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研究出一有助篩選抗癌藥物檢測方法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說,他們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較簡便地測定病原體細胞或癌細胞的DNA合成狀況。這一方法也可用來檢測新藥物對耐藥性病菌和癌癥的有效性,有助于新藥物的篩選。 由卡羅琳醫學院研究人員托蘭德和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朔貝里員共同進行的這一研究,其機理是檢測核糖核苷酸還原酶(RNR)。這種酶是DNA合成和細胞增殖過程中所必需的,可以作為抗菌藥物和抗癌藥物的“標靶”。但因為目前技術還難以處理這種酶,目前市場上還很少有成功的藥物。 瑞典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變異的聚合酶鏈式反應,結合高通量篩選技術,使得核糖核苷酸還原酶的變化可以測定。這意味著可以很方便地測定病原體細胞或癌細胞的增殖狀況,也可以用來篩選、檢測以核糖核苷酸還原酶為標靶的藥物。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借助這種方法,他們已從1300多種物質里篩選出了兩種物質,能通過抑制核糖核苷酸還原酶來殺死抗藥性較強的綠膿桿菌。他們......閱讀全文
細胞如何壓倒抗癌藥物
根據今天發表在《Epigenetics and Chromatin》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細胞如何使自己適應克服癌癥藥物干擾它們的基因控制。 通常分子標記附著于DNA并發送信號到細胞中,告訴它如何裝飾DNA并打開或關閉基因。 HDAC抑制劑引起某些類型標記的組成
抗癌藥物的伴隨診斷
【導讀】根據分析師的預測,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將從2014年的31.4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87.3億美元。在藥物臨床試驗階段,伴隨診斷具有很好的用藥指導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治療的響應準確度;另一方面通過對患者的用藥分層預測和識別用藥人群,節省患者的用藥開支。伴隨診斷(CDx),是指采用體外診斷設備(
PNAS:綠藻中的抗癌藥物
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生物學家成功對綠藻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能夠大量生產一種復雜而昂貴的癌癥治療藥物。這項研究開辟了低成本大量合成復雜蛋白藥物的新途徑,文章提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的網站上。 “這種抗癌藥物的生產一般使用哺乳動物細胞,而我們能夠在綠藻中生產完全一樣的藥物,
抗癌藥物直達腫瘤新技術
腫瘤在生物體內復雜的微環境結構影響到藥物的擴散和分布,也讓藥物敏感性和腫瘤應答的研究較為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們最近開發出兩種不同的新技術,可以將多種抗癌藥物直接運送至腫瘤部位,研究藥物分布和細胞毒性。最新一期的《Nature Review Cancer》雜志對此進行了介紹。 麻省理工
Nature:舊抗癌藥物獲新貌
癌癥免疫療法已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在今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年會上,與會者將聽到關于癌癥免疫療法藥物的最新消息——尤其是那些靶向 PD-1 蛋白的藥物,一些制藥公司正競相將這些 PD-1 抑制劑引入市場。IL-2 在經歷失寵之后有可能回到復興的邊緣。圖中的T細胞(橙色)正在攻擊腫瘤,這
Cell:微管結構助力抗癌藥物開發
微管是直徑僅有幾納米的微管蛋白的空心纖維,其可以形成活細胞的骨架并且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日,刊登在Cell上的一篇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處的研究者通過聯合研究,將冷凍電鏡技術同特殊的成像分析方法進行結合,成功地從原子視野對微管進行了觀察,這對于理解微管在末端結合蛋白中的功
Nature聚焦“死而復活”的抗癌藥物
曾被譽為是轉化研究的光輝范例,卻在一次令人失望的臨床實驗后慘遭拋棄的一種抗癌藥物,現在或許可以浴火重生。 Olaparib是首批開發靶向DNA修復酶的藥物之一。本周,它將面臨來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顧問專家組的審查,在會議上FDA將做出決定是否批準該藥在今年的晚些時候用于治療卵巢癌的
抗癌藥物研發:在失敗中涅槃
包括免疫療法在內的新一代癌癥治療方案可謂卓越非凡,但這一進步絕非一蹴而就,期間幾多波折,也只有各大藥物研發機構心中自知。一項新藥在獲批的道路上,注定有千萬項藥品研發項目的失敗,科研人員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及教訓,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癌癥發生、生長及轉移機制,并以此開發出新的抗癌路徑。本文以黑色素瘤、肺癌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抗癌藥物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的上市藥企加入抗腫瘤藥物等創新藥物的研發。A股上市公司中,恒瑞醫藥、益佰制藥、長生生物、科倫藥業、石藥集團、貝達藥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腫瘤領域有所布局,與“抗癌”概念相關的公司接近60家。 由于癌癥兇如猛獸,所以各方人士正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抗癌藥物的研發。 記者梳理后發現,
