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遼寧省科技廳實地考察了中科院生態所額爾古納森林草原過渡帶生態系統研究站,參觀了當地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農業綜合利用企業,調研生態草牧業項目和草原生態修復項目。 調研組組織召開研討會,與國內資深植物學家韓興國研究員以及中科院生態所、中科院植物所、大連民族大學、八一農墾大學有關專家,共同探討彰武草原生態經濟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體技術路線。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要將固體有機廢棄物作為沙地土壤營養成分的持續高效補充,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與生態環境改善的有機結合。同時,探索用綠色可持續經濟模式替代花生種植等傳統破壞生態的落后經濟模式,將經濟發展與脫貧致富、生態恢復有機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閱讀全文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9月28日,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普定站”)主站址大樓落成典禮在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舉行。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王克林,植物研究所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和個
記者4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新疆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申報成功,這是新疆獲準立項的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相關依托單位開始面向全球招聘實驗室主任。 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自治區科技廳為主管單位,以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為依托單
驗收會現場 3月30日下午,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昆明分院和貴州省科技廳在貴陽組織有關專家,對中科院“科技支黔”工程5個合作項目“特色高檔兜蘭引種選育及栽培示范”、“固定床酯交換連續生產生物柴油技術”、“旱地作物高產高效生產模式與配套技術示范”、“應用生物技術提高醬香型白酒
貴州黔西南山區的布依族山民在趕墟喊山:順山橫山仰山山都應該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們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里所后天練就——地勢的空曠和高海拔,就是為他們天造地設的排練場和演習廳。 陜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1月31日下午,洞庭湖濕地國際研究中心第三期研究計劃研討會在長沙召開。來自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沙辦事處、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林業廳、湖南省水利廳、洞庭湖發展研究會、湖南省林科院、湖南省地質研究所、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17名專家參加了會議。 中科院亞熱帶農
8月15日上午,吉林省西部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白城市舉行。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劉興土院士、副所長黃鐵青,以及吉林省科技廳廳長毛健,中科院長春分院副院長李冰,吉林省林業廳副廳長孫光芝,白城市委書記李晉修、市長安桂武等出席揭牌儀式。 劉興土院士在致辭中表示,院士工作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以前給牦牛稱重,10多個壯勞力,一天才能完成五六十頭,現在用智能稱重系統,一個半小時就稱完150多頭了;過去養羊一般到兩三歲才能出欄,每年只能在秋季出欄一次,現在科學飼養,羔羊6個多月就能出欄,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均衡出欄,草場壓力小了、收入也增加了……” 41歲的青海省貴南縣森多鎮嘉倉生態畜
2018年10月29-30日,第七屆中加科技合作聯委會會議在京舉行。聯委會全體會議由科技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和加拿大創新、科學與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大衛·麥戈文(David McGovern)共同主持。 會上雙方回顧了第六屆聯委會上簽署的《中加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6-2018》執
12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崔玉亭、計劃處處長劉智敏、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雷加強一行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參觀訪問。南海海洋所黨委書記黃良民、副所長王東曉、黨委副書記兼副所長詹文歡、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執行副站長董俊德、南海海洋生物標本館館長譚燁輝等領導
5月29日,中科院-鄂爾多斯市科技合作座談會暨中科院科技項目推介會在鄂爾多斯市舉行。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中科院黨組成員、北京分院黨組書記何巖,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徐鳳君、鄂爾多斯市副市長包崇明以及中科院18個單位的所領導和專家參加了座談會。 會上,北京分院代表院市雙方匯
4月29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邀請專家,對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主持,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西北干旱區水資源形成、轉化與未來趨勢研究”項目成果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 該項目深入研究了西北干旱區水資源形成、轉化機制及開發利
近日召開的2018年青海省科技工作會議頻傳佳績。2017年,青海省科技廳以科技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力,科學技術正逐步滲透應用在青海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科技支撐生態”正蝶變出源源不斷的動能。 據青海科技廳廳長解源介紹,上年度,該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自建設以來,產值達到34
現場調研 7月19日,貴州省科技廳廳長于杰、副廳長蘇慶到普定縣調研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安順市與普定縣的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貴州省科技廳、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相關工作人員參加了調研活動。 調研組在普定沙灣生態站與陳家寨石漠化治理示范區調研、參觀并聽取現場匯報。 座談會
