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摘要: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對于有效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物種的遺傳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鑒定。本文綜述了2017年度主要農作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 1、基因組學領域論文分析 在SCIE數據庫共獲得954篇基因組學研究相關的文獻。中國發文量最多,共339篇,約占該領域發文總量的一半;美國發文數量為163篇,排名第2;德國發文量為49篇,排名第3;印度、韓國、日本、法國和澳大利亞緊隨其后,發文量分別為48篇、35篇、33篇、29篇和28篇(表1)。 中國機構表現較突出,共有6個機構進入該領域論文數量TOP10行列。中國農業科學院發文量為31篇,排名第1;其次是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論文數量各為22篇;南京農業大學發文19篇,排名第......閱讀全文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摘要: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對于有效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物種的遺傳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鑒定。本文綜述了2017年度主要農作物基因組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二)
⑵小麥基因組研究小麥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穩產和增產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舉足輕重。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環境變化的影響,小麥生產面臨嚴峻的挑戰,對于小麥的育種和品種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3個不同亞基因組形成的異源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三)
⑸棉花基因組研究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纖維和油料作物,也是研究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的重要模式植物。南京農業大學張天真等課題組通過將栽培棉與野生棉對比,繪制出了棉花表觀遺傳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圖譜”,對野生棉和栽培棉之間超過1200萬個的差異甲基化胞嘧啶進行分析,鑒定出519個表觀等位基因(epiallele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一)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對于有效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物種的遺傳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鑒定。本文綜述了2018年度主要農
英國基因組學研究進展迅速
隨著基因數據的逐漸增多,臨床醫生能夠更好地治療患者,同時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中的許多遺傳學中心現在都在使用芯片和外顯子測序。 近日,英國衛生大臣Jeremy Hunt和生命科學部長George Freeman將宣布新
基因組學結合傳統育種獲得優質主食作物
“我喜歡這個。”Ismail Rabbi邊說邊將手掌放在木薯上,就像父母在夸贊自己心愛的孩子,他羞澀地笑了。“它們看上去沒什么了不起的——并不高。”Rabbi說,“但它克服了我們設置的所有障礙。” Rabbi是尼日利亞伊巴丹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IITA)的遺傳學家。他和同事正在開展一項改良木
腦膠質瘤MRI影像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原發性腫瘤,約占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7%,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80%。近年來,腫瘤診斷正從組織學層面轉向分子遺傳學層面。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分級標準修改版仍將腦膠質瘤分
“葫蘆科作物功能基因組學”獲國家杰青基金資助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式公布了2022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立項,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張忠華“葫蘆科作物功能基因組學”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這實現了青島農業大學自主培養國家級科技人才隊伍的重大突破。張忠華,現任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浙大樊龍江團隊如何從基因組學角度證實作物擬態的存在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田間頭號雜草,為了除掉它,人類已經努力了幾千年。浙江大學農業生物與技術學院樊龍江教授團隊與中國水稻所等單位合作研究最新發現,為了避免人類的“驅逐”,田間的稗草們竟學會了“偽裝”。幾千年來,它們與水稻越長越像,從原來松垮貼地的懶樣子,進化出了今
西北農林科大綜述禾谷類作物銹菌轉主寄主研究進展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康振生團隊應《植物病理學年評》雜志編輯部特邀,在其54卷發表題為《禾谷類作物銹菌轉主寄主在病害流行和病原菌變異中的作用》綜述文章。 據了解,以往學界文獻都是引證美國研究團隊的結論,即轉主寄主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區小麥條銹菌的有性生殖與病害流行中不起作用。然而,康振
華北理工大學豆科作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華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希胤課題組在豆科作物比較基因組學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植物生理學》上。 豆科作物是人類糧、油等食品的重要來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包括大豆、野生花生等10個豆科植物也因此相繼完成了全基因組測序,然而,目前缺少一個綜合性豆科植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平
學者總結泛基因組應用于次要作物育種改良研究進展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分子育種團隊與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教授David Edwards團隊合作,系統總結了泛基因組應用于次要作物(孤兒作物)育種改良的研究進展。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泛基因組在次要作物育種改良的作用。研究團隊供圖論文第一作者
華北理工大學豆科作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3月21日,華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希胤課題組在植物科學頂尖雜志《Plant Physiology》 (IF=6.28;中科院JCR分區1區)上發表標題為“Hierarchically aligning 10 legume genomes establishes a family-level
第330次香山會議研討“植物染色體工程和作物分子育種”