JACC:關注抗癌藥物的心臟毒性
?????? 癌癥治療中,化療和生物學靶向治療都可能對患者心臟造成損害,甚至影響患者預后或死亡。抗癌藥物的心臟毒性常常被臨床醫師忽視,并缺乏合適的監測及治療。近期,《美國心臟病協會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心臟毒性生物標志物篩選的文章(JACC:肌鈣蛋白I 和髓過氧化物酶或可預測心臟毒性),結果提
嘧啶作為抗癌藥物的相關介紹
抗癌物質的選擇,至關重要的是它必須在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中有顯著的差異,即對靶細胞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卟啉化合物以其獨特的結構對癌細胞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它能選擇性地滯留于癌組織中。它作為癌的定位劑和診治藥物的研究早已引起化學家、醫學家及生物學家的極大興趣。5-氟尿嘧啶是臨床廣泛使用的抗代謝、抗腫瘤藥
預測抗癌藥物活性方面獲進展
癌癥是目前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全世界每年因癌癥死亡的人口超過720萬人。而在中國,每年因癌癥死亡的人口也超過了 170萬。因此,開發新的抗癌藥物是科學界和醫學界的熱點和難點。但直接采用實驗的方法篩選抗癌藥物具有花費大、時間長的特點。以小分子為例,現在已知的小分子化合物超過了1000萬個,
羅漢果或成抗癌藥物
羅漢果,不但有清咽潤肺之效,還有可能成為抗癌藥物。最新的一項研究證實,羅漢果中的部分三萜化合物對癌細胞有殺傷力,并具有阻滯細胞周期、抑制腫瘤細胞轉移等功效,這為未來開發預防和治療腫瘤藥物提供了新思路。 腫瘤疾病的預防重于治療,然而抗腫瘤藥物往往具有毒副作用,從植物天然形成的次生代謝產物中發現
Nature解開糖尿病藥物抗癌之謎
數年來,一類被稱作為雙胍類的抗糖尿病藥物證實與某些抗癌特性有關聯。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廣泛應用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可以使某些癌癥患者受益。盡管存在這一有趣的關聯,人們一直以來卻并不清楚二甲雙胍是如何發揮它的抗癌效應的,更重要的是它會在哪些患者中發揮這一效應。 現在,來自Whitehead研
Nature發現萬能抗癌藥物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和劍橋大學Babraham 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一項新研究中證實,一種當前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可以轉化成對抗各種癌癥的“萬能武器”。研究人員發現其具有一種意料之外的效應,能夠增強對許多不同腫瘤的免疫反應。 這種叫做p110δ抑制劑的藥物在近期的一些臨床試驗中對某些白血病顯示出顯著
進軍藥物研發!“相分離”現象使抗癌藥物更有效
熒光標記的抗癌藥物順鉑分子聚集在細胞的液滴中。圖片來源: Isaac Klein/Whitehead Institute 制藥業長期以來有一種假設,即藥物分子進入細胞后會均勻分布,但生物學家Rick Young表示,“這與事實相去甚遠”。在近日發表于《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懷特
FDA批準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寡核苷酸,是一類20個左右堿基的短鏈核苷酸的總稱(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內的核苷酸)。寡核苷酸可以很容易地和它們的互補鏈結合,所以常用來作為探針確定DNA或RNA的結構;而其作為藥物候選應用的研究則始于大約30年前,包括了反義寡核苷酸(ASOs),核酸適配體(apatmers)及
浙大顧臻團隊的抗癌貼片可在瘤內催化產生抗癌藥物
5月10日,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顧臻團隊于《自然—納米技術》在線報道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生物正交催化貼片”,用于腫瘤的治療。研究團隊以聚乙烯醇(PVA)作為微針貼片的基質,在其中摻入鈀納米顆粒沉積的二氧化鈦納米片,制備了一款能夠增效減毒、使用方便的生物正交催化器件,可以在使用貼片的地方“指哪打
-PhRMA:在研771種抗癌藥物報告
根據美國藥品研究與制造商協會(PhRMA)發布的最新報告,目前,在美國有771種在研的新藥和疫苗處于臨床開發階段,開發用于癌癥的治療和預防,其中:肺癌(98種)、白血病(87種)、淋巴瘤(78種)、乳腺癌(73種)、皮膚癌(56種)、卵巢癌(48種)。這些新藥,為全球的各類癌癥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天然抗癌藥物的真正起源
幾十年來,科學家已經知道ET? -743是一種從海洋無脊椎動物中提取的稱為被囊紅樹蝰的藥物,該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在歐洲和美國臨床試驗中該藥物已經批準用于病人。科學家們懷疑紅樹蝰被囊動物是一種海鞘類生物,實際上并不能生產ET? -743。但該藥(曲貝替丁)的確切起源仍是一個謎。 通過使用先進的
