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置換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現狀與發展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療各種膝關節炎癥一種有效且成熟的方式,近年來手術優良率不斷提高。在最初的TKA中是沒有髕骨置換的,術后發生髕前區疼痛的比率很高,在20世紀70年代Kanfer報道了髕骨的機械力學機制,髕骨在膝關節活動中所起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為降低TKA術后膝前區疼痛的發生率,出現了髕骨表面置換,但這又帶來髕骨骨折、髕骨壞死等一系列并發癥。對于TKA是否行髕骨置換,盡管有許多臨床試驗、系統評價、Meta分析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但是仍然未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一、髕骨置換的分歧 目前對于是否行髕骨置換臨床醫師形成3種觀點:(1)所有的患者均行髕骨置換;(2)都不行髕骨置換;(3)有選擇進行髕骨置換。支持髕骨置換的觀點認為:雖然自身的髕骨在生理與解剖上更接近正常,......閱讀全文
髕骨置換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現狀與發展
?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療各種膝關節炎癥一種有效且成熟的方式,近年來手術優良率不斷提高。在最初的TKA中是沒有髕骨置換的,術后發生髕前區疼痛的比率很高,在20世紀70年代Kanfer報道了髕骨的機械力學機制,髕骨在膝關節活動中所起的作用
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要點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最常用的骨科手術之一。全膝關節置換術包括切除膝關節病變的關節面,然后用金屬和聚乙烯假體組件進行表面置換。對于正確選擇的患者,該程序導致顯著的疼痛緩解,以及改善的功能和生活質量。盡管全膝關節置換術具有潛在的益處,但全膝關節置換術通常是在選修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在用盡適當的醫學療法和廣泛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多發動脈栓塞死亡病例報告
病例報道患者,女,55歲,因“雙膝關節疼痛9年,加重半年”入院。“腦梗塞”病史5年(未留后遺癥),“類風濕關節炎”病史15年,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查體:雙膝關節腫脹、畸形,關節間隙壓痛,麥氏征(+),過伸過屈試驗(+),多處指、趾間關節畸形明顯。實驗室檢查示:類風濕因子78.3IU/ml,血沉117
全髖置換術概述
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是目前最成功的整形外科手術之一。對于因各種病癥而患有髖部疼痛的患者,THA可以緩解疼痛,恢復功能,并可以改善生活質量。適應癥全髖關節置換術(THA)適用于髖關節惡化的保守治療或既往手術治療選擇失敗且持續存在持續性衰弱性疼痛并且日常生活活動顯著減少的患者。即使在沒有劇烈疼痛的情
一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部血腫病例報告
?病例報道?患者,女,68歲,因“左膝疼痛8年,加重伴活動障礙1個月”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現左膝關節疼痛,主要表現為行走勞累后疼痛明顯,下蹲時明顯,起立困難,膝關節偶有打軟,無膝關節局部紅腫熱痛,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休息后緩解,未予重視及治療。1個月前左膝上述癥狀逐漸加重,出現左膝關節腫脹、伸直受限
一例單間室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50歲,30年前股骨干骨折后畸形愈合,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膝關節反復疼痛4年余,活動受限,行走及上下樓梯時疼痛加重,期間自行服用藥物,未見明顯好轉,近期膝關節活動后疼痛加重,活動嚴重受限,于2015年4月13日入院。入院查體:跛行,右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行走及上下樓梯時疼痛加重,休
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行全髖關節置換術麻醉處理
?1.病例?女性,58歲,因摔傷后致左股骨頸骨折1w入院。既往患“風心病,房顫”,17年前因"腦梗塞"致左側肢體不全癱,肌力Ⅲ級;7年前行“二尖瓣及主動脈瓣置換術”,術畢持續口服華法林至入院前。?入院時心功能評估為Ⅲ級。入院后停華法林,予左下肢牽引術。查體:雙下肢無腫脹、皮膚無瘀斑,雙肺散在哮鳴音,
全髖關節置換術中動脈損傷病例分析
全髖關節置換術(THA)中動脈損傷較罕見,相關報道較少,但是后果嚴重,處理不當甚至危機生命。現報道1例經后外側入路THA術中旋股內側動脈損傷病例,并對相關文獻回顧分析,總結經驗教訓。臨床資料患者,男性,45歲,因強直性脊柱炎性髖關節炎于2020年11月12日在全麻下行右THA,因關節僵硬,術中松解股
Ilizarov外固定架聯合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血友病性膝關...
