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霖:農業論文就該寫在田野里
他與農業結緣于1949年,共和國68年歷史,是他致力于農業服務的歲月見證。如今,他已88歲高齡,還在為我國小麥生產提質、一二三產融合和品牌建設思考著。他就是安徽農業大學教授胡承霖。 走進胡老的家,不大的書房置于向陽一側,秋日午后的陽光不再那么刺眼,均勻地灑在寫字臺上。老人正在摘抄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方面的文獻。一旁的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幾十年來珍藏的書籍,凳子上也堆滿了一尺多高的農業書籍、材料和最新的報紙。胡老說,了解最新的政策是他每日必做的事,現在年紀大了,只有“爛筆頭”才能有“好記性”。 胡承霖,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曾立志要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點事。他以科技服務農民作為報國之路,一走就是60多年。考大學時,在醫學和農業中,他選擇了農業。他的課堂也多是在田間地頭,有時農民還沒起床,他已經坐著5個小時的長途車到了村里…… 胡老“蹲點”在農學界是出名的。長期蹲田頭、扎地尾,他歸納出制約皖北糧食產量的癥結點:“一炮轟”式施......閱讀全文
胡承霖:農業論文就該寫在田野里
他與農業結緣于1949年,共和國68年歷史,是他致力于農業服務的歲月見證。如今,他已88歲高齡,還在為我國小麥生產提質、一二三產融合和品牌建設思考著。他就是安徽農業大學教授胡承霖。 走進胡老的家,不大的書房置于向陽一側,秋日午后的陽光不再那么刺眼,均勻地灑在寫字臺上。老人正在摘抄關于土地
胡翌霖:SCI與學術公正
?胡翌霖 去年中國SCI論文數躍居世界第二,EI(工程索引)論文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不過,論文的品質一直是令人憂慮的。例如中國SCI論文的平均被引率仍然在一百名開外。許多論文只是追隨學界熱點的跟風之作,有些論文則是一篇拆成幾篇發表。令人堪憂的是,SCI在西方只是一個衡量標準
胡春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在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發表一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26日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調研農業科技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到農業農村發展的核心位置,進一步完善政策
美國農業部發現轉基因小麥
近日,美國農業部說,華盛頓州一塊未耕作農地檢出的轉基因小麥品種并沒有流入市場,不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周五(12日)發布公告說,此次發現的小麥都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除草劑轉基因小麥品種,品種名為MON 71300和MON 71800。 農業部表明,經過一個多月調查,“目
農業部:小麥病蟲防控有效助力夏糧豐收
目前夏糧收獲已近尾聲。據農業部調度,今年夏糧再獲豐收。記者19日從農業部了解到,小麥病蟲防控為夏糧豐收提供了有效助力。 據農業部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網監測,2017年小麥病蟲害發生面積8.3億畝次。其中條銹病累計發生面積8100多萬畝,為近20年來最重年份。 面對重大病蟲害多發重發的嚴峻態勢,
幾丁質脫乙酰基酶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方面的重要功能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分子靶標與綠色農藥創制創新團隊及合作者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Inhibition of chitin deacetylases to attenuate plant fungal dis
胡盛壽:心血管防控從論文驅動向臨床驅動轉變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胡盛壽院士告訴記者,盡管我國心血管防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臨床實踐不規范,缺乏指南;疾病防控模式缺乏科學系統研究,公共衛生政策制定缺乏科學依據;新藥新技術層出不窮,但療效評價缺乏客觀依據;以發論文為驅動的心血管領域理
