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注意事項和維護保養(二)
(二)倒置顯微鏡 倒置顯微鏡與正置顯微鏡的主要區別在于物鏡位于載物臺下方,這樣有利于觀察時在上方對樣品進行一些實時操作。倒置顯微鏡操作過程基本與雙筒的正置顯微鏡相似,需注意以下幾點:觀察時可調節鉸鏈式雙目目鏡至舒適的位置。組織培養液或水濺到載物臺上、物鏡上或顯微鏡鏡架上可能會損傷設備。如果濺上后,應該立即從墻上插座拔下電源線,擦去濺出液或水。一定要輕柔轉動光強調節鈕,不要試圖將旋鈕轉過終點位置。使用后一定要先將燈的強度調至最小再關電源。使用后要旋轉三孔轉換器,使物鏡鏡片置于載物臺下側,防止灰塵的沉降。 (三)實體顯微鏡 又稱體視顯微鏡或解剖顯微鏡。操作步驟基本和雙筒正置顯微鏡類似:取用解剖鏡時,移動需用雙手,保持穩重。若需連鏡箱搬動,應將鏡箱鎖好,同時鏡箱的鑰匙必須拔除。鏡管上若有防塵罩,應取下并換上目鏡及眼罩。將樣品置于玻片上或蠟盤中再放到載物盤上待觀察。擰開鎖緊螺絲,把鏡體先上升到一......閱讀全文
傳統光學顯微鏡與近場光學顯微鏡
? ? ? 近場光學顯微鏡是對于常規光學顯微鏡的革命。它不用光學透鏡成像,而用探針的針尖在樣品表面上方掃描獲得樣品表面的信息。分析了傳統光學顯微鏡與近場光學顯微鏡成像原理的物理本質和兩種顯微鏡系統結構的異同點。介紹了光纖探針的制作方法。重點討論了近場探測原理、光學隧道效應及非輻射場的性質。 傳統光
光學顯微鏡的光學原理
顯微鏡是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因同一件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與物體離眼睛的距離有關,所以一般規定像離眼睛距離為25厘米(明視距離)處的放大率為儀器的
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原理 光學顯微鏡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臺和反光鏡組成。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物鏡的凸透鏡焦距小于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成倒立放大的
光學顯微鏡
1. 光學顯微鏡以可見光為介質,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為介質,由于電子束波長遠較可見光小,故電子顯微鏡分辨率遠比光學顯微鏡高。光學顯微鏡放大倍率最高只有約1500倍,掃描式顯微鏡可放大到10000倍以上。2. 根據de Broglie波動理論,電子的波長僅與加速電壓有關:λe=h / mv= h / (
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于1590年,荷蘭和意大利的眼鏡制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
光學顯微鏡
普通生物顯微鏡由3部分構成,即:①照明系統,包括光源和聚光器;②光學放大系統,由物鏡和目鏡組成,是顯微鏡的主體,為了消除球差和色差,目鏡和物鏡都由復雜的透鏡組構成;③機械裝置,用于固定材料和觀察方便。 尼康E-600顯微鏡 顯微鏡物象是否清楚不僅決定于放大倍數,還與顯微鏡的分
近場光學顯微鏡的近場光學顯微鏡原理
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由光學鏡頭組成,可以將物體放大至幾千倍來觀察細節,由于光波的衍射效應,無限提高放大倍數是不可能的,因為會遇到光波衍射極限這一障礙,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不能超過光波長的一半。比如,以波長λ=400nm的綠光作為光源,僅能分辨相距為200nm的兩個物體。實際應用中λ>400nm,分辨
光學顯微鏡的光學原理簡介
顯微鏡是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因同一件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與物體離眼睛的距離有關,所以一般規定像離眼睛距離為25厘米(明視距離)處的放大率為儀器的
光學顯微鏡與非光學顯微鏡的定義區別?
光學顯微鏡與非光學顯微鏡的定義區別是光學顯微鏡一般由載物臺、聚光照明系統、物鏡,目鏡和調焦機構組成。載物臺用于承放被觀察的物體。利用調焦旋鈕可以驅動調焦機構,使載物臺作粗調和微調的升降運動,使被觀察物體調焦清晰成象。它的上層可以在水平面內沿作精密移動和轉動,一般都把被觀察的部位調放到視場中心。電子顯
顯微鏡光學原理
光學原理顯微鏡是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因同一件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與物體離眼睛的距離有關,所以一般規定像離眼睛距離為25厘米( 明視距離)處的放大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