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破壞人體的T淋巴細胞,進而阻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導致免疫系統癱瘓,從而致使各種疾病在人體內蔓延,最終導致艾滋病。由于HIV的變異極其迅速,難以生產特異性疫苗,至今無有效治療方法,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艾滋病的流行已經奪去超過3400萬人的生命。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據估計,2017年,全世界有3690萬人感染上HIV,其中僅59%的HIV感染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治療。目前為止HIV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因此急需深入研究HIV的功能,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有效對抗這種疾......閱讀全文
多篇文章聚焦自噬研究領域新亮點!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噬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doi:10.1016/j.tem.2019.07.009 我們是否能通過改變細胞清理垃圾的方式來治療肥胖或2型糖
【盤點】5月CNS三大期刊亮點研究匯總
5月份就要過去了,生物谷小編根據本站報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點擊量,對讀者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文章進行了盤點,這三大期刊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生物學領域的進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導性,囊括了生物學各個領域的部分最前沿進展。癌癥,HIV以及腸道微生物仍然是讀者們最為關注的幾個領域
特異性靶向HIV感染細胞的新型抗HIV藥物研究取得進展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潛藏機制,可以長期潛伏在細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統的攻擊,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藥物均不能選擇性地殺傷感染細胞而根除病毒。新的研究思路對開發新型抗HIV藥物顯得非常重要,研究具有選擇性地殺傷HIV感染細胞而保護正常細胞不受傷害的抗艾滋病藥物是極有前景的方向。
盤點:Nature推薦的2月研究亮點Top10
【1】Scientific Report:利用大數據(“Big Data”)提高流感預測 美國患季節性流感感染的人口占到5—20%,每年造成20多萬住院治療的病例。分析哪些地區有較高的感染風險,預測感染水平都可以幫助針對性的流感預防和治療。而研究人員將大數據,以谷歌流感趨勢(Google Fl
Cell-Rep:科學家發布干細胞研究新亮點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干細胞“變形”的新方式,這或許對于后期進行醫學研究及開發疾病療法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者Xin Chen教授指出,文章中我們揭示了干細胞被周圍環境影響的分子機制,在干細胞位點中發現的一種特
上海藥物所成果被自然?中國選為“研究亮點”
自然·中國(Nature China)2月2日在分子生物學欄目上以“肥胖的新克星”為題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科研人員的一項新發現選為“研究亮點”(http://www.nature.com/nchina/2011/110202/full/nchina.2011.
3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重大進展!經過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個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 doi:10.1126/science.aba8853 許多基礎研
Nature雜志12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不知不覺,再過天2016年就離我們遠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那么即將過去的1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與衰老存在因果關聯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2020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和功能角度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進入細胞機制 doi:10.1016/j.cell.2020.03.045 病毒感染始于病毒顆粒與宿主表
Nature雜志5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不知不覺,5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5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生癌癥相關突變 doi:10.1038/nature22312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
Nature雜志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
5月份《Immunity》雜志研究亮點一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Immunity》雜志5月份的文章精彩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類病毒顆粒幫助鑒定一類靶向HIV V1V2區域的中和性抗體 目前鑒定出的大部分HIV-1特異性病毒都具有與眾不同的特性,導致誘導產生過程十分復雜。靶向HIV-1 膜蛋白V1V2區域的中和性抗體則具
EHR:近1/4HIV感染者冒著死亡風險參加HIV治愈研究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自愿參加有助于找到治愈HIV感染的方法的臨床試驗,那么有將近四分之一的HIV感染者愿意在這項臨床試驗中冒著幾乎肯定會死亡的風險。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Ethics & Human Research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V Cure Research: Risks Pati
重磅級研究成果聚焦HIV研究領域新進展
2020年12月1是第33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磅級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Alvin Yu【1】Sci Adv:關鍵分子IP6對于HIV病毒衣殼的形成過程至關重要doi:
解開HIV研究的一個長期謎團
最近,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的科學家們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HIV研究人員的一個謎團:HIV如何設法進入免疫系統細胞的細胞核? 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病原學期刊《PLOS Pathogens》,可能為HIV/AIDS治療帶來有效的新藥物。本文通訊作者是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特里奇醫學院微生物和免疫學系副教
研究HIV治療過程的單細胞免疫反應
Mario Roederer博士的團隊通過研究單細胞來更好地描述在HIV治療過程中免疫系統的特征。該團隊使用非人類靈長目模式動物,用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提高T細胞的鑒定。他們使用了先進的技術,包括18色 FACS系統和Fluidigm BioMark? 系統進行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基本研究內容包括:
著名學者頂級期刊HIV/HBV最新研究
在一項包含2400名男男同性戀者(也參與了多中心艾滋病群組調查)的隊列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匹茨堡大學、西北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報道稱,接受HIV療法有效治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經過中位數時間為9.5年的隨訪后,感染上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最小(百分之80以下)。 以前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研
Cell子刊:HIV研究大多搞錯了對象?
