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世界首張恐龍彩照寫真生成。使用的“照相機”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微聚焦熒光光譜儀 M6 JETSTREAMXRF,拍攝對象是世界上僅此一枚的滕氏嘉年華龍化石。 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大型光譜學儀器對恐龍化石開展全方位立體掃描研究,并獲得首張恐龍化石高精度的元素種類及其分布圖。這也是首次將X-射線譜學、電子顯微學和同步輻射等在內的多種顯微學與顯微譜學技術聯用對恐龍化石開展多尺度多參數綜合研究,在微納尺度獲得恐龍化石結構和成分等信息。此次探索將對古生物領域科學研究產生重要意義。 遼西熱河生物群蘊藏大量保存精美的恐龍和鳥類化石,被譽為“世界級化石寶庫,中生代的龐貝城”。過去三十年,中國科學家在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大量帶羽毛的恐龍和鳥類化石,為解開恐龍向鳥類演化這一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可能。 滕氏嘉年華龍化石是近年從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的最具代表性恐龍化石之一。由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收藏。滕氏嘉年華龍的......閱讀全文
日前,在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世界首張恐龍彩照寫真生成。使用的“照相機”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微聚焦熒光光譜儀 M6 JETSTREAMXRF,拍攝對象是世界上僅此一枚的滕氏嘉年華龍化石。 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大型光譜學儀器對恐龍化石開展全方位立體掃描研究,并獲得首張恐龍化石高精度
一項恐龍蛋的新研究表明:鳥類和白堊紀時期的非鳥獸腳類恐龍(non-avian theropods)可能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Nieves López Martínez是馬德里康普大學(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一名已故的古生物學家,在201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和英國研究人員近日宣稱,1.9億年前一顆幼體恐龍的頭骨化石有助于解釋什么時期食草類恐龍從食肉恐龍中進化過渡。 科學家發現異齒龍見證了食肉性恐龍向食草性的進化過渡 這顆微型恐龍骨骼屬于1.9億年前一個年幼的異齒龍,它的牙齒結構十分特殊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已經傳回有關登陸地點的第一張彩色照片。保護性鏡頭蓋上的灰塵導致照片比較模糊,它顯示的是著陸地的蓋爾隕石坑。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8月7日宣布,“好奇”號火星車著陸當天下午已發回了有關火星表面的首幅彩色照片。 這幅照片由“好奇”號
蔣志海制圖 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妍、尤海魯和李小強合作發現的一份距今1億多年前的馬鬃龍“食譜”,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意思的是,這只恐龍所吃的和人類的主食水稻、小麥、玉米,同屬禾本科的植物。恐龍的食物種類本來就是化石研究的難點,那么,這份食譜背后透露出哪些重要訊息?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團隊于7月24日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他們有關蜥腳類恐龍演化的最新成果,報告了一種來自中國中侏羅世早期(1.74億年前)的梁龍類新屬種——神奇靈武龍(Lingwulong shenqi),這一發現挑戰了關于梁龍類恐龍和其它新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擴散的傳
圖片來源:《自然—生態與演化》 研究人員近日介紹了最新發現的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約2.37~2.01億年前)的阿根廷地區的恐龍化石。這一標本來自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巨型蜥腳類動物之一。比其近親泰坦龍還要早3000萬年。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之前的認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這一分支如何演化成如此龐大的
研究人員近日介紹了最新發現的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約2.37~2.01億年前)的阿根廷地區的恐龍化石。這一標本來自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巨型蜥腳類動物之一。比其近親泰坦龍還要早3000萬年。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之前的認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這一分支如何演化成如此龐大的體型。 脖子細長、身形巨大、四足行
? 一塊可能代表了恐龍新物種的化石正在巴黎拍賣會上被出售。圖片來源:Aguttes 在美國發現的一只肉食恐龍的化石將被拍賣。負責此次交易的法國巴黎拍賣行表示,這個近乎完整的9米長標本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希望它以120萬~180萬歐元的價格售出。不過,國際古生物學家警
一塊可能代表了恐龍新物種的化石正在巴黎拍賣會上被出售。圖片來源:Aguttes 在美國發現的一只肉食恐龍的化石將被拍賣。負責此次交易的法國巴黎拍賣行表示,這個近乎完整的9米長標本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希望它以120萬~180萬歐元的價格售出。不過,國際古生物學家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