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文章:趨利避害,跳躍基因的沉默
在所有的活生物體內,所有的細胞都具有相同的DNA,但每個細胞的身份則是由任何特定時間開啟或關閉的基因組合所決定。在動物的兩代之間這樣的細胞記憶被抹去,以致新的卵細胞沒有記憶,由此具有成為所有細胞類型的潛能。與之相反,在開花植物中細胞的記憶代代相傳,對于新植物的發育有可能具有潛在的有害影響。 在最新一期的《細胞》(Cell)雜志上,來自葡萄牙古爾班基安科學研究所(IGC)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種有可能在花粉粒和種子中沉默移動DNA突變序列,由此避免對新植物損害的新機制。 促成細胞記憶的主要機制之一是將一種化學基團――甲基團添加到DNA序列上,這一過程就稱之為甲基化作用。DNA甲基化會導致基因關閉。基因表達中的這些可以遺傳,但卻并不直接書寫在DNA序列上的改變就稱之為表觀遺傳。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古爾班基安科學研究所的J?rg Becker、José Feijó和他們的研究小組,以及冷泉港實驗室的Rob......閱讀全文
Cell新文章:趨利避害,跳躍基因的沉默
在所有的活生物體內,所有的細胞都具有相同的DNA,但每個細胞的身份則是由任何特定時間開啟或關閉的基因組合所決定。在動物的兩代之間這樣的細胞記憶被抹去,以致新的卵細胞沒有記憶,由此具有成為所有細胞類型的潛能。與之相反,在開花植物中細胞的記憶代代相傳,對于新植物的發育有可能具有潛在的有害影響。 在最新
Cell:超越DNA的遺傳與編程
來自猶他大學Huntsman癌癥研究所(HCI)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發現,父源基因在受精之時已預編程至胚胎所需狀態,而母源基因則處于另一種狀態,還必須進行重編程才能與之相匹配。這一研究發現對于發育生物學和癌癥生物學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研究論文發表在5月9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上海生科院合作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機制
9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研究組、李勁松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and Passive Demethylation
卵子獨特表觀遺傳狀態機制獲揭示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課題組發現了卵細胞基因組DNA甲基化水平正常建立的首個保障因子Stella。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自然》。 雌性哺乳動物的一生中只能提供有限數目的卵子。卵子的DNA甲基化水平很低,只有精子和絕大部分終末分化的體細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的一半左右。然而,人們對卵子的這種獨特的
中科院學者最新Nature改寫教科書對DNA甲基化酶的分類
雌性哺乳動物的一生中只能提供有限數目的卵子。卵子的DNA甲基化水平很低,只有精子和絕大部分終末分化的體細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的一半左右。然而,卵子的這種獨特的DNA甲基化狀態是怎樣形成的,受哪些因子調控,又有著怎樣的生物學意義卻并不清楚。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tell
科學研究揭示DNA甲基化的秘密
甲基化指 DNA 的化學修飾,這種修飾發生在 DNA 序列的數百萬個位置上。直到現在,科學家們相信這種表觀遺傳學的現象減少了一些基因的表達。 近日,來自UNIGE大學的研究團隊們,發現 DNA 甲基化在基因調節中扮演著積極和消極的角色。 DNA 序列的變異性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系也
卵子獨特表觀遺傳狀態的建立機制及其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課題組題為Stella safeguards the oocyte methylome by preventing de novo methylation mediated by DNMT1 的研究論文于11月28日在《自然》(Nature)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發現了
研究揭示合子DNA去甲基化機制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組揭示小鼠母源蛋白Pramel15促進合子DNA去甲基化機制。相關論文8月25日發表于《自然-通訊》。哺乳動物卵細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會經歷DNA甲基化的重編程,將繼承自親本的基因組甲基化狀態重置,為后續的組織分化、胚胎發育做準備。其中,DNA甲基化維持的重要DNA甲
Cell:揭示精子和卵細胞基因組整合的機制
精子進入卵子,胚胎發育,最后嬰兒出生。那么母親的半基因組是如何與父親的半基因組融合形成一個新的人類基因組的呢?事實證明,對于受精過程中這些相對短暫但卻至關重要的初始階段,研究人員并不是很了解。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SPRK1酶在解開精子基因組、剔除特殊包裝蛋白、打開父方DNA
何新建等擬南芥葉酸多聚谷氨酰基化研究獲進展
2013年7月23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何新建實驗室在《The Plant Cell》雜志在線發表題為“Folate polyglutamylation is involved in chromatin silencing by maintaining global DNA methyl
徐國良院士Nature發文,破解胚胎發育背后的秘密
徐國良院士(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10月19日,Natur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TET-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ols gastrulation by regulating Lefty–Nodal signalling”的論文,第一次在體內證明了D
上海交大醫院健康科學研究所與飛利浦共建分子醫學實驗室
8月29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與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正式宣布健康科學研究所與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將成立聯合實驗室,并共同致力于在分子醫學的尖端領域展開合作。?計劃共同組建的聯合實驗室將位于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內,重點研究早期疾病診斷和后續醫療監控的新
試論基礎科學研究所需要的自由
基礎科學研究需要自由嗎?如果需要,又需要那些自由呢?這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我認為基礎科學研究需要自由。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不是計劃和指標能夠決定的,不是說能夠了解就能夠了解的。我們不是上帝,不可能輕易地就能夠了解自然規律,需要通過科學試驗,這就一定有失敗的可能。人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證自己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落成