Ilizarov外固定架聯合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血友病性膝關節屈曲僵直病例報告血友病是一種X染色體連鎖的隱性遺傳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容易出血,以關節、肌肉出血多發。反復關節出血可導致慢性滑膜炎、關節軟骨受損、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骨質破壞,出現關節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形成血友病性關節炎,晚期導致嚴重的
一例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并發股動脈中段急性栓塞病例分析
全膝關節置換術(TKA)術后出現急性動脈栓塞的發病率極低。形成該并發癥的原因包括動脈血栓、動靜脈瘺、動脈瘤、動脈斷裂,文獻報道其發生率僅為0.03%~0.17%。截至2006年,文獻中陸續報道了40例TKA術后急性動脈栓塞的病例。對于骨科醫師而言,這一發病率極低的并發癥卻給治療帶來極大的挑戰,因為急
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脛骨近端骨巨細胞瘤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病例介紹 ?患者,女,36歲,主因左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5個月,加重半月于2015年3月5日入院。查體:左膝關節腫脹畸形,膝下壓痛,皮膚未見顏色改變,皮溫正常,左膝關節浮髕試驗(+)壓髕實驗(+)研磨試驗(-)左膝關節負重痛明顯,左膝關節活動受限。入院左膝關節X線示:左膝脛骨近端見膨脹性骨質
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真菌感染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患者,男,55歲,2016年6月11日以“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為診斷收人本科;既往糖尿病史。入院后查空腹血糖12.0mmol/L,皮下注射胰島素降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6月15日行右膝關節雙間室置換術,術前30min頭孢西丁2.0g靜滴,術后繼續頭孢西丁2.0g2次/d
新全膝關節置換系統兼得“穩定”與“靈活”
“穩定性”和“靈活性”似乎是膝關節置換領域不可調和的矛盾。幾十年來,人工關節領域研究者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 數據顯示,我國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40~60歲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0%~17%,60歲以上的人群的發病率激增至50%,而7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則高達70%。在過去的
脛骨近端骨肉瘤定制型假體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感染導致...
脛骨近端骨肉瘤定制型假體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感染導致截肢病例分析骨肉瘤是目前兒童和青少年中病死率很高的惡性腫瘤。對于兒童和青少年股骨下端、脛骨上段的骨肉瘤,在新輔助化療基礎上行定制腫瘤型假體全膝關節置換術使保肢成為可能,但是長期化療導致患兒免疫力持續降低,加上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軟組織切除較多等因素,大
雙側膝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相繼感染病例分析
病歷資料患者,女性,62 歲,因“左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半年,加重伴流膿1 月,右膝關節曠置術后疼痛伴活動受限2 月”入住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脊柱骨科。患者15 年前無誘因下出現雙膝關節疼痛不適,2008 年患者自覺上述癥狀加重并出現雙膝關節活動受限,至寧夏武警醫院就診,于2008 年6 月8
膝關節置換術中頸內靜脈置管異位導致雙側大量胸腔...
膝關節置換術中頸內靜脈置管異位導致雙側大量胸腔積液病例分析臨床資料?患者,女,60歲,“左膝關節間斷性腫痛10年,加重伴右膝關節間斷性腫痛2年”就診我院骨關節外科,診斷為“雙膝風濕性關節炎”并收入病區。術前一般情況好,體溫36.3℃,脈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53/89mmHg。糖尿病病
一例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髕韌帶斷裂診療分析
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髕韌帶斷裂罕見,臨床上,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極易忽視髕韌帶斷裂的可能。本文在此報道1例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髕韌帶斷裂的病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80歲,因“雙膝疼痛3年,加重伴活動受限6月”就診。患者于就診3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雙膝部疼痛,休息后好轉。就診6月前雙膝疼痛加重,尤其行走時疼
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雞尾酒療法羅哌卡因中毒分析
患者,女,76歲,74kg,因“左膝關節痛”入院,診斷為左膝骨性關節炎,擬在椎管內麻醉下行左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術前檢查示:ECG示心房纖顫,心室率99次/分;心臟彩超示EF55%,主動脈鈣化伴少量反流(退行性心瓣膜病),二尖瓣中等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心房纖顫,左室舒張功能降低,整體收縮功能正常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脫位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患者,女,68歲,18年前因右髖關節發育不良,在本市某醫院行右髖關節融合術。術后髖關節外展及屈髖活動受限伴跛行,由于髖關節強直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再次入院。入院體檢:右髖關節內翻僵直畸形,右腹股溝中點壓痛,4字征(+),右下肢短縮4CM,末稍血運、感覺良好。骨盆平片顯示:右髖關節先天發育不良呈
多發巨大痛風石性關節炎的全膝關節置換診療分析
痛風是單鈉尿酸鹽沉積于關節、腎臟和皮下等部位,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的代謝性風濕病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主要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致病。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改變,其患病率明顯升高,目前大約為1%~3%,并呈上升趨勢及日漸年輕化。痛風發
一例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合并巨大游離體...
