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二維催化材料多尺度結構和電子性質調控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鄧德會、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成功實現了對二維硫化鉬原子晶體材料多尺度結構和電子性質的調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ncomms14430)上。 二維硫化鉬因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在光、電及傳統多相催化中極具應用前景。二維硫化鉬催化反應通常涉及多步、復雜的過程,如電催化分解水制氫反應存在氣(H2)、液(H2O)、固(catalyst)三相界面,需要對其結構和電子性質進行多尺度調控和優化,以使其具備優異的本征活性和適宜的表面結構。目前,這方面研究仍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該研究團隊利用“自下而上”合成方法,以二氧化硅納米小球作為硬模板,直接化學合成得到了均一的介孔泡沫狀硫化鉬材料,實現了性質在三重尺度上的有效調控:(1)在宏觀尺度上,均一的介孔孔道有助于反應物(H3O+)和產物(H2)......閱讀全文
二維催化材料如何“從模型到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綜述文章,系統介紹了二維催化材料近年來在模型體系與實際應用中的進展,并對二維催化劑的設計策略、存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由于具有獨特的表面結構和電子結構特性,二維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相比于塊狀或顆粒狀的催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催化研究綜述文章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團隊在二維材料及其雜化結構的催化系列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近日,該研究團隊的副研究員鄧德會、研究員傅強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受邀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廈門大學教授田中群和鄭南峰一起在Nature Nanotechn
超高催化活性的超薄二維MOF納米片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寧國宏/李丹團隊結合金屬有機框架(MOF)、共價有機框架(COF)和二維材料化學,開發出具有超高催化活性的超薄二維共價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片。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暨南大學博士后危榮佳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寧
二維層狀介孔非貴金屬電催化劑的高效催化氧還原反應
燃料電池因具有高效和環境友好等優點,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動力來源。燃料電池陰極氧還原反應是總體性能提升的限制因素,催化氧還原反應中使用最多的是貴金屬鉑基催化劑,但面臨著高成本和低穩定性等問題。因此,研制新型的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非貴金屬催化劑顯得尤為重要。近日,內蒙古大學的張軍教授課題組采用一種普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于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
大連化物所Nature上發表二維材料催化研究綜述文章
我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維材料及其雜化結構的催化系列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近日,該研究團隊的鄧德會副研究員、傅強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受邀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院士、廈門大學田中群院士和鄭南峰教授一起在Nature Nanotechnology雜志上發
大連化物所實現二維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溫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副研究員于良團隊在甲烷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進展,發現二維Ru納米片邊緣晶格限域的Cu位點,可在室溫下直接催化甲烷與雙氧水高效轉化為甲醇和甲基過氧化氫等高附加值化合物。該工作為設計和開發溫和條件下
大連化物所二維催化材料多尺度結構和電子性質調控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鄧德會、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成功實現了對二維硫化鉬原子晶體材料多尺度結構和電子性質的調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ncomms14430)上。 二維硫
科學家實現二維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溫轉化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組(509組)鄧德會研究員、于良副研究員團隊在甲烷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二維Ru納米片邊緣晶格限域的Cu位點,可以在室溫下直接催化甲烷與雙氧水高效轉化為甲醇和甲基過氧化氫等高附加值化合物,該工作為設計和開發溫和條件下的甲
中科院實現二維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溫轉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副研究員于良團隊在甲烷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二維Ru納米片邊緣晶格限域的Cu位點,可以在室溫下直接催化甲烷與雙氧水高效轉化為甲醇和甲基過氧化氫等高附加值化合物。該工作為設計和開發溫和條件下的甲烷高效轉化催化劑提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發二維材料限域單原子催化綜述
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維材料限域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期刊上并以封面形式發表以“Catalysis with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Confining Sing
我所發表“二維催化劑:從模型到應用”的綜述文章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組群)鄧德會研究員團隊發表了關于“二維催化劑:從模型到應用”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系統介紹了二維催化材料近年來在模型體系與實際應用中的研究進展,并對二維催化劑的設計策略、存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前瞻性的展望。二維材料由于其獨特的表
