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與代謝性疾病關聯研究獲得重要成果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林旭研究組利用中科院營養與代謝重點實驗室分析檢測平臺,對3200多名參加“中國老齡人口營養健康狀況研究”的居民的紅細胞膜脂肪酸進行了檢測,建立了包括28種飽和、不飽和(單不飽和,多不飽和)和反式脂肪酸在內的亞洲最大的脂肪酸數據庫,并在 n-3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與代謝性疾病關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有關脂肪酸與疾病風險的研究大多采用膳食問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回憶偏倚、營養素含量評估誤差以及不同國家地區食物成分表的完整性等因素的影響。紅細胞膜由于具有較長的半衰期,與血漿脂肪酸相比能更好地反映機體中長期脂肪酸攝入狀況,尤其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如n-3。目前通過運用高通量儀器檢測營養素生物標記物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在最近數十年中,我國經歷著快速的營養和流行病學的轉型,居民膳食結構改變的主要特征為高脂和動物性食物顯著增加。膳食結構的變化不僅會改變營養素的攝入總量,而......閱讀全文
脂肪酸與代謝性疾病關聯研究獲得重要成果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林旭研究組利用中科院營養與代謝重點實驗室分析檢測平臺,對3200多名參加“中國老齡人口營養健康狀況研究”的居民的紅細胞膜脂肪酸進行了檢測,建立了包括28種飽和、不飽和(單不飽和,多不飽和)和反式脂肪酸在內的亞洲最大的脂肪酸數據庫,并在 n-3脂
營養所在脂肪酸與代謝性疾病的系列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營養及脂質研究領域的國際雜志《美國臨床營養學》(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和《脂質研究》(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分別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林旭研究組利用其建立的亞洲最大的紅細胞膜脂肪酸數
脂肪酸代謝概述(二)
? (一)軟脂酸的生成 脂肪酸的合成首先由乙酰CoA開始合成,產物是十六碳的飽和脂肪酸即軟酯酸(palmitoleic acid)。 1.乙酰CoA的轉移 乙酰CoA可由糖氧化分解或由脂肪酸、酮體和蛋白分解生成,生成乙酰CoA的反應均發生在線粒體中,而脂肪酸的合成部位是胞漿,因此乙酰CoA必須
脂肪酸代謝概述(一)
? 一、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給的情況下,可氧化分解為CO2和H2O,釋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是機體主要能量來源之一。肝和肌肉是進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躍的組織,其最主要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 (一)脂肪酸的β-氧化過程 此過程可分為活化,轉移,β-氧化共三個階段。 1.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代謝概述(三)
? 3.軟脂酸的生成 軟脂酸的合成實際上是一個重復循環的過程,由1分子乙酰CoA與7分子丙二酰CoA經轉移、縮合、加氫、脫水和再加氫重復過程,每一次使碳鏈延長兩個碳,共7次重復,最終生成含十六碳的軟脂酸(圖5-16)。 在原核生物(如大腸桿菌中)催化此反應的酶是一個由7種不同功能的酶與一種酰基
Nature:破解脂肪酸代謝之謎
所有身體脂肪的核心組分都是脂肪酸。它們的產生是由乙酰輔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啟動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員展示了ACC如何組裝成不同的細絲(filament)。他們所形成的細絲類型控制著這種酶的活性,因而控制著脂肪酸
mRNA新療法!助力治療全身代謝性疾病!
甲基丙二酸血癥/酸尿(MMA)是一種破壞性的代謝性疾病,人群中每5萬到10萬個個體中便會有一名患者。MMA最常見的發病機制是由甲基丙酰輔酶A變位酶(MUT)完全(mut0)或部分(mut)缺乏所導致。MUT是一種維生素B12依賴性的線粒體酶,用于介導纈氨酸,異亮氨酸和奇數鏈式脂肪酸氧化的最終步驟
mRNA新療法!助力治療全身代謝性疾病!