一例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合并巨大游離體病例報告病例報道患者,男,64歲,因“右膝關節腫痛6年,發現右膝腫塊1年”入院。浮髕試驗陰性,抽屜試驗陰性,右膝活動度0°~100°。X線片檢查:右側髕骨下方及右側股骨下段外側緣見不規則高密度影,其內密度不均,邊緣見硬化改變,髕骨下緣見骨質破壞,髁間隆
一期截骨矯形內固定聯合導航引導下全膝關節置換...1
一期截骨矯形內固定聯合導航引導下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伴有股骨關節外畸形的膝骨關節炎病例分析合并股骨側關節外畸形的骨關節炎">膝骨關節炎患者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是關節外科醫師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手術面臨的困難通常包括:股骨髓腔桿置入困難、關節內差異性截骨對側副韌帶的影響、不同平面的畸形是否需要截骨、一期截骨
兩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晚期自發性膝關節出血診療分析
臨床資料病例1患者女性,57歲,2012年11月因持續性雙膝關節疼痛、功能受限在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關節外科就診,X線拍片提示雙骨關節炎">膝骨關節炎,Ahlback分期Ⅲ期(圖1)。入院后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雙膝人工表面膝關節置換術(圖2),術后傷口一期愈合,雙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患者于2014年1
膝骨關節炎合并髕韌帶止點撕脫全膝關節置換術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60歲,右側膝關節反復疼痛3年余,加重伴僵硬感6個月余,不慎摔傷后右側膝關節明顯腫痛3d入院。查體:不能行走,右側膝關節明顯腫脹,髕韌帶止點處明顯壓痛,關節被動活動范圍-5°~90°,主動活動范圍20°~70°。X線檢查:右側膝關節骨關節炎;MRI檢查:右側髕韌帶部分撕裂;其余檢查
淺談日間全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管理
日間手術是指患者入院、手術和出院在24h內完成的手術,特殊病情不超過48h,且不包括門診手術。近年來,國家逐步重視這一高效益診療模式。我國髖關節置換術逐年增多,隨著外科與麻醉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加速術后康復理念的普及,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成為現實。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已在國外普遍開展,但國內未見相關文
自體輸血全主動脈弓置換術
?????????????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胸外科采用自體輸血,為1例主動脈夾層患者施行全弓置換加降主動脈支架象鼻手術,創造了術中不輸異體血的醫學奇跡。 患者為52歲男性,因突發背痛收住入院,經檢查確診為主動脈夾層,破口位于主動脈弓,內膜剝離從升主動脈根部一直到腹主動脈雙腎動脈開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陶瓷頭碎裂翻修病例報告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在骨科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手術的目的是減輕患者髖關節病痛、恢復其關節功能。現階段關節假體的選擇主要有陶瓷對陶瓷、金屬對聚乙烯、金屬對金屬、陶瓷對聚乙烯等幾種。陶瓷假體在抗磨損、生物組織相容性和強度方面均顯示出更多優勢。但陶瓷假體因其脆性大,存在關節部異響、假體碎裂的并發癥可能,特別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周圍骨折診療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56歲,因不慎扭傷致左大腿疼痛伴活動受限1d于2018年1月21日入院。患者3年前因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右側Ⅳ期,左側Ⅱ期,在我科行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2年前因左髖部疼痛活動受限再次住院,左側髖部MRI提示:左股骨頭缺血性壞死Ⅲ期。遂在我科行左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區病灶清除+鉭棒植入
南京鼓樓醫院完成首例全主動脈置換術
日前,一身患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男子經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們歷時14小時的全力救治,置換主動脈人工血管成功。四年前該男子也因胸部夾層動脈瘤而接受升主動脈+主動脈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如今,他的全部主動脈大血管全部置換上了人工血管。 A 今年28歲的安徽天長男子,2011年4月14日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嚴重骨吸收翻修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56歲,20年前因右髖關節發育不良于外院行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2019年5月出現右髖部疼痛,經門診查體閱片診斷為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松動。收入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關節骨科,擬行右側全髖關節翻修術。術前髖關節正位X線片顯示(見圖1A):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髖臼上部局部骨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