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建議,盡快組建人工智能技術國家實驗室,吸引國內該領域的優秀專家,通過跨學科、高強度的協作,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發展。 鄧中翰稱,人工智能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為激動人心、最值得期待的高新技術。總體而言,我國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領域與美國等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差距,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列為重點劃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他建議在我國成立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主攻方向的、具備一定規模的國家實驗室。“我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但還沒有國家實驗室。美國自‘二戰’以來已經組建了十幾家國家實驗室,其中美國第一家國家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培養了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鄧中翰說,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具有高端性,也具有市場性。“在新的領域里既要軍民融合,又要結合市場的發展”。他說,“我們要學習美國成立國家實驗室的辦法,規模一定要做大。現在很多工程中心或者是國家重點實驗室,規模太......閱讀全文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