Nature:常用糖尿病藥物的抗癌作用
一項發表在9月2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將一些常用糖尿病藥物添加到標準治療中或可幫助消滅某種白血病形式中的耐藥癌細胞。 研究人員發現同時接受格列酮(glitazone,一類2型糖尿病藥物)及標準CML藥物伊馬替尼治療(Imatinib)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患者可以
阿斯利康“死去”的抗癌藥物Olaparib“復活”
曾被譽為是轉化研究的光輝范例,卻在一次令人失望的臨床實驗后慘遭拋棄的一種抗癌藥物,現在或許可以浴火重生。 Olaparib是首批開發靶向DNA修復酶的藥物之一。本周,它將面臨來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顧問專家組的審查,在會議上FDA將做出決定是否批準該藥在今年的晚些時候用于治療卵巢癌的
新型抗癌藥物可阻斷特定基因變異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9月16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研究人員研究出了一種藥物,可以阻斷與惡性黑色素瘤密切相關的B-RAF突變。科學家認為,未來有望研發出藥物用以主要攻擊與特定腫瘤相關的基因變異。研究發表在9月16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研究人員表示,新藥的問世也預示
新發現“量身定制”出抗癌藥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豪研究所(WEHI)等單位的科學家為癌癥“量身”定做了一種新型藥物,能遏制細胞內一種叫做BCL-XL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促進癌細胞生存,讓許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研究人員指出,這是向設計新型抗癌藥邁出的重要一步。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自然·化學生物
抗癌藥物引起血液系統毒性作用觀察
實驗概要掌握抗癌藥物的主要毒性作用特點及作用靶點,學習外周血液細胞計數、骨髓涂片及觀察方法。實驗原理目前臨床應用的多數抗癌藥物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而產生活性,尤其是細胞毒類抗癌藥物,這些抗癌藥物對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的選擇性較差,在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同時,將對正常組織產生很強的毒副作用。主要包括對
Nature-Genetics:靶向性抗癌藥物為何失效
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蛋白YAP在癌癥對靶向性治療的抵抗中扮演了關鍵性作用。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負責在發育階段驅動器官生長,在成年階段調控器官大小。 這項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的研究,展示了高水平YAP幫助癌細胞生存的具體機制。研究顯示,聯合療法可以克服癌細胞對單個靶
-Cell驚人研究:用抗癌藥物延緩衰老
由倫敦大學學院(UCL)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給予成年果蠅一種抗癌藥物可以讓它們的壽命比平均值延長12%。這一藥物靶向了存在于動物包括人類體內的一個特異的細胞過程,通過減慢這一衰老過程推遲了年齡相關的死亡。 這一發表在《細胞》(Cell)雜志上的研究第一次證實了,一種限制Ras蛋白效應的小分子藥
上海藥物所新型鉑類抗癌藥物合作研究取得進展
類藥物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無機抗癌藥物,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臨床采用的聯合化療方案中有50%以上是以鉑類抗癌藥物為主或參與配伍。但是,臨床使用鉑類藥物存在毒副作用大、易產生耐藥的問題,尋找高效低毒的鉑類藥物仍是抗癌藥物研究的熱點之一。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樓麗廣課題組與昆明貴金屬研究所劉偉
Science子刊:抗癌藥物會誘導癌轉移
皮膚癌是一種常見的癌癥,據WHO統計每三名確診的癌癥患者中就有一名患有皮膚癌。現在皮膚癌已經成為了一個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而惡性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一種皮膚癌。 日前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當患者對藥物產生抵抗之后,黑色素瘤藥物反而會促進癌癥的轉移和擴散,文章發表在近期的Science Si
納米顆粒可降低靶向抗癌藥物的毒性
在迄今為止首批應用納米技術進行靶向癌癥治療研究的其中一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創制了一種抗癌藥物的納米顆粒配方,它既有效又無毒,這是游離藥物很難獲得的性質。他們創制的納米顆粒直接向腫瘤釋放出強效且針對毒性的靶向抗癌藥物,但同時該藥物卻不會傷害健康的組織。在長有人類腫瘤的嚙齒動物中的這些發現為該藥物的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