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溫濕度控制系統總體設計
糧倉環境是關系著糧食安全的重要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糧倉環境的測控系統開始廣泛應用到實際中,在保證糧食的安全方面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先進的設施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的各方面。傳統的糧倉環境管理采用模擬控制儀表和人工管理方式,其落后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農業技術的發展。為此,采用單片機對糧倉的溫度、濕度、蟲害等進行控制和管理,實現糧倉環境測量控制及管理的自動化和科學化。溫濕度自記儀就是其中一款常用的用于測定溫濕度的儀器。整個測控系統由單片機AT89S51為核心,配以溫度、濕度檢測和傳送電路、溫度傳送電路、時鐘電路、鍵盤和LED顯示電路及電源電路等組成。系統分為兩大部分,包含輸入、輸出電路。其中輸入電路為采樣糧倉環境數據,包括溫度、濕度的測量,同時有必要的數據轉換電路;鍵盤作為最基本的輸入電路用于輸入單片 機的執行參數,用于控制通風設備的電機。輸出電路包括LED顯示和通風設備。LED數目較少,受制于傳感......閱讀全文
糧倉溫濕度控制系統總體設計
糧倉環境是關系著糧食安全的重要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糧倉環境的測控系統開始廣泛應用到實際中,在保證糧食的安全方面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先進的設施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的各方面。傳統的糧倉環境管理采用模擬控制儀表和人工管理方式,其落后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農業技術的發展。為
溫室土壤溫濕度無線信息采集與監控系統的總體設計...
為達到節能環保的設計要求本系統設計采用太陽能供電,數據傳輸采用無線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不用在溫室中大量布線,也便于下位機模塊的一體化安裝使用等。整個溫室土壤溫濕度無線信息采集與監控系統系統設計分為下位機和上位機2個部分。其中下位機負責溫濕度的采集、顯示、無線上傳以及對電磁閥和通風電機的控制;上位機擔負
自動溫濕度控制系統的組成
針對溫室溫濕度控制的需求,近年來溫濕度自動監控系統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與計算機控制技術、硬件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現代計算機技術及其硬件快速發展的今天,溫室溫濕度控制系統的組成主要由中央控制裝置、終端控制設備、傳感器以及現場線路組成。中央控制裝置負責對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通
溫濕度試驗箱的溫濕度運行控制系統
控制器 進口微電腦溫濕度集成控制器(溫度直接顯示百分數) 精度范圍 設定精度:溫度±0.1℃、濕度±0.1%R?H,指示精度:溫度± 0.1℃、溫度±0.1%RH 溫濕度傳感器 鉑金電阻?PT100Ω 加熱系統 完全獨立系統,鎳鉻合金電加熱式加熱器 加濕系 外置隔離式,全不銹鋼
利用溫濕度自記儀對糧倉進行三溫控制
糧食的品質主要受三方面影響:作物本身的基因決定;種植環境中的各項參數的變化均會導致糧食產品的基因發生變化;最后一點是收獲之后的存儲環境的變化,有可能會提早糧食的常規品質的破壞。在存儲過程中對于多方面的監測來進行了解存儲環境的變化,使用溫濕度自記儀來 進行對三溫進行測量并分析,通過長時間的監測來進行了
溫濕度監測儀基于經驗數據溫濕度過程控制系統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溫室大棚種植越來越普及。目前在中低檔大棚中,溫濕度控制仍存在 一些技術問題:電磁干擾對反映溫濕度變化的模擬信號的影響未能徹底排除;隨著測溫濕度點的增加,棚內接線端過多,導致系統安裝和維修難度增大,故障率增 高;普遍采用只能進行單一溫濕度設定的控制器,由于農作物1天內對環境的溫濕度
溫室自動溫濕度控制系統的設計分析
深入分析溫室自動溫濕度控制系統需求,提高投資的經濟性在進行溫室自動溫濕度控制系統的設計前,設計人員應根據溫室建設需求進行自動溫濕度控制系統的需求分析。了解溫室溫濕度控制范圍以及投資建設的基礎情況。以此為基礎進行系統需求的論證,進行相應設備的基本選型。在這一系統設計實現中,這一過程尤為重要。需求的
關于多溫室溫濕度控制系統的設計分析
隨著我國農業規模化的不斷發展,規模化溫室已經成為現代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進行多溫室溫濕度控制成為了設計人員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上述中一直強調的計算機綜合控制系統既是實現這一問題的關鍵。通過中央控制電腦對各溫室分控單片機的連接能夠實現多溫室溫濕度控制的需求,實現規模化溫室的溫濕度
一種新型溫濕度控制系統的介紹與應用
在糧食的貯藏中,溫度與濕度是確保糧食貯藏安全的最關鍵因素。溫濕度記錄儀的使用讓我們可以更加快速準確的對糧庫進行監控,溫濕度記錄儀測定室內的溫濕度準確度很高,誤差小,操作簡便,儲藏的數據高達1萬條,為糧食的貯藏安全提供了科學保證。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新型溫濕度控制系統的結構與原理以及在糧食貯藏中的應用。