“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發展論壇召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49.shtm9月20日,在第30屆楊凌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期間,“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發展論壇(科企對接會)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召開,來自全國13省(市)從事彩色小麥育種與開發利
吳孔明院士:評價農業人才尤其不能只看論文
圖為江西省玉山縣四股橋鄉樟木村的農民專家和前來學習的大學生查看水稻的出穗狀況。CFP 吳孔明是“60后”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我國第二代農業科學家的領軍人物,長期在野外從事棉花害蟲的生物學、控制技術和轉基因抗蟲棉的環境安全研究。近日,記者采訪他時提到《科學》雜志曾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他的科
美知名基因治療學家胡流清再次撤回兩篇論文
日前,美國著名基因治療學家胡流清(Savio Woo)宣布收回其已發表在知名刊物上的四篇文章,原因是圖片存在復制,數據無法重復。 據《自然》網站報道,胡流清9月24日再次撤回2篇發表在《分子治療:美國基因治療學會期刊》(Molecular Therapy: The Journal o
哈薩克斯坦農業部擬對小麥實施出口限令
哈薩克斯坦農業部新聞中心3月30日報道:為滿足國內市場谷物需求(飼料用量及食品工業加工用量),該部擬在不久的將來對小麥及面粉實施出口限令,并采取月配額制出口措施。 據悉,小麥及面粉出口配額及相關機制將發布在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的官網中。 哈國家經濟部統計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該國可用
我國小麥赤霉病菌多樣性及與毒素累積關系被揭示
小麥赤霉病是世界各國麥區廣泛發生的毀滅性病害,在我國黃淮麥區以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發生最為嚴重。近年來,受耕作制度變革、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小麥赤霉病呈現頻發、重發趨勢且發生區域逐漸向北向西蔓延。赤霉病不僅能夠造成減產,更為嚴重的是其病原菌能夠產生多種真菌毒素,危害人畜健康。 小麥赤霉病是
周福霖:隔震技術能“以柔克剛”
周福霖 “在地震不能被預報的前提下,工程技術是防震減災最有效、最現實的手段。”5月10日,在西南交通大學舉辦的第七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如是說。 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現階段,我國建筑物主要采用三種抗震方法:一種是通過加粗柱子、多
華北平原地下水硝酸鹽遷移轉化機制及源解析獲進展
氮肥過量利用引起進入地下水的氮淋失量增加,全球范圍內農區地下水硝酸鹽具有增長趨勢。然而,在地下水超采區,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包氣帶厚度增加,對化肥氮素在農田厚包氣帶的淋失規律、遷移轉化機制及其對地下水水質影響的認識仍然有限。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胡春勝研究組在華北平原
趙霖:微量元素研究也有大情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微量元素研究室前主任、研究員趙霖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化學系64級放射化學專業。“我可以算是你們這些新生代的老學長了吧。”趙霖笑著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與那個年代大多數投身科研的人們一樣,趙霖的身上至今仍散發著強烈的理想主義情結,這種理想
研究發現植物也需要“流調”
2月18日,胡小平教授(右)、康振生院士(中)和王保通教授在寶雞市眉縣麥田調查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對了解病人發病前后活動的“來龍去脈”,探尋病人感染的來源、發展等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實,在植物界同樣存在流行病,也需要進行流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胡
承裝承試回路電阻測試儀的檢測流程是什么?
