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鳥取大學檢出基因不同的H5N6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關于在日本島根縣松江市宍道湖湖畔發現的野鳥尸體中檢出的H5N6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鳥取大學28日透露解析結果稱,該病毒與迄今在日本流行的病毒有部分基因存在差異。鳥取大學呼吁人們“本季也要警惕疫情擴散”。 鳥取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伊藤壽啟介紹稱,此次的病毒雖然與上季流行的H5N6型為同一類型,但在對病毒基因進行詳細解析后發現,它很可能是由上季在歐洲流行的病毒與歐亞大陸的野鳥所攜帶的病毒基因部分混合而成。 據悉由于與之前的病毒基因存在差異,鳥類的免疫系統或將難以發揮作用,可能導致疫情擴散。 此次的基因解析還表明,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性應該較低。 該病毒可能由候鳥帶入日本。伊藤表示“若有大量野鳥感染,家禽等感染概率也會上升”。......閱讀全文
禽流感病毒基因檢測試劑盒
一、概述 NucliSens禽流感病毒基因檢測系統,是目前國際上第一個直接檢測RNA的禽流感病毒檢測系統。這套分子學檢測方法是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檢測禽流感的方法之一,在2004年2月,該系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9440-2004) 二、原理 “Boom”硅膠
禽流感病毒基因檢測試劑盒
一、概述 NucliSens禽流感病毒基因檢測系統,是目前國際上第一個直接檢測RNA的禽流感病毒檢測系統。這套分子學檢測方法是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檢測禽流感的方法之一,在2004年2月,該系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9440-2004) 二、原理 “Boom”硅膠
深圳禽流感死亡病例病毒與野鳥病毒基因接近
記者1月2日從深圳疾控中心了解到,深圳一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2011年12月31日因醫治無效死亡。深圳疾控中心對死亡病例樣本進行病毒測序,結果顯示,此例病毒與香港2011年禽流感死亡的野鳥病毒基因接近,與家禽較遠。但目前仍不能確定這名患者感染上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否與候鳥有關。 深圳疾控中心
H7N9禽流感病毒來源初定-禍起鳥禽病毒基因重配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來自于歐亞大陸遷徙至東亞地區的野鳥所攜帶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鴨群和雞群所攜帶禽流感病毒發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CASPMI)研究人員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進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
關于H7N9禽流感的基因來源介紹
2013年4月初,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對H7N9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溯源研究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變異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導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研究結果初步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暫未發現
最新研究:-H7N9系東亞野鳥和中國雞群基因重配
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近日對H7N9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溯源研究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變異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導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研究結果初步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暫未發現在豬群中的進化
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結構功能
HIV基因組長約9.2~9.7kb,含gag、Pol、env、3個結構基因,及至少6個調控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并在基因組的5′端和3′端各含長末端序列。HIV LTR含順式調控序列,它們控制前病毒基因的表達。已證明在LTR有啟動子和增強子并含負調控區。 1.g
H7N9禽流感病毒來源初定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來自于歐亞大陸遷徙至東亞地區的野鳥所攜帶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鴨群和雞群所攜帶禽流感病毒發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CASPMI)研究人員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進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毒可能來
中科院:豬未起到H7N9禽流感病毒中間宿主作用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消息稱,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從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送檢的2099份養殖場、活禽市場和環境樣品中檢測到14份家禽H7N9禽流感病原學陽性樣品,并分離出病毒。 據了解,其中從來自江蘇省的743份樣品中檢出11份雞陽性樣品;從來自浙江省的622份樣品中檢出2份鴨陽性樣
關于漢坦病毒的病毒基因分析
J.W.Song等從韓國絨鼠(Eothenomys regulus)分離了兩株PUU相關病毒,命名為Muju(MUJ)病毒。兩株病毒G2基因241bp片段序列存在1.2%差異,G2基因241bp片段和S基因208bp片段與PUU病毒相應片段序列的同源性分別為79.5%~83.4%和80.3%~8
病毒基因檢測系統的系統特點
1、DNA檢測系統能提供診斷依據。使用基因芯片病毒檢測系統,精確的診斷出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致病微生物,為治療感染疾病提供了科學的診斷依據。 2、生物基因療法對頑固的感染癥狀效果不錯。這種療法特別針對病毒有極強的生物鏈的這個特點,從基因生物學的角度,直接破壞病毒基因生物鏈,達到治療目的。
禽流感、病毒結構及化學組成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按病原體類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癥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
官方確定H7N9病毒源-稱感染人是極小概率事件
●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這種基因重配是一種常見現象,但對人類致病是極小概率的隨機事件。――中科院 ●重點推進臨床診斷試劑開發、疫苗研制等重點工作,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核酸診斷試劑的臨床驗證,7個月內完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預防性疫苗研制
H5N1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易雜交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領導的研究小組5日在美國《病毒學雜志》網絡版上發表論文指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易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雜交的特性,雖然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容易感染人類,但它與甲型H1N1流感病毒雜交后,有可能誕生傳染性更強的新病毒。 有專家認為,甲型H1N1
