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我國疆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地質特殊,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僅2017年全國發生地質災害7000余起,造成300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0億元,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有效防范滑坡等地質災害,提升我國滑坡災害實時監測能力,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重點專項2018年指南部署了“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任務,經過公開申報和嚴格評審,由長安大學牽頭申報的項目最終獲得立項。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重點專項“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西安召開。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陜西省科技廳代表、長安大學有關領導、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以及項目組成員等50余人參加會議。 啟動會上,項目管理專業機構21世紀中心代表介紹了重點專項項目管理最新政策和要求,對項目規范化管理、一體化實施、法人責任落實等方面提出建議。陜西省科技廳代表表示將全......閱讀全文
“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我國疆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地質特殊,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僅2017年全國發生地質災害7000余起,造成300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0億元,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有效防范滑坡等地質災害,提升我國滑坡災害實時監測能力,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重點專項2
新研究對滑坡災害隱患的監測、預警
近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地質災害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對滑坡災害隱患的監測、預警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可推廣應用至全球其他滑坡災害高發區。該項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環境遙感》。 據悉,該研究團隊在甘肅省永靖縣綜合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數學統計模型和野外無人機測繪,在國
英國研發出用聲學監測滑坡風險的系統
英國工程和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10月21日宣布,該機構資助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利用聲學來監測滑坡等地質風險的系統,可對將要出現的地質險情進行預警,幫助減少損失。 據介紹,這種監測系統由埋設在可能出現地質災害區域的傳感器以及中央計算機組成,適用于易滑坡山體、地質結構不穩的道路和堤壩基座
三峽庫區水環境演化、污染控制與滑坡災害監測預警
1月5日,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水庫管理司組織召開的中德國際合作“三峽庫區水環境演化、污染控制與滑坡災害監測預警”項目驗收會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召開。來自農業部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中國水科院水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
李海洋:正在研發危化品監測預警設備
和李海洋約定采訪時間時,他剛應邀參加完在奧地利舉行的國際呼出氣研究高峰論壇回到國內,這次論壇上,他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自己的科研成果:高端質譜儀和離子遷移譜在診斷哮喘方面的應用,得到與會同行的一致認可。對于普通人來說,李海洋的研究領域很深奧,但其科研成果卻與民生息息相關。 還記得北京奧運
武漢巖土所研發出煤礦沖擊地壓動態監測預警系統
沖擊地壓作為一種特殊的礦山壓力顯現形式,隨礦產資源開采深度和強度的不斷增加,已成為深部資源開采領域面臨的主要災害之一。地下采礦工程受深部開采“時空關系+覆巖結構+地質構造”等多重復雜因素影響,呈現出“地應力場+采動應力場+支護應力場”多場疊加的復雜應力分布現象,導致應力場分布規律模糊不清;且受限
成都山地所滑坡監測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一種滑坡監測儀”和“一種傾斜檢測組件及傾斜儀”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ZL。該ZL發明主要涉及滑坡監測領域,特別涉及滑坡無線實時監測領域的監測設備。 目前已有的自動監測主要通過使用普通滑坡監測裝置或大型滑坡監測預警系統來實現對滑坡的監測,普通滑坡監測裝置使用地表的G
海底滑坡光纖監測系統港池試驗成功
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獲悉,近日,該實驗室徐景平教授團隊自主研制的海底滑坡光纖監測系統在廣州南沙海洋地質碼頭圓滿完成港池試驗工作,為下一步開展海上試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海底滑坡光纖監測系統包括柔性光纖形變傳感器和配套的座底式海床液壓貫入裝置。本次港池試驗成功完成了海底
新型山體滑坡災害監測系統研制成功
記者日前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安全關鍵工業測控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夏娜團隊,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Ⅱ+慣性測量的山體滑坡災害監測系統”,可對山體進行24小時實時變形監測,智能評估其安全狀況,并對可能的滑坡險情進行提前預警。 夏娜介紹說,我國目前采用的激光測距儀、伸縮儀、
重慶市工程安全及地災監測預警研發中心成立會議在渝召開
8月23日,重慶市工程安全及地災監測預警研發中心成立暨水江實驗區啟動會議在渝召開,中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詹文龍出席會議并講話。 重慶是我國地質災害的重災區。為推進“安全保障型城市”和“平安重慶”建設,為政府安全決策提供服務平臺和決策依據,重慶市安全技術監督局迫切
新智能監控系統可對山體災害24小時監測預警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安全關鍵工業測控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夏娜教授及其團隊,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Ⅱ+慣性測量的山體滑坡災害監測系統”,可對山體進行24小時實時變形監測,智能評估其安全狀況,并對可能的險情提前預警。 山體滑坡發生突然,破壞力大,但多數發生
務必警惕!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緊急預警
5月5日下午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布太陽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時間2024年5月5日14時01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X1.3級)該事件發生時我國處于白天耀斑對我國上空電離層產生了影響“預計未來三天仍有可能爆發M級甚至X級以上耀斑”防御指南:通信系統通過調整通信頻率或改變通信方式來避免通信質量下降或
多源傳感器網絡立體觀測研究等六個研究突破并進展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1年立項的2個項目、2013年立項的184個項目的結題驗收結果。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承擔的973項目“西部山區大型滑坡致災因子識別、前兆信息獲取與預警方法
全國首個工程安全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研發中心在渝成立
8月23日下午,全國首個工程安全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研發中心在重慶科技學院成立,同時確定南川區水江鎮作為該機構的試驗區。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余遠牧、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共同為研發中心和試驗區揭牌。 據介紹,該項目屬于國家973重點科研項目“重大工程地質災害的預測理論及數值分析方法研
水庫泄洪監測預警系統
系統概述? ? ? ? 水庫泄洪監測預警系統是水庫單位泄洪(或放水)的監控管理平臺,監控中心借助該系統可實時遠程監測水庫泄洪口的水位、雨量、現場圖像等信息,當發生突發性泄洪或調節性放水時,下游預警設備及時發布預警,避免因泄洪或放水導致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湖南圣凱安環保科技趙經理133..9753.