11月4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舉辦了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CHINA-INI)落成儀式。共吸引有來自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前主席、漢諾威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Samii,杜克大學放射科主任 Allen Song、神經內科主任 Richard O’Brien,北京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毛羽,北京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這五年
王曉東(右三)在指導學生做實驗 在國內科研領域,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一個獨特也是孤獨的存在。它的“誕生”有點兒石破天驚的意味,它被賦予的意義和承受的壓力也同樣具有先行者的分量。 不像一般的研究院所有所謂的行政級別和編制,它更多的是像學人治所的形式,以及科學研究上的極大自由
Nat-Commun:朱冰研究組揭示小鼠母源蛋白Pramel15促進合子DNA去甲基化機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組的論文,題為Pramel15 facilitates zygotic nuclear DNMT1 degradation and DNA demethylation 的研究工作。該研究發現小鼠母源蛋白Pramel1
Nat-Commun:朱冰研究組揭示小鼠母源蛋白Pramel15促進合子DNA去甲基化機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組的論文,題為Pramel15 facilitates zygotic nuclear DNMT1 degradation and DNA demethylation 的研究工作。該研究發現小鼠母源蛋白Pramel1
中科院Cell發表表觀遺傳突破性發現
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斑馬魚實驗中證實,早期胚胎過程中維持了精子而非卵母細胞的DNA甲基化組(Methylome)。這一突破性的研究發現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5月9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劉江(Jiang Liu)博士和慈維敏(Weimin
基因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
早期的基因組DNA甲基化分析技術,如SssI甲基轉移酶分析法、氯乙醛反應法、免疫學抗體技術等,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需求。今年來常用的基因組甲基化的方法有以下兩種。1. 甲基化敏感擴增多態性實驗甲基化敏感擴增多態性實驗技術被用于檢測雙向型真菌的DNA甲基化,它是在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技術的基
利用單細胞測序,揭示水稻受精過程中DNA甲基化機制
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對于維持基因組穩定、抑制轉座子和調控基因表達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DNA 甲基化的動態變化對于個體發育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生物生命周期的開端,在該過程配子基因組通常會經歷染色質的動態變化。大量研究表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親代染色質
韓國大田國防科學研究所發生爆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640.shtm
萬鋼部長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調研
??? 6月28日,科技部萬鋼部長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進行調研。萬部長參觀了部分實驗室,聽取了生物中心王宏廣主任、研究所王曉東所長關于生命所建設背景和研究工作進展的匯報。 生命所在短短3年的時間內,凝聚了一批正值創新高峰的高素質人才,建立了一套符合國際慣例又適合中國國情的體制與機制,取得了一批
甲基化的基因組直接測序法
基因組直接測序法是過去一直沿用的DNA甲基化的研究方法,用Maxam—Gilbert化學裂解法對基因組DNA進行處理,并以連接介導的PCR來放大信號強度,然后進行序列分析。此法是基于5mC在標準的Maxam—Gilbert胞嘧啶化學裂解反應中不被裂解,故5mC可通過在測序膠上缺少對應于胞嘧啶降解
在基因組范圍定位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在哺乳動物基因表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盡管通過線粒體遺傳且隨時間穩定,但是細胞分化、疾病或環境影響都會改變DNA甲基化的模式。近年來,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新方法,試圖在基因組范圍定位DNA甲基化。 盡管從理論上來說,全基因組亞硫酸氫鹽測序能讓研究人員全面觀察甲基化組,但它還是面臨技
卵細胞的介紹
在高等生物上,卵細胞是由卵巢所產生的。所有哺乳類在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細胞存在,而且在出生后卵子數目不會增加。卵子和精子結合受精便形成受精卵,即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一些動物(例如鳥類)是進行體內受精的,而另一些動物(例如大部份的魚類)則是進行體外受精。對人類的繁衍而言,必不可少的要數卵子
卵細胞的簡介
在高等生物上,卵細胞是由卵巢所產生的。所有哺乳類在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細胞存在,而且在出生后卵子數目不會增加。卵子和精子結合受精便形成受精卵,即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一些動物(例如鳥類)是進行體內受精的,而另一些動物(例如大部份的魚類)則是進行體外受精。對人類的繁衍而言,必不可少的要數卵子
卵細胞如何產生
卵子生成(oogenesis)是有性生殖的雌性動物的卵巢中,生殖。原始生殖細胞發育為,經有絲分裂發育為初級卵母細胞,包裹在初級卵泡中。在女性出生以前,初級卵母細胞已經開始減數分裂,但在出生時停止在前期1的雙線期。進入青春期后,每月有少數初級卵母細胞被激活,通常其中一個會繼續減數分裂,產生一大一小兩個
卵細胞的構造
在高等生物上,卵細胞是由 卵巢所產生的。所有哺乳類在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細胞存在,而且在出生后卵子數目不會增加。卵子和 精子結合受精便形成受精卵,即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一些動物(例如鳥類)是進行 體內受精的,而另一些動物(例如大部份的魚類)則是進行體外受精。對人類的繁衍而言,必不可少的要
單細胞測序揭示了人類胚胎DNA甲基化動態
2017年12月19日,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杰研究組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
PLoS-Genet:何新建等模式植物擬南芥研究獲進展
2014年1月2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何新建實驗室在《PLOS Genetics》雜志在線發表題為“The SET domain proteins SUVH2 and SUVH9 are required for Pol V occupancy at RNA-directed DNA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