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結構領域研究獲重大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上率先揭示出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部分PA亞基與PB1多肽復合體的精細三維結構,填補了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結構領域研究的空白。這一結構的解析,為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復制機制,以及設計抗流感病毒藥物提供了真實可用的模型。7月9日,國際權威雜志《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無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發現H5和H7兩種亞型。由于種屬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況可以感染人,既往確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
關于H7N9禽流感的基本信息介紹
H7N9型禽流感是一種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兩地率先發現。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尚未納入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監測報告系統,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該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現發熱等癥狀,至2013年4月尚未證實此類病毒是否具有人傳染人的特性。
禽流感專家稱新型禽流感具備某些空氣傳播特征
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6日報道題:新型禽流感具備某些空氣傳播的特征。 證明H5N1禽流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科學家們說,導致華東6人死亡的新型禽流感具備易傳播病毒的某些遺傳特征。 荷蘭伊拉斯謨醫療中心分子病毒學教授羅恩?富希耶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H7N9病毒是由另外兩種病毒的遺傳物質重組而形成的一
田懷玉團隊研究出幾種禽流感病毒在國內各省的傳播規律
近日,《自然》雜志刊文《中國禽流感或經家禽貿易傳播》,報道了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副教授田懷玉團隊通過分析病毒基因組序列,查找出H5N1和另外兩種禽流感病毒(H7N9和H5N6)在中國各省的傳播規律。 家禽既是傳播者也是受害者 “自從H5N1禽流感1996年在我國廣東省第一
輸入性MERS病例病毒基因測序完成
6月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網站上發布信息稱,該中心病毒病所與廣東省及惠州市疾控中心合作,已完成我國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結果表明,目前病毒傳染性并未增強。 據悉,5月29日1時40分,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收到廣東省疾控中心送檢的病例咽拭子標本,
關于病毒基因組的基本介紹
病毒是最簡單的生物,完整的病毒顆粒包括外殼蛋白和內部的基因組DNA或RNA(有些病毒的外殼蛋白外面有一層由宿主細胞構成的被膜(envelope),被膜內含有病毒基因編碼的糖蛋白。病毒不能獨立地復制,必需進入宿主細胞中借助細胞內的一些酶類和細胞器才能使病毒得以復制。外殼蛋白(或被膜)的功能是識別和
病毒基因組的結構特點介紹
1.病毒基因組大小相差較大,與細菌或真核細胞相比,病毒的基因組很小,但是不同的病毒之間其基因組相差亦甚大。如乙肝病毒DNA只有3kb大小,所含信息量也較小,只能編碼4種蛋白質,而痘病毒的基因組有300kb之大,可以編碼幾百種蛋白質,不但為病毒復制所涉及的酶類編碼,甚至為核苷酸代謝的酶類編碼,因此
冰凍“木乃伊”中發現天花病毒基因片段
法國、俄羅斯和丹麥研究人員在美國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幾具死于300多年前的冰凍“木乃伊”中檢測出了天花病毒的基因片段。這一發現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天花的演化史。 天花是世界上傳染性最強的疾病之一,于1979年被徹底消滅。目前僅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兩個實
金斯瑞快速基因合成-阻止H7N9病毒的蔓延
本周,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了中國3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這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是否會通過人與人傳播,但是該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公布,疾控中心表示疫苗研發也已開始。 金斯瑞以其快速基因合成服務,僅用了4天時間,向客戶成功交付了首批H7N9病毒
禽流感亡女確定禽源傳染
其病毒不易造成人與人傳播;全市未再發現人禽流感病例 本報訊國家流感中心的病毒分離實驗顯示,1月5日在北京死亡的染禽疫女孩,身體中的禽流感病毒,仍為禽源,不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北京市衛生局昨天發布疫情公報:1月12日,市疾控中心接到中國疾控中心報告,北京人禽流感病例右肺組織分離的
新加坡推出檢測禽流感變異毒株“廣譜”試劑
新加坡兩家機構5月29日宣布,其研究人員合作研發出一種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能測出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組改變而生成的50多種變異毒株。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陳篤生醫院聯合發布的消息說,這種新試劑只需從人的口腔和鼻腔提取樣本,可在約兩小時內一次性完成測試,其準確率接近100%。
推出檢測禽流感變異毒株的“廣譜”試劑
新加坡兩家機構29日宣布,其研究人員合作研發出一種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能測出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組改變而生成的50多種變異毒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陳篤生醫院聯合發布的消息說,這種新試劑只需從人的口腔和鼻腔提取樣本,可在約兩小時內一次性完成測試,其準確率接近100%。據悉,目前普遍采用的檢測
衛生部:未發現禽流感人傳人證據-禽源引起疫情
2008年4月11日上午,衛生部召開主題為衛生部要求各地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貫徹實施有關工作的例行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衛生部新聞辦公室表示:我們注意到境內外媒體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于2008年4月8日在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的,
中科院專家:H7N9病毒系中韓混血說法不科學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中科院發現H7N9病毒基因重配模式,該病毒或為中韓“混血”。對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昨天回應稱,“混血”的說法不科學,H7N9病毒的產生是由于病毒在偶然情況下發生基因重組,從而導致可以傳染人類。 “H7N9中韓‘混血’”說法不科學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表示,媒體報道
中國學者發表論文:H7N9病毒起源與變異
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Origins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 of the novel 2013 avian-origin H7N9 influenza A virus in China: Early findings ”的文章,針對從內地權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