大連化物所包信和團隊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單原子催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維材料限域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近期,該團隊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 期刊上發表以Catalysis with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Co
文章論述二維晶格限域原子電催化劑的前瞻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856.shtm
福建物構所二維金屬烯催化CO2電還原研究取得進展
在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的產物中,甲酸/甲酸鹽是一種關鍵的可再生化工原料的中間體和潛在的儲氫材料,引起許多領域的關注。近年來,鉍基材料由于無毒無害、價格低廉,在CO2RR電催化反應展現出強的穩定中間體的能力,具有大的氫析出電位以及低的一氧化碳(CO)吸附能,被認為是潛在的工業催化劑。
上海應物所二維納米材料合成及環境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英國皇家學會著名的《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上海光源在二維納米材料及污染物催化降解方面的研究成果(DOI:10.1039/C1030EE00495B)。
我所應邀發表二維晶格限域原子電催化劑的前瞻性文章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401/t20240126_6971824.html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組群)鄧德會研究員、于良副研究員團隊應邀發表了關于二維材料晶格限域原子電催化劑的前瞻性文章,系統總
Angew:二維MOF納米晶光電催化CO?還原的平面內分形多孔圖形雕刻
固態材料的合成后轉化(PSC)可以產生多樣化的復雜結構和組成,顯示出獨特的性能和應用。除了典型的均質化學蝕刻導致空心或凹形形態外,晶格引導的各向異性蝕刻以產生多孔的分層圖案,在一些傳統的2D納米晶體(NCs)中,通過在高溫下使用干氣態蝕刻劑,幾乎沒有探索過。然而,這種高溫反應性氣體環境與大多數先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特任教授孫永福課題組在雜化二維超薄結構的合成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課題組設計了一種雜化模型體系用來研究金屬表面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電催化性能的影響,該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7日出版的Nature上(2016, 529, 68-72, DOI 10.1038
中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特任教授孫永福課題組在雜化二維超薄結構的合成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課題組設計了一種雜化模型體系用來研究金屬表面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電催化性能的影響,該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7日出版的Nature上(2016, 529, 68-72, DOI 10.1038/natu
新型二維Co/Co3O4異質結@C復合催化劑在金屬空氣中的應用
能源問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礎。人類從各種渠道獲得的能源需要通過相關器件如各類化合物、鋰硫和金屬空氣等電池進行轉化與存儲,而存儲和轉化效率以及壽命是該類材料和器件的關鍵指標和參數。對于金屬-空氣電池,盡管有較高理論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但與其催化劑密切相關的氧還原和析氧動力學以及
全二維氣相色譜第二維死時間的測定
摘要:建立了兩種恒壓模式下全二維氣相色譜第二維死時間的測定方法。一種方法是利用不同壓力下的相對保留時間差規律,計算非同步調制的全二維氣相色譜第二維的保留時間,再利用正構烷烴同系物的保留規律線性擬合計算第二維的死時間;測定的第二維的死時間與溫度的線性相關系數大于0.997。另一種方法是在已知化合物保留
全二維氣相色譜第二維死時間的測定
摘要:建立了兩種恒壓模式下全二維氣相色譜第二維死時間的測定方法。一種方法是利用不同壓力下的相對保留時間差規律,計算非同步調制的全二維氣相色譜第二維的保留時間,再利用正構烷烴同系物的保留規律線性擬合計算第二維的死時間;測定的第二維的死時間與溫度的線性相關系數大于0.997。另一種方法是
催化燃燒裝置的催化燃燒相關介紹
可燃物在催化劑作用下燃燒。與直接燃燒相比,催化燃燒溫度較低,燃燒比較完全。催化燃燒所用的催化劑為含有貴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組成的物質。例如家用負載Pd或稀土化合物的催化燃氣灶,可減少尾氣中CO含量,提高熱效率。負載0.2%pt的氧化鋁催化劑,在500℃下,可將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燃燒,脫臭凈化到化學位移
酸催化水解與堿催化水解區別
題主這個問題缺少必要條件。表示我需要知道是什么的酸催化水解與堿催化水解。連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不知道。即使知道,有機物和無機物也都有很多類別,不說明底物是什么根本無從判斷。如果是酯類物質,如乙酸乙酯的水解,那么首先要知道是機理存在差別。酸催化下就是一般酯化反應的逆反應,機理請自行查找有機化學教材。堿
二維半金屬—二維超導體之間超流拖拽效應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53.shtm 科技日報合肥1月15日電 (記者吳長鋒)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長淦教授、李林副研究員研究團隊與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解宏毅副研究員等合作,通過構筑石墨烯與氧化
二維半金屬—二維超導體之間超流拖拽效應揭示
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長淦教授、李林副研究員研究團隊與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解宏毅副研究員等合作,通過構筑石墨烯與氧化物界面超導體系的復合結構,揭示了二維半金屬和二維超導體之間由于量子漲落誘導的巨幅超流拖拽效應。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物理》。 對于兩個空間相近但彼此絕
均相催化劑的催化基元反應
在以過渡金屬絡合物為活性中心的均相催化反應中,催化活性的中間絡合物能夠分離出晶體,用x射線分析,可對活性中心周圍的環境與反應底楊的作用狀況進行詳細了解,并用以對反應機理做出比較確切的描繪。通過對部分反應機理的徹底研究,可么認定均相絡合催化的基元反應步驟都是在以金屬為中心的配休球上進行的,反應過程
酶催化反應的過程催化反應
酶催化反應的過程催化反應分兩步,首先酶(e)和底物(s)形成酶一底物復(絡)合物(es),然后進行化學反應;生成的產物(p)從酶的活性部位解析下來,酶又可重新作用。2個過程都是可逆的,而且是在于定條件下處于動態平衡狀態。 e+s→es→p+e由于es的形成,使底物的反應鍵變形(或極化),并且被固定在
二維液相色譜原理
液相色譜儀由流動相儲液體瓶、輸液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和記錄器組成,其整體組成類似于氣相色譜,但是針對其流動相為液體的特點作出很多調整。儲液器中的流動相被高壓泵打入系統,樣品溶液經進樣器進入流動相,被流動相載入色譜柱(固定相) 內, 由于樣品溶液中的各組分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 在兩相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