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鐵測定的原理和參考值
原理:血清鐵以Fe3+形式與轉鐵蛋白(Tf)結合成復合物,降低介質pH及加入還原劑(如抗壞血酸、羥胺鹽酸鹽等)能將Fe3+還原為Fe2+,則轉鐵蛋白對鐵離子的親和力降低而解離,解離出的Fe2+與顯色劑(如菲咯嗪和2,2′-聯吡啶等)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同時作標準對照,計算出血清鐵的含量。參考值:成年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0~30.4μmol/L。......閱讀全文
血清鐵測定的原理和參考值
原理:血清鐵以Fe3+形式與轉鐵蛋白(Tf)結合成復合物,降低介質pH及加入還原劑(如抗壞血酸、羥胺鹽酸鹽等)能將Fe3+還原為Fe2+,則轉鐵蛋白對鐵離子的親和力降低而解離,解離出的Fe2+與顯色劑(如菲咯嗪和2,2′-聯吡啶等)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同時作標準對照,計算出血清鐵的含量。參考值:成
血清鐵測定的原理與參考值
原理:血清鐵以Fe3+形式與轉鐵蛋白(Tf)結合成復合物,降低介質pH及加入還原劑(如抗壞血酸、羥胺鹽酸鹽等)能將Fe3+還原為Fe2+,則轉鐵蛋白對鐵離子的親和力降低而解離,解離出的Fe2+與顯色劑(如菲咯嗪和2,2′-聯吡啶等)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同時作標準對照,計算出血清鐵的含量。參考值:成
血清鐵測定的原理是什么?參考值是什么?
原理:血清鐵以Fe3+形式與轉鐵蛋白(Tf)結合成復合物,降低介質pH及加入還原劑(如抗壞血酸、羥胺鹽酸鹽等)能將Fe3+還原為Fe2+,則轉鐵蛋白對鐵離子的親和力降低而解離,解離出的Fe2+與顯色劑(如菲咯嗪和2,2′-聯吡啶等)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同時作標準對照,計算出血清鐵的含量。參考值:成
血清鐵測定的原理
血清鐵以Fe3+形式與轉鐵蛋白(Tf)結合成復合物,降低介質pH及加入還原劑(如抗壞血酸、羥胺鹽酸鹽等)能將Fe3+還原為Fe2+,則轉鐵蛋白對鐵離子的親和力降低而解離,解離出的Fe2+與顯色劑(如菲咯嗪和2,2′-聯吡啶等)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同時作標準對照,計算出血清鐵的含量。
血清鐵測定的原理和臨床意義
1)原理:血清鐵以Fe3+形式與轉鐵蛋白(Tf)結合成復合物,降低介質pH及加入還原劑(如抗壞血酸、羥胺鹽酸鹽等)能將Fe3+還原為Fe2+,則轉鐵蛋白對鐵離子的親和力降低而解離,解離出的Fe2+與顯色劑(如菲咯嗪和2,2′-聯吡啶等)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同時作標準對照,計算出血清鐵的含量。參考值
血清鐵測定的參考值與臨床意義
參考值:成年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0~30.4μmol/L。臨床意義:血清鐵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失血、營養缺乏、感染和慢性病。增高見于肝臟疾病、造血不良、無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復輸血和鐵負荷過重。
鐵染色的原理和參考值
原理 細胞外含鐵血黃素和幼紅細胞內的鐵與酸性亞鐵氰化鉀發生普魯士藍反應,形成藍色的亞鐵氰化鐵沉淀,定位于含鐵的部位。 參考值 1)細胞外鐵(+)~(++),大多為(++)。 2)鐵粒幼細胞12%~44%。 由于各實驗室的實驗條件不同,正常值也有差異,應建立本實驗室的正常值。
血清總鐵結合力測定的參考值和臨床意義
參考值:TIBC: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UIBC:25.1~51.9μ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于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癥。降低或正常見于肝臟疾病、惡性腫瘤、感染性貧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貧血,顯著降低者見于腎病綜合征。
血清鐵測定
成年男性:11.6~31.3μmol/L, 女性:9.0~30.4μmol/L
血清總鐵結合力測定原理
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通常情況下,僅有1/3的運鐵蛋白與鐵結合。在血清中加入已知過量的鐵標準液,使血清中全部的Tf與鐵結合達到飽和狀態,再用吸附劑(輕質碳酸鎂)除去多余的鐵。再按上法測定血清鐵含量,其結果為總鐵結合力,如再減去先測的血清鐵,則為未飽和鐵結合力(UIBC)。
血清總鐵結合力測定原理
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通常情況下,僅有1/3的運鐵蛋白與鐵結合。在血清中加入已知過量的鐵標準液,使血清中全部的Tf與鐵結合達到飽和狀態,再用吸附劑(輕質碳酸鎂)除去多余的鐵。再按上法測定血清鐵含量,其結果為總鐵結合力,如再減去先測的血清鐵,則為未飽和鐵結合力(UIBC)。
血清鐵測定的原理與臨床意義
(1)原理: 血清鐵以Fe3+形式與轉鐵蛋白(Tf)結合成復合物,降低介質pH及加入還原劑(如抗壞血酸、羥胺鹽酸鹽等)能將Fe3+還原為Fe2+,則轉鐵蛋白對鐵離子的親和力降低而解離,解離出的Fe2+與顯色劑(如菲咯嗪和2,2′-聯吡啶等)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同時作標準對照,計算出血清鐵的含
血清總鐵結合力測定的原理
原理: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通常情況下,僅有1/3的運鐵蛋白與鐵結合。在血清中加入已知過量的鐵標準液,使血清中全部的Tf與鐵結合達到飽和狀態,再用吸附劑(輕質碳酸鎂)除去多余的鐵。再按上法測定血清鐵含量,其結果為總鐵結合力,如再減去先測的血清鐵,則為未飽和鐵結合力(UIBC)。
血清鐵和總鐵結合力正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中文名稱:血清鐵和總鐵結合力英文名稱及縮寫:IRON/TIBC (Sfe、Tfe)正常參考值:血清鐵:成人:7—8umol/L 兒童:9—12umol/L??????????? 總鐵結合力:成人:45—72umol/L 兒童:18—73umol/L臨床意義:血清鐵增高:紅細胞破壞增多時,如溶血性貧血
血清鐵蛋白測定的原理與參考值
