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學評論快報》:溫室氣體導致美國高溫
在過去的2006年,溫室氣體似乎對全美國超過一半的高溫紀錄(如圖)負有責任,與此同時,厄爾尼諾現象在這一年所產生的影響似乎要小得多。 據美國《科學》雜志在線報道,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通過對18個計算機模型生成的42項氣候模擬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了上述結論。研究人員在9月5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學評論快報》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同時推斷,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聚集將使破紀錄高溫的出現幾率比工業化時代之前提高15倍。 ......閱讀全文
全球變暖背景下ENSO海溫變率將顯著增強
2021年,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評估了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未來可能的變化。報告指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降雨變率在21世紀下半葉增強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基于海表溫度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強度如何變化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一項最新研究
最新研究:全球變暖背景下ENSO海溫變率將顯著增強
2021年,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評估了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未來可能的變化。報告指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降雨變率在21世紀下半葉增強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基于海表溫度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強度如何變化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一
澳氣候專家:溫室氣體排放提前達到危險極限
澳大利亞頂尖氣候專家說,全球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加速了空氣中溫室氣體水平的升高,目前該水平已經達到了科學家原先預測再過十年才會出現的危險極限。 據美聯社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提姆·弗蘭納里(Tim Flannery)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即將公布的報告會包含最新數據,顯示大氣中引起氣
全球氣溫連續12個月創紀錄
地球上,前所未有的破紀錄高溫仍在持續。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3S)數據,上個月是有史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5月。這是連續第12個月創下此類記錄。5月的異常高溫導致了世界各地極端高溫事件和熱浪出現。比如,印度出現多地氣溫連續數日超過45°C,5月28日其首都新德里的氣溫甚至達到了創紀錄的49.
《地球物理學評論快報》:溫室氣體導致美國高溫
在過去的2006年,溫室氣體似乎對全美國超過一半的高溫紀錄(如圖)負有責任,與此同時,厄爾尼諾現象在這一年所產生的影響似乎要小得多。?據美國《科學》雜志在線報道,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通過對18個計算機模型生成的42項氣候模擬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了上述結論。研究人員在9月5日出版的《
聯合國氣候報告認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正在加速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3日在德國柏林發布報告稱,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正在加速,2000年至2010年間,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長2.2%,而此前30年的年均增長率為1.3%。 報告認為,如果各國繼續保持目前的發展趨勢不采取措施的話,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比工業
科學會議審視海洋在變暖世界中的角色
9月18日-25日,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氣候變率及可預測性研究計劃(CLIVAR)開放科學大會將在中國青島召開,會議由WCRP的氣候與海洋核心項目CLIVAR組織,將聚集全世界超過600名科學家參與其中。 此次CLIVAR開放科學大會的目標是:促進對大氣-海洋耦合系統的動力學、相互作
《科學》:生物燃料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新研究結果為生物燃料之爭火上澆油 ?美國《科學》雜志2月7日發表的兩項最新研究成果稱,在某些情況下,用糧食作物等制造生物燃料不僅達不到減緩氣候變化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這使本來就是非不斷的生物燃料再起新爭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說,利用糧食作物等大規模制造生物燃料需要更多的
厄爾尼諾對氣候影響結束?專家:預計今夏氣候仍異常
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12月達到峰值,國家氣候中心最新預測,今年1月以來,厄爾尼諾不斷衰減,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于4月到5月結束。這是否意味著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影響也隨之結束?對此,多位氣象專家指出,厄爾尼諾不斷衰減并不意味著其影響的結束,一般情況下,厄爾尼諾事件次年,通常會
清華又一篇Science:溫室氣體排放及其驅動因素
5月5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洪朝鵬課題組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將全球土地利用綜合排放清單與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耦合,系統揭示了2004-2017年間全球貿易活動中隱含的土地利用溫室氣體排放及其驅動因素。相關研究成果以“國際貿易隱含的土地利用排放”(Land-use emissio
厄爾尼諾警報!全球將迎高溫“烤”驗
北方地區的高溫天氣12日暫時緩解。不過從13日開始,北方大部地區又將再度受到高溫的影響,局地最高氣溫可達38℃以上。 根據氣象衛星監測顯示,高溫天氣過程率先在華北平原出現。從明天起至周末,高溫在北方繼續發展,范圍不斷擴大。其中,京津冀、河南、山東將有成片的高溫天氣,河北、河南多地的最高氣溫將達
厄爾尼諾來襲?-北京今夏高溫或破紀錄
北京今夏高溫或破紀錄 在中國氣象局日前舉行的“直擊天氣――與專家面對面”活動中,專家表示,目前太平洋中東部海洋表面溫度已偏高3攝氏度,即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發生,是否能形成厄爾尼諾事件,還需要繼續關注。有人擔心,受厄爾尼諾影響,北京地區今夏氣溫會異常偏高,并有可能打破歷史紀錄。對此,專
厄爾尼諾現象將給全球帶來破紀錄高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22.shtm
厄爾尼諾現象將給全球帶來破紀錄高溫
氣候模型預測,由于持續的厄爾尼諾現象,加勒比海、孟加拉灣、南中國海,以及阿拉斯加和亞馬孫部分地區今年將迎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2個月。“這些地方出現具有破壞性的極端情況的風險會增加。”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團隊成員Michael McPhaden說,“它們會損害人類健
溫室氣體的檢測
溫室氣體的檢測?