甲基丙二酸血癥/酸尿(MMA)是一種破壞性的代謝性疾病,人群中每5萬到10萬個個體中便會有一名患者。MMA最常見的發病機制是由甲基丙酰輔酶A變位酶(MUT)完全(mut0)或部分(mut)缺乏所導致。MUT是一種維生素B12依賴性的線粒體酶,用于介導纈氨酸,異亮氨酸和奇數鏈式脂肪酸氧化的最終步驟
簡述脂肪酸合酶的代謝功能
脂肪酸是脂肪族類酸,在能量運輸和儲存、細胞結構、提供激素合成的中間物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脂肪酸的合成需要將乙酰輔酶A和丙二酸單酰輔酶A通過一系列的克萊森縮合反應然后脫羧(生物素作輔酶)來完成。在脂肪鏈的延伸過程中,通過連續的酮還原酶、脫水酶以及烯脂酰ACP還原酶的作用,加入的酮基(酰基)被
脂肪酸代謝物的調節介紹
在高脂膳食后,或因饑餓導致脂肪動員加強時,細胞內軟脂酰CoA增多,可反饋抑制乙酰CoA羧化酶,從而抑制體內脂肪酸合成。而進食糖類,糖代謝加強時,由糖氧化及磷酸戊糖循環提供的乙酰CoA及NADPH增多,這些合成脂肪酸的原料的增多有利于脂肪酸的合成。此外,糖氧化加強的結果,使細胞內ATP增多,進而抑
?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代謝
在反芻動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是從瘤胃壁所吸收的,這是反芻動物能量的主要來源。許多因素會影響這些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例如VFA的濃度和比例、瘤胃pH、瘤胃上皮血液流動率等。反芻動物對于葡萄糖的吸收并不從瘤胃或小腸吸收,大多依賴糖異生,因此依賴VFA。反芻動物能很快利用揮發性脂肪酸。瘤胃內生成的VFA
藥物代謝酶CYP1B1作為治療代謝性疾病的靶標
1991年,美國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Colin R. Jefcoate教授首次發現藥物代謝酶CYP1B1是CYP450家族的一個新成員。與CYP1A1、CYP1A2相比較,CYP1B1在肝臟以及肝外組織中都能夠表達。CYP1B1不但參與許多外源物的代謝如多環芳烴類
“快速燃燒”脂肪細胞有望用于代謝性疾病治療
近日,來自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發現了脂肪細胞間的差異,或能幫助鑒別出易患代謝性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在這項研究中,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鑒別出了能夠“快速燃燒”的脂肪細胞,如果被解鎖的話,這些脂肪細胞或有望幫助人們減肥。圖
JLB:傳統中藥治療代謝性疾病和肥胖癥
發表于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雜志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植物甘草的一種成分可以通過停止NLRP3的活化,抑制代謝紊亂的發展。 NLRP3是參與該疾病過程的蛋白質。具體而言,研究人員發現異甘草素能抑制小鼠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肥胖,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 科學家們在異甘草
代謝性疾病相關基因之FGF21
想調整研究方向,獲得學術研究突破口?想獲得論文選題思路,提高發文命中率?你需要了解學科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賽業生物專欄《Gene of the Week》每周會根據熱點研究領域介紹一個基因,詳細為您介紹基因基本信息、研究概況和應用背景等,助您保持學術研究敏銳度,提高科學研究效率,期待您的持續
重視妊娠期代謝性疾病的風險與防范
妊娠期代謝性疾病(GMD)是指與妊娠期代謝異常密切相關,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及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代謝綜合征和妊娠期超重或肥胖等在內的一組疾病。這一組疾病主要是與與代謝異常密切相關,主要是物質代謝,且有相相似的病理生理變化,對母嬰健康有較大的威脅,產后母子心血管代謝風險。復習文獻資料,結
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代謝的介紹
在反芻動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是從瘤胃壁所吸收的,這是反芻動物能量的主要來源。許多因素會影響這些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例如VFA的濃度和比例、瘤胃pH、瘤胃上皮血液流動率等。反芻動物對于葡萄糖的吸收并不從瘤胃或小腸吸收,大多依賴糖異生,因此依賴VFA。反芻動物能很快利用揮發性脂肪酸。 瘤胃內生成
科學家開發出治療代謝性疾病的新技術
來自比利時Ghent和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的VIB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連同Oxyrane公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項新技術能夠更有效、且有可能更廉價地治療諸如龐貝氏癥(Pompe Disease)等代謝性疾病。研究論文發表在11月18日的《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Oxyrane現在將為這一
我所脂肪酸合成代謝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生物技術部生物質高效轉化研究組(1816組)趙宗保研究員團隊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ens Nielsen教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Martin Grininge
重磅綜述!G蛋白信號在心臟代謝性疾病中的作用