溫濕度監測儀上位機設計系統的應用
上位機系統是溫濕度監測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軟件開發平臺它的使用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它具有快速、容易學習,利用和開發效率高等特點,是一個可視化應用程序編程開發環境,可重用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快速編譯器和數據庫的完美結合。 溫濕度監測儀所設計的上位機軟件是在已完成的以單片機為下位機
光照箱介紹以及總體設計方案
光照箱是一種模擬光照的光老化試驗設備,主要模擬陽光中的紫外光,還可以再現雨水和露水所產生的破壞。通過將待測材料放在經過控制的陽光和濕氣的交互循環中曝曬,同時提高溫度的方式來進行試驗。采用紫外線熒光燈模擬陽光,并以噴淋的方式模擬濕氣影響。雖然紫外光(UV)只占陽光的5%,但它卻是造成戶外產品耐用性下降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是自2013年啟動以來,在農村司和農村中心的積極推動下,各項目區積極探索,產生出一些鹽堿地改良增效的新模式,極大增強了項目區糧食生產支撐能力。為深入凝練項目成果、及時發現實施中的技術及財務問題,部署下一年度工作,2016年10月12-14日,科技部農村司、農村中心組織技
“大國糧倉”如何科技儲糧
新沙港立筒倉 10月15日,世界糧食日的前一天,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實現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與糧食相關的新聞總是大新聞! 我國有句老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于我們這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而言,充足的
科技創新守住“天下糧倉”
湖南糧食集團港口物流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供圖?山東省魯中國家糧食儲備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供圖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科技創新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有哪些貢獻?未來如何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保障糧食安全的支撐引領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報》采訪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周
氮氣在糧食儲藏中的應用
氮氣在糧食儲藏中的應用 糧食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物質,糧食的貯藏和保存是關系到國民生計的大事。目前在糧食存儲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式是對溫度和濕度進行測量和控制,但效果往往不能盡如人意,部分糧食仍會受微生物、蟲子活動或者本身糧食的呼吸作用的影響而腐壞。為更好起到保護作用,有效的方式是向糧倉中
二氧化碳氧氣磷化氫溫濕度五合一氣體檢測儀
產品介紹CO2+O2+PH3+溫濕度五合一氣體檢測儀(參數可任意搭配),用于同時連續在線監測環境中的CO2、O2、PH3、溫濕度五種參數,其中CO2傳感器采用紅外(NDIR)光譜吸收法原理,氧氣、磷化氫采用電化學原理,溫濕度采用一體數字原理,都是采用進口傳感器和微控制技術,具有信號穩定,精度高、壽命
科研人員“會診”黑土糧倉
腳下積雪“咯吱咯吱”響著,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劉煥軍正帶領科研團隊在第三管理區的地頭上查看,為即將進行的科研試驗和技術示范做前期準備。 “我這邊要做秸稈試驗,需要8個池子”“我做節水、節肥、節藥各需要10畝,試驗示范需要100畝”……對專家們的要求,一同來現場的北大荒集
從中國糧倉邁向“世界餐桌”
市場信譽良好、產品質量過硬,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訂單應接不暇,價格不斷攀升。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如何能越過激流險灘,呈現一枝獨秀的局面?檢驗檢疫人員對進口大豆進行檢疫 2009年,對于傾慕中原特色名吃“河南燴面”的海外朋友來說,是一個圓夢之年。鄭州國華食品有限公司生
實驗室溫濕度控制系統控制柜的主要功能
采集房間的溫濕度; 控制空調的啟停、轉速、加熱、制冷、加濕等; 控制電動調節閥的啟停、開關; 觸摸屏顯示每個房間的溫濕度實時數據、趨勢曲線、超限報警等,同時可以控制空調的啟停、轉速、、加熱、制冷、加濕等;控制電動調節閥的啟停、開關;
科技賦能,建設更多新糧倉
