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
在剛剛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高起點、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謀劃和統籌推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對科技創新提出重大需求,為國際科技合作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科技創新是支撐服務互聯互通、生態文明建設、人才合作與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的橋梁紐帶,這對國際科技合作既提出了新的課題,也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技術發展水平各不相同,依靠互聯互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深化拓展實質性科技合作,通過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和創新平臺、開展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研發、聯合培養人才等方式,加強對相關需要的認知和把握,研發適應本土化發展的專用適......閱讀全文
創新引領“一帶一路”:科技之光照亮“一帶一路”
創新引領“一帶一路” 位于北非東部的埃及,沙漠與半沙漠約占其全境面積的95%。強光照、高風速和豐富的生物質能蘊藏,使得埃及擁有發展新能源的“地利”。但受技術水平等因素制約,埃及目前沒有一條完整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隨著“中國—埃及可再生能源國家聯合實驗室”在埃及落地生根,這一狀態有望在今年夏
“一帶一路”動物科技創新聯盟成立
????“一帶一路”動物科技創新聯盟3月19日在北京揭牌。 歐陽永志 攝 中新網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一帶一路”動物科技創新聯盟19日在北京揭牌。聯盟由“一帶一路”沿線14個農業院校、中國國內34所農林院校和30多家飼料畜牧企業共同成立。
白春禮:引領“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發展
貫徹落實“四個率先”重要指示引領“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發展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世界發展新趨勢作出的歷史性判斷,是我國當前及未來的正確發展方向。“一帶一路”建
在“一帶一路”播撒北京科技創新的“種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65.shtm
海能科學儀器以科技創新掘金“一帶一路”
近日,第32屆迪拜實驗展在阿聯酋迪拜世貿中心舉行,山東海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遠赴中東,向異國的朋友們展示自己的風采。 中東實驗儀器、分析檢測設備博覽會(ARAB LAB)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實驗儀器及檢測設備展覽會。海能儀器已經連續7年參加,此次,海能儀器展出K1100F全自動凱氏定氮儀、T960全
一帶一路建設創新發展三看點:用科技點亮創新路
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美好藍圖漸行漸近,一條由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先進科學技術連接成的“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也緩緩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看點一:科技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為沿線國家培養了上萬
一帶一路建設創新發展三看點:用科技點亮創新路
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美好藍圖漸行漸近,一條由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先進科學技術連接成的“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也緩緩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看點一:科技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為沿線國家培養了上萬
科技合作助力一帶一路
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30個國家地區科研資助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領導或代表共計80余人參加。會議期間,與會各科研資助機構代表從共同支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計劃、共同支持基礎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構建科研
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讓科技創新護航“一帶一路”
古絲綢之路連通亞洲、歐洲和非洲,孕育和繁榮了多個偉大的人類文明,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帶動了沿線經濟文化的崛起與發展。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之際,我們欣慰地看到,絲路沿線國家一個個工程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蓄勢待發,“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人心,“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讓科技創新護航“一帶一路”
郭華東 古絲綢之路連通亞洲、歐洲和非洲,孕育和繁榮了多個偉大的人類文明,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帶動了沿線經濟文化的崛起與發展。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之際,我們欣慰地看到,絲路沿線國家一個個工程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蓄勢待發,“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人心,“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重要的成
一帶一路:催生創新合作之花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極大推動了我國和沿帶沿路國家在各個領域、不同層面上的深度合作。在科研領域,也催生出朵朵創新合作之花。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曾指出,從科技合作入手,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研究解決在發展過程當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問題,有利于從戰略層面推動建設“一帶一路
科技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并貢獻科技創新成果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科技部部長萬鋼,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副部長黃衛等部領導出席高峰論壇開幕式和高級別會議全體會議。王志剛書記出席“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并發言,介紹《“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黃衛副部長出席“促進貿易暢通”平行主
讓創新成為“一帶一路”的亮色-各展所長-創新與共
?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些理念在國與國之間是非常新穎的,正是這樣重大創新的理論推動著‘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9月19日,在201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在“建設‘一帶一路’創新之路”分論壇開門見山地闡釋了“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推進會成效初顯
2016年11月25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江西省科技廳、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承辦的“‘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推進會”在江西南昌舉行。會后,江西省參會單位與各國嘉賓進行了面對面的對接交流。江西省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意愿強烈,目前已有多個單位與參會嘉賓達成了合作意向,推進會成效初顯。
“一帶一路”建設創新發展三大看點