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最大的跨膜蛋白家族,其作用是將細胞外刺激轉化為細胞內信號反應。人們發現G蛋白信號傳導(RGS)表達或功能的紊亂可能導致多種心臟代謝疾病的發病機制。在許多心臟代謝狀況中觀察到GPCR信號傳導失調。這種失調并不總是直接歸因于受體本身,而是歸因于GPCR介導的途徑(包括換能器、
大連化物所等在脂肪酸合成代謝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部生物質高效轉化研究組研究員趙宗保團隊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教授Jens Nielsen、德國法蘭克福大學(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教授Martin G
空氣污染增加罹患心血管代謝性疾病共病風險
中國學者在一項40余萬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發現,空氣污染可增加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多重共患風險。 這一研究成果,為評估與空氣污染相關的心血管代謝性共病的疾病負擔,以及制定相關健康促進策略提供了新穎的科學依據。記者29日獲悉,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杰教授研究團隊帶領博士研究生駱會歡和博士后張慶麗
空氣污染增加罹患心血管代謝性疾病共病風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77.shtm 中新網上海9月29日電 (孫國根 陳靜)中國學者在一項40余萬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發現,空氣污染可增加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多重共患風險。 這一研究成果,為評估與空氣污染相關的心
CRISPR增強人脂肪細胞褐變作為代謝性疾病的細胞治療
肥胖和2型糖尿病與胰島素調節的葡萄糖和脂流紊亂以及嚴重的合并癥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脂肪性肝炎。全身代謝受儲存脂肪的白色脂肪細胞以及表達產熱解偶聯蛋白1(UCP1)和分泌有利于代謝健康的因子的“棕色”和“棕色/米色”脂肪細胞的調節。將棕色脂肪植入肥胖的小鼠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但人類原代米色脂肪細
暨大團隊在肥胖與代謝性疾病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新網廣州11月25日電 (記者 郭軍)暨南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25日在廣州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該院尹芝南教授團隊經過7年努力,在肥胖與代謝性疾病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白細胞介素IL—27可以直接靶向并促進脂肪細胞棕色化和產熱,通過燃燒脂質以減輕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相
Cell-Metabolism:代謝性疾病生化機理并發現新的潛在藥物靶標
蛋白翻譯后修飾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細胞精細調控其諸多生理過程關鍵生物學通路之一,并與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休戚相關。因此,負責蛋白翻譯后修飾的調控酶成為當今新藥研究領域的前沿和熱點靶標。以其中蛋白激酶為例,近十年來在美國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的抗腫瘤藥超過一半是靶向此類蛋白翻譯后修飾調控
《代謝工程》:脂肪酸鏈長精準可調的工業產油微藻
脂肪酸在細胞中以能量存儲分子、膜脂、信號分子等形式普遍存在,并廣泛應用于生物燃料、營養與健康、材料化工等產業。作為末端含有一個羧基的脂肪族碳氫鏈,碳鏈長度是決定脂肪酸功能、價值和用途的關鍵因素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開發出脂肪酸“全鏈長范圍”、“單元鏈長精度”精準
中法營養、腸道菌群與代謝性疾病學術研討會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營養與代謝重點實驗室主辦的“中法營養、腸道菌群與代謝性疾病學術研討會” (Mini-Symposium on Nutrition,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c Disorders)于9月21日在上海召開。會議由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旭研究員主持。 圍繞中
FDA成立基因代謝性疾病和潛在治療方法咨詢委員會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于周二宣布,正在成立一個新的咨詢委員會,將討論和評估潛在的治療方法,用于干擾人體代謝的基因代謝性疾病。根據監管機構的公告,新的咨詢小組將被稱為基因代謝性疾病咨詢委員會,將在被召喚時提供“獨立的、專業的建議”,以及有關該治療領域中的產品所針對的適應癥的“技術、科學和政策問
營養所內毒素與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研究取得新進展
營養所有關內毒素(結合蛋白)與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Diabetes Care雜志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林旭研究員研究團隊有關人體內毒素(脂多糖)結合蛋白(LBP)水平與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研究的最新發現。 大量的研究表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