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寨卡病毒的研究上又往前邁出了一步。11月22日,中國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由該校李向東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睪丸損傷,并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這一發現從新的角度揭示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 北京時間11月22日凌晨1時,國際學術刊物《細胞》(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該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別是馬文強、李世華、馬槊乾和賈力娜,通訊作者是高福和李向東。 過去1年多來,寨卡病毒在南美大暴發,并很快成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寨卡病毒與其他黃病毒屬成員,如登革熱、乙腦、西尼羅病毒一樣,主要通過病媒蚊子傳播。根據高福的介紹,以往研究者對寨卡病毒的關切主要集中在胎兒異常如流產、新生兒小頭癥,以及格林-巴利綜合征等。 今年5月,有臨床雜志報道,寨卡病毒能夠通過性傳播,并且寨卡病毒RNA能夠在人的精液中長期存在,提示了寨卡病毒的新的......閱讀全文
寨卡病毒困擾全球,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Zika Virus Causes Testis Damage and Leads to Male Infertility in Mice”的文章,表明寨卡病毒能誘導睪丸和附睪發生炎癥反應,并指出在某些條件下,寨卡病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果。《Cel