回路電阻測試儀是測量開關、斷路器、變壓器等設備的接觸電阻和回路電阻的專用測試設備。采用一種典型的四線測量方法,在被測體的兩端按鈕之間輸出直流電流,并測量流過被測體的電流產生的電壓降。然后通過電壓電流比得到被測體的直流電阻。 一、將測試線連接到儀器上,并夾緊樣品。 二、連
投稿須知!第八屆精準農業高峰論壇論文征集
投稿須知,速來圍觀!PIS?2022第八屆精準農業與信息化高峰論壇論文征集活動來啦!? ? ?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裝備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及在農業種植領域中所應用的各種關鍵技術得到跨越式進步,將我國的農業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高效化及精準化方向轉變。雖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中國農業科學院學位論文庫正式上線服務
近日,國家農業圖書館正式上線中國農業科學院學位論文庫,實現了全院學位論文特色資源本地化保存,增強了學術資源成果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將有效促進學術交流和研究成果共享。 國家農業圖書館自建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學位論文庫,可實現數據永久保存,高質高效服務于院科技創新和知識共享傳播;論文庫中的數據資源按照院
作科所揭示現代小麥品種高產低N2O排放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通過田間試驗,揭示了現代小麥品種高產低氧化亞氮(N2O)排放特征及其生物學機制,這是繼該團隊揭示現代水稻品種高產低甲烷排放之后的又一新發現,相關研究發表在《農業,生態系統與環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
元胡的概述
元胡(拉丁學名: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別稱延胡索,[1]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元胡高10-30厘米。塊莖圓球形,直徑0.5-2.5厘米,質黃。莖直立,常分枝,基部以上具1鱗片,有時具2鱗片,通常具3-4枚莖生葉,鱗片和下部莖生葉常具腋生塊莖。喜
元胡的介紹
元胡(學名: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與白術、芍藥、貝母等并稱“浙八味”,為大宗常用中藥。 元胡喜溫暖、潮濕氣候,怕干旱、強光、積水。元胡主要有三個品種,分布在中國浙江、陜西、江蘇、遼寧、黑龍江等地。它莖高10~20cm,
元胡的簡介
元胡(拉丁學名: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別稱延胡索,[1]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元胡高10-30厘米。塊莖圓球形,直徑0.5-2.5厘米,質黃。莖直立,常分枝,基部以上具1鱗片,有時具2鱗片,通常具3-4枚莖生葉,鱗片和下部莖生葉常具腋生塊莖。喜
元胡的介紹
元胡(拉丁學名: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別稱延胡索,[1]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元胡高10-30厘米。塊莖圓球形,直徑0.5-2.5厘米,質黃。莖直立,常分枝,基部以上具1鱗片,有時具2鱗片,通常具3-4枚莖生葉,鱗片和下部莖生葉常具腋生塊莖。喜
《飼料原料-小麥水解蛋白》農業行業標準公開征求意見
各相關單位及人員: 《飼料原料 小麥水解蛋白》(送審稿)推薦性農業行業標準已起草完成,按照標準化管理的有關要求,現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19年9月1日前將《意見反饋表》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反饋至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聯系人:王威利、王黎文 電子郵箱:qgslbwh@126.com
我國農業科技論文競爭力顯著ZL競爭力待加強
12月16日,2022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發布了《2022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報告。該報告基于論文和專利數據,對22個農業先進國家及其機構的整體農業科技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期發布的《2022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
中國農業科學院何中虎: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入黨3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今年有了新的身份——黨的十九大代表。 對于當選,他感到“很意外”,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他表示,“這既是一份至高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自1993年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何中虎的工作圍繞就中國三大口糧之一的小麥展開。作為
我國學者根際微生物組響應作物生長和氮素輸入
根際是指靠近植物根系、受植物根系活動影響的微區域,是植物與土壤生態系統之間的交互界面。大量微生物定殖于此并與植物根系以及周邊土壤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對植物養分獲取、生長發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根際微生物基因組被視作植物第二基因組。我國是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大的國家,過量的氮肥投入已造成嚴重的環境污
三級承裝承修承試三相繼電保護測試儀
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工控機型 · 微機工控機型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專用儀器 · 參考標準: DL/T624-1997 · o 采用DSP+FPGA結構,真16位DAC輸出、內置新型模塊式高保真線性大功率功放 o 帶8.4寸分辨率為800×600的TFT真彩顯示屏以及高
疫情期間-大數據生態植保正當時
大地回春,病蟲害也隨之而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資運輸、人力流動一定程度上受阻,大數據植保、作物生態防控正是發揮作用之際。泰州農科所赤霉病防控試驗田,亮色田塊防控效果較好。南京農大供圖 《中國科學報》采訪南京農業大學專家獲悉,草地貪夜蛾等蟲害威脅今年或來得更早,小麥、油菜等作物病害要從現在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