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源自血液的T細胞能夠抵抗HIV感染中的主要死亡通路。對HIV最敏感的其實是淋巴組織T細胞,正是這些細胞的死亡導致HIV感染發展成艾滋病。 雖然98%的CD4 T細胞存在于淋巴組織,但HIV研究大多使用血細胞。研究人員在Cell Host & Microb
關于HIV病毒的激活潛伏研究的介紹
來自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科學》雜志上報告稱,他們找到了一種讓潛伏的艾滋病病毒暴露自身的新方法,這可能會幫助克服治愈艾滋病病毒感染所面臨的一大障礙。他們發現,無需提高艾滋病病毒基因表達的平均水平,只要提高與艾滋病病毒基因表達相關的隨機活性(噪音),就可以重新激活潛伏艾滋病病毒 [
The-Lancet:HIV十年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綜述中,來自澳洲莫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在過去10年里科學家們在開發HIV療法和預防手段上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依然沒有治療艾滋病的療法以及預防HIV的疫苗誕生。 近些年來,由于新型干預療法的相繼開發,HIV感染患者的壽命
關于HIV病毒的劫持細胞的研究介紹
2014年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結構,闡明了Vif如何“劫持”人免疫細胞的分子機制,為研制全新艾滋病藥物提供了結構基礎。該研究對人類最終攻克艾滋病具有深遠意義和重要的科學應用價值。 作為艾滋病病毒九大基因中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Vif
年終盤點:2018年HIV重磅級研究解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Robert Gallo團隊[1][2]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Luc Montagnier團隊
艾滋病研究突破:喚醒潛伏的HIV
高效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已經幫助數以百萬計抵御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不幸的是,艾滋病病毒具有一種內在的生存機制,可產生潛伏的、滅活的病毒庫,其對HAART和免疫系統來說都是不可見的。 但是現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研究人員已經鑒定出一種化合物,可激活潛伏
Nature雜志3月必看的亮點研究,你都看了么?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Nature綜述亮點推薦同濟大學教授最新研究發現
來自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磷酸肌醇依賴性的細胞極性在腎臟發育以及纖毛發生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從而闡明了人類Joubert綜合征機制。 這一研究成果在腎臟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JASN)在線
【盤點】多篇亮點研究揭示雙酚A與疾病的關聯
雙酚A(BPA)也稱為聚碳酸酯,用于飲料瓶、食品包裝等多種塑料制品。它有類似激素的作用,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由于擔心雙酚A對嬰幼兒健康的損害,歐盟、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已禁止將雙酚A用于嬰兒奶瓶。 近些年來研究者們也對雙酚A對
【盤點】多篇亮點研究闡明癌癥耐藥發生的分子機制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研究來深入探索癌細胞對靶向性藥物或療法產生耐藥性的機制,同時研究者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在此對此進行了盤點。 【1】新研究揭示癌細胞耐藥機制 聯合用藥讓癌癥不再回來 doi: 10.1093/nar/gkw1026 最近科學家們在理解癌細胞為何抵抗化療問題上取得了
Pittcon-2012亮點前瞻
2012年3月12-15日,匹茲堡博覽會(Pittcon 2012),將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治縣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943家參展商(截止于2月15日得到的數據)齊聚本次盛會,為工業界、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的所有實驗室提供產品、服務和技術支持。 2012年3月12-15日
中美HIV/AIDS治療研究合作項目批準通告
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HIV/AIDS治療研究合作項目公開征集期間,共受理有效項目申請16項。根據雙方機構各自評審和共同協商,將對以下5個項目予以資助,項目執行期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
視界:研究HIV治療過程的單細胞免疫反應
Mario Roederer博士的團隊通過研究單細胞來更好地描述在HIV治療過程中免疫系統的特征。該團隊使用非人類靈長目模式動物,用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提高T細胞的鑒定。他們使用了先進的技術,包括18色 FACS系統和Fluidigm BioMark? 系統進行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基本研究內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