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美好藍圖漸行漸近,一條由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先進科學技術連接成的“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也緩緩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看點一:科技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為沿線國家培養了上萬
首屆“一帶一路”科研機構科技論壇將舉辦
今天(11月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由中科院、俄羅斯科學院、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哈薩克斯坦科學院、吉爾吉斯科學院、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巴基斯坦科學院、波蘭科學院、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斯里蘭卡盧胡那大學、國際山地中心,以及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等十二家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ldqu
首屆“一帶一路”科研機構科技論壇將舉辦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獲悉,首屆“一帶一路”科研機構科技論壇將于本月7日—8日在北京舉行。屆時中外科學家將以“攜手科技創新,促進協同發展”為主題展開研討。 本次論壇的聯合主辦方包括中國、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波蘭8國的科學院,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斯里蘭卡盧
白春禮: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
在剛剛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高起點、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謀劃和統籌推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一帶
北京開啟“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活動
在2018科博會開幕之際,北京開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科技部門負責人來華交流國際科技政策、科技合作及科普行活動。 該活動由北京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為支持單位。旨在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國家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參加活動的是分別來自俄羅斯、日本、南非、墨西哥、馬來西亞、匈牙利
姚檀棟委員:“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科技支撐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科技作用沒得到體現。”6日下午的小組討論中,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姚檀棟委員將“一帶一路”戰略形容為一件在政治、經濟、貿易上影響深遠的杰作,但“十三五”規劃草案中只提到“推動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不夠,應該再加上“科技合作”。 姚檀棟說,中國的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將在重慶舉行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將于11月6日到7日在重慶舉行。10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以“共建創新之路,同促合作發展”為主題,圍繞政府間科技合作、科技人文交流、產業創新發展、科研范式變革、未來醫學、開放科學及大數據等議題,設置開幕式暨全體
姚檀棟院士:“一帶一路”戰略須加強科技支撐
“解決好‘一帶一路’地區資源環境可持續性的重大科學問題,是推動‘一帶一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但目前針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配套措施絕大部分集中在經濟建設層面,在科學技術層面鮮有涉及。”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就如何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中加強科技支撐問題,提出了建議。
“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暑期學校開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60.shtm日前,2023年“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第二屆暑期學校開營儀式在江南大學舉行。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學、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中科院:已初步構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體系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11月7日在京開幕,來自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名科學家參加會議。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中科院已初步構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體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科技交流合作規模超過2萬人次/年。 中科院表示,自2013年以來率先打造“人才、平臺、項目”相
“一帶一路”創新發展報告聚焦健康命運共同體
10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青藏高原生態文明與生態安全主題論壇上發布《“一帶一路”創新發展報告(2021)》。 ANSO秘書處于2021年起組織編寫《“一帶一路”創新發展報告》系列叢書。該叢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ANS
風云衛星惠及“一帶一路”沿線
記者24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數據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37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于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科學研究等領域。 自然災害是“一帶一路”沿線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國際災害數據庫的統計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
名 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 索 引 號000014672/2022-00112 分 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生 態 環 境 部商??務??部 生成日期2022-03-29 文 號發改開放〔2022〕408號
“一帶一路”建設要有綠色支撐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5年3月,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設計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綱領。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不僅有經濟訴求、國際視野,還要有綠色維度,在
一帶一路-共同命運
在曾經的世界版圖上,亞歐大陸勤勞勇敢的人民,用雙腳和船只探索出多條連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陸上和海上通路。 打開當今的世界地圖,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再次激發了這古老而又嶄新道路的無限活力。 共同的利益聯結“一帶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探討科技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扶貧實踐
9月19日,戰略院舉辦第六期脫貧攻堅論壇。此次論壇由深圳市誠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霞主講,介紹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扶貧實踐,并與來自戰略院、國外人才研究中心、科技日報社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開展了深入交流。 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李霞帶領其團隊致力于探索科技企業新使命,為一帶一路沿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