溫室氣體評估方法
溫室氣體評估方法如下:1、直接測量法:這種方法是通過直接測定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來進行評估的。常用的直接測量方法包括使用氣體分析儀、數據記錄器和各種傳感器等設備對溫室氣體進行實時監測,以及使用燃燒測試、化學分析和質量平衡等技術進行定量分析和評估。2、間接測量法:這種方法是通過監測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能源
溫室氣體評估方法
溫室氣體評估方法如下:1、直接測量法:這種方法是通過直接測定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來進行評估的。常用的直接測量方法包括使用氣體分析儀、數據記錄器和各種傳感器等設備對溫室氣體進行實時監測,以及使用燃燒測試、化學分析和質量平衡等技術進行定量分析和評估。2、間接測量法:這種方法是通過監測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能源
熱浪與暴雨交織,全球極端天氣事件成“新常態”?
無形推手 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人們正試圖從創紀錄高溫和暴雨山洪中理出思路,世界氣象組織的一條消息,讓外界窺到了答案的一角。 當地時間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熱帶太平洋七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El Ni?o)條件,這可能為全球氣溫飆升、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厄爾
4月15.03℃,全球連續11個月打破高溫紀錄
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數據,4月的全球氣溫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這是連續第11個月創下紀錄。4月,在孟加拉國達卡,一輛卡車在道路上噴水降溫。圖片來源:MUNIR UZ ZAMAN/AFP via Getty Images2024年4月,全球地表平均氣溫為15.03攝氏度,比2016年4月創下的紀
中外合作開展南太平洋科學研究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景觀圖。資料圖片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資料圖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亞霍巴特正式啟用,為加強對南太平洋氣候變率的研究,探索氣候變化及其對南太平洋島國的影響提供科學支撐。 該中心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
復旦的探險家們專門破解老天爺和海龍王出的難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612.shtm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當下,針對大氣與海洋的研究愈發重要。關于大氣科學、海洋科學,你的印象是否還停留于“預報天氣”?實際上,它們是綜合性、交叉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圍繞大氣與海洋中
如何預測未來10年氣候變化?科學家比你還著急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云卷云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里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引言:今年夏季,我國東部特別是長江流域和川渝地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高溫熱浪侵襲,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巨大威力
專家認為深海吸收熱量暫緩全球氣候變暖
海洋專家在青島舉行的一學術會議上表示,近15年來,雖然溫室氣體排放仍在加速上升,地球氣候系統仍在持續吸收熱量,但全球表面溫度卻呈現出增暖減緩甚至停滯趨勢,其中深海發揮著相當重要的調控作用。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顯堯在8日至9日舉行的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4年學術年會上對新華社
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創新高
新華社日內瓦10月24日電 (記者張淼)世界氣象組織24日在日內瓦發布公報稱,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達到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這一“里程碑”。據預測,受強厄爾尼諾影響,2016年的二氧化碳濃度將再次刷新紀錄。 在11月7日至18日將于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
溫室氣體通量箱原理
室氣體通量箱原理是隔絕箱內外氣體的交換,隨時間的變化測定。溫室氣體通量箱的工作原理是用特制箱子罩在一定面積的下墊面上方,隔絕箱內外氣體的交換,隨時間的變化測定,箱內溫室氣體,根據計算得出氣體交換通量。主要分為3種類型:密閉式靜態箱、密閉式動態箱和開放式動態箱。
5年內,全球升溫可能超過1.5攝氏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75.shtm英國氣象局的氣象學家表示,全球“很有可能”在5年內短暫超過1.5攝氏度的氣候變化目標。該機構近日在為世界氣象組織編寫的一份分析報告中表示,2023年至2027年,全球平均氣溫至少有一年
解讀|溫室氣體排放和城市化加劇復合型高溫健康風險
(上圖)白天型、夜間型、復合型極端高溫因熱死亡風險(整體、分性別和分年齡段);(下圖)不同外強迫因子對中國東部城市地區復合型極端高溫增長的貢獻。(論文團隊供圖) 我國東部城市地區的夏季極端高溫類型在過去五十多年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過去的僅白天或僅夜間熱逐漸演變為日-夜不間斷的復合型熱事件,這可能
大氣所等揭示厄爾尼諾對赤道太平洋降水影響的變化機制
由于溫室氣體的增加,全球地表平均溫度近幾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升高;在全球變暖下,旱澇、酷暑等極端天氣氣候的變化情況是平均升溫之外另一重要問題。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年際暖異常事件(即厄爾尼諾事件)是影響全球極端氣候最重要的驅動因子之一,因此厄爾尼諾事件對氣候影響在變暖環境下如何變化一直是氣候學界關注的重要
WMO發布年度氣候聲明-聚焦全球極端事件
據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發布的《年度氣候狀況聲明》指出,2013年干旱、熱浪、洪水和熱帶氣旋給全球各地造成了生命和財產損失。該聲明證實,2013年與2007年并列為有記錄以來第六最暖年份,且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仍在持續。該聲明盤點了全球不同區域和國家的氣溫狀況和極端事件,并提供了冰蓋、海洋變暖
厄爾尼諾與氣變交織“烤”驗2023-今年成為史上最熱年的可能性高達八成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稱,初步數據顯示,今年6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海面溫度達到新高,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6月已經悄然離去,但熱浪炙烤全球的腳步并未停歇,溫度計的水銀柱在繼續攀升,歐洲很多地區的溫度已超過40℃,亞洲和北美也在接受極端高溫的“烤”驗。 專家指出,目前全球已進入厄爾尼諾氣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