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Biology:早期觸摸經歷塑造嬰兒大腦
新生兒通過觸摸感知世界。目前,研究人員測量了125名嬰兒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最早期的觸摸體驗能持續影響其大腦對溫和碰觸的響應。這些嬰兒包括早產兒和足月兒。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期刊。研究人員表示,該成果還暗示了溫和接觸對嬰兒感知正常發育十分重要。 “確保早產兒受到積極的觸摸,例如與父母的皮膚接觸護理,能幫助他們的大腦以與足月兒同樣的方式響應溫和接觸。”美國國家兒童醫院Nathalie Maitre說,“當父母無法做到這些時,醫院也應考慮聘請職業護理師為早產兒提供這些觸摸,而很多醫院并未提供這些服務。” Maitre及其同事招募了125名嬰兒,包括胎齡24~36周的早產兒和38~42周的足月兒。在這些嬰兒出院前,研究人員使用柔軟的腦電圖描記器網測量了嬰兒大腦對外界接觸的反應。 結果顯示,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對溫和接觸的腦響應更弱。不過,進一步研究發現,當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中的早產兒有更多時間與父母或醫護人員溫和接......閱讀全文
Current?Biology:早期觸摸經歷塑造嬰兒大腦
新生兒通過觸摸感知世界。目前,研究人員測量了125名嬰兒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最早期的觸摸體驗能持續影響其大腦對溫和碰觸的響應。這些嬰兒包括早產兒和足月兒。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期刊。研究人員表示,該成果還暗示了溫和接觸對嬰兒感知正常發育十分重要。 “確保早產兒受到積極的觸摸,例如與父
大腦發育早期就會本能恐懼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自然賦予的、無需學習的對天敵或其他危險刺激的本能恐懼起于大腦發育早期。 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系徐楠杰課題組與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孫蘇亞博士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這篇論文,正是分子ephrin-B3引領神經元在大腦的海馬與杏仁核間形
孕期炎癥與嬰兒大腦發育緊密相關
根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與機器學習技術,發現母親孕期炎癥與其新生兒的大腦組織方式和嬰兒兩歲時的工作記憶表現緊密相關。 孕期炎癥,無論是由感染、受傷還是其他因素引起,一直與嬰兒的身心健康風險上升聯系在一起。但是,這種關系很難直接在人類身上進
研究人員開發植入大腦裝置-可意念觸摸感受物體
英國媒體5日報道,一個由國際專家組建的科研小組日前研發出一個植入大腦的神奇裝置,依靠該裝置,行動不便人士將來可能實現用意念觸摸和感覺眼前的物體,甚至可能恢復行動能力。 研究人員先找來兩個獼猴,把電極放置到它們大腦的運動皮質區和軀體感覺皮質區,前者是發出運動信號的區域
幕后玩家?Cell子刊揭示大腦可超越身體定位觸摸邊界
人類文明的進步是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工具,當你奮筆疾書時,你能感覺在紙上書寫的快樂,甚至不同品牌的鋼筆,圓珠筆都有不同的書寫感受,你其實是在用筆尖“觸摸”紙張,但是我們手上的感官系統只在手掌皮膚的邊緣,并且握持的工具中也沒有傳感器,那為何會產生類似觸摸的詳細體驗呢? 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觸摸所握持
科學揭秘:媽媽們保護嬰兒的大腦機制
這似乎是母親們為了保護孩子而承擔額外的風險,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 日本理研腦科學中心(CBS)的Kumi Kuroda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小鼠中,這種養育行為和其他養育行為部分是由前腦一小部分的神經元驅動的,該神經元含有一種叫做降鈣素受體的蛋白質。這項研究發表在《Cell Reports》
現代育兒方式竟然不利于大腦發育?
