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前列腺癌精準醫學研究獲突破
中國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陳繼課題組與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黃浩杰團隊、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團隊合作,在前列腺癌精準醫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世界男性第二大癌癥。前列腺癌發生發展的遺傳因素復雜多樣,存在顯著的腫瘤異質性,不同患者的腫瘤在基因組序列、表觀遺傳學等分子水平上存在巨大差異。目前在腫瘤基因組遺傳變異的意義解讀和尋找相應的分子靶向治療手段兩方面的工作仍然十分艱巨。 據悉,研究人員聚焦于SPOP突變的前列腺癌分子亞型,并首次發現BET蛋白是SPOP的作用底物。BET蛋白(BRD2、3和4)是一類可以和乙酰化組蛋白結合的表觀遺傳學調控蛋白,它控制了C-Myc、PIM1和BCL2等促生長、抗凋亡靶基因的轉錄。BET蛋白是目前以表觀遺傳蛋白為靶點的抗腫瘤藥物設計的“明星分子”。BET小分子抑制劑如JQ1、iBET對多種腫瘤細胞表現出極佳的殺傷效果,已在前列腺癌中......閱讀全文
我國前列腺癌精準醫學研究獲突破
中國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陳繼課題組與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黃浩杰團隊、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團隊合作,在前列腺癌精準醫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世界男性第二大癌癥。前列腺癌發生發展的遺傳因素復雜多樣,存在顯著的腫瘤異質性,不同患者的腫
Nature-Medicine:我國前列腺癌精準醫學研究獲突破
中國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陳繼課題組與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黃浩杰團隊、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團隊合作,在前列腺癌精準醫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世界男性第二大癌癥。前列腺癌發生發展的遺傳因素復雜多樣,存在顯著的腫瘤異質性,不同患者的腫
對“精準醫學”要精準理解
“精準醫學”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被美國總統奧巴馬重提以來,一直被廣泛推崇,成了醫學未來發展趨勢的代名詞。不過,也是自那時起,大家做什么都想要與它掛鉤,商家更是喜歡炒作這個概念。最近《自然》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分別發表的有關精準醫學評論文章引發了不小的爭論,讓人不得不認真地思考“到底應如
什么是精準醫學?一文看懂精準醫學的“前世今生”
精準醫學的“前世今生”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世界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各行各業都不斷出現新的模式、新的亮點。例如在醫學界,精準醫學( Precision Medicine)的模式就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治療方案普適化的特點,強調了針對不同患者提出不同治療方案的特性。例如,十年前,哈
讓精準醫學更精準——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完美結合
奧巴馬的精準醫學計劃意在大規模測定癌癥病人的全基因組,挖掘癌癥驅動基因,實現個性化精準用藥,解決癌癥對人類的威脅。然而,科學家呼吁:生命活動的實際承擔者、大部分的疾病標志物、絕大多數的藥物治療靶標都是蛋白質,因此,精準醫學離不開蛋白質組。以蛋白質組、代謝組為重點的多組學為基因組提供了更接近表型的
精準有道,醫學無涯-|-精準醫學新發展系列在線研討會
精準醫學涵蓋疾病“研究”、“診斷”和“個性化治療”等諸多方面,需借助多維度的先進技術與成果進行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結合臨床病理學特征和大數據,加快科研成果臨床轉化,并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個體化用藥與治療。精準醫學作為健康中國2030的計劃中重要規劃方向之一,日益受到重視并吸引越來越多的科研臨床機構和
301醫院王成彬:精準醫學、精準檢驗與檢驗精準
精準醫學是指利用患者的遺傳組成和生活環境信息,對患者進行量身定制的醫學治療,以期獲得理想化的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避免副作用。精準醫學是基于人類基因測序、生物醫學分析等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提出來的。這些技術的進步能夠對龐大的遺傳信息進行更快速的解讀,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狀態,
首屆雁棲湖醫學高峰論壇聚焦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是一種基于病人“定制”的醫療模式,針對每一個病人個體特征而定制和實施醫療決策。記者在6月1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市懷柔區政府主辦的首屆雁棲湖醫學高峰論壇上了解到,生物醫學的發展進步、大數據分析的進步,使得精準醫學變成了可能。 據悉,近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處
-精準醫療下的醫學變革
2015年,精準醫療站上世界潮頭,一時間市場風起云涌,國內外的醫藥巨頭紛紛搶灘精準醫療。精準醫療大數據、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化正帶來全球健康產業大變革。其產業前景如何?我國如何布局?如何科學看待這個市場? 未來5年基因測序市場年增速將超20% 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
國家“精準醫學研究”項目落地
近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由錢其軍教授牽頭申報的“基于修飾型抗體及免疫細胞的精準醫學治療的標準研究”項目,從眾多競爭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資助,這也是本次重點專項中在腫瘤免疫治療專題的唯一立項項目。 該項目主
測序技術如何助推精準醫學?
主要應用領域基因測序的一個重要應用是測出生缺陷,包括單基因病、遺傳病、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是目前應用的最多、最成熟的產業。整個腫瘤基因組結構非常復雜,一個腫瘤基因組數據量大約有幾十個G,要完整地測一個腫瘤單細胞,則需要更多工具,數據量也更大。移植配型白血病、骨髓配型,包括基因身份證和整個的器官移植
精準醫學掀起“蝴蝶效應”
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一項精準醫學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會產生什么樣的“蝴蝶效應”呢?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在國內成立了首個精準醫學學科二級學科。這個落地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的學
利用醫學“核彈”-實現精準抗癌
放射性核素能不斷“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線(粒子),成為臨床上擊殺腫瘤細胞的有效武器。 “腫瘤放療過程中利用龐大的設備產生質子、重離子等介質在體外對付腫瘤,花費巨大。如果可以讓放射性藥物定向進入體內,不僅可以做到精準,也會大大降低診療的費用。”近期,香山科學會議第773次學術討論會召開,中國
精準醫學,到底往哪兒瞄準?