7月12日,為落實中科院和山東省簽署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配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以及山東省“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根據院省領導的指示精神,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中科院沈陽分院、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科學院、中科院山東中心共同組織的“山東
3月8日,吉林省科技工作會議在長春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吉林省科技廳廳長于化東作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報告,報告中多次提到吉林省與中國科學院的深度合作和取得的成效。會議為2018年度吉林省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頒發獲獎證書,并為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代表頒發配套獎金。 中科院長春分
生物降解高分子應用于組織工程支架示意圖 近日,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生態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生物高分子課題組受邀撰寫的綜述文章Biodegradable synthetic polymers: Preparation, functionalization an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ky/kyjz/201009/t20100910_2961082.shtml“城郊區環保型特色農業支撐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驗收會會場 9月5日至6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城郊區環保型特色農業支撐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課題在長沙通過
2018年5月29日,陜西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宣布成立。該聯盟由陜西省科技廳提出并組織,由在陜2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55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共同發起,在首屆陜西“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創業暨重點實驗室創新合作論壇上發布。 陜西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成立得到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有關領導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地處寧夏東部、毛烏素沙漠南緣、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的鹽池縣,是中國灘羊之鄉、中國甘草之鄉、中國蕎麥之鄉,也是革命老區。鹽池縣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時下,鹽池縣四墩子和沙邊子鄉已入冬,但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所在此進行的
3月30日,中科院科技支黔項目“旱地作物高產高效生產模式與配套技術示范”課題驗收會在貴陽舉行。貴州省科技廳廳長于杰、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副局長孫殿義以及來自中科院地球化學所、貴州科學院生物所、貴州省化工協會等單位的專家出席會議。 專家組聽取了該項目課題負責人、中科
“寧東能源基地的建設抓住了發展的機遇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目前應注重空氣質量問題,環保部門應加強監測監管,企業要注重自身工藝技術的提升”“希望進一步把握好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平衡點,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寧南半干旱地區應繼續提高畜牧業在整
根據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精神,以及福建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有關“三天盛會常年對接”的工作要求,11月14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組織參加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福建省發改委等部門在漳州市詔安縣牽頭主辦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專場對接會暨投資詔安推介會”
10月26日上午,國家林業局能源林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揭牌儀式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舉行。安徽省政府副省長梁衛國、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司長彭有冬、安徽省林業廳廳長程中才、合肥物質研究院副院長李建剛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國家林業局能源林研究中心由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是我國
11月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一行到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調研。 調研期間,丁仲禮首先考察了研究站正在建設的大型洲灘濕地控制實驗場,詳細了解了試驗場建設目的、試驗布局方案和預期成果應用價值,隨后考察了站內依托國家973計劃項目正在開展的鄱陽湖不同濕地植被水文
12月7日,甘肅省寒區旱區逆境生理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在位于蘭州的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掛牌成立。 實驗室主任李新榮介紹說,甘肅省是我國西部極端環境的主要分布區,但極端生境也孕育著獨特的抗逆生物資源。該實驗室將開展寒區旱區生物對環境脅迫的生理應答機理、極端環境生態格局與過程、生物多樣性
12月2日,受中科院院地合作局的委托,蘭州分院和青海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在青海西寧市對2007、2008年度立項的“2萬噸/年無水球狀氯化鈣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青海柴達木枸杞葉提取高純度黃酮技術產業化”等10項中國科學院“科技支青”工程項目進行了結題驗收。蘭州分院副院長楊生榮研究員任驗收專家
關于印發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發創〔2018〕17號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國資委、知識產權局,中科院院屬有關單位,國家開發銀行有關分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
12月8日,貴州省副省長何力一行來訪中國科學院并舉行座談,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出席座談并講話。座談會現場 何力對中科院長期以來給予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首先回顧了院省前期合作基礎,他表示,雙方合作歷史悠久、工作基礎良好,在中科院多年來的大力支持下,貴州省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