根據圣母大學的專題討論會上一項跨學科研究顯示,現代生活的社會活動和文化信仰正阻礙兒童健康的大腦和情感發展。 美國青年的生活狀況正在惡化,尤其與50年前相比。巴黎圣母院的心理學教授Darcia Narvaez說。他專門從事兒童的道德發展、早期生活經歷影響大腦發育的相關研究。 我們的文化中不明智
研究發現,高血壓破壞中年早期的大腦
這是首個識別年齡低至40歲的人因為高血壓而導致大腦結構損傷的研究 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研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最早在中年早期就能破壞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甚至在臨床上被認為沒有高血壓的中年人的大腦也有大腦結構暗中受損的證據。 該研究發現高血壓和前高血壓個體在40
研究發現嬰兒大腦生長速度驚人:每天生長1%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11日發表題為《新研究揭示嬰兒大腦生長速度驚人》的報道稱,一項新研究顯示,嬰兒出生后的一段時期內,他們的大腦每天以1%的速度生長。該研究旨在繪制新生兒在出生頭3個月內的大腦圖像。 研究人員對87名健康新生兒的大腦進行了211次掃描,掃描是在嬰兒們僅兩天大時開始的。他們發現,
專家糾正有關大腦的謬論-音樂不能提高嬰兒智力
人類的大腦復雜、神秘,人們對它雖不陌生,了解卻非常有限。英國神經學家桑德拉·阿莫特和薩姆·王出版新書《歡迎來到你的大腦:時差、愛情等背后的科學》,在向讀者揭示大腦奧秘的同時,糾正一些關于大腦的謬論。 大腦仍然有著太多秘密 “90%都沒被利用”不實 有一種說法是再聰明的人也只使用了大腦的十分
英國研究顯示:嬰兒出生重量影響日后大腦活動模式
英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嬰兒的出生重量與日后大腦活動模式有關。這一發現有助于分析與此相關的一些精神病學課題。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在線學術刊物《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上報告說,他們對140名8歲到9歲的英國兒童進行了大腦活動測試,同時測量他們雙耳鼓膜的溫度變化,這可以
-嬰兒時期大腦細胞快速發育導致童年回憶缺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未解開一個謎團——為什么我們會忘記童年發生的事情?這是人生之中最無憂無慮,最快樂的時光。目前,兩位科學家認為他們找到了揭開謎底的答案,指出生命初期大腦記憶中樞的細胞快速生長,意味著早期存在的大腦記憶細胞之間的關鍵性連接將被更新替代,因此,人們童年時
揭秘人體“司令部”,研究繪制大腦早期發育遺傳圖譜
19世紀,現代神經科學之父圣地亞哥·拉蒙·卡哈爾將大腦比作“擁有千億棵樹的森林”。在這片復雜的“森林”中,大約有860億個神經元與數萬億個突觸相連。盡管已經獲得許多關于大腦的重要發現,但和這片復雜的“森林”相比,我們對它的理解仍然只是冰山一角。現在,科學家們正進一步揭開人體“司令部”——大腦早期遺傳
揭秘人體“司令部”,研究繪制大腦早期發育遺傳圖譜
19世紀,現代神經科學之父圣地亞哥·拉蒙·卡哈爾將大腦比作“擁有千億棵樹的森林”。在這片復雜的“森林”中,大約有860億個神經元與數萬億個突觸相連。盡管已經獲得許多關于大腦的重要發現,但和這片復雜的“森林”相比,我們對它的理解仍然只是冰山一角。現在,科學家們正進一步揭開人體“司令部”——大腦早期遺傳
Biol-Psychiat:女性孕期壓力或會影響嬰兒大腦的發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女性在孕前和孕期的壓力或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對251名早產兒進行研究分析了母源性壓力與胎兒大腦發育之間的關聯,他們發現,產前經歷更多壓力的母親所
衛生部規范包裝:嬰兒配方食品禁止促大腦發育標簽
據新華社電 “促進大腦發育”“有益視力”……嬰兒配方食品標簽中這類常見字眼或將被禁止。衛生部4日公布的《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征求意見稿)》強調,不應對0至6月齡的嬰兒配方食品中必需成分進行含量聲稱、比較聲稱及功能聲稱。 特殊膳食用食品,指為滿足特殊的身體或生理狀況或疾病、紊亂等狀
紅頭蜈蚣-觸摸陽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04.shtm在東亞和澳大利亞森林的樹葉下,鉛筆長短的紅頭蜈蚣潛行在黑暗中。這種有毒的節肢動物無法分辨明暗——因為它們沒有眼睛。 一只紅頭蜈蚣沿著原木爬行時,用觸角探測陽光的溫度。圖片來源:
嬰兒早期腸道微生物群與食物敏感性有關
日本理研綜合醫學科學中心(IMS)的Hiroshi Ohno領導的一項研究最近表明,在一個月大的嬰兒身上發現的某些腸道細菌與食物敏感性和食物過敏的發展有關,尤其是對雞蛋,而其他類型的細菌則沒有。該研究還發現了預測新生兒腸道中存在哪種細菌的因素。總之,這些發現表明,某些益生菌補充劑可能是預防食物過敏的
即使進行早期治療,HIV病毒仍然會攻擊年輕的大腦
當前,絕大多數感染HIV的兒童都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盡管較早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可以降低感染HIV和暴露于HIV的兒童的死亡率,但是有研究表明這種病毒仍可能影響大腦。HIV可能會破壞神經發育,影響兒童的學習和推理能力。 這就是為何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整形外科學院精神病學研究計劃主任
