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癌細胞遷移抑制蛋白質組磷酸化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近日,大連化物所王方軍研究員團隊與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佐治亞理工學院Mostafa A. El-Sayed教授團隊,以及佐治亞州立大學方寧教授團隊合作,在金納米棒抑制癌細胞擴散相關生物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ACS Nano)上。 造成癌癥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細胞擴散,并在身體的其他部分形成腫瘤。癌細胞擴散通常為群體擴散行為,即一群癌細胞同時移動,該過程中需要細胞骨架和細胞連接蛋白將相鄰癌細胞連接起來。研究表明,使用金納米棒和近紅外光的光熱療法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群體擴散。蛋白質磷酸化是調節和控制蛋白質功能的最基本機制之一,在癌癥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目前基于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是研究蛋白質組磷酸化的主要手段。 研究人員采用穩定同位素標記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定量分析技術,發現金納米棒的光熱效應可以顯著改變肌動蛋......閱讀全文
癌細胞的轉移往往會為癌癥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最為沉痛的打擊。沒有一個人愿意聽到這一讓人絕望的噩耗。 最常見的癌細胞轉移方式是通過爬行離開原始腫瘤并重新根植于身體的其他重要部位。一旦這種狀況發生,先前任何昂貴的治療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義,癌癥復發乃至死亡便將再次纏上人們。 日前,美國佐治亞理工
近日,依托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點實驗室的生物醫學代謝組學研究組,在不同表面修飾金納米棒暴露對細胞代謝影響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先進醫療材料》(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 金納米棒在細胞成像、藥物載體以
“你的癌癥已經轉移了,對不起,”沒有人想聽醫生說。 癌細胞最常見的是通過爬行離開原始腫瘤,在轉移的過程中重新植根身體的重要部位。現在,佐治亞理工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打破癌細胞的腿。 癌細胞經常覆蓋自己的長腿狀突起,使它們能夠蠕變。根據一項新的
近日,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生物磁共振分析重點實驗室的生物醫學及代謝組研究團隊,在不同表面修飾金納米棒暴露對細胞代謝影響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于《先進保健材料》。 金納米棒在細胞成像、藥物載體以及生物醫學診斷和癌癥的熱療中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金納米棒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和光
近日,依托于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中國科學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點實驗室的生物波譜及代謝組學研究組,在納米金棒暴露的細胞代謝應答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Biomaterials上(Biomaterials 34; (2013) 7117-7126)。 十六甲基溴化銨(cet
近日,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生物波譜及代謝組學研究組,發現了納米金棒抗癌的分子表型,為抗腫瘤藥物篩選及其機制研究提供了一種分子水平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生物材料》。 據介紹,十六甲基溴化銨表面修飾納米金棒在DNA檢測、熒光探針、生物成像和光熱治療、靶向藥物傳輸等許多
在過去的20年中,納米顆粒在醫學中的使用穩步增加。然而,它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安全性和影響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測試各種金納米顆粒,來自瑞士弗里堡大學、日內瓦大學、洛桑大學和英國斯旺西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它們對人類B細胞---負責抗體產生的免疫細胞---的影響。據預計,使用
光聲成像新突破—— 光聲成像檢測卵巢癌 關鍵詞:光聲成像; 拉曼共振吸收; SERRS;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法; 金納米棒; 卵巢癌; Endra nexus 128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卻占各類婦科腫瘤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3年1月19日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19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
近日,來自瑞士日內瓦城大學(UNIGE)的研究人員聯合國家能力研究中心(NCCRs)的“生物啟發材料”研究所、英國斯旺西大學醫學院首次證明了金納米粒子不會損害人體B淋巴細胞的體外免疫功能,并且對可能存在不良反應或耐藥性的藥品功效提高有明顯作用。相關的研究結果已發表于ACS Nano。https:
1.Nature Commun.:在效應T細胞上表達CD73會促進腫瘤對anti-4-1BB / CD137療法產生耐藥性 針對抗原啟動T細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激動劑抗體(Ab)作為單一藥物的治療效果有限,并且人們其基本的機制仍未完全了解。Chen等人證明了外源酶CD73對anti-4-1BB/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8年光譜年會開幕式暨40周年慶典在青島舉辦(相關報道:慶祝中國光譜40年 構建中國光譜新時代)。在第一天的大會報告之后(相關報道:古人學問無遺力 今有分子光譜百家鳴),組委會也安排了精彩分會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媒體為您帶來拉曼
1. Nature Nano.:波導集成型范德華異質結光電探測器,在通訊頻段下高速高響應性工作 由于具有獨特的材料性質和強烈的物質-光相互作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被廣泛用于構建新型光電器件。其中,響應大且速度快的光電探測器具有廣闊的應用領域,例如在標準通訊波段運行的高速率傳輸互連