踐行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匯聚科技創新動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中國東海,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這里錨泊作業。從魚苗入艙、投喂養殖、起捕到加工,幾乎所有流程都能在這艘船上完成。船載艙養模式下,“國信1號”一年能養出3700噸魚,比每年查干湖冬
糧倉裝滿優質糧——世界糧食日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今年全球活動主題確定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世界糧食日所在周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五彩斑斕的豐收畫卷在廣袤田野鋪展,秋糧收購也正有序推進
用科技力量筑牢“黑土糧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99.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本科生錄取通知書里鑲嵌的7顆金色大豆組成的“北斗七星”造型吸睛無數。這些大豆來自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的耐鹽堿大
李振聲:大國糧倉的“科技脊梁”
璀璨燈光下,如簇鮮花中,他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成為中國第十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糧食安全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李振聲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老百姓的“吃糧”問題奔忙。在他所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
創新+匠心,中國空間站將總體設計杰作寫入太空
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隨著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在太空緊緊相擁,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最后一個艙段,配齊!中國空間站將雄闊壯美且匠心獨具的總體設計杰作繪就于無垠的太空中,書寫下載人航天三十載崢嶸歲月中又一濃墨重彩之筆。航天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給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囑托,再一次
建設“銀色糧倉”-應對未來糧食安全
研究團隊在工作。(陳勝偉供圖)?鹽堿地曾被人形象的稱為“地球的皮膚病”。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鹽堿地的面積為9913萬公頃,位居世界第三,與我國的耕地面積幾乎相當。我國的鹽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濱海地區在內的17個省區,鹽堿荒地和影響耕地的鹽堿地總面積超過5億畝。如何治理和利用好鹽堿地是我
深海捕浪20載-打造“藍色糧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79.shtm近日,在廣東省珠海市萬山海域,凌晨可見一艘造型獨特的大船緩緩從海面上升約10余米的高度后,一個巨大的網箱隨之露出海面。“收魚了!收魚了”伴隨著此起披伏的吆喝聲,映入眼簾的是一尾尾肥壯的
糧倉減產東三省損失20億
農戶收入僅剩三成 第一次嘗試大面積承包土地,內蒙古赤峰的村民――50歲的李志就碰上了十年不遇的蟲災,“能保住三成收入就算萬幸”。而更令他憂心的是,他雇來幫忙噴農藥的同村村民還躺在醫院里,多種農藥混合氣體的熏染中毒,令醫生無法用藥。 一場
第二糧倉向綠色高效農業轉型
地處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市是黃淮地區的農業大市,也是中國科學院“第二糧倉”預研項目的重要基地。2015年,在“第二糧倉”項目的科技助力下,亳州市拿下安徽省首個“噸糧市”的桂冠,然而,亳州市并未止步于此,加快農業轉型、向綠色提質增產增效發展的腳步一直在前進。 近日,中國科學院專家在對小麥綠色提質
STM-控制系統
? ? ? STM 控制系統的功能框圖如圖 1 所示。STM控制系統通常包括數字部分和模擬部分,數字部分包括DAC 和ADC 功能,可以直接采用PC機擴展AD 和 DA 采集卡的方式。模擬部分通常實現為單獨的模塊,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反饋控制。探針樣品偏置電壓的大小由操作者決定,通過PC機的DA 輸出來
大力建設海洋牧場-不斷成就藍色糧倉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海洋養殖水產品產量占總產量比例逐年增長,這離不開海洋牧場的大力建設。隨著技術發展,近年來海洋牧場裝備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現代化的海洋牧場如何化身“藍色糧倉”? 在山東煙臺八角港碼頭,起降機將運輸船上一個個裝滿魚的巨大網兜轉移到車上。不久后,這些活蹦亂跳的黑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