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而命名。由于鼻咽癌、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EBV感染有直接關系,因此EB病毒的研究有肯定的結論。 1、EB病毒生物學性狀: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園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毒編碼的膜糖蛋白,有識別淋巴細胞上的EB病毒受體,及與細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與衣殼之間還有一層蛋白被膜。EB病毒僅能在B淋巴細胞中增殖,可使其轉化,能長期傳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具有......閱讀全文
EB病毒的EB病毒與疾病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多見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發病,其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炎、淋巴結炎、脾大、肝功能異常、外周血中單核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熱、疲勞可持續6個月之久,正常人預后良好,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現死亡。2.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而命名。由于鼻咽癌、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EBV感染有
EB病毒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而命名。由于鼻咽癌、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EBV
EB病毒介紹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故名。 一、生物學性狀 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園形、直徑180nm,基本結
eb病毒是什么
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
eb病毒是什么
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
什么是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
EB病毒的概述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認為該病毒是多種惡性腫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在中國南方鼻咽癌患病人群中大多都檢測到有EB病
EB病毒的檢查
1、 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病毒基因組和其表達產物(RNA、蛋白)的存在。 2、血清學檢查仍為目前診斷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1)嗜異性抗體凝集試驗:主要用于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癥的輔助診斷,患者于發病早期血清可出現lgM型抗體,能凝集綿羊紅細胞,抗體效價超過1:1
EB病毒的鑒別
本病須與巨細胞病毒感染鑒別。 巨細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細胞病毒(cm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有20%在出生時無任何癥狀,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出現昏睡、呼吸困難和驚厥等,并于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其他癥狀有意識運動障礙、智力遲鈍、肝脾腫大、耳聾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等。
什么是EB病毒?
EB病毒是皰疹病毒科的成員,95%以上的成人都可以攜帶,它也是傳染性單核細胞綜合征的病原體,它還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所以被認為可能是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EB病毒感染主要發生在嬰幼兒,90%以上的3到5歲幼兒曾經感染過EB病毒,細胞免疫在EB病毒感染中起了關鍵的作用,細胞免疫功能
EB病毒核酸定性檢測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個具有復雜基因組的人類皰疹病毒。兒童EBV感染非常普遍,尤其以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多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3~5歲患兒占EBV感染者的90%以上,感染可涉及全身的各個臟器,臨床表現復雜而多樣。幼兒感染后多數無明顯癥狀,或引起輕癥咽炎和上
EB病毒的臨床特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
EB病毒的致病機制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大量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EBV感染可表現為增殖性感染和潛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狀態表達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達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殼蛋白和EBV膜抗原,潛伏感染期表達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
EB病毒的感染防治
疫苗是預防E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國研制的基因重組疫苗正在觀察中。目前對EBV感染尚缺乏療效肯定的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用藥期間,能減少EBV從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癥狀,對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療也無效。
EB病毒的致病機理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大量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EBV感染可表現為增殖性感染和潛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狀態表達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達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殼蛋白和EBV膜抗原,潛伏感染期表達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
EB病毒感染防治
疫苗是預防E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國研制的基因重組疫苗正在觀察中。目前對EBV感染尚缺乏療效肯定的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用藥期間,能減少EBV從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癥狀,對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療也無效。
EB病毒的發病機制
EBV進入機體有3種不同途徑:一是EBV感染人類B淋巴細胞并增生,滲入感染細胞;二是EB病毒長期潛伏在淋巴細胞內,以環狀DNA形式游離在胞漿中,并整合到染色體內;三是EBV能被滅活后重新產生感染性,按原有方式再感染細胞或者病毒傳入到另一個個體。EBV最初復制部位是口咽部,在B淋巴細胞和口腔上皮細
EB病毒的形態特征
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圓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毒編碼的膜
EB病毒的研究檢測
EBv特異性抗體的檢測 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熒光技術檢出血清中EBvlgG抗體,可診斷為EBv近期感染。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測出vca-lgG抗體達90%左右,病情好轉;抗體效價不降,因此對鼻咽癌診斷及預后判斷有價值。尤其中國學者大規模人群調查,發現抗ea-lgA效價上升,極大地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
EB病毒的實驗診斷
EBV分離培養困難,一般用血清學方法輔助診斷。 在有條件實驗室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V基因組及其表達產物。
EB病毒IgA(EB-IgA)酶聯免疫分析(ELISA)
人EB病毒IgA(EB?IgA)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EB病毒IgA(EB?IgA)的含量。實驗原理: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EB病毒IgA(EB?IgA)水平。用純化的人EB病毒IgA
人EB病毒IgG(EB-IgG)酶聯免疫分析(ELISA)
人EB病毒IgG(EB?IgG)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EB病毒IgG(EB?IgG)的含量。實驗原理: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EB病毒IgG(EB?IgG)水平。用純化的人EB病毒IgG
人EB病毒IgA(EB-IgA)酶聯免疫分析(ELISA)
人EB病毒IgA(EB?IgA)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EB病毒IgA(EB?IgA)的含量。實驗原理: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EB病毒IgA(EB?IgA)水平。用純化的人EB病毒IgA
EB病毒抗體的檢測方法
1)在細胞涂片上加入最終濃度為1∶10的NPC病人血清和1∶10正常人血清,置37℃濕盒內1h。 (2)用BSS液浸洗3次,每次5min。 (3)加1∶10稀釋的HRP標記的抗C3抗體,置37℃溫盒內30min。 (4)再BSS液洗3次。 (5)浸入酶底物(50mg 3,3'-二氨基聯苯
關于EB病毒的基本介紹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
簡述EB病毒的致病機制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大量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EBV感染可表現為增殖性感染和潛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狀態表達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達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殼蛋白和EBV膜抗原,潛伏感染期表達的抗原有EBV核抗
關于EB病毒抗體的簡介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培養而建株,故名。由EB病毒感染引起或與EB病毒感染有關的疾病主要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由于抗原產生后機體會出現相應的抗體,通過血清EB病毒抗體的檢測可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各種EB病毒抗體,
EB病毒有什么表現癥狀
1、發熱:發熱超過1周,熱峰>38.5'C。2、肝脾腫大:肝脾大伴全血細胞減少,累計>=2個細胞系。3、血細胞減少(外周血二或血三系細胞減少),其中血紅蛋白
EB病毒的發病原因
EBV呈球形,直徑180~200nm,基因組為DNA。屬于皰疹病毒屬,電鏡下其形態結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EBV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V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根據血清學調查,中國3~5歲兒童EB病毒vca-lgG抗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