“新疆棉花害蟲數字化監測預警技術研發與應用”通過鑒定
7月14日,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呂昭智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新疆棉花重大害蟲數字化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通過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新疆棉花主要害蟲監測和預報規范、害蟲自動化監測技術、預測模型組建、測報數
多災害智慧減災全球聯盟在成都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309.shtm9月23日,由成都理工大學和拉夫堡大學共同發起多災害智慧減災全球聯盟(SIMR)在成都正式成立。來自中國、英國、法國、希臘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余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
陜西激勵企業攻關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研發
為了進一步提升陜西裝備制造企業產品研發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陜西省委省政府制訂扶持政策,激勵裝備制造企業協同創新,以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研發為引領,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由中高速向高端化躍升。 為了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陜西大力發展企業技術中心,使其成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源頭和核心,為
數字化次聲監測或為地震監測提供新手段
4月23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由該校“長江學者”教授許強所帶領的滑坡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次聲監測儀,在20日早測試過程中意外捕捉到了蘆山地震所產生的次聲波信號。經分析,發現本次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到達該校的時間為08:02:52,較地震部門報道的主震起始時間延遲約6秒。
智能化監測系統助力地質災害預警防治
“多虧這個設備,全村沒有一個人受傷。”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佐龍鎮杜壩村村民王賢偉指著一處地災報警設備表示,在今年8月末杜壩村郭家灘滑坡隱患點發生滑坡之前,村民們接到了地災監測設備警告,實現了及時避險。 今年入汛以來,陜西省多地發生區域性暴雨和局部大暴雨,中煤地質總局煤航集團(以下簡稱煤航集團)利用智
中國建成高寒濃霧山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從國土資源部近日舉辦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進展交流會”上獲悉,我國已初步研發高寒濃霧山區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天地空一體化遠程地質災害調查與會商系統全國覆蓋,為快速應對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災害等突發性地質災害,提供了一套監測預警和防治技術。 據了解,地質災害的預警和臨災預
最新匯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2020年項目申報進程
根據國科管系統和各專業機構官網公開數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020年項目中,引力波探測、綠色生物制造、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定向)、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4個重點專項處于征求意見階段,41個重點專項發布了申報指南。 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場地土壤污
宜興啟動太湖藍藻預警監測
江蘇省宜興市日前全面啟動太湖水污染與藍藻預警監測工作,全方位動態掌握太湖水質及藍藻發生情況,為太湖綜合治理、湖泛預警和應急防控提供及時、可靠的技術依據。 宜興市藍藻監測預警工作主要包括3個方面:對百瀆港等12條主要入湖河流斷面進行不間斷的自動監測。對太湖西部沿岸一帶水域的社瀆港口等8個點位
建立資源環境監測預警機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提出,我國要建立手段完備、數據共享、實時高效、管控有力、多方協同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為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專題調研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工作
按照中國疾控中心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大興調查研究的部署要求,5月至7月期間,李群副主任帶隊先后赴浙江、山東、上海等地專題調研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多渠道監測預警等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工作。調研組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認真制定調研提綱,提前溝通被調研單位,通過現場走訪
太原國土局購入700余臺地質災害監測儀
5月30日,記者從太原市國土局了解到,該局已購進三種700余臺地質災害預防方面的專業監測儀器,將全部分發給10縣(市、區)分局,護衛省城的安全。 據介紹,太原市國土局此次共購進了10臺地質災害綜合監測無線報警儀、20套地質災害滑坡預警伸縮儀和700臺地質災害監測無線預警器。地質災害綜合監測
水質毒性監測、網格化環境監測等技術擬加快研發推廣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顯示,在研發方向上,將重點研發污染源水質聚類分析、水質毒性監測,石化、化工園區大氣污染多參數連續監測與預警,生物監測及多目標物同步監測,應急環境監測等技術裝備。 在推廣重點方面,將重點推廣污
2020年國家重點專項立項公示!7大領域、110個項目!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陸續開始進行項目公示。截至目前,已有固廢資源化、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合成生物學、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科技冬奧、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7個重點專項,共計110個項目進行了公示。 固廢資源化 干細胞及轉化研究 合成生物學
海洋溢油預測預警技術研發獲突破
像2011年蓬萊19-3油田那樣的溢油事故今后有預測預警了。近日從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的研究團隊以國內外溢油應急反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為基礎,對溢油應急體系建設中與溢油污染預測預警相關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成功完成了“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預測預警技術”和“渤海及北黃海海域溢油海洋環境預報系
我國科研團隊應用衛星影像實現地質災害精準預測
5月20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周超研究團隊聯合國內外專家,通過衛星影像獲取滑坡災害精細變形,實現了滑坡災害的有效預測,為大區域范圍內滑坡災害的普適性監測預警提供了新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刊發在國際期刊《工程地質》上。當前,全球范圍內地質災害頻發,科學家們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