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殘新國標即將實施
2016年12月28日,中國農業部頒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6)新標準,并規定于2017年6月18日正式實施。這一新國標在標準數量和覆蓋率上都有較大突破,規定了433種農藥在13大類農產品中4140個殘留限量,較2014版增加490項,基本涵蓋我國已批準使用的常用農藥和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農產品。 此外,新版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還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制定了苯線磷等24種禁用、限用農藥184項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二是按照國際慣例,對不存在膳食風險的33種農藥,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豁免制定”是指不需要制定限量標準、只進目錄)。三是除對標準中涉及的限量推薦了配套的檢測方法外,還同步發布了106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 據悉,我國現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殘留限量是經過科學的風險評估后制定的,在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又適應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此次農藥殘留的新國標發布,不僅能增......閱讀全文
食品伙伴網解讀農殘限量新標準
2016年12月2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農業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公告,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等10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GB 2763-2016為通用限量標準,其余106項均為農殘檢測方法標準。然而一直沒有公開標準文本,直至2017年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解讀農殘限量最新標準
日前,農業部與衛生部聯合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新標準將于2013年3月1日起實施,此前涉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6項國家標準和10項農業行業標準將同時廢止。新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達2293個,和原有標準比,增加了1400余個。 整合多種原
日本茶葉農殘新標準 三唑磷最大殘留限量0.01ppm
日前,日本政府在東京召開了外國外交官會議,宣布修訂農藥環嗪酮和三唑磷的最大殘留限量計劃。此次日本厚生勞動省全面修訂了引入肯定列表制度時對這兩種農藥制訂的現行或暫行最大殘留限量。針對三唑磷的修訂,除了小麥、大麥、黑麥、玉米、蕎麥、其他糧谷、棉籽和棉籽油設定了最大殘留限量外,其余
農殘檢測新標準發布!看GB 2763—2019較以往有何變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2019年第5號,《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代替GB 2763—2016和GB 2763.1—2018)等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布,并自發布之日起6個月正式實施。
應對隱形“農殘”無需談虎色變 農殘不超標屬安全
果汁、牛奶等飲品都可能有隱性“農殘”問題,專家提醒,選擇有機食品或較有保障。 果汁、牛奶等飲品都可能有隱性“農殘”問題,專家提醒,選擇有機食品或較有保障。 吃葡萄、蘋果的時候,很多人會有意識地洗干凈甚至削皮,防止農藥殘留。而若是對“隱性”或“間接”農
農殘儀分析蔬菜餐前處理對農殘的影響
蔬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消費者對蔬菜的需求量導致非常重視蔬菜的農藥殘留情況,蔬菜的餐前處理對農藥的殘留量又會有什么樣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農殘儀對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的結果,我們應該可以了解到蔬菜經水洗后,農藥殘留會有什么變化,是否清洗時間越長,農藥殘留量越低。清水浸泡時間對農藥殘留的影響。由
農殘速測方法以及農殘測試儀的應用
農殘快速檢測方法主要有速測卡法和酶抑制率法。農殘檢測卡法是利用速測卡中的膽堿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紅色)水解為乙酸與靛酚(藍色),而有機磷或氨基甲酸脂類農藥則對膽堿酯酶有抑制作用的特點,通過顏色變化,判斷樣品中是否存在高劑量的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酶抑制率法利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在一定條件
農殘問題 馬虎不得
4月初,山東青島發生一起10余位市民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西瓜而住院的事件,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然而時間過了兩周多,“問題西瓜”產地海南省萬寧市有關方面,仍未就何以會出現這種問題給出一個令民眾滿意的解釋。目前至少有3個疑問有待解答:已被禁止多年的劇毒農藥到底來自哪里?“問題西瓜”是如何突破層層監管
農殘檢測技術介紹
農藥對保護農作物、防治病蟲草害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發揮了巨大作用, 同時也改善了人類生存環境, 提高了人民生產和生活水平。但由此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和對人體的負面作用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規定了食品和糧食中各種農藥殘留的限定使用量。據估計,我國農藥年生產能力約 35 萬 t, 每年防
胡慶余堂深陷“農殘門” 拒絕提供農殘檢測報告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宣稱,在被抽檢中藥材中,超過七成含有多種農藥殘留,其中不少農藥殘留還是屬于國家多年嚴禁生產與使用的劇毒農藥殘留。此事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胡慶余堂、同仁堂等多家知名企業因此深陷“農殘門”。 中國網記者從北京來到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有限公司保健品大樓采訪時,該公司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