早期鉛暴露終生影響兒童生長和大腦發育研究概要
?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兒童鉛暴露和基因調控區表觀遺傳學改變之間存在聯系,這些基因對生長調節和大腦發育至關重要。研究論文發表在Environ Health Perspect上。??? 這些改變或可持續到成年期,并對男性有較嚴重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為早期鉛暴露對DNA的長期影響提供了更多的線索,并可能有助
工業觸摸屏校準
工業觸摸屏校準 工業觸摸屏因其堅固耐用、反應速度快、節省空間、易于交流而被人們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工業觸摸屏正在尋找各種嵌入式產品的方式,大多數觸摸功能的設備將需要一個校準例程。 本文提出了一種電阻式觸摸屏的校準算法,該算法是有效。該算法被開發后,確定的觸摸屏的錯誤的來源,并導出的方法,用于轉換
嬰兒在子宮中踢球是正在創造他們身體的藍圖
在這項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測量了新生兒在快速眼動(REM)睡眠中踢腿時產生的腦波,發現快速腦波(新生兒常見的腦波模式)在相應的大腦半球中激發。 例如,嬰兒右手的運動導致腦電波在左腦半球處理右手觸摸的部分之后立即激發。這些腦電波的大小在早產兒中是最大
Clin-Infect-Dis:早期的HIV療法或能有效避免大腦發生萎縮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和HIV相關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從新聞頭條中消失了,截至2016年底,全球有3670萬人感染了HIV,然而卻僅有53%的患者有條件得到治療,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早期語言接觸會對大腦產生持久影響
12月1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則神經科學研究顯示,人生早期簡單接觸到的母語,會對大腦有持久影響。其關系到人一生中大腦如何處理來自第二語言的聲音。 在人生命的第一年,大腦十分適合通過感官收集和儲存關于世界的各種信息。在這段時間中,大腦會適應一種特定語言的聲音,并且建立起這些聲音相
現代新興學科:胎盤、早期發育、基因、妊娠環境與人類大腦
在許多文化中,胎盤(placenta)是神話和儀式的主題,然而,在科學界它卻是最被忽視的人體器官。不可否認,胎盤是唯一一個不用被送到實驗室檢查就可以從人體上摘除的器官。 “我們第一次找到了早期發育并發癥、遺傳風險和它們對精神疾病所產生的影響的合理解釋,所有這些問題都集中在胎盤上,”帶領這項研究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早期語言接觸會對大腦產生持久影響
12月1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則神經科學研究顯示,人生早期簡單接觸到的母語,會對大腦有持久影響。其關系到人一生中大腦如何處理來自第二語言的聲音。 在人生命的第一年,大腦十分適合通過感官收集和儲存關于世界的各種信息。在這段時間中,大腦會適應一種特定語言的聲音,并且建立起這些聲音相關
中外科學家揭示早期不良撫育如何影響大腦發育
盡管已證實虐待將導致生物體大腦發育異常,但人們并不清楚縱向影響機制。記者2月7日從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獲悉,一項最新成果填補空白。 中科院心理所的嚴超贛研究組及其合作者采用了大鼠模型和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具體來說,實驗組幼鼠出生后8—12天,研究者不給予母鼠充分的筑巢材料,導致母鼠對幼鼠
概述大腦前動脈閉塞綜合征的超早期溶栓治療
恢復梗死區血流灌注,減輕神經元損傷,挽救缺血半暗帶。 1)靜脈溶拴療法:常用溶拴藥物包括: ①尿激酶(UK):50-150萬IU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在1小時內靜脈滴注; ②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一次用量0.9mg/kg;%的劑量先予靜脈推注,其余劑量在約60分
嬰兒大腦幫科學家重現人腦2500萬年進化史
最上部一排是成年短尾猴和人類大腦皮層差異對比;中間一排是人類嬰兒期和成年期大腦差異對比;底部一排是人類發展和進化歷程中產生變化的對比。 北京時間7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如果你想要快速回顧一下人類大腦在過去2500萬年內的進化史,只需要觀察嬰兒到
嬰兒期后學習一門新語言會刺激大腦結構改變
世界上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會講一種語言。如果他們同時或是在發育早期學習兩種以上的語言,那么他們的語言能力會非常強。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麥吉爾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孩子在什么年齡學習第二語言對其成年后的大腦結構具有重要影響。 發表在《大腦與語言》雜志上的該項研究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