以“植物染色體工程和作物分子育種”為主題的330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14~16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李振聲研究員, 中國農科院董玉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所王道文研究員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植物染色體工程的用途廣泛,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因定位和基因在親緣關系較近物種間的轉移。通過染色體工程
中日水稻形態建成國際研討會在遺傳發育所召開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于10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辦“中日水稻形態建成國際研討會(China-Japan Joint Workshop on Rice Morphogenesis)”。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發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基因組學國
基因組學分析揭示
英國《自然》雜志18日在線公開的一篇基因組學論文顯示,來自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東部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和現代人祖先的相遇與交融繁殖可能比原先認為的更早。已有證據顯示,尼安德特人在47000年到65000年前在非洲之外就向現代人貢獻了遺傳物質。這項新研究還顯示,大約在10萬年前,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
聚焦轉基因作物
摘要: 編者按:轉基因植物或動物自出現以來,都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關于轉基因的爭論從未停止。最終決定權在政府手里,各國政府如何對待這一備受爭議的產物。 全球 有關轉基因生物潛在危害的賠償責任和補救問題的生物安全性法規 參加于德國波恩舉行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第四次締約方會議的與會者就有關轉基因
超級作物賽事正酣
擁有這一特征的植物在全球范圍內有著巨大的需求潛力,以增加糧食產量以及維持可持續發展。 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或可受益于營養高效的農作物。 Jonathan Lynch喜歡透過表面向下看。在其尋求培育更加優質農作物的道路上,這名植物生理學家花費了大量時間挖掘植物的根系,了解是什么讓一些作物種類可以更好地從
研究發現十字花科根腫病病原的侵染循環過程
?十字花科根腫病是世界范圍的重要植物病害。該病害由原生生物根腫菌引起,主要危害植物根部,自1878年發現以來,根腫菌在寄主植物上的侵染循環過程一直不明確。近年來,該病在我國湖北、四川、陜西、安徽、湖南等油菜主產區暴發流行,對我國油菜產業和糧油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功能基因
作物冠層溫度測量儀分析作物的水分狀況
? ? 分析作物的水分狀況,是研究植物生理特征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隨著植物生理研究工作的深入,人們發現利用作物冠層溫度測量儀來測量作物冠層溫度,可以用來探測、評價作物的水分狀況,因此,目前利用作物冠層溫度測量儀來判別作物水分狀況,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 ? 雖然作物冠層溫度測量儀主要是用來測定作物
美印藥物基因組學與癌癥基因組學檢測商業化
美國Companiondx實驗室擬與健康信息技術服務商Enable Healthcare合作,向醫生推廣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印度癌癥醫學公司HCG宣布建立一個新的腫瘤基因中心,旨在下代測序技術能夠幫助定位腫瘤,從而提高化療和放療的效率和響應率 美國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商業化 Companiondx實驗
東北地理所發表大豆基因克隆及功能基因組學綜述文章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分子育種實驗室夏正俊研究員近期發表了中英文綜述文章,重點介紹了大豆生育期基因的克隆及大豆光周期反應機理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自上世紀20年代伊始,美國科學家以大豆等作物為材料發現光周期現象近百年來,人們對該現象的研究在模式作物擬南芥及水稻中研究取得了一系列
第四屆木薯生物技術研討會在海口召開
12月18日至22日,木薯973項目年會暨第四屆木薯生物技術研討會在海南海口明光海航大酒店召開。會議從木薯基因組學、基因克隆與基因工程、逆境適應及生理生化三個主題進行了研討,來自不同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就近年來在木薯研究上的進展分別作了報告;期間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重要熱帶作物
作物葉片形態測量儀能有效判斷作物的“健康”程度
? ? 作物葉片形態測量儀作為托普云農研發的一款高效育種信息化儀器,在如今很多大大小小的育種工作中都能找到它。該儀器與傳統的測量設備不同,它主要利用手機高清攝像頭獲取葉片圖像,并自動進行圖像處理,獲取葉片的形態參數(葉片長度、面積、寬度、病斑面積等),在活體情況下就能完成測量,不用擔心影響作物正常生
作物養分診斷儀在田間以及作物養分的測定應用
田間的養分以及作物生長信息需要進行養分的診斷,而診斷的方法有很多種,傳統的 作物養分診斷方法準確性高,但是卻比較費工費時,成本也比較高,如果大面積的進行養分診斷是不合適的。近年來,基于光譜的作物營養診斷技術可以實現作物養 分實時獲取,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水氮條件下棉花光譜參數NDVI、RVI和SPAD在
Science專題:癌癥基因組學
在2001年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后,許多的研究人員立即將目光放到了利用這些信息來更好地了解遺傳學上。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確定了表觀遺傳學在癌癥的發生、形成及發展過程中起效應。從鑒別與遺傳性癌癥相關的單基因變異的前基因組時代轉向,測序技術的進步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利用全基因組方法來檢測基因組間的差異,以
藥物基因組學的定義
藥物基因組學(pharmacogenomics),又稱基因組藥物學或基因組藥理學,是藥理學的一個分支,定義為在基因組學的基礎上,通過將基因表達或單核苷酸的多態性與藥物的療效或毒性聯系起來,研究藥物如何由于遺傳變異而產生不同的作用。
毒理基因組學的定義
毒理基因組學(toxicogenomics)是從多基因、全基因組水平研究毒物作用與基因表達的相互影響。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促進環境應激原與疾病易感性關系的理解、闡明毒性分子機制、篩選和確認與疾病和毒物暴露相關的生物標志物(biomarkers)。
橡膠樹HeveaDB基因組數據庫平臺完成測試
本報訊 日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樹等主要熱帶作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創新團隊負責搭建的橡膠樹HeveaDB基因組數據庫平臺(hevea.catas.cn)上線運行,并在國際橡膠研究與發展委員會(IRRDB)各成員國間開展測試工作。經過1個月的測試,數據庫平臺各項指標保持穩定,運行可靠,達到
橡膠樹HeveaDB基因組數據庫平臺完成測試
日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樹等主要熱帶作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創新團隊負責搭建的橡膠樹HeveaDB基因組數據庫平臺(hevea。catas。cn)上線運行,并在國際橡膠研究與發展委員會(IRRDB)各成員國間開展測試工作。經過1個月的測試,數據庫平臺各項指標保持穩定,運行可靠,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