惡性梗阻是指中晚期癌癥患者體內腫瘤填塞、壓迫血管、消化管等重要的通道造成的梗塞,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目前,臨床通常采用介入治療方式,將網狀鎳鈦合金支架置于病灶,撐開腫瘤,恢復管腔通暢。丁酸根負載NiTi-LDHs在過氧化氫作用下釋放層間丁酸根鎳鈦合金表面Au@LDH/B薄
在20個人當中大約就有1個人,將可能在他們的一生中患上結直腸癌,使得這種癌癥成為美國第三大最常見的疾病。在歐洲,它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癌癥。 結直腸癌最廣泛使用的第一線治療是手術,但這可能會導致腫瘤的切除不完全。癌細胞仍可能殘留下來,從而有可能增加了復發和轉移的風險。事實上,盡管許多患者在術后數月
陳春英(右)與學生在實驗室 提到女科學家,你會想到什么?或許這樣一種調侃代表了不少人的想象:“本科生是小龍女,碩士生是黃蓉,博士生是李莫愁,女科學家是滅絕師太……”在人們的想象中,女科學家常常是嚴肅的、刻板的,有時甚至有點古怪。但見到女科學家陳春英時,這些想象都顛覆了。 接受
1. JACS:用于檢測癌細胞和腫瘤中溶酶體甲醛含量的雙“鎖鑰”釕復合探針 生物醫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甲醛生成是造成組織癌變、癌癥進展和轉移的關鍵因素之一。響應性分子探針可以檢測活細胞和腫瘤中溶酶體內的甲醛,并對藥物引發的甲醛清除過程進行監測,這也有助于未來的癌癥診斷和治療監測。 大連理工大學
盡管人們在疾病診斷技術上的投入巨大,但是許多病癥的診斷方法仍然既繁瑣又昂貴,并且往往難以在癥狀不明顯的早期及時發現疾病。胰腺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早期胰腺癌并無明顯癥狀,但病情發展卻十分迅速。事實上,根據美國癌癥協會(AmericanCancerSociety)統計,高達8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后
顯微鏡圖片顯示,在體內注射三天之后,從一個三維支架上可搜集到許多免疫系統的樹突狀細胞。這種三維支架能有效地聚集并激活樹突狀細胞,引發對抗癌細胞等特異性細胞的免疫反應。掃描電鏡圖片顯示,介孔二氧化硅棒能自動組裝成三維支架。這種三維支架具有大量的孔隙,可以容納數以千萬計的免疫細胞。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
自上世紀初,人類就開始研究超聲或外加磁場介導的高熱治療在臨床醫學中的各種應用。隨著各種熱療納米材料的發現與設計,相關近紅外光吸收能力與高效光熱轉化效應幫助基于納米特性的熱療在傳統治療中得以實現更安全、高效、靶向、可控的應用。其中,金納米材料的等離激元特性介導的溫和熱刺激(40 ℃ ~ 42 ℃)
腫瘤一直是科學家們想要攻克的難題,也一直在探尋腫瘤治療的方法。2016年,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在腫瘤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績,下面讓我們來看看2016的腫瘤研究都有哪些進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細胞能夠快速增殖的機理,并且將此作為癌癥治療的靶點。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17日-19日,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召開。在新儀器與新技術分會上,中科院大連物化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主任關亞風、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何彥、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方群等10余位近期開發了新儀器和新技術的專家學者為在場參會代表帶來精彩報告。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2年1月17日揭曉。 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1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1015201101100調控配體呈遞培養高侵襲性的癌細胞用于開發高效靶向抗腫瘤納米載體的研究帥心濤中山大學邊黎明香港中文大學1025201101102涂層下航空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下的局部腐蝕演化規律及機理劉法謙中山大學鄒芳鑫香港理工大學1035201101108綠化海綿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實時評估蓄洪
癌癥致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可以避開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而科學家可以采用免疫療法,誘使免疫系統進入攻擊模式,形成針對癌細胞的長期免疫力。美國威斯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團隊研發出一種非手術注射式疫苗,這是一種可編程生物材料,能在活體內自行組裝成3D結構,以對抗甚至幫助預防癌癥或者
癌細胞的轉移擴散對患者而言往往是災難性的,常常導致患者的死亡。光動力治療(PDT)是一種新型的癌癥治療模式,在各類癌癥微創治療中展現了良好的效果。PDT治療腫瘤的基本原理是系統或局部給予的光敏劑在各組織中的半衰期不同,一段時間后腫瘤組織中光敏劑濃度明顯高于正常組織,形成光敏劑在腫瘤組織的選擇性滯
癌細胞的轉移擴散對患者而言往往是災難性的,常常導致患者的死亡。光動力治療(PDT)是一種新型的癌癥治療模式,在各類癌癥微創治療中展現了良好的效果。PDT治療腫瘤的基本原理是系統或局部給予的光敏劑在各組織中的半衰期不同,一段時間后腫瘤組織中光敏劑濃度明顯高于正常組織,形成光敏劑在腫瘤組織的選擇性滯
癌細胞的轉移擴散對患者而言往往是災難性的,常常導致患者的死亡。光動力治療(PDT)是一種新型的癌癥治療模式,在各類癌癥微創治療中展現了良好的效果。PDT治療腫瘤的基本原理是系統或局部給予的光敏劑在各組織中的半衰期不同,一段時間后腫瘤組織中光敏劑濃度明顯高于正常組織,形成光敏劑在腫瘤組織的選擇性滯
癌癥致命的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夠規避身體免疫系統發起的攻擊,這使得腫瘤能夠生長并擴散。科學家們可以試圖誘導免疫系統,也被稱為免疫療法,進入攻擊模式從而對抗癌癥并建立針對癌癥細胞的長期持續的免疫抵抗。現在哈佛大學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顯示一種非手術注射的可
癌癥如此致命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可以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使得腫瘤能夠旺盛生長及擴散。科學家們一直在設法嘗試利用免疫療法來誘導免疫系統進入到抗癌攻擊模式,建立起對癌細胞的長期免疫抵抗。 現在,來自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非手術注射可在體內自發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