠病毒的進化分歧大約發生在50年前。此后,直到疫情暴發前,新冠病毒已經積累了500多個突變。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錢文峰研究組提出一種新的溯源策略——通過鑒定新冠病毒這500多個突變的頻譜特征推測新冠病毒的歷史
新冠病毒膠體金試劑:快速檢測新冠病毒
23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與廣東對口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進行遠程會診。會上,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國家批準了兩個抗體試劑盒。 “這兩種試劑盒都是采用膠體金法,能夠測出患者體內的lgM抗體,在患者感染的第7天或發病的第3天就能夠檢測出lgM抗體,對患者進一步
北京:新冠疫情局部零星散發,未監測到聚集性新冠疫情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2月22日消息,目前北京市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等疫情形勢總體平穩,季節性流感疫情活動強度呈現上升趨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處于局部零星散發狀態,未監測到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疫情概況根據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2月13-19日,上周流感樣病例數量較前一周上升了91
1月29日疫情通報:變異新冠病毒在巴西擴散
1月2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6例(上海9例,廣東5例,天津1例,湖南1例),本土病例36例(黑龍江21例,吉林13例,北京1例,河北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1
氣溶膠新冠病毒監測:助力疫情防控更快更高效
通過一個“熱水壺”形狀的便攜式氣溶膠采集器,快速采集氣溶膠樣品后,送入到一體化高靈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儀,進行檢驗后儀器報告樣品的檢測結果,整個流程不到45分鐘就完成了。? ? 這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劉鵬向《中國科學報》介紹的“科技冬奧”專項——“生物氣溶膠新型冠狀病毒監測技術”成果。? ?
助力戰“疫”-哈希發布新冠病毒疫情水質應急監測方案
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責任。為助力疫情期間水質安全防控,哈希水質分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希)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水質應急監測方案。該水質應急方案提供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等整體水質監測方案以及城鎮及醫療污水監測等整體解決方案,符合中國生態環境部《通知》中對新型冠狀病毒污染
多國科學家聯名撰文駁斥新冠病毒“實驗室起源論”
開放科學數據平臺澤諾多(Zenodo)7日發布一篇由20余名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科學家聯合署名的預印本論文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自實驗室,也無證據表明任何早期新冠病例與武漢病毒研究所有任何聯系。 這篇綜述性論文署名作者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瑪麗·巴希爾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所的
新冠病毒近日播報
8月2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河北5例,天津2例,廣東2例,陜西2例,福建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福建)。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478人,重
新冠病毒已突變
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并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其中S型是相對更古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對
新冠病毒檢測方法
新冠肺炎仍在持續,如何更快、更準確診斷,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抗原檢測……不同檢測方式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 他表示,不同的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不能單說某種技術優劣,而是要將其放在一定的條件下去評價
MagaBio-plus病毒DNA/RNA純化試劑盒III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
MagaBio plus病毒DNA/RNA純化試劑盒III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應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一直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在疫情的檢測中,通過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是最重要的確診手段之一。而檢測試劑盒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核酸分離純化試劑盒,需要先分離后才能檢測。杭州博日科技作為中國PCR行業的領軍者,擁有
全球競相研發新冠病毒疫苗-或許還未研發出疫情就結束
從美國到澳大利亞再回到中國,科學家們正利用新技術進行一項雄心勃勃的努力,不惜耗資數百萬美元,以便在創紀錄的時間內開發出一種疫苗,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這種新病毒自去年年底在中國武漢出現以來迅速傳播,致使數萬人感染。 任何疫苗的研制通常都需要數年時間,這包括需要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在人體上進行臨床試
北京地壇醫院6788萬再購新冠病毒疫情應急醫療設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北京地壇醫院發布公告稱,將花費6788萬再次采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醫療設備購。據統計,本次采購涉及萬元,涉及64排CT、流式細胞儀、PCR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生物質譜檢測系統、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等。具體詳情如下: 預算金額:6788.786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使哪些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應用?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對于中國乃至全人類來說都是一場重大的災難,而隨著此次疫情的發展,我們也看到以往并不熱門的技術得到重新應用。那么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刺激下,哪些技術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應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紅外感應技術 紅外感應技術由于技術問題,其大量應用在森林、海關、軍事等特殊環境之中。
抗擊疫情-10款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批
2月22日,國家藥監局發文表示,應急審批通過3家企業3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包括2個膠體金法抗體檢測試劑、1個恒溫擴增芯片法核酸檢測試劑,擴大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和手段,全力服務疫情防控需要。 新增的3款產品分別是萬孚生物的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快速檢測試劑、英諾特的201
新冠病毒感染率近九成-河南疫情如何渡過?
1月9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公布,截至2023年1月6日,河南省新冠病毒感染率為89.0%,其中城市89.1%、農村88.9%,現階段流行毒株仍以奧密克戎BA.5.2變異株為主。河南已順利渡過疫情高峰,應對疫情高峰,河南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接下來的防控工作又會怎樣推進?《新聞1+1
新冠病毒疫情對食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發各國廣泛關注。雖然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不建議對中國采取旅行和貿易限制,應避免有的國家采取過激的應對措施,但是為了防控疫情,部分國家調整了對華貿易政策,對我國食品的進出口貿易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受疫情影響
2月1日疫情通報:變異新冠病毒繼續在巴西蔓延
1月3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9例(上海4例,北京2例,天津1例,湖南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33例(黑龍江22例,吉林10例,河北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
疫情在亞歐兩地平行傳播:新冠病毒的競爭迭代
最近,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尋找在2019年底和 2020年初期間,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的人群里的初始演化。論文的結論是亞洲的毒株雖然最早引發人們對
新冠疫情中國測試盒測試速度
近日,中國官方公布的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已累計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9041萬人/份的數據。 這份數據再一次證明了我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這個數據能夠在國際上引起強烈的反應,那是因為這個數據的確不是一個小數,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說美國是檢測能力最強的國家,檢測能力累計2500萬,號稱世界上檢測最多的
新冠疫情再次加速向全球蔓延
世界衛生組織: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2日10時(北京時間12日16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30370例,達到12552765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5285例,達到561617例。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北京時間13日6時34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1285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