原理:常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將血清鐵蛋白(待測抗原)和125I標記的鐵蛋白(標記抗原)與一定量的抗鐵蛋白抗體(兔抗人鐵蛋白)混合溫育,使待測抗原與標記抗原共同競爭結合抗體,為了除去過量未結合的同位素標記抗原,采用第二抗體(羊抗兔IgG抗體)和聚乙二醇(PEG)分離沉淀抗原抗體復合物,并測定其放射性,
血清鐵蛋白測定的原理及參考值
原理:常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將血清鐵蛋白(待測抗原)和125I標記的鐵蛋白(標記抗原)與一定量的抗鐵蛋白抗體(兔抗人鐵蛋白)混合溫育,使待測抗原與標記抗原共同競爭結合抗體,為了除去過量未結合的同位素標記抗原,采用第二抗體(羊抗兔IgG抗體)和聚乙二醇(PEG)分離沉淀抗原抗體復合物,并測定其放射性,
血清總鐵結合力測定的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參考值: TIBC: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UIBC:25.1~51.9μmol/L。 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癥。降低或正常見于肝臟疾病、惡性腫瘤、感染性貧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貧血,顯著降低者見于腎病綜合征。
血清總鐵結合力測定的參考值與臨床意義
參考值:TIBC: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UIBC:25.1~51.9μ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于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癥。降低或正常見于肝臟疾病、惡性腫瘤、感染性貧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貧血,顯著降低者見于腎病綜合征。
血清葉酸測定參考值
男性:8.61~23.8nmol/L?? 女性:7.93~20.4nmol/L 紅細胞葉酸測定? 成人340~1020nmol/L紅細胞
血清鐵測定的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血清鐵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失血、營養缺乏、感染和慢性病。增高見于肝臟疾病、造血不良、無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復輸血和鐵負荷過重。
血清鐵測定的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血清鐵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失血、營養缺乏、感染和慢性病。增高見于肝臟疾病、造血不良、無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復輸血和鐵負荷過重。
血清甲狀腺激素測定的參考值
放射免疫法成人血 FT4:9~25pmol/L(0.7~1.9ng/dl) FT3:3~9pmol/L(0.19~0.58ng/dl) 免疫化學發光法(ICMA) FT4:9.0~23.9pmol/L(0.7~1.8ng/dl) FT3:2.1~5.4pmol/L(0.14~0.35n
血清總膽紅素測定的參考值
血清膽紅素可在加速劑(甲醇、咖啡因)的作用下,與重氮試劑反應生成偶氮膽紅素,出現顏色反應,顏色的深淺與膽紅素的濃度成正比。IFCC推薦目前總膽紅素測定采用偶氮反應方法。【參考值】①新生兒:0~1天為34~103μmol/L;1~2天為103~171μmol/L;3~5天為68~137μmol/L。②
血清結合珠蛋白(Hp)測定的原理與參考值
(1)原理:在待測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紅蛋白(Hb)液,使之與待測血清中的結合珠蛋白(Hp)形成Hp-Hb復合物。通過電泳法將結合的Hp-Hb復合物與未結合的Hb分開,測定Hp-Hb復合物的量,從而得到血清中結合珠蛋白的含量。 參考值:0.8~2.7g/L。
血清鐵蛋白測定的參考值和臨床意義
參考值:成人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小兒低于成人;青春期至中年,男性高于女性。臨床意義: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早期、失血、營養缺乏和慢性貧血等。增高見于肝臟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惡性腫瘤。
血清氨基轉移酶測定原理與參考值
【原理】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主要分布在肝臟,其次是骨骼肌、腎臟、心肌等組織中。大門冬氨基轉移酶E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臟、骨骼肌、腎臟等組織中。在肝細胞內,ALT主要存在于非線粒體中。而AST大部分存在于線粒體中。ALT與AST均為肝細胞內的功能酶。 肝細胞受損后,由于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AL
甲狀腺:血清甲狀腺激素測定的參考值
【參考值】放射免疫法成人血FT4:9~25pmol/L(0.7~1.9ng/dl)FT3:3~9pmol/L(0.19~0.58ng/dl)免疫化學發光法(ICMA)FT4:9.0~23.9pmol/L(0.7~1.8ng/dl)FT3:2.1~5.4pmol/L(0.14~0.35ng/dl)
血清鐵蛋白測定參考值
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
血清C肽測定及參考值
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入血后,很快在肝、腎等組織內被胰島素酶滅活,迅速消失,其半壽期僅4.8分鐘。C-肽與胰島素系從胰島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類,不被肝臟酶滅能,其半壽期為10~11分鐘,故其血中濃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C-肽測定還有不受外來胰島素影響的優點。 參考值:放射免疫測定-
血清前清蛋白測定(PA)的測定方法與參考值
血清前清蛋白由肝合成,血清前清蛋白濃度可反映肝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因半壽期短,比清蛋白和轉鐵蛋白更為敏感。【測定方法】瓊脂糖電泳法、免疫擴散法、透射比濁法或散射比濁法等。【參考值】280~35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