精準醫學的第一個推動者,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企業家,而是政治家 – 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同學!所以多少感覺它不夠“精準”還帶著一點政治味道。所謂精準醫學大概指的是精準診斷、精準藥物、以及精準治療方案,其實質跟“個性化醫學”的概念應該是大同小異。今天的醫生看病就是一面看病人,一面看實驗室檢測的結果,然
多維分子分型實現前列腺癌精準診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50.shtm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分子醫學研究院樊春海、左小磊團隊在《自然-納米技術》在線發表成果。研究人員拓展了框架核酸生物傳感平臺,在此基礎上研制了可用于疾病分型的分類器,并通過
精準醫學,我的“命運”我做主?
2016年5月19日,科研人員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綜合研究平臺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操作。該技術體系提供的精準治療方案為提高惡性腫瘤治療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提供了可能。 2016年8月10日,上海正大基因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在采集受檢者的口腔黏膜脫落細胞,這是基因
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合作共建單位簽署了《共建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合作協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 3月 23日,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舉行,這標志著四川省首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區。
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合作共建單位簽署了《共建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合作協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 3月 23日,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舉行,這標志著四川省首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區。
Biolink:五位專家解讀“精準醫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5年12月1日,第二屆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峰會(Biolink)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了生物醫藥的政策土壤、歐美等國生物醫藥的發展狀況、精準醫學、生物醫藥最新研發與生產工藝、資本助力生物醫藥騰飛以及最后的招商項目路演。 兩天的會議,盡管
陳潤生:精準醫學剛剛上路
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現在,精準醫學已成為大眾熱詞,但我個人的觀點是,精準醫學雖然從本質上可能帶來變革,引導新產業發展,并且也許產業規模是巨大的,但現在它才剛剛上路。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為什么說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呢?我們的創新機遇
腫瘤精準醫學的“先鋒”——靶向藥物
我國醫學在世界上對腫瘤有著最早的記載 :稱之為“瘍病”。認為病因為“邪盛正虛”,所以是以“調節氣血,扶正祛邪”為主導的治療方法。以前西方醫學的發展將腫瘤形成的原因歸為“體液失衡”,所以是以“調節體液,糾正失衡”為主導的治療方法。隨著醫學研究從宏觀的大體研究轉向微觀的鏡下研究,抗癌理念有了實質的轉
搞精準醫學,我國到底行不行?
言及“精準”之前,我國還有多遠的路要走?--美國華裔病理科醫師訪談手記。 “理念行不行,當然行!但具體到每個地區、每個城市、每個人,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近年來,我國基因檢測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各類基因檢測公司數量達數百家之多。主流基因測序公司的人類醫學產品大類包括:輔助生殖、產前診斷、新生
發展精準醫學,我們面臨哪些難題
從最初需要花費幾十億、上百億美元到如今僅需一千美元就可以得到自己的遺傳密碼,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為渴望知曉自身遺傳密碼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廉價而有效的方式,也為現代精準醫學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隨著基因檢測費用的“平民化”和個體化醫療的發展,基因測序是否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
Science醫學:-發現前列腺癌新型基因標記
前列腺癌作為現代社會男性的高發疾病之一,一直困擾著廣大男同胞。看似低風險的前列腺癌,實際上常常由于無法預測少部分緩慢生長的前列腺腫瘤是否最終會擴散,因而常常導致患者治療不當或過度治療。一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發現,根據3種與衰老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就可以預測看似低風險的前列腺癌是否
Cell:組學“全景”分析推動前列腺癌精準治療
最近來自美國UCLA的癌癥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組復雜的分析工具對患有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病例進行分析,繪制了幫助前列腺癌細胞增殖和抵抗治療的復雜基因和蛋白質網絡的詳細圖譜。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計算方法來分析病人個體化數據幫助每位病人選擇最有效的治療藥物。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上。
Cell:組學“全景”分析推動前列腺癌精準治療
最近來自美國UCLA的癌癥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組復雜的分析工具對患有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病例進行分析,繪制了幫助前列腺癌細胞增殖和抵抗治療的復雜基因和蛋白質網絡的詳細圖譜。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計算方法來分析病人個體化數據幫助每位病人選擇最有效的治療藥物。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上。
聚焦精準醫學:打開重癥鐵鎖的“鑰匙”
同一個病房里,住著五位乳腺癌患者,年齡相近,臨床分析結果也一樣。醫生按照規范化治療的原則,給出了差不多的處方和治療方案。然而,這五位患者的治療效果卻有很大差異: 兩位患者出院,在之后的三年隨訪、五年隨訪中都沒有反復;一位患者腫瘤繼續增長;其余兩位患者一年后分別出現了復發和轉移。 這是6月16日開幕的
華大基因助力丹麥國家精準醫學發展
2017年7月26日,來自華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和丹麥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各方緊密合作下,共同完成了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其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主刊上。 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起始于2012年初,旨在建立基于丹麥人的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為丹麥國家基因組二期
Cell子刊:精準醫學的光明未來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學可以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精確醫學是利用來自基因組序列到健康檔案的大量臨床數據,來確定藥物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通過讓醫生們針對性地向將真正受益的患者提供藥物,這樣的知識可以減少浪費,利用現有的治療方法改善患者的
追蹤細胞